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开封观菊展(散文)
十一月的第一天,携妻前往开封观菊。
几年前也曾游览过七朝古都,这次算是故地重游了。据说,今年是开封第37届菊花展,从十月中旬开始,历时一个月,可以说此行正是时候。
上午八时许抵达开封,出来车站换乘一路公交车,沿着中山路北行。我俩在新街口下车,一眼就看到了久负盛名的御街。那古式过街牌坊上的“宋都御1街”几个字格外亲切,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墨宝。走在古色古韵的御街,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大宋,有种穿越感。大街两边的商户门前,都精心摆有品种不一的菊花盆栽,看到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菊花在秋风中绽放,不由得想起了那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的诗句来。御街尽头就是龙亭,门前的广场上摆放有以“繁台春色”“铁塔行云”等三个大型盆景造型。当然,主角就是菊花。盆景前还有一条红字标语:“奋进七十年、出彩开封城”,引得不少游客纷纷在前合影留念。
在来时的路上,妻就说想去清明上河园看看。于是,我俩过龙亭而不入,径直前往清明上河园。十几分钟后,就来到了目的地。清明上河园在开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的成功打造为这座古城增色不少。当然,这首先要感谢北宋的大画家张择端,千年前的艺术家早为我们绘就了这气势恢宏的蓝图。清明上河园与龙亭、万岁山等地是今年菊花展的主会场,所以说,进得园来,满眼都是菊花装点的美景。可以说是菊花的世界、菊花的道场。记得小时候自己也种过菊花,只是品种单一,好像就黄色、白色、紫色几种。后来,到了开封才发现自己的孤陋寡闻。开封的菊花品种之多、花色之繁、造型之巧,作为市花实乃当之无愧。如今,开封的菊花与洛阳的牡丹、淮阳的荷花并称河南“三朵花”,都已成为当地的城市名片,并由此而衍生了“花”经济,在推动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上不可小觑。面对这“花花世界”,让爱美的妻委实有点眼花缭乱了,不停地用手机拍照或是自拍,我也快成了专职照相的了。每每看到未见的菊花或菊花造型,就急忙凑上前去,屏住呼吸去欣赏,一幅陶醉的模样,这情景估计会让东篱居士顿生妒意了。毕竟陶潜只会吟唱“采菊东篱下”而不能与眼前的菊花合影留念。
为配合菊花展,清明上河园专门开设了菊花主题展馆。在一个小巧的院落内,仿古的四个大殿分别是:中国馆、美洲馆、欧洲馆、综合馆。院子小桥流水、长廊曲折,环境优雅,布局极为精致,与上河园的喧哗相比真是世外菊源了。也就是在这里,我们见到了绿色、蓝色、复色的菊花品种,还有球头、丝状菊花,真格是让人大开眼界,一饱眼福。如果是东篱居士陶渊明到此一游的话,一定会诗兴大发,欣然吟哦的。可惜的是自己才疏学浅,唯有欣赏和感叹,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来形容、粉饰,去描述、赞美。看着眼前这一片片、一丛丛、一盆盆、一朵朵的争奇斗艳的菊花,说实话,美美与共,心情愉悦,就是此时的写照。如果再品一杯菊花茶,在花前静坐,来个人花共语,也是不错的选择。“朝花夕拾杯中酒,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耳旁音乐传来这熟悉的歌,此情此景以至于令人流连忘返了。驻足欣赏之余,也由衷地感谢那些幕后辛勤的园丁们,是他们长年累月的悉心培育和努力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欣欣向荣,才有了“出彩开封城”。
回来的路上,妻一脸的幸福,别说,跑了大半天竟没有倦意。也许,是开封的菊花让她忘记了疲惫。当然,免不了在微信上发朋友圈,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记录这难忘的美好时光。
开封观菊,一次告别暮秋之旅,也是一次收获之旅。正是:西来古汴梁,重游上河园。好花看不尽,争奇竞烂漫。
201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