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沁园春·游恒山(古韵三阕·家园)
【编者按】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恒山横亘于山西北部高原与冀中平原之间,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三阕沁园春,苏轼体,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三阕沁园春,抒发了游恒山的所见所思。 第一阕,“绝塞名山,人天北柱,横亘太行……”起句以其名号引领词句。“危岩夕照,断崖啼鸟,脂图文锦”,这也是恒山十八景的三处重要景点。诗文以此移步换景,画阁,香寺,虚楼,宝刹等众多景致,逐一游览,诗人妙笔生花,读者如临其境。上阕重点刻画自然景观,下阕则重点描述人文景观,各有侧重,交相辉映。“唱过虹桥,行从仙迹,一处闻来三界香”,表达了不枉此行的好心境。 第二阕,“闻过僧钟,喝罢龙泉,又是一晨。喜东观日出,西瞻月隐;南迎归燕,北送行云。”全景扫描恒山景象,似有登恒山之巅,一揽众景之势。上阕刻画了恒山的春天景象,以“寺”和“教”为下阕做好了铺垫。恒山道教始于西汉,北魏始兴盛,成为主流全真派圣地。下阕打破常规,极为精彩。“问半堂菩萨,谁当社稷?几尊长老,谁主乾坤?”常有香客问佛问缘,而诗人身在寺中,却问江山社稷谁主?难以寻到答案。虔诚求缘,各有所取,诗人亦能理解众多香客,“取舍由心,悲欢在己,何必惊烦世外人!” 第三阕,“百里恒山,耸峙塞上,尺近高天”起句点题,直抒恒山的雁门关、平型关等作为历来兵家的必争之地此时的场景。今春草又绿,半竿夕日圆,诗意透着一种岁月的轮回感,隐含着战争与和平的矛盾关系。上阕触景忆古,重在追忆抗日烽火。下阕承上阕之意,“当初贫弱谁怜?”落后就要挨打,唯有民族崛起和独立解放。下阕亲历战场遗迹,凭吊抗日将士的忠骨英魂。 三阕沁园春,格律严谨,景致优美,气势恢宏,运笔老道,耐人寻味。问候诗人,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墨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1040011】
回复1 楼 文友:李继庚 2019-11-04 09:56:47
多谢精心点评和指导!秋祺!
回复2 楼 文友:李继庚 2019-11-04 17:27:01
多谢光临鼓励!
回复3 楼 文友:李继庚 2019-11-05 08:35:21
多谢光临鼓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