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灵】不敢告劳,宁静致远 (报告文学)
对于生命的意义,虽然是一个广泛的哲学命题,但在朱英杰看来,无论人生跌宕起伏,“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命题让他简单化。为了人类的“健康”,朱英杰总是兢兢业业履行着他的承诺。
几十年他矢志不渝的坚持,一幕一幕的感动画面,一个一个的精彩故事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立志学医为故乡,杏林岁岁写琼章,崇高事业人人敬,德艺双馨名远杨”。这是一位经过他精心治疗病愈的80多岁的老人王国范用诗对他精湛医术和道德人品的认同。“朱医生这个人很了不起,我们敬佩!”这是王老的老伴儿庞自英大娘的内心话,淳朴的话语是对朱英杰最真实的评价。就在“恩施州中医大师”的颁奖晚会上,老两口风尘仆仆的从巴东赶到晚会现场,面对上百万的观众,王国范老人步履瞒珊的走上前,叫一声“你好”握住了朱英杰的手久久舍不得松开,在这一瞬间,朱英杰内心澎湃,那是代表千千万万病愈者对他的信任。朱英杰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那是对大爱的传递。“当命运在暗中捉弄,你仍以炙热的心面对,用毅力和坚韧劈开前进的荆棘,在生命的裂缝中闯出坦荡大道。翻山越岭,你丈量的医者的责任;趟河涉水,你谱写的是医德赞歌!”“中医大师组委会”的颁奖词是对朱英杰从医30年风尚的精辟慨括。
——2012年率队采集中药材标本的时候,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草草地吃过早饭,翻山越岭,一干就是一天,天黑尽才下山,一天的劳累,忘记了还是在山上用零食充饥,直到工作人员提醒才知道该是吃晚饭的时间。就这样,持续好几个月时间,让他原本消廋的身体更加虚弱。同事们还清楚地记得:2012年6月28日,为采集一个稀有标本,必须要爬几十米高的山坡,随行的同事考虑到他的腿疾,一再劝他不要上去,可为了了解这个中药标本的生长特性,他坚持要亲自上去,一不小心,摔下来50多米,浑身挫伤,爬起来他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第一反应就是嘱咐同仁一定要将这个标本采集回来。在采集中药标本的这段时间,不管是天阴下雨,还是烈日当空,他和他的团队从不歇息,为的是用最短的时间采集更多的中药标本。
——每当一个又一个的病患者住进医院的时候,他总是要精心安排,嘱咐所有的医护人员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用慈心善待病人。每当一个又一个患者病愈出院的时候,他又要叮嘱病患者家属回家怎样照顾。
不胜牧举的事实让所有经过朱英杰治疗的患者感动,更是他从医30年一直倡导的“假如我是患者”这种角色互换的仁心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五、中医传承——摆在面前的新课题
“基层中医断层、断档的现象相当严重”。这又是朱英杰又一个思考的课题。在采访中,他告诉我们: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一直在为中国的发展默默地贡献着自身的力量。直到2016年12月25日,《中医药法》的颁布,中医终于正面地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但西医的便捷更让人接受,现实中的中医人才逐渐减少,特别是中医临床更让人担心。”
是啊,中医传承至今,形成如今的中医药体系,成了医学界面的瑰宝。朱英杰在主抓业务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把传承教育传递。遵循中医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他又在进行新的探索,让中医获得的不仅仅是传承还有完善。
组建“中医工作室,一个老中医负责培育一到两个年轻中医”的构想正在实施。在朱英杰看来,传承中医更是一种对文化的尊重,对社会的应尽责任!
“不敢告劳,宁静致远”,是朱英杰走过来的历程记录,更是他一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