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守】向往三清山(散文)
向往三清山
早就向往三清山了。
自葛洪在那里结庐炼丹,距今业已1600年历史,对于这个道教圣地,我只是从图片上获取了一些支离破碎的抽象空壳,却从未与之谋面,做梦都想身历其境。
前几日,巢湖市乐途群创造了条件,我和爱人与小女一起跟着领队“大王”,终于有幸去了却沉积在心底的夙愿。
想象中,三清山不过是几个孤峰突兀的小团体,顺着现成的栈道无需费什么气力,就能逛到“三清宫”和老道们促膝交谈。没成想到了玉山县的时候,才知道它竟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
我们的大巴早晨6点就从小岭村开发,在山缝里钻来钻去,少不得一个小时还在山麓盘绕。三清山实在大得很,它位矗江西上饶东北,号称东险、南绝、西奇、北秀;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拔地插天,宛若玉清、上清、太清道家的三尊列坐于峰巅故而得名,方圆756.57平方公里,仅核心景区就广达229.5平方公里。
受温室效应之害,入夏以来,三清山滴雨未落,沿途随地都有一簇簇干死的树木,看着心痛,而凑巧的是,偏偏在我们到来的时候,却第一次下雨。降雨好,有雨即生云雾,山有云雾才显灵气,人民大会堂的“江山如此多娇”国画,就是取材于三清山的雨后初霁。
我们在三清山东门下了车,导游拿着群友的身份证到游客中心兑票去了,因为来得早,景区大门紧闭,广场上也不见什么游人。四周的群山包围着我,而雨中的迷雾又包裹了群山:在飘舞,在奔腾,在膨化,在翻滚,在聚拢,在散发……不知是谁绊倒了潘多拉盒子,跑出的缥缈神奇、虚无怪诞,变幻无穷。我够不着它,追不上它,它不是诗,也不是画,它是摄人心魄的三清山灵虚幻界。
转眼之间,广场上突然就一下子变魔术似的聚满了候车上山的人群,我被挤到了入口跟前。三清山入口是个现代模式的牌楼,五楼六柱五间前后对称,蓝色平顶筒瓦,白石方柱,宝石蓝石枋、雀替,明间双龙戏珠浮雕枋上面,镶嵌着黑地金字“三清山”匾额,颇有仙风道骨之气,行楷兼有的碑体门联:“髙凌雲漢江南第一仙峰,清絕塵囂天下無雙福地”,非常符合道教理念,但不知出于何人之手。
四人一组,等到我们挤上缆车的时候,雨渐渐下大,刚开始还能看着脚底的广场、房屋款款倒退,霓虹灯跳动闪烁,山脊的竹木婆娑摇曳,随着高度提升,外面的水汽越来越加弥漫,眼前化成印象派信手挥就的泼墨丹青,模里模糊,古里古怪,耳听得雨点打着玻璃啪啪作响,以致八荒一遍混沌,等到我们稀里糊涂下了缆车以后,2670m长的金沙索道站外,全然白茫茫风雨世界。预期的奇峰、怪石,云海、佛光、多层美景均作泡影,我们置身海拔1200m的栈道上,只能低头走路,举首看雾。无雨的时候会造成单调缺憾,而现在雨大了反又漫灭成灾,没有办法,老天爷总是喜怒无常的给人甩脸色,天从人愿的事情难得的很。
跟着导游顶雨破雾,只觉着贴在身旁的悬崖峭壁阴森潮湿、寒气袭人。其实,1.4亿年前,燕山运动就形成了三清山花岗岩体,数百万年以来,在不断抬升和风化侵蚀、重力崩塌作用下,促成了它尖峭陡峻,千姿万态的花岗岩峰林、峰丛地貌景观,当属东南地界首屈一指。只可惜我们眼下无异“盲人摸象”,把腿当作真身。除了石缝里伸出来的猴头杜鹃、黄山杜鹃,贴近栈道的三清山松、福建柏、南方铁杉之类,仅仅只透过浓雾瞟得一眼“六六大顺”:一只握拳似的危岩,将大拇指和小拇指高高翘起指向天空。还没来得及细看,那颐指气使的架势便朦朦胧胧瓦解,转瞬即在弥蒙中淡没。
一条栈道三里多路走过来,大约还是踩在1200m海拔线上,再拾级攀登一段陡坡方达“玉台”,原为观看日出日落的最佳点位,今天却成了催人泪下的伤心地。躬身向导游打探,说是此处离“巨蟒出山”还远,“东方女神”更高不可攀,到主峰——玉京峰(1811.9m)几于黄山光明顶持平,还得翻越三座山头,要想去北面三清宫的话(海拔1588.5),那则远之又远,一天休想到达。
导游曾经身体力行,他早先实地考察三清山的时候,走了三天,在山上住宿两夜,山间有3万多个台阶,38公里栈道,信息还不畅通,一旦走岔了路,南辕北辙,无人接应的后果不堪设想。经此一说,让我身边这个原本就扑朔迷离的深山便越加神秘莫测。
听驴友们说,没见“巨蟒出山”,等于未到三清山;不见“东方女神”实在懦弱无能。未到也好,无能也罢,当下只得认栽,面临这个沮丧的天气,再往上也是瞎子点灯。我们一家人心里打鼓,先是停下来稍事修整,最终商定不往上再做无用之功,便慢慢原路回返。
缆车以1200人/小时高速运转,广场上依然人山人海,个个都踌躇满志,不撞南墙难能回头。过来人才知道今天还是山下为好,我们下来不但又复见云卷云舒,山隐树出,还背靠“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巨石小品、手牵吉祥宝宝等许多精致小景留影,特别是在硕大的阴阳鱼八卦球跟前,还和老伴携手留下了造访三清山道家圣地的经典标志。
我忽然想起导游在车上曾说,当地山民每家每年都圈养一两头猪,春节宰杀,邀请亲朋好友饱餐之后,便在地里挖个深坑,把圈里积存的粪便杂草和盘垫在底下,将余留的鲜肉用胶袋密封放在上面,盖土封存三四个月,即成风味独特的腊肉。他们向来自给自足,宁可白白送人,70、80元一斤也不对外出售。我们非常惊讶:一则这种腌制方法怪异,别开生面;二则一味猎奇,心想尝鲜;而更主要的,还是我为这里人的厚情重义所动,执意想感受身边的淳朴民风。于是,满大街溜达,实指望能碰巧购得半斤八两,更企盼机遇老乡,好去登堂入室闲聊。但是,身在旅游区核心景点,除了员工、商贩,就是游客,焉能如愿。
这次拜会仙山,得了时机却失了天机,吃了它一个不冷不热的闭门羹。导游开导大家:三清山,三请山,非得三次觐见而不会让你看清它的尊容。我们虽然是铩羽而归,但潘多拉盒子里最美好的东西希望还在。
下次吧,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