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走进心灵的帐篷(散文·家园)
摘要:白云千载,蓝天悠悠,谁是最彻底的理想主义者?谁是山高海深的大梦主体?谁是淘尽铅华后依然拥有大浪漫和大天真?我想:不是好战者,也不是称霸者,更不是不择手段的成功者,都不是!人间律动乃是拥有修天补地式的女娲情怀——和顺!她积蓄了人类至高的智慧!她是永恒的真理!她拥有了文化的起始和终极。因而,心灵的感动和震撼才前所未有!
【编者按】怀着崇敬读完全文,我想用一句在三晋大地流传已广又似乎有点俗气的话来开始我的编按:“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我一直以为,那一座座分布在厚重的黄土高原边缘的“古城”、“大院”所彰显的就是那厚重的文化。直到读到了《走进心灵的帐篷》,才知道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太肤浅。和顺,一座位于山西和河北交界地区的小城,距离我的家乡也不过百里,它从来没有被我注意到过,因为在“古城”遍布的山西,它的确算不上有名。今天,才知道,不是他不出名,而是自己没有那种深入、理解、融汇的能力。何谓文化?文化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底蕴,是那古老城砖的缝隙中慢慢流出的被风化的细土,它用自己的细腻述说着自己承载的历史,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断它、消灭它。“和顺”这一平凡的名称,却能够在众多存在中找到它意义的附着:和顺苹果,寓意和合平顺;首阳山,让人洗涤心灵顺应自然;姑崖山,感受人性美德;甚至连棵小草,陡然让人心灵震动:她不卑,她不亢,凭一己柔弱,展示生命的力量:“那是惊天裂地的不屈,是对强制的愤然,是精神意义的象征,是灵魂必须的抗争,是生命争取独立的自主!我是我自己的主人!绝不因外物的胁迫丧失本心的意志。”直至“和合二仙”,正佐证了“和顺”二字的深刻内涵:在自然面前,在历史的车轮之下,人,只有顺承——作为自然之一部分,历史之一过隙——顺承才能成天下一统合而为一,这是自然之道。人是自然的儿女,接受自然的庇护,但是,古往今来,狂妄之人有之,逆道而行者有之,而只有真正理解了顺承合为之道的人才是给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顶憩息的帐篷。文章通过对“和顺”一城的理解和感悟,深刻诠释了“和顺”一词所包含的涵义,也向读者揭示了“文化”的真正含义。全文在娓娓道来中,引领读者一同探访了和顺城的古老街道,让心灵回归了久慕的梦乡,领略了她深邃的文化底蕴。读毕,不由抚掌赞叹,心悦诚服。感谢陈老师带来的精彩,好文共赏,拜读了!【编辑:今生何求】【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911100007】
1 楼 文友:今生何求 2019-11-05 10:17:58
近一段时间,总纠缠于一些可有可无的事务之中,难以安静下来,也好像好久没有读到陈老师的文章了,今日一读,恍若久旱逢甘露,浮躁的心瞬时获得了一片安宁,您的文章所包含的深邃含义,令我耳目一新,也受到震动:多年来所寻找的心灵的归宿,好像有了方向,我的确该调整一下自己,重新规划一下自己要走的路了。感谢陈老师,您的文章正是我指路的明灯。才疏学浅,艰难拼凑的文字难以表达我复杂的景仰之情。不敢称编按,只是一学生粗鄙的理解而已。稽首拜读,不胜荣幸。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19-11-05 21:39:33
好棒的编案!再一次心灵相会!是的,好长时间没写文了。谢谢!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19-11-05 21:40:20
握手!谢谢!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19-11-05 21:41:35
久不发文,聊补愧疚之心!
4 楼 文友:郑美红 2019-11-06 22:03:23
不管您走到那里您都会把自己融入到那里,大自然在您眼里有了美丽生命,让人努力奋进。老师呀多想邀请您来我的家乡,感受一下我家乡的各种人物风俗。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19-11-07 18:34:18
是啊!我们本就是自然的一分子,融入她才能真正地回归。真正与天地相依,才没有恐俱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