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节气里的秋天(散文)
立秋:秋立大地
秋,悄然踏进季节的门槛,赫然立在广袤的大地之上。“立秋之日凉风至。”这是民间流传的俗语。秋风起,天渐凉,人们早晚时节明显感觉出天凉。一缕清风,让人们心花怒放,从夏带来的粘腻情绪一扫而光。“一叶知秋”,冷不丁地发现掉落在脚边的一片树叶,就知道秋来了。
“立了秋,蚊子带钩。”儿时立秋时节经常听祖母念叨这句话,往往还会追上一句:“不信你试试?”祖母念叨的这句俗语,是说过了立秋,蚊子嘴上一如带钩一样,咬人更痛了,提醒人们防止蚊虫叮咬。儿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蚊子嘴上真像带钩一样,让它咬着一如针深扎进去一样。从此我深深记着这句俗语,也经常在大人面前饶有兴致地念叨。
立秋后树枝上挂满了知了的长吁短叹,知了在声嘶力竭地向夏天告别。
处暑:从狂热中初醒
暑热的双眼开始从狂热中慢慢醒来,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暑热的双手开始频频地向世人挥手,将要离开还有点依依不舍;暑热的双脚开始慢慢地挪动着慵懒的步子,将要离开大地。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偶尔处暑过后也会遇上咬人的“秋老虎”,也只是徒留着“秋老虎”的一根小尾巴了,不再那么凶狠了。
“立秋种,处暑栽,立冬前后收白菜。”“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是说处暑的气候最适宜栽白菜,季节的土壤里最喜欢接纳白菜的幼苗。
白露:大地凝结白白的水滴
白露节气里的白天阳光尚热,蒸发着水汽奔向天空,太阳一归山,气温便骤降,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一颗颗细小的白白的水滴,非常密集地扑向绿色草叶或花瓣,草叶或花瓣伸出双手热情地拥抱着这“天上来客”。阳光普照,晶莹剔透,十分光亮,也就亮出了节气的脸,就叫白露。
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意思是说,白露这个节气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所代替,冬刮偏北风,冷空气来的频繁,天气渐渐变冷。
秋分:平分秋色
大自然把前半秋、后半秋“平分秋色”,节气则把白天和黑夜时间等分。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区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
秋分,平分秋季,也分出了冷暖,气候由热转凉。
知冷知热的燕子已感知到寒气的到来,向主人依依惜别飞向南方。
季节的手轻抚着一枚枚枫叶,枫叶害羞似的脸红了;季节的手轻触银杏叶,银杏叶变黄了,变成了一枚枚“金钱”来回报季节。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小麦的种子聆听着季节的呼唤,接受着大地的邀请和拥抱,深入了泥土,获得了新生。
寒露:露已寒凉
“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因此而得名。
落在日渐枯黄草叶上的露水,寒光四射,带着冷酷的面孔,好像突然间变得不近人情了,人见心寒,手触手冷。早起割草的人们,露水湿亮了镰刀,打湿了衣裤,冷飕飕的,从身子往心里冷。
深秋天寒,雀鸟大都飞走了,留下了天空的苍凉;挂在枯黄树叶上的那一滴两滴晶亮的露水,是黄叶留恋世间的泪水?
霜降:寒霜从天降
季节很应时地从天空降下了寒霜。俗话说“霜冻杀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现,冻是杀害庄稼的敌人。在老家常听到的一句口头禅是“霜降除姜。”正在葳蕤生长的绿油油的大姜苗骤然间带上了点点滴滴的白霜,这是季节发来的信号,再不除姜,就要遭霜打了,就不好储存了。
大姜一除,大姜地里铺满一片片原本还是青绿色的大姜苗,一夜间就落上了一层白茫茫的寒霜,一如下了一场小雪似的,铺满一地,铺满节气。
霜降的到来,意味着这个秋天即将完成它的使命,寒冷、枯燥的冬天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