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土炕(散文)

精品 【西风】土炕(散文)


作者:之中 探花,14203.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47发表时间:2019-11-27 21:33:51

【西风】土炕(散文) 想起炕,是躺在医院病房那个简易拉伸躺椅上的时候。陪护病人,辛苦是不用说的。在那个窄窄的“床上”躺着闭上眼睛,心里时刻警醒着病人的动静,耳朵随时倾听病人的需求。胃肠镜准备定在凌晨两点,等把药剂弄好让她服下去,是一个多小时后的事情了。夜半无声。护士查夜的灯光问询打破静谧,也打破了我困顿的精神。紧紧巴巴地翻了个身之后,突然想起炕来。
   最近一次躺在坑上是上月回老家待的那几天。秋天的故乡很舒畅,很喜欣,到处是收获的景象。和她每天在门前的园子里收获,先是枣,再是苹果和梨。沙枣红了,距离成熟还得个把月,只在树下望了望。爬高上低地摘果子不是个轻松活,一天下来虽然看着收获很快乐,但腿脚腰身的酸困还是如影随形。到底不年轻了!晚上躺在点了一把火微微温热的炕上,很是解乏。第二天起来,身上的疲惫不翼而飞。嗨,热炕是有理疗功效的唻!
   这是父亲生前盘得最后一个炕,也是父亲母亲辞世时最后躺过的地方。这个炕已经在村里第一座砖瓦房里落座了13年多,远远超出了过去一个土坯火炕存在两三年的寿命,且前年在粉刷房子时被施工人员弄塌又修补过,乡下这样传统的火炕已经被“现代化”的铁炕、暖气等替代。但我没想过打掉它重新置换一个其它什么炕。我想的是,即便以后因为没有煨炕的草料,很少烧了,也可以把它改造成上面铺木板的“床”。父母留下的,曾经留下我无数怀念的炕一旦消失,将永远不能再造。
   我是在土炕上生,土炕上长大的。小时候见小妹小弟出生过程,都在炕上。生小弟的时候我跟父亲身后帮忙接生。弟弟出生在3月的春天。西北的3月气温很低,还在大人小孩都穿着棉袄的冬天。母亲临盆前就在热炕上准备了沙子,天天烧着保持着温度。那个凌晨,弟弟出生后,父亲拿了把剪羊毛的剪刀在煤油灯上烧了烧剪断脐带。按乡下讲究,我找铁铣在炕沿下挖了个深坑把胎盘埋进去。刚出生的弟弟就那样赤条条地被放到热炕沙子上,沾去身上的黏液,包上了准备好的小褥子。我是夏天生的,炕不用烧,生出来肯定是放在凉沙子上“掺(沾)”干,才裹上布的。
   记忆里的炕是最温暖的地方,也是享受奶奶爱抚最集中的地方。小时候的冬天非常寒冷,而家里没有炉火,吃得清汤寡水,农家人全靠热炕过冬。直到奶奶去世、我生命的前10年里,一直和奶奶睡一个被筒。父母说,你去陪伴奶奶。奶奶说,你爹妈都忙,我来经佑(管护)你。事实上,我的童年时代,爹妈确实顾不上。他们不仅要天天上班挣工分,还要经佑我们几个姊妹,孝敬奶奶。奶奶的炕由奶奶煨,每天煨得暖暖的,让我在那些冰天雪地的寒冷里得到了无尽抚慰。至今到了冬天,即便房子里暖气温暖如春,怀想的也仍然是依偎在奶奶温暖怀抱里的热度;感怀的也是那时早晨起来时,从被窝里掏出捂在炕上的棉袄手忙脚乱快速套在身上的事情。
   在奶奶的热炕上,我头一次享受到人世间一些不可重现的惬意:晚上跟着放电影的声音跑去几里外看电影回来,冻得骨头生疼脚像石头一样,钻进被窝被奶奶热火的胸膛搂着,冻出的眼泪很快干燥幻化成喜乐的梦境。白雪满天的早晨,醒来了躺在炕上享受暖和,脚下抵着刚刚从门缝里钻进跳上炕的老猫的柔软,或感受它用吃过老鼠的舌头舔脚丫子的舒坦,或听它打着有节奏的呼噜的奇妙。
   参加工作后只有春节休假才有睡热炕的机会。一旦在家,妈妈或父亲的炕就煨得有些过火,有时候炕会烫得睡不成。这也是生活条件改善到一定程度后的结果。冬天的肉早就不缺,每年喂一口大肥猪,宰一个大羯羊,除了给我们带一些,父母平时吃一些,其他主要消耗在春节期间。只要我们回家,母亲的主要任务就是变着花样做吃的。架在西厢房里那个大铁皮炉子上不是煮着蒸着就是炸着,或者就是煎着什么吃的,大铁炉子既取暖又做饭。这个时候,热炕其实已经不是冬天非得烧得多热才好。妈妈的炕一烧多,父亲就说今天我来煨。结果父亲的炕又煨多了。第二天起来母亲一说,父亲就会自我解释:我还当今天气温要下降呢。虽然热炕上一晚上“烙饼”,我还是非常理解爹妈的心意,他们生怕把我冻着了。
   用草料煨的热炕有百般好处,只有一个不足,那就是因为封闭不严,草料烧着产生的烟气味道会泄漏在屋里,沾染在身上。于是,冬天的乡下,如果刚从城里回家坐在交通车上,会闻到一股普遍的火炕味。回家住几天,睡几天炕被草烟味灌足了之后,这味道再也闻不出来。刚进城工作那些年,每次回家坐上车闻到呛人的烟炕味道觉得太土太落后,回城里的时候因为知道自己身上的味道就小心地远避他人,怕别人笑话这种代表着乡下的老土味道。好些年过去了,现在基本没机会沾染这种味道的时候,才明白那个时候的自己有多浅薄多么无知。随着年龄增长,慢慢了时代、乡村、父辈之后,知道土炕作为时代产物,作为北方乡村父老乡亲的基本生活设施,它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人,给无数人留下了生存追忆。我时常回忆出小时候稍懂事的时候,看到奶奶和父母以及所有父老乡亲为了冬天一个热炕要做出多少努力付出多少辛劳。贫困年代,不仅仅是吃穿不足,柴禾草料同样极度缺乏。每年从春到冬,所有人家随时随刻都在为冬天的热炕做着准备。每个人上工胳膊上都挎个筐,回家的时候这个筐里是见到的一切能够作为燃烧物料的东西:牛羊粪、草末子、树枝儿草节儿等。入冬最后地里浇“冬水”时,空田水面上浮起的柴草被叫做“浪柴”的,是各个家庭积极打捞的东西。拿个耙子,站在地梗边上,把随风浮来的浪柴捞出来拉回家晒干,用以烧锅煨炕。我们家因为父辈栽种的树木多些,是相对不特别缺烧柴的人家。有些人家没有树,入冬没有可以删的树枝做烧柴,全靠生产队派车进山打来分的一些白刺之类灌木烧一阵子,其他时候只能到处寻摸,个别人甚至不惜偷偷摸摸。
   想起炕,想起好多珍贵和艰难,想起无数远去的美好。它让我知道,时光难在,当下难得。

共 23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着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随着中国农村加速城市化的发展,在北方司空见惯的土炕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在老一辈的心里,土炕是游子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回忆。因为,土炕不但见证了先人的生与死,也勾起了作者对亲人,尤其是对奶奶的一往情深。本文一如作者惯常使用的写作手法,主题集中,中心明确,文字朴实,文风稳健,不事夸张,叙述从容。感谢作者赐稿西风,当热情推荐大家赏读。【编辑 寒江孤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1130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9-12-29 16:44:35
  问候之中老师,拜读佳作。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