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拾秋(散文)
近日,多见圈子里的微信朋友们上传近景远景秋色照,名曰“拾秋”,感觉很有诗意,故此,写小文以表和意。
“拾秋”二字勾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40多年前的农村是放秋假的,叫收秋假。在食物不够丰富的日子里,收获果实的秋天备受重视。
重活儿干不成,拾秋就成了小孩子的营生。
野惯了的男孩儿女孩儿们,喜欢把自己投放在野外的那份感觉。
迈着小脚,挎着柳篮,来到旷野,几个小孩子站成一字队形,在倒伏着秸秆的大田里推进。在玉米杆上,稻谷秸上,努力地,很仔细地,寻寻觅觅,不放过脚下的一草一木。希冀得到哪家收秋时不小心遗落的残穗遗粒。这种拾秋是不容易的,谁家会把经春历夏,好不容易长成的粮食遗落在田间地头啊!
半天找不到一穗。
于是,男孩儿、女孩儿们干脆各占一隅,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我和雷喜欢安静,找一处杨柳岸,躺在暖沙滩。望着蓝天,数着云朵。各自找寻着“属于”自己的那朵祥云,为云朵命名,观察云朵每时每刻的动向,有时候为一朵奇形怪状云朵的归属而争执不下。烦了就找一颗矮柳树,在墨绿的树叶间找泛黄了的那片叶,一枝枝地找,看谁找得多。
女孩子则躲进荒草甸里嬉戏,采一朵雏菊花插进羊角辫;吹一口蒲公英的种子,看小伞儿自由飞翔……
忘记了拾秋。
回到家里,看着空空的篮子,大人不但不责怪,还催着让吃这吃那的。
这反而助长了拾秋过程中的玩,玩得更惬意了,所以,那时候的拾秋是贵“玩”,不贵“拾”的。
现在才感觉,也许大人把孩子放到大地里的目的不是让拾到什么,是让体验自然之趣,劳动之艰、生之不易吧?
如此说来,那时的拾秋,捡拾的也许是见识,也许是心情、也许是……更多!
如今,收庄稼使用的是大机器,丢失的果实很多,也不见有多少小孩子来捡拾。
北方春脖子短,秋尾巴也不长。
秋禾秋麦秋成粮,秋花秋实秋收忙。
摘下秋果尝秋意,扯片秋云做霓裳。
不抓紧时间,捡拾秋天的片言只语,也许这个秋就销声匿迹了。
我是喜欢秋的。从书橱里,小心捧下那本《青春之歌》,泛黄的书页里夹有十几片黄叶。分不清哪片是哪年的了,反正每年的秋天,我都会去银杏街,尽情欣赏“秋之黄”。然后,就在黄叶堆里挑来拣去,捡拾心中最美的那片银杏叶。原来还标记叶子被捡回的那年那月那日,后来发现,哪年的叶子都大同小异,也就不再记时间了。但习惯每年都去那里拾一片,一个秋天也未曾遗落过。
每次把叶脉还在吐津的黄叶合进书里,就有了一种满足感,似乎是拾起了一个秋天,珍藏了整个季节。
秋虫低鸣伏草荒,秋蝉幽咽跌树旁。
秋燕叽喳南飞去,秋鼠啁啁忙储粮。
小孩子的秋天是玩虫弄鼠的季节,不知什么时候就把一个绿得发亮的秋蝈蝈弄回家,放进早编好的秫秸批子蝈蝈窝里。屋子里有了暖气,这蝈蝈也就忘记了季节,在不属于它的季节活下来,有的蝈蝈居然能活进冬天里。秋天挖田鼠也叫拾秋,找到一座储粮能鼠的“土山”,挖出它的粮库,能拾回一柳筐杂七杂八的粮食。
秋天是摄影师的季节。爱好摄影的知道,秋天的脸色来的快也褪的快,一不小心就进入了冬天。等到大地一片洁白,万物都统一了色彩,再好的相机,出来的也是黑白片儿。
这样,拾秋,匆匆拾起的不只是秋果,还有秋的色彩。
田间地垄那一片片的油葵,黄花包围着黑籽儿,规整码放的如作家写在田字格里的美文,每一行都叙述着一个美丽的故事。
河畔那万亩葵花,招蜂引蝶,铺展开来的美丽花瓣张扬着夏季遭雨而又劫后余生的快感。
远郊那科技生态园里更是热闹非凡,紫玛瑙般的葡萄园,叫成葡海流波;千亩望天椒,称呼为辣妹子乐园;石榴庄园那多籽的石榴,被人们叫做送子观音果。想生孩子的少妇们对着一颗百年树龄的石榴树陶醉地跪拜着……
苗木园更是色彩斑斓,鸡冠花昂扬着赤脸红耳,黄金榕叶黄如染。还有那红叶石楠、美国红枫、金叶女贞、三季红、四季海棠。五颜六色,煞是好看!站在苗木园里你恍若身处仙界!
拾秋,拾起的仅仅是几枚谷穗儿,但心里有了些许的丰足感,也许就不再为来年无粒下种而愁闷了。
拾秋,拾起的是刚刚飘落的一片树叶,但“一叶落知天下秋”,也许就珍藏了一个季节最最难忘的回忆!
拾秋,拾起的是一朵花,蔫了、萎了、花蕊掉了,色彩淡了,但只要脑海芳华在,灿烂永远驻心头。
拾秋,相机里捡拾的是秋意阑珊秋花一片秋果筐筐,摄入的是物候美景风花雪月云卷云舒,得到的却是生命四季,万物于心,心空葱茏,充实再充实!拾秋,相机里拾起的也许是一片蓝天一片云一片海滩一片海,但天高使云淡,海阔任鸟飞,也许就是你最喜欢的风景,也许就是你最辽远最惬意的心空!
拾秋,拾起的也许有满目萧瑟,也许还有宋人吴文英所言“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之感,但禾熟果香的季节,清朗圆满也一定会驻上每个人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