
【荷塘】张家界之旅(散文)
2015年9月1日上午9时许,我偕同老伴与女儿及其友好一行10人由合肥南站乘高铁穿插大别山,过九省通衢江城重镇,3个多小时就到达了长沙。
我们这次张家界之旅格外奢侈,从长沙南站起就有专职导游并旅游中巴全程服务。导游姓杨,是个20郎当的年轻小伙,身材瘦削,皮肤泛黑,看起来还算精干,但是他却不苟言谈,性格似乎有些内向,这与其职业自然不大协调。看得出来司机是个很敬业的先生,不但车内车外拾掇得干净,而且还喷洒了香水,浓郁的桂花馨香令人心醉,入座后大家都酣然睡去。
抵达武陵源的时候,已是华灯锦簇的晚上7时许,历经一天车程劳顿,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入住了大维酒店。
次日一早,我们一行跟随杨导驱车穿越两个隧道向西北数十里地,来到游人如织的张家界森林公园门前广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吴冠中先生的铜像,身着夹克,右肩背画板,左臂挽风衣,神采奕奕地屹立在磐石状基座上,烁赫赫之光。四周一座座孤峰巉岩拔地而起、兀立插天,犹金鸡昂首报晓,如骆驼奋蹄嘶鸣,似莺歌燕舞,像龙腾虎跃,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我们先进了金鞭峪,迎面是一个开阔平旷的场地,左首山麓,矗有一柱刀削斧劈似的顽石,原林业部部长高德占手书“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繁体)金色大字于其上。这里的“猴哥”虽然体小,但极其机灵,黄眼球骨碌碌转,灰毛发油光滑光,它们拖着细长的尾巴,或在岩石上摇摇拐拐行走,或在丛林间窜上跳下追逐嬉戏,也有些满脸皱纹的稍作安稳,憨态可掬。
我们沿金鞭溪顺流而下,道旁挤满了各色人等附庸古圣贤争相题字的碑刻,行不多远,足下临一深潭,清莹秀澈,水底卵石随水面沦猗折射流光溢彩,或有寸许小鱼,尖头、黑背、白肚皮,倏然飞逝,引得游客尖声叫起。
前面又有一片场地,用不规则石块铺就,草坪中央那把硕大空心镌刻龙凤呈祥纹饰的“中华第一同心锁”,特别引人注目,不少游客在此拍照留影。
过了一段简易商区,道旁有一红地白字标牌,介绍张家界特有的植物——龙虾花。花柄犹如一根青丝线,垂挂着头有两条卷须,身有一道道花纹的虾形花朵。花体小的叫米虾,一朵单放的叫独虾,花朵稍大的成双成对的则叫对虾,花朵更大的才能谓之龙虾。龙虾花各色各异,红如珊瑚,黄如琥珀,紫如葡萄。
摇摇晃晃过了一座木板吊桥,前头是生财之道,一枚枚青石元宝、铜钱铺路,大家嘻嘻哈哈踏在上面,笑得前仰后合。
往前来到“观音送子”岩前,举目西望两山夹谷,丛林中有秀峰亭亭玉立,头披巾帕,身着裙衫,慈眉善目端详着怀中襁褓,我凝目看着,仿佛听到了轻婉的摇篮曲。
距“观音送子”不远有块顽石镌刻了“《西游记》外景拍摄基地”字样,上面有李鹏于2001年10月为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朱笔题字,这片石头真有灵气,翘翘的和尚帽,弯弯的眉毛,双眼皮的大眼睛,长长的猪拱嘴上的朝天鼻,硕大无朋的扇风耳,是个活脱脱笑容可掬的八戒头像大写意。
顺着来路折回,马桑树向西,穿过“大氧吧”,面前是袤广的草坪。杨导告所我们,此处原是张良后裔的住地,政府开发旅游,把他们搬迁了。
我们坐上景区交通车,在林中盘山而上,不大一会儿工夫就到了黄石寨索道(下)站。这里已经远离金鞭溪,没有乘索道去黄石寨,而是步入实木栈道,绕着“之”字登山,好在山不高路也不陡,攀爬了二百来米就到了龙凤庵。
黄石寨被抛在了身后,龙凤庵指示牌半隐在草丛中。其实这里没有庵堂也没见寺院,作为游客转换场景的一节链条,这里只有一些简要的设施和必备的场地。
我们继续乘坐景区交通车翻过龙凤庵一路曲曲折折向下,右首耸天的岩峰扑入眼帘,千姿万态,其状难言,其美无比。近处是庞洪的山坂,林间偶有农亩忽闪,间或庄户隐现。
车到谷底,即是杨家界索道(下)站,我们统统下车。
缆车八人一组徐徐升空。回首平视,原先极目仰视的伟峰一个个落在脚下,越来越远;低头俯瞰,沟深谷冥,危岩摇摇欲坠,不觉手心透汗;扭头朝前,远处的孤峰群峦扑面迎来,令人胆战心惊。20分钟左右,我们在“乌龙山寨”下了缆车。
往上行走几步是简易的商业街,是些小吃和旅游纪念品之类,转弯向上就是乌龙山交通车站。我们再次上车,弯来复去绕着山,约莫半个小时来到袁家界游客接待中心。
时近下1点,杨导引荐我们在一家餐馆就餐,既清洁卫生又公道实惠。吃完饭后我们急急忙忙赶赴贺龙公园。面对贺龙塑像,感慨不已:想当年两把菜刀闹革命,走南闯北所向披靡威震四海。
离开广场沿路不远就是贺龙的墓地,这里聚集着许多游客,我倾听导游动情地侃述元帅可歌可泣的事迹。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关押,没有烟抽,警卫员替他捡烟蒂,没有食物,他竟把军大衣的棉絮吃光。一代英豪如此殇殁,催人泪下,诚可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由贺龙墓地向南走不远,眼前豁然开朗,不知不觉就到了赫赫有名的天子山景区。远远望去,层峦耸翠,上出重霄;登斯楼也,丽阁流丹,下临无地,犹如瑶台银阙,腾空欲飞。
天子山览索停运待修,我们步入了袁家界景区。袁家界位于张家界森林公园北部,据说这里是核心景区的核心。
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我们一路向前,这里不但沟壑纵横,冥冥莫测,不能探底,而且到处险峰叠起。来到飞来峰下,顶头一块脩长的巨石从天而降,歪歪倒倒地矗在突兀的石台上;向下一瞥,西海大峡谷玄渊万仞,我顿时感到毛骨悚然,赶紧闭锁双目往平台上一趴,紧紧抱住铁栏。夹在人群中我一步一趋,既担心脚下又要关顾美景,不知不觉到了“天下第一桥”。
下得坡来就是青石铺漫的小桥,宽不过2m,长不过10m,两边的栏杆是钢管焊就,栏杆外面是些大小不一的杂树,上面系满了红丝带。
过了小桥拾阶而上数十米,是个唤作“锁山堂”的卖场,热销红丝带及各色锁等,难怪栏杆、铁链上趴满了锁,身边的树上是一层层红条条,直到山顶的观景台。
和石桥相邻,有两山对峙,就像敞开的大门。令人惊奇的是,临门向外张望,深壑里突兀的一柱尖峰,不大不小,不远不近,与敞口呼应,巧合了“开门见山”的成语。
往前拐过一弯,见一碑文简介石桥,据说雨天桥裆雾涌如潮,且霍霍有声。转身望去,两座危峰耸峙,蓊勃的丛林包裹着一方磐石仰卧其间,正所谓“天桥”。那亘跨的危石险象横生,好似随时就要坠落,而桥孔石壁却下临深渊了无根脚。危岩累卵,稍有不测便将万劫不复,我不由地倒抽一口凉气,老半天才回过神来。
前面有座孤峰的平顶上俨然趴着一只硕大的灵龟,那斑驳的硬甲高高隆起,不规则的纹片尤显沧桑,它伸长脖颈扭过三角头来,瞪着圆圆的绿豆眼。它并不孤寂,前有苍松撑伞,旁有众树挡风,特别是它身后的那株劲松,粗壮的曲干,遒劲的枝条,油绿的短针平顶,不但替它遮荫,而且着力把根护着它那微微翘起的短尾,深深插入石缝深处,彰显其坚不可摧的风格。
走不多远就到了益谷,所谓“益”,大概就是“v”的意思,益谷可能就是指v形河床。谷地幽深且狭窄,谷坡几乎直立,幸好有一坚固的大铁桥天堑卧虹。走在桥上我目不斜视,颤颤巍巍地依栏摸索着前行,两腿感到酥软酥软的。
过了铁桥就是拜仙台,峰巅绿荫如盖,距平台不远有一尖头尖脑的孤峰,导游说那就是“老梯玛”,是为一方佑福的。
我们也算是拜过神仙了,欢欢喜喜地到了百龙旅游电梯(上)站。据说这是亚洲最高的电梯,相对高度200多米,直上直下。上了电梯,向外眺望,对面的大山沟深林莽、壁立万仞,令人惊叹不已。来不及过多思索,转瞬间电梯便到了峰顶,四周不时有洁白的云朵飘过,电梯好像漂浮在云朵之中。出了电梯,导游指着前方说,这里就是土家族民族英雄向王天子聚义的地方,这千峰列阵就是当年向王天子和其手下将军们的化身。听着导游的讲解,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向王天子英勇威武的形象。
传说再好也不能当真,景点再多也无法逗留,时近下午4点,只能浮光掠影、浅品辄止了,黄龙洞还在前面等着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