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听我说说芝罘的由来(散文·外一篇)
听我说说芝罘的由来
自从在网络上发表散文和小说,认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朋友,他们总是问:“烟台芝罘是什么意思?这个芝罘的罘字怎么这么特别啊?有什么讲究吗?”今天我就专门谈一谈烟台,说一说“芝罘”这两个字的由来。
烟台,古称芝罘。烟台市因烟台山而得名。
烟台山地处烟台市中心北端,三面环海,宛如镶嵌在烟台海滨胸襟上的一块绿色翡翠。明洪武31年(1389年)为防海寇侵扰,在奇山北麓建奇山守御千户所城。同时,在北山设狼烟墩台“烟台”,又称“烽火台”、“狼烟台”。(烽火台是古代的一种通讯工具,因燃料多用狼粪,燃时烟浓且直,又称狼烟台和烽燧,它起源于商周时代,是用土、砖、石、木在地形高处构筑成高台)。砖体“烟台”高约6.5米,由特制的青砖(长36厘米、宽17.5厘米、高约6.5厘米,并带有花纹图案)砌筑,顶部四边有垛口,形同城墙。平时由驻军看守,观察敌情,一旦遇敌来犯,昼则生烟,挂旗,夜则举火,击鼓,以为警。故而称烟台。烟台山也因此得名,烟台市也因此得名。“烟台”修筑后,由于有军队常年把守,芝罘湾及附近沿海相对安宁,烟台山上也曾很少施放烽烟。但从19世纪中叶开始,烟台上上又烽烟滚滚,芝罘湾风起浪涌。
烟台山上树木葱茏,红砖青舍,参差隐现,承载着烟台600年的苍桑历史。1861年烟台开埠后,曾有17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学校、医院,见证了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烟台山也是烟台的始足之地,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
烟台市总面积13739.9平方公里,总人口645.8万人,海岸线总长909公里,濒临渤海黄海,有大小岛屿63个,东与威海接壤,与朝、韩、日隔海相望,西与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
芝罘的罘字有一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希望能永坐江山,听信谗言派徐福等道士去蓬莱仙岛寻找长生不老药,他本人也曾三次东巡。
(秦始皇28年登芝罘立石)第一次东巡是在公元前219年,刚刚统一了六国,这年他40多岁。这次在他离开琅讶时,遇上了齐人徐福。徐福鼓起如簧之舌,向秦始皇来进献长生不老之道。他说大海里有“三仙山”,那里琼楼玉阁,有仙人居住过,并长有长生不老草,秦始皇听后喜出望外,遂遣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乘大船人海求仙药。
秦始皇29年登芝罘刻石记功。第二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登芝罘后,刻石勒碑,颂扬自己的文治武功,铭文为丞相李斯所书,石勒碑现已不见,传说是由于历代官绅频频来此访古探胜;人民不堪其扰,把石碑扔到海里去了。也有说是后世百姓出于对秦始皇暴政的愤慨,将这块颂德碑推进波涛之中。《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这年经渤海以东:“过黄陲,穷成山,登芝罘,立石颂德焉而去”。这说明秦始皇东巡,确有其事,但石碑的去向及失传的缘故却说法不一,遂成千古之谜。
(秦始皇30年登芝罘射鱼)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年近50岁,长生之欲日趋强烈,于是再次东巡。这时,徐福虽花掉秦始皇许多钱财,却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他见皇帝震怒,便谎称,海中有大鱼挡路,不能到达仙山。秦始皇相信了徐福的鬼话,从琅岈山一路北上,寻找大鱼。到了芝罘,发现了一条大鱼,并挽弓发箭,终于亲手将其射杀。徐福这才扬帆出海。传说徐福到了东瀛后没有再回来,数千童男童女在那里居住繁衍。
秦始皇第三次东巡又来到烟台这个地方,依然没有得到灵芝仙草,回去的而秦始皇在归途中患了重病,于是他给烟台这个地方造了一个字“罘”。意思是绝不再来第四次。没有返回咸阳便在河北的沙丘病死。
烟台市区的城市风貌独特而诱人,它背靠着一道翠绿的弧形山脉(相传烟台的山脉形似九龙绕城),怀抱着一弯蔚蓝的海水,妙曼的海雾,纯净的空气,和煦的阳光,轻柔的海风,肥沃的云母土外加黄海水渤海潮,世代恩泽着这美丽的港城烟台,世代哺育着勤劳勇敢的烟台人。勤劳勇敢的烟台人世世代代用行动践行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胸怀全局的协作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这就是创新、拼搏、协作、包容的烟台精神。
烟台山是烟台人民的母亲山,他虽然没有那么高耸如云的巍峨,但是她是烟台市的起源,芝罘是最早的烟台,后来以此为轴心发展成了如今的大烟台。目前她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正在迈着坚强豪迈的步伐向着更加繁荣富强的明天前进!
塔山感怀
我家的居民楼坐落在烟台芝罘区塔山小区和奇山小区的中间,属于两不管的地带,就距离而言,离塔山公园比较近,因此爬塔山就是我们全家人经常举行的假日活动。经过多次与塔山的亲密接触,我们全家人几乎能对塔山的自然环境倒背如流。例如:“塔山最高海拔401米,因峰顶建有一座7层8面三和塔而得名。她坐落在烟台市中心区的南面,西与南山相牵,东与岱山相连,北与烟台山隔城相望,塔山高39.7米的三和宝塔和烟台山49.5米的灯塔遥相呼应。”每当有亲戚朋友要去塔山公园玩的时候,我们就这样介绍一番。
是的,从飞机上俯瞰,南山、塔山、岱山形成了一条翠绿的弧形山脉,成为保护芝罘区的一道天然屏障。当天气晴朗的时候,登高远眺,一碧千里,芝罘岛、扁担岛、崆峒岛、养马岛尽收眼底,远处的昆嵛山若隐若现。塔山怀中一湾蔚蓝的海水恰似海纳百川的烟台精神,山下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见证了烟台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山、海、城、岛、塔共同勾勒出滨海城市独特的魅力。千百年来,塔山以特有的宁静和沉思,日夜陪伴着城市沧海桑田的变化,见证了烟台经济社会的发展,凝视着春夏秋冬的更替,品味着人世间的是非曲直善恶美丑。
塔山那翠翠的绿,甜甜的水,清清的风,曼妙的山雾,迷人的松涛声,初夏,满山盛开的槐花,使得整个山脉都散发着淡淡的槐花香,人们沉醉在花香里总是不自觉的深呼吸,总想把槐花的香气留在心脾;夏天南山坡上灿烂开放的黄色的金鸡菊,蝶飞蜂舞一派喜气;秋天漫山红色的枫叶昭示着丰收的季节的到来。这一切与山中美丽的传说构筑了塔山自然和意境的美丽。道教、佛教、儒教的精华,更使塔山充实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塔山如一股甘冽的泉水,一缕夏日的清风,悄然浸入这热闹的城市和人们的心田,给人一种万般惬意的痛快和心旷神怡的轻松。
置身山中,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诲让人感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胆忠心让人敬佩。山中人不为物役,不为利驱,不为名逐的洒脱,更让人敬佩智者忧惑的坦坦荡荡的胸怀与心境。
静心思考,塔山人宽厚待人的纯朴风情,为城市承载着文明,为人们传递着亲情,塔山人诚信朴实的处世信条,为城市维护着信誉,为人们净化着灵魂,塔山人勤劳敬业的奋斗精神,为城市充实着发展的动力,为人们燃起追求幸福的希望。
任凭时代变迁,山依然静静地俯视着这古老的土地和日新月异的城市,这是山的大度,不管风吹雨打,山依旧默默地感受着人世间的是是非非,酸甜苦辣,这是山的情意。当人们的灵魂正经受着太多的诱惑:生活表面的五光十色令人目眩神迷,无穷的欲望总在左右着人们的冲动,盲目追求着虚幻的荣华而失去内心的平静,百种劳累,千般疲倦,万般烦躁,时髦的郁闷,都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这时你到塔山游一游,坐一坐,悟一悟,与山水为伴,仔细品味着喧嚣城市中山的宁静与恬淡,感受着苍茫天地间的无限空旷,体会着历史潮流的波澜壮阔,看一看逶迤的塔山山脉,走一走蜿蜒的登山台阶,吹一吹清爽的山风,喝一喝甘甜的山泉,听一听松林的涛声,带给你的不只是形体的自由,更是心灵的自在,那种人在自然中,自然在心中与道同游的大自由便油然而升。
我们烟台作协的创作室,就在这塔山的怀抱之中,而我的家就在创作室的楼上,于是乎,创作室成了我经常光顾的地方,和老师们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创作经验,对于我来说是绝好的学习机会。正因为如此,退休以后空闲下来的我,选择了写作作为我的业余爱好,每天读书写作乐此不疲,几年下来成长为烟台芝罘区的作家,江山文学网,楚风杂志的签约作家,齐鲁文学网的专栏作家。这都是塔山这一方宝地给我带来的恩泽和福气!更是国家和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给我这一个退休老太太带了的美好生活。
每当早晨太阳从塔山东坡上露出明媚的笑脸,我就站在阳台上看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整个塔山,山上的树木在阳光的朝晖里,呈现出一派霞光普照的美丽。我心中十分感激国家和人民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我缓缓走下楼来,漫步在塔山公园的台阶上,心中总有一首歌在唱响:“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啊,塔山,你是烟台人民的福山,是芝罘区的屏障,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心中都有一座光明四射的塔山!
太行飞剑
1.人民日报海外版bnuzhangpengyu@163.com
2.甘肃工人报副刊gsgrbfkb@163.com
3.安徽工人报hw4026@163.com
4.太原晚报tywbblr@163.com
5.浏阳日报411902461@qq.com
6.牛城晚报niuweihe111@163.com
7.Tete6915@126.com
8.繁荣报fanrongfukan@163.com
9.成都商报副刊chengdu101@qq.com
10.中国能源报副刊nengyuanren@126.com
11.中国质量报副刊部zhiliangminsheng@163.com
12.陕西工人报副刊grbfkb2008@163.com
13.四平日报副刊sprbfkb@163.com
14.作家天地zjtdsanwen@126.com
15映山红散文丛林yshsw2011@126.com

父母们,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吧!他们不需要溺爱,同时不需要打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