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半个咸鸭蛋(散文)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这话凡是读过书的人,大致都有所耳闻,当然,男人和女人对此的感受不同。我是个男人,并且自认不是小人,那么听到这话,自然是开心的。“拔高自己,贬低别人”,这种事儿我做起来会非常谨慎,毕竟很败人品,但是如果这不是由我来做呢?边上来一个人,吹捧我,贬低别人,那么,总归还是允许我小小的开心一下,虽然这开心严格来说,也算是幸灾乐祸。更何况,这次做这事儿的,还是孔圣人。我幸灾乐祸起来,自然也就格外的没有负担。好吧,孔圣人说的话很多,我并不是每句都赞成。我之所以此时推崇他,只是因为,现在我们立场一致,或者说,利用而已。多数的引用,都无非是利用。
要想利用成功,就少不得伪装一番。比如,如果你先声明,你引用的那人跟你并不熟,且他的话你也并不全认可,那你再引用他的话时,能够借到的力量就少了很多。所以,多数人不会如此声明,即便不伪装成自己是其虔诚信徒或知己,至少也会在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很多事情就是如此,其实经不起推敲。那是否所有的引用者都是为了借力原作者的名望和威信?一般来说,是的。当然,也有完全只是想要那引用的内容,而不想牵扯原作者的,但这就不是引用了,它有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剽窃。这里就不多说了,那是另外一个行当,隔行如隔山。当然,共性是有的,都是利用,只是利用的方向不同。也是,没好处的事儿,谁愿意干呢。
有人可能已经忍不住了,咸鸭蛋呢?你这标题党!好吧,我其实挺开心于这一场景的想象,当然,这并不厚道。但没办法,这世界上多数惹人发笑的场景,其实都是有某些人或动物倒了霉,当然了,倒霉的不能是自己或自己的亲人,否则怕是笑不出来的。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比较的,诚然,很多时候,所比较的对象并不明显,甚至并没有真实存在,而仅仅是某种没有发生的可能。比如,我们会为一家人健健康康而感到幸福,这个貌似是没有比较的吧?如果大家都相信晚清时,换个人当政还不如慈禧,那么,慈禧就是最英明的领导。那么,换个人真比她好吗?好吧,很多人是如此相信的,虽然谁也无法去证明。而虽然无法证明,却并不影响大家可以继续这么认为,然后开骂或者开嘲讽。
一不小心就说到这儿了,好吧,我也不好说我不是故意的,虽然,这是事实,但很多人可能并不会相信。我唯一故意的是,我并没有刻意去阻止自己思维的方向。那么,现在转回去谈女子和小人,是否已经来不及?对于已经离开的读者,我想说声抱歉,虽然我其实很高兴你们的离开,但毕竟没给你们带来高兴的体验。其实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不是女子和小人,但我也一样“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或许,每个人都这德行吧,嗯,我是猜的。比如我一直渴望我岳母把我当亲儿子那样对待,以弥补我缺失的母爱,但当我岳母真把我当亲儿子对待,像说亲儿子那样直白地说我时,我心里却又是不开心的,觉得,你就不能客气点儿?那个尺度的拿捏,显然并不容易。当然,也不难,让我占便宜,我想来就舒服了。
有个虽然遗憾,但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母亲已经走了,再也不会有了。哪怕我心里渴望,但其实我无法容忍别人像母亲那样对我。娘说我两句,甚至拿着鸡毛掸子撵地我满村子跑,我心里也不会难受,更不会记恨。但别人,哪怕是岳母也不行。就如她可以做到把我当亲儿子一样批评,但当我像儿子顶撞母亲那样顶撞她时,她其实也是无法做到对亲儿子那样心无芥蒂的。先天的血缘关系,加之从懵懂时期开始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终于是无可替代。就如我对天天的爱,可能比对这世界上其他人都加起来还要多。好吧,听起来很牛,但这其实也并没多大实际用处。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如此,但真正过得开心快乐的人家,又有多少呢?我们会把这当成应得的,然后继续痛苦于其他没得到的,比如,你竟然不会修衣架?
好吧,顺手又给了叶子一枪,她在我的文章里躺枪很多次了。倒不是对她多么不满,套用郭德纲的话说,我不写她写谁呢?我要是写别人老婆,那以后更不太平了。虽然我跟别人老婆接触不多,但是我仍然固执的认为,多数人的老婆,这方面都差不多。老公呢?也是。当然了,奇葩也有,电视节目上的有些人,就总能让我目瞪口呆,做人还可以这样?比起来,叶子就好得多,她还会做咸鸭蛋。这次做好的咸鸭蛋,就剩最后一个了。昨天天早上,我把它切开,自己吃了半个,然后跟同样爱吃这口的岳母说:“另外半个给你放冰箱里了,你过会吃早饭时吃吧。”正在给孩子喂饭的老人答应着,我就出门上班去了。今天早上吃早餐时,我却又在冰箱里发现了那半个咸鸭蛋。好吧,老人终于没舍得吃,给我留着呢。我知道,这辈子我们都不会是亲母子那种关系了,但是,我仍然觉得,喊她妈妈,也挺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