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那一年夏天(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那一年夏天(散文)


作者:孙建科 布衣,18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7发表时间:2019-12-02 17:56:54
摘要:作品描述一个刚上了中专的学生,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而选择独面暑期人生,勤工俭学,期间经历了若干的艰难困苦的事情,但咬牙坚持下来的故事和收获! 个人认为,这对一切都靠父母接济的当代大学生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那一年,临近暑假时,一个少年,做了一个决定,决定不回家,留下来打工。
   那一年,他十七岁。
   也许是出于面子,为了能像别的同学,为自己买件顺心的衣服,亦或是为家里减轻负担。
   但,他的大哥很不同意,因为母亲病情加重,大哥、二哥都不在身边,希望他能假期回去多陪陪母亲。
   但他,还是倔强地留下了。他决定了的事情,很不容易改变。
   那一年,他是学校里第一个主动留校打工的。刚开始,还豪情万丈,但看着同班的,还有别的班的同学陆陆续续离开,校园内开始显得空荡、寂寥时,他的心,也开始变得空荡了。
   因为之前,他联系好了学校后勤处,所以,工作倒也早早确定下来了。而且,他还联系了另外两个高年级的师兄,一起干。
   第一天,他帮学校一位老师去预售票处,买到了去看人家老公的车票,他苦苦站了四个小时,那位老师可能看他辛苦,留他在家里吃饭。那时,已经下午三点多了,外面也没有卖饭的了,于是,他尴尬地吃了,没吃饱,也不敢说。因为那盛米饭的碗,小的像酒盅,西瓜切的薄的像刀刃。还吃出了满头大汗。紧张的!随着人家的谦让,他逃也似地走了,去校外面,再垫补一口,总不能饿着肚子呀!
   下午,他和师兄按照学校后勤处的要求,打扫各间宿舍的厕所。那两个师兄都嫌臭,捂着嘴,而他,没事,抢着干。在老家,啥样的农活、苦活没干过,春天里,起粪堆,比这臭多了,这算个啥?
   于是,拔草、收拾宿舍、修理桌椅板凳,帮老师搬家、盯维修工返修宿舍等,倒也忙得不亦乐乎。中午、晚间,跟着另外两个师兄,一起去食堂吃饭。
   那时,这些活儿,对于他来说,觉得是个机会,凡事都踏踏实实地干。但日子久了,另外两个师兄,看他年轻、单纯,就把苦活儿、重活儿撂给他了。他尽管心里有些不服,但忍忍也就过去了。从小,家里教育他,吃亏是福,他就这样在心里安慰着自己。
   但是,他记得很清楚,后勤处的那个张科长,人很好,见了面,总是笑的很和蔼,关心地说,“后生们,别累着,该歇的,歇会儿,吃饭时,多吃点,别饿着。”他听了,总是很感动。在那些孤独的日子里,听着这话,是多么暖心啊!
   放假的日子,已渐渐远去,同学们也已离开多日,他也渐渐有些想家了。干了一天活儿,晚上也很累,但他睡不着,看着窗外的星星,他想妈妈,想家,想同学们。于是,每天盼着收到要好同学的来信,成了他心中最大的渴望。读着他们的来信,似乎也能化解他心中孤独的离愁。
   张科长看几个小伙子不容易,就把修理教室的桌椅按包工活交给他们,小间的,一间20元,合班教室的,大些,40元每间。说是修理,也就是买些新螺丝,把桌椅紧一紧。他很珍惜这个活儿,所以,干的特别认真。每一个都仔细拧过,实在无法修理的,都要认真做好记号。但两个师兄,人大,鬼点子也多些,糊弄地干,知道也没人查。走走过场,还可以多弄几间,甚至把他干的,也算到了人家的头上。
   他气不过,他总认为,士可杀,不可辱。于是,有一次,在师兄统计的时候,把他修理过的也统计在自己头上,他被激怒了,拿着改锥和板凳,和那师兄,干了起来。结果是中间一个和稀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经历了此事,他明白了好人难做,但禀性难移,他担心干不好,挨批评。他还是认真地一个接一个地修,甚至顾不上吃饭。
   七、八月间,正是石家庄市最热的时候,但他为了多挣点儿,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有一次,因为中午没休息,夜里又跟着保卫科值班,他中了署,晕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慢慢地醒了过来。想想家中病床上的老母,还有正在老家度假的同学,他默默地哭了。命运呢,在让他忍受孤独、劳累的同时,还的让他忍受这份不公。但他又有什么办法?他的靠自己解决下学期的学费,因为指靠家里,已经很难了。家里,病重的母亲,也舍不得去医院看病,养了几只鸡,下的蛋卖了钱,还得都给他攒着。在远方工作的大哥,省吃俭用,接济他。但大哥毕竟也成家了,也有了孩子,日子过的也挺紧,想到这些,他悄悄地擦干泪,生怕别人看见。
   那个夏天,有校内家属院内的孩子,放了暑假,天热时分,呆在屋里,日光不那么强时,出来踢踢球,或休闲地逛逛街。他看着,是那么眼馋,但眼神里,更多透出的是无奈。
   再后来,他又多打了一份工,夜里帮保卫科巡逻、值班,从下午下了班,一直到夜里三点钟,每晚5块钱。不幸的是,保卫科科长太较真,说得不好听点,有点变态,生怕他们歇着。加上另外一位留校帮老师画图的师兄,一个四个人,分着两组。期间,这位姓苏的师兄,因为受不了科长变态地折磨,和科长吵了一架,不干了。但他没法,还得坚持。而另外两个师兄乐了,因为,他们两人中,有一个和科长是老乡,都是邯郸的老家,于是有些担待,晚上说是值班,就偷偷地钻在蚊帐里睡觉了,只有他,在墨黑的夜空下,一个人,寂寥地行走着。有一次,有小偷翻墙跳进了校园,他没发现,于是,挨训的,就又是他了。
   好在值了半夜班,第二天白天的工作,主要是拿钥匙开门,盯着维修队修理宿舍,间隙,可以在宿舍的床上迷上一会儿,这还得感谢后勤处的张科长,理解他的难处,“上班时间睡觉”,也没责问和深究过。
   记得有人说过,犹太人,对伤害过自己的种族,会教育子孙代代把仇恨继续下去,但对于自己有恩的人,也会代代感恩下去。
   他好在,很容易让不平从自己心里流走,但有恩的事和人,他却终生难忘。
   暑假过了大半,同学们的信也来的越来越少了,他也渐渐习惯和麻木了。
   天也渐渐不再那么热、那么闷了,早晚还显得有些了凉意,只有他,穿着褴褛的衣衫,两条黑黑的、满布野草拉的条条伤痕的大腿,依然在秋日里,显得那么不引人注目。
   临开学前两天,他和学生科科长请假,回老家,看了看母亲,母亲担心他自己在外吃苦受罪,眼泪汪汪,他努力地安慰母亲,“没事,活儿很清闲,吃的还挺好。”
   那个夏天,他挣了850元,还给家里寄回100元。
   那个夏天,他似乎长大了,也略懂得一点人情世故了,不再憨憨的。
  

共 24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语言朴实的叙事散文作品,作品描述了一个家境困难的男生,暑假其间留校打工挣钱的事情。作品写得很生动也很真实,将这个男青年在假期里的活动一一道来,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年轻人倔强的性格和不怕苦累的精神。而这像作品中描述的这种青年在现在是越来越少了。一个夏天,挣了850元钱,的确不算多,但他的收获远不止这些。正如作品最后所说:那个夏天,他似乎长大了,也略懂得一点人情世故了,不再憨憨的。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12-02 17:57:22
  感谢作者带来的作品,拜读了,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12-02 17:57:40
  期待更多佳作呈现。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9-12-02 17:57:58
  问候文友创作快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孙建科        2019-12-03 00:35:58
  谢谢您!透明秋语编辑!我会努力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