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 最后三天(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 最后三天(散文)


作者:牟瑞霞 童生,976.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83发表时间:2020-03-08 07:50:29
摘要: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本文记叙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三天绝望的心路历程,发人深思……

共 20574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2345
转到
【编者按】都说“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本文叙述了老李头最后三天的光景,读完让人不仅心寒。不仅仅是老李头最后的三天,可以说是老李头的一生,一个出死入生,战争年代扛过枪的英雄,一个为人仗义,手有一点权利的老李头,然而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却走过了一生中最为揪心的日子,三个儿女没有同情心,自私冷漠,贪焚成性,就连孙子也是永远填不饱。本文一方面遣责那些没有丝毫感恩之心的儿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家庭最大的失败是子女的教育。本文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一方面警示一个家庭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给那些不孝的儿女进行了无声的控诉,文笔细腻,没有太多的直白和作者感情的流露,而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来反映问题的本质。好文倾情推荐赏读!【编辑:红尘一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柏丫        2020-03-08 10:54:11
  这是什么儿女?还不如畜牲。人生最大的失败是对子女教育的失败,即使成才却不成人有何用?
2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0-03-08 11:21:43
  看完此文,不禁让人心寒,同时也反映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 楼        文友:牟瑞霞        2020-03-10 22:13:39
  刘宪瑞:读瑞霞文章《最后三天》有感,
   鹁鸽呼雏,乌鸦反哺,仁也
   鹿见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义也
   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
   蛛罗网以取食,蚁蔽塞以避雨,智也
   鸡非晓而不鸣,燕非社而不至,信也
   畜尚有五常,而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德,不孝子女。
4 楼        文友:牟瑞霞        2020-03-10 22:37:41
  李长久:为牟瑞霞巜最后三天》小说点赞!!!感人,泪目。怎么样教育子女,子女应不应该孝顺父母,这样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不完全是父母溺爱儿女的错,也不是简单地家庭纠纷,而是几十年来的人生观价值观被拜金主义所取代,这部分人已经没有了人性的善良与同情,更别说中华美德了。小说中的取材虽然典型化了,但是这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这样的小说虽然是老套路,但通过作者细节描述的真实,使小说人物更加血肉丰满,摧人泪下。牟瑞霞的小说都有生活,平常的事也能写出新意。欣赏学习了!
5 楼        文友:清风剑在手        2020-03-11 07:28:33
  一个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硬汉,却败给了没有硝烟的生活,败给了子女,读之让人泪目,心寒。姐姐的文,都是大气磅礴型,给姐姐点赞。
6 楼        文友:牟瑞霞        2020-03-11 09:07:24
  谢谢老师文友的鼓励,我一定加倍努力,用作品回报您们的深情厚谊!
7 楼        文友:牟瑞霞        2020-03-11 16:27:00
  曲红旗老师点评《最后三天》读后感
   瑞霞老师又一力作《最后三天》与我们见面了。这里讲述的是当今社会一个普通家庭亲情多舛的真实故事。主人公是八十多岁的革命老前辈,曾经抗过枪、负过伤、过过江,曾经吃过糠也当过医院院长。他把一腔慈情送给儿女,把一份大爱交与老伴,把一片丹心奉献国家。
   原本幸福之家,到了晚年却少有“心静自觉月光幽,千古天伦乐不休”的感怀。其原因正是在老人家有病住院期间,错综复杂的家庭矛盾浮出水面,围前围后端水喂药的唯独是七十二岁那年办的老伴,而三个从小含辛茹苦喂养长大的儿女,却没有一个陪护的…
   看到这里,一种对不知感恩的不孝儿女的遣责愤然心中。乌鸦尚知反哺,羊羔懂得脆乳,况且人乎?
   是家庭教育有失偏颇,还是人生价值取向有问题?接下来的故事章节,瑞霞老师以她女性特有细腻的文笔,把问题的本质剥茧抽丝般的交待给读者,叫人读后震聋发聩!
   这个故事通过家庭亲情关系的变化,揭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这么多年的商品经济大潮推波助澜,而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的滞后或正能量教育的缺失,导致“三观”不观,跪拜金钱物欲,“真善美”被严重的“妖魔化”了。
   想想这种痛撕心裂肺,教育亦真到了痛定思痛的时候了。常言道,世道轮回,因果循环,行善招善才可得善遇善,那些不孝之子们醒醒吧……
8 楼        文友:胡景华原野        2020-03-13 18:05:01
  不敢说棍棒出孝子,恩爱无义儿,但现实的确是孩子小时不好好教育引导,长大多就是惹祸的根苗。现在的年轻人更要引以为戒。
在生活中成长,大文字里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牟瑞霞        2020-03-13 19:01:48
  谢谢点评
9 楼        文友:牟瑞霞        2020-03-14 08:14:26
  唐友读牟瑞霞:散文《最后三天有感》
   清风明月楼楼主
   人海茫茫苦难多,
   不孝儿女聚成箩。
   曾经为国赴苦难,
   谁料今朝受儿孽。
   想想过往古今事,
   那个人前不说婆。
   但愿风清月朗日,
   群星灿烂照银河。
10 楼        文友:牟瑞霞        2020-03-14 08:25:22
  黄顺发教授:阅完《最后三天》让人心寒。作者在描写老李头与不孝儿女中,刻写人物性格丰满、形象很有感染力,产生读者的情感共鸣,折射社会现象,让人深度思考。
   我想起清代文人王中书的《劝孝歌》
   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