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桃花剑气多风流(散文)

精品 【丹枫】桃花剑气多风流(散文)


作者:刘江生 布衣,19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646发表时间:2019-10-15 19:38:26
摘要:刘江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影视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曾在全国上百家报刊杂志发表过文学作品,有著作9本出版。主要获奖著作:《感悟情缘》获首届重庆市散文奖;《沉甸甸的果实》获首届重庆市报告文学奖;《21世纪,我们做成功者》获第二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优秀报告文学奖特等奖;《寒梅弄东风》获第四届中国报告文学大奖赛特等奖。近年代表著作有散文集《江山生灵》。曾获重庆市“影视文学组织奖”;曾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授予“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大型活动十佳作家”称号。

【丹枫】桃花剑气多风流(散文)
   柳永的大雅大俗,尽藏青楼,使人想到李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文治武功,却是“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实在没有柳永“淡扫蛾眉”的福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风波。那个时代,我会看得见那些沉淀了的疏离和柔情。文人的价值与求索,定义为情爱与使命。乐天知命,开阔达观,执着相信“人为财死,我为情生”。社会养活了宋词,宋词独开一面阳光。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留在沈园的题记。“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这是他的前妻唐婉的读后感。原打算只是旧地随便走走,没想到在这清冷的地方,在这凛冽的寒风中,俩人意外地相遇。几分欣喜,几分尴尬,百感交集。
   透过俩人的“错”与“莫”,我看到了什么?——后悔莫及。想不到“报国欲死无战场”的陆游,被皇帝赐为进士后,大有前程,仍会这般重情。我在想,他俩恰似把真情存入了瑞士银行,让如今的后人可以稳稳地收取利息。
   读过《大藏经》《梦溪笔谈》《资治通鉴》,我感受了“苏湖熟,天下足”的道理。更多的名士不作一词,尽显风流。他们所做的研究,一切的幻想和重建,是为了这块土地上的人,活生生的人,还有我们这样的后代。
   “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写真。马可·波罗那时见到杭州,就为它的宏大和富庶所折服,惊叹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宋太祖曾说:“贵家子弟,唯知饮酒弹琵琶耳,安得知民间疾苦。”这是一种藏富于民的理念。这让更多的词人超越感官,皈依灵魂。
   从有限到无限,从杂乱到统一,从此岸引伸升向彼岸,好一个苏轼,就让我们顺江而下,投奔巫山,除却巫山不是云。
   苏轼的崇高,在于灵魂之光,道德的取向。剑走偏锋,尘世之苦,莫过于夫妻的生死离别;当大宋的马车还没有栽进万丈深渊,已经可以借苏轼之“光”,看自己的灵魂了。
   才高八斗的苏轼,20岁就写出散文《正统论》,名噪一时。佳人王弗嫁给他时,才16岁。王弗为人“敏而静”,知书达理,秀外慧中,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诗歌赏析,都让苏轼佩服。可惜,“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小两口恩恩爱爱只有11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王弗病逝4年后,苏轼娶了她的堂妹王闰之。面对温顺善良的续弦,偶尔的恍惚中,苏轼有着“相逢一醉是前缘”的感慨。王闰之不懂,却包容。
   王弗10年的祭日,苏轼半夜惊醒,惶惶四顾,双鬓已被眼泪浸湿,下床题词《江城子·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窗外的桃花,在渐次红了。
   杭州美女如云,苏轼有绝世文才,女粉丝不少。有着“一姐”地位的操琴一见倾心。“西湖比西子”,才子品茗,佳人抚琴,清风徐来,水波荡漾。苏轼深谙人世甘苦,一番唱和,引领操琴去出家了,也让王闰之一道相送。
   苏轼参与“乌台诗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青山不桃红。”看起来,娇弱无骨的王闰之,骨子里同样坚强。
   王闰之陪着苏轼走过25年的荆棘路,悄然逝去。苏轼在遍地落英中,再次感到岁月的残酷:“事到头来,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此后,苏轼没有再娶,只叫王朝云的侍女陪在身边,直到走到生命66岁的渡口,与王朝云诀别。
   “春风恣意,桃花烂熳,唯独我一怀愁绪。”苏轼痴情的是结发夫妻。“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鬓发微霜,少年已老,他又为失去王闰之,感叹封裹多年的爱情解封得太晚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爱情是不朽的,肉体却没有这样的记载。晚年,苏轼感到心里被撒了盐,更为痛苦:人啊!当爱情和仕途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让位于爱情。
   纵观苏轼一生,“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更富有爱心。他的道德取向之“光”,是精神之光,灵魂之光。这种公德精神也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
   “你方唱罢我登台,愁情烦事别放心头。”说这话的是官居郎中的张先。张先衣食丰足,风花雪月,写自己的词,泡自己的妞,风流一世,心态又是一种反差了。
   张先风流,有不少得意之作。“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柳絮飞无影。”因三句皆有“影”字,世称“张三影”,而他十分受用。
   张先80岁时,竟然娶了18岁的美女为妾。进洞房之际,他出口成章:“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一片叫好声中,前来朝贺的苏轼和诗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枝梨花压海棠。”张先不在乎地哈哈大笑:“我是老牛吃嫩草。”
   张先后来竟然以85岁高龄再次纳妾。苏轼又贺道:“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张先心知肚明地吟道:“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承认自己是病猫了。他凑向苏轼耳边,说得更明白:“我也就是找个做伴的。”
   桃花在风中战栗,酒在燃烧。张先“才不大而情有余”,风流中图个心态的快活,实在是心醉便是醉了。
   摸着石头,坐着一叶扁舟,架着彩虹,过河。这是我对宋词诗化的理解。走吧,走出落叶的秋天,走出残冬的幽谷,走出一切已有结论的地方。我在掩卷遐思,允许别人做梦,允许别人完成梦,宋词有着更多的旷达与容纳。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的忠愤,让高则诚《吊岳鄂王墓》充分表达:“父子一门甘伏节,山河千里竟分支,孤臣尚有埋身处,二帝游魂更可悲。”矛头直指宋高宗赵构。权力机制造成一种态势,腐蚀和败坏人的心术,就是一国之祸了!
   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有不愧前贤和后贤的感慨:“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他从内在气质到外形生活,流露出“潮人”的个性。避世,此非自强之路,但不受制于人,不当亡国奴。元灭宋后,朝廷多次派人入山召他入仕,皆被严拒。他后被强迫至元大都(今北京),绝食而死。
   活在大宋,谁说什么少年老成,什么仕途经济,都成了饮酒时的笑谈!除非那是无情无趣的呆子。我会为高尚的词人洒下热泪。
   他们有心灵的勇敢,处世的从容和笃定,也使我用心灵去感悟人生和社会。开阔与禁锢,舒适和离乱,唯有“情”字能造就“坦荡荡”的心境。
   宋词有“毒”,在于他们无所不见,情为心生。他们不仅是火在燃烧,油的沸腾,燃烧着沸腾的是那火热的心血……走在命运之途,我能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社会。精神和品质的结合,乃是不可毁灭的东西。情真意切,人生离不开宋词,就是你们拿你们全部的国土来换我们的宋词,我们也不要它!
  
   四
   王朝在周而复始地演变,假如你跨越到了明朝,在人情人性中能战胜自我,会有更大的担当吗?
   世上没有桃花源,也没有神仙和皇帝。担当,在于境界和眼光。认清自己的人是聪明的,能够战胜自我才是强者,关键是自信。
   但真的能生活在明朝,我也算一个老者了。爱心不老图风流,只是希望能在有限和无限之间搭起一个桥。因势利导,以明心志。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桃花庵主唐寅,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将车马权贵视如尘土,将酒盏花枝奉为天人。以丹青自娛,卖文售画为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花落水流,皆成自然,自有傲骨。他唱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醉只在花前坐,酒后换个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颇有曹雪芹“一纸荒唐言,满脸辛酸泪”的意味。
   犯法得坐牢,他是仕途无望。但社会不设文字狱。他在后来的《落花诗》集里,点了多少秋香,无人问津。疯癫也好,痴狂也好,花间独坐自饮自斟,心有“物竞天择”的箴言,自有风流。这是明朝的言论自由,大度。
   百花齐放,桃红李白我争先。我看明朝的随笔就随便了。陆深的《春风堂随笔》《春雨堂随笔》,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张岱的《陶庵梦忆》,还算有名。满眼翠绿的山色,不尽缥缈的烟霏,不知道什么叫“忧愁”就好。早期的文化人知趣,很少接触社会的阶级矛盾,交游遍天下,善于消费及总结生命和灵魂。
   活在明朝,不必过分地包装和炒作自己。我会客观评价自己,补充必需的知识,从而超越自己。桃花烂漫处,都有各自的步履。社会在多元化,发展经济,为山九仞,还得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本草纲目》,有着药物学划时代意义。《农政全书》,在传统农书中空前绝后。《天工开物》,首开先例,成为中国工农业科学史的重要部分。我读出的是:他们的醉,艳如朝霞;有如椽的大笔!
   李时珍在书中说:“果类11种,五果指桃、杏、李、栗、枣。”桃为先。徐光启在书中说:“大块之间无美苗……庄稼必然长不好。”他在“嫁换”中特别提到“桃”。宋应星著作中的《五叠》,讲金属的开采和冶炼;《佳兵》,讲优良武器的制作。“桃花剑气”,春天已经很深,我们不能再浅。
   “及时雨”真的贵如油,也如同爱情,润物无声;他们如火中的凤凰,完成了自身的涅槃;科技兴邦的话题,已经胜过黄金,纳入民意。他们也因为青春和生命付出了真情而崇高。
   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我为“经济之才”的张居正不平。他那“威权震主,祸萌骖乘”的遭遇,传承并深化了一个被热血暖红的主题。逻辑只是工具,研究经济一定要研究历史。
   明朝不缺才气和智慧,不缺精神,缺的是王朝的辞典里,没有民主共和的政治词汇。三教合一,进退的主动权却不知道掌握在谁手里。
   朝野心事重重,情与貌,略相似。钱权相通,本善还是本恶?谁说孔子是大圣人?他对人性这个复杂的问题,就谈得很少,也没有下结论。大声说话,都有机会,就很不错了。
   大师在借古喻今了,写出的《封神演义》《西游记》《三国演义》,让各自的山头能讲各自的故事。桃园结义,几乎改写了历史。政权,错放了地点和时间。
   活在明朝,我感到自己的担当仍是魅力有限。尽管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人生旅途的欢乐,大约是在好奇心的满足。
   二月种树过山中,古寺桃花映水红。英雄的血液,也会把我当成夜色或曙光。人生有多少步棋要走?我们无法预料的又有多少?
   五行水盛,一院桃,欲将结来生,只恐来生缘又短。《金瓶梅》以西门庆一家为线索,以政治事件为经,社会风俗为纬,语言为华彩,把社会风貌、政治情态编织成了斑驳陆离、光彩动人的画卷;由桃花事件、女人、金钱等引出的故事映照了官府、朝廷的运行机制。描写的时代标志为宋朝,实际反映的是明朝嘉靖、万历时代的社会生活。
   “《金瓶梅》中的女人生的都是桃花眼,败坏了世道。”这话叫石柱桃花寨的秦良玉听到了,很不服气:“我一生爱骑桃花马,生的却是凤眼。安邦救国,干戈百战女封侯,哪个所及?”
   秦良玉曾率军赴朝抗击倭寇;三次北上勤王,在山海关欲置努尔哈赤于死地;无数次在川黔平叛。真是“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一腔热血今犹碧,百战奇功古未闻”。看来,女人美的极致也不是相对收敛含蓄了,也在于坚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性格。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担当,对于中国女性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明朝的衰亡是桃花寨的秦良玉救不了的。
   明朝让我眼界大开,充实了自己,也想让我做回自己。我的笔划尽是社会哲学的回访。大明时期,新大陆美洲就被发现,最先发现它的不是哥伦布,而是大明臣民。十五世纪,那时欧洲才进入早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代。相逢一笑,自有更多的声音和目光。我为中国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而骄傲。
   但明朝的衰亡,是土家族人秦良玉救不了的。这就引出我的战争观,王朝的更新,实际上是中国大版图上中华民族内部的战争。改朝换代,失去战争威胁的政权,最终导致了权力瓦解,这种破坏作用来源于个人利益的膨胀,对社会不公的怨恨,以及其他解体因素。
   文士顾炎武有着补天者的胸襟。读他的《日知录》,我读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晴天霹雳。他要补的是仁爱的苍穹,道德的星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匹夫有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融融。顾炎武的思想之剑,横扫千军如卷席。心灵的重建,在于“永久和平”的出路,也在于一个民族文化的教化和穿透力。
   酒酣中,我创办中岳嵩山书院了,传授天下为公的思想,文明自觉的精神,让桃李芬芳。我开始讲学:“天地无所偏爱,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己发展。政令烦苛反而加速败亡,不如持守虚静。”当然,我也恭维宋时朱熹的新儒学;我也请到过当朝阳明先生讲自己的“心”,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讲心学,拒绝拜倒在圣贤脚下,用时髦的话叫解放思想。我在搭一座桥,留给未来,尽管是南柯一梦。
   坚韧,收敛,以天下为己任,这才应该是中国的精神走向。集众人之智来成就大业,春风自得,会有人生之书……
   一部《桃花扇》,让侯朝宗、李香君等人轮番登场,在于“桃花扇底送南朝”。朱自清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写道:“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我们神往极了。我们仿佛亲见了那时花灯映水、画舫壮志凌波的光景,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
   许多东西,一吹就散;许多东西,河流挟不走,千年的芬芳总是会在枝头停留,只要世上还有按时而至的春天。历史也是这样,有大起大落,才衬托出一种美丽与背景。《桃花扇》流传成经典,在于为读者留有隐语剑气。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担当构建今朝“永久和平”,我在生命攸关的时刻,不会悲恸,不会气馁;歌声仍旧嘹亮,我会看得更远。当一个未实现的梦突然毁灭,另一个更美好的梦必将出现!
   一颗仁爱的心比智慧更好,更有力量。

共 10506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作者追求有理想有才华有骨气的人生,饱读诗书,怀抱美梦,创造机会,提升灵魂之高度之境界!就有人问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作者作了四次假设,一是首选是魏晋,因为自己喜欢魏晋之风,敬佩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真性情。生在那个时代,在自我放逐中,一切在于情性,一切为了情性。那个时代,山野空旷,候望青春和生命,适合摆放思想。二是生活在大唐,因为自己喜欢李白、杜甫、刘禹锡等诗人,生在那个时代,自信会留住历史,守卫沧桑。三是生活在宋代,作者羡慕柳永的大雅大俗,才高八斗的苏轼,风流郎中张先的故事,生在那个时代,作者想做到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社会。精神和品质的结合,乃是不可毁灭的东西。四是生活在明朝,作者认为不必过分地包装和炒作自己。会客观评价自己,补充必需的知识,从而超越自己。明朝有《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还有《封神演义》《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名著问世。坚韧,收敛,以天下为己任,这才应该是中国的精神走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全篇文字精炼,结构严谨,穿越历史,点评文史,启人心智,励志明心,引人思索!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02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10-15 19:40:20
  全篇文字精炼,结构严谨,穿越历史,点评文史哲,启人心智,励志明心,引人思索!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9-10-15 20:11:21
  唐诗宋词流传千古,历史人物的经历却也坎坷不平。以古寓今,人生不易。品读佳作为您点赞。
3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9-10-21 23:35:17
  恭喜老师文章又喜获精品,期待佳作继续!
梦锁孤音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