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父亲用故事滋养我(散文) ——童年趣事之六
孙儿到了四五岁以后,就特别喜欢听我讲故事。每天晚上孙儿总是闹着要与我睡,目的是听我讲故事。睡觉以后,孙子便嚷起来:“爷爷,给我讲故事!”我便将我准备好的那些故事声情并茂地讲起来。
讲完故事以后,孙儿便乖乖地进入梦乡。但我却久久不能入睡,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想起了父亲给我讲故事的情景。
父亲虽然是个泥腿子,是个摸锄头把的地道农民,但却是个读过几个月私塾的,什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增广贤文》等都读过,辍学后又嗜书如命,见书就读,到处借书来读。可惜父亲幼年没有读书的条件,如果有,他当个名牌大学的国学讲师不会有问题,因为他的记忆力特强,发蒙时读过的书,到七八十岁的时候,他说他还背得,我不信,说他吹年,他就叫我那一本《增广贤文》来,我看书,他来背,结果一口气背下来,竟一字不漏!实话实说,他到90岁时还能背很多东西呢!我也明白了他为什么平时能经常引用《增广贤文》如何做人的名言来教育我们。他讲的那些名言,我也记得了,如:如:“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等等。
也许是父亲读的书,没地方显摆,因此喜欢给他的孩子们(他有10个儿女,现都健在)讲故事,孩子们也特别喜欢听爸爸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人物故事、民间故事、笑话故事、对联故事、长篇演义故事,他知道很多很多,真有一屋子的故事。天气晴好而温暖的晚上,一般晚餐后,除了妈妈要不停地做家务外,父亲就带着我们坐在院子里,围着他,听他眉飞色舞、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天花乱坠地讲故事;如果是雨天,就围着饭桌而坐,在昏黄的煤油灯下讲故事;如果是天冷坐不住了,我们就围坐在火塘边,火塘里有父亲打的柴块或挖的柴蔸在毕毕剥剥地燃烧,红红的炉火暖在我们的身上,火光映在我们的脸上,使我们每个人都红光换发,加上我们灿烂如花的笑容,如果有达•芬奇在场,他一定会以《火塘边的笑容》为题作画,画一幅与《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饮誉世界的名画。每当炎热的夏夜,母亲便早早将院子打扫干净,搞一捆干柴放在地上,然后在上面盖上一大捆新鲜带叶的黄荆树枝条,然后把干柴点燃,于是浓烟滚滚,弥漫庭院,将庭院里的蚊虫吓跑了。于是我们全家坐在竹制凉凳上,让如水的凉凉的月光洒在身上,手里摇着蒲扇,鼻子口里吸着烟雾,在烟雾缭绕中开始夏夜乘凉的美好享受,开始陶醉于爸爸讲故事的快乐时光。
父亲给我们讲过的故事,不知有几谷箩,可惜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复述。下面选录三个我印象最深的与读者分享吧。
第一个故事:《狐狸•猴子•兔子•马》。
父亲说,你们知道猴子屁股为什么是通红的吗?兔子的嘴巴为什么是三瓣嘴吗?狐狸的皮毛总是黄一块灰一块的花斑吗?马为什么总是站着睡觉吗?我们说,不知道。父亲说,我说一个故事,你们要能回答我的问题,好吗?好,我们齐声回答。
于是父亲借助恰到好处的手势,做出恰如其分的表情,模拟惟妙惟肖的语言,给我们将起来了——
森林里有一只狐狸,总以为自己是天下最聪明的,今天欺骗这个,明天欺侮那个,靠着占便宜过日子,拿着捉弄人当快乐。街坊四邻都吃过他的苦头。于是这只狐狸成了人见人恨的讨厌鬼,但谁也想不出办法来惩罚他一下。
森林里有一只猴子,他坐在树上想了又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来了。他想好了,心里憋不住,就跳下树来,把他想的办法津津有味地告诉住在树下草窝里的兔子。兔子听了,又是摇头又是眨眼。猴子见兔子这样子,知道他不大信服,就说:“走,我现在就去惩罚他,你在那边山头上仔细瞧着吧!”
猴子找到了狐狸,就晃了晃脑袋,说:“狐狸大哥!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吗?”狐狸一听“好吃”,他正好饿了,于是就把耳朵竖起来了,说:“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什么东西最好吃,你知道?”猴子说:“我今天才听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马屁股上的肉。可是很难吃到嘴里。要吃到马屁股上的肉,必须先把自己的尾巴和马的尾巴牢牢地系在一起。”“那为什么?”狐狸急忙问。“不系结实的话,马一跑,不就追不上了吗?”接着,猴子又压低了声音说:“告诉你,我刚来的时候,看见一匹马正躺在山脚下睡觉呢,真是好机会呀!”
狐狸听了猴子的话,心想我正好饿了,要是能美美地吃一顿马屁股肉就太好了!但他脸上还是装作无所谓的样子,慢条斯理地说:“什么东西最好吃,我还要打听打听,不能冒失。我们改日再谈,不过,你最好先不要告诉别人啊!”说完,摇摇他的长长的尾巴,走了。猴子见狐狸走了,他也走了。
狐狸走了没多远,回头看看猴子走了,便赶紧轻轻地溜回来,去找猴子所说的睡觉的马。
不一会儿,找到了。马劳累了一天,睡得很熟很香。狐狸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悄悄地把自己的尾巴和马尾巴牢牢地结在一起,然后对准马屁股狠狠地咬了一口。马正睡得又香又甜,突然觉得屁股上钻心地痛,他来不及弄清是怎么回事,跳起来撒腿就跑。马一跑,就把狐狸拖翻到地上,狐狸尾巴牢牢地系在马尾巴上,一时又解不开,只好让马拖在地上滚来滚去。时而碰在石头上,时而摔进土坑里,哎呀,这个滋味怎么受得了呀!狐狸不知道该顾惜自己的皮肉呢,还是心痛自己的漂亮尾巴,只听他“哎呦哎呦”惨叫着……
猴子跟狐狸分手后,并没有走多远,他爬在一棵树上看动静。一看狐狸被马拖得这么狼狈,就高兴得拍打手掌,两脚直跳。不小心从树上直摔下来,把猴子屁股摔得通红通红的。兔子看见狐狸被马拖得死去活来,猴子摔得屁股都红了,在山顶上哈哈大笑,嘴巴张得太大,嘴唇都裂开了……
我们听得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回荡在烟雾里,在庭院里,在家乡的山谷里,至今还在我的心坎里……
父亲说,我的故事讲完了,你们能回答我的问题了吗?
我们抢着说,猴子屁股是摔红的;兔子的三瓣嘴是笑裂的;马因为吃了那次的苦头,再也不敢躺着睡觉了,练出了站着睡觉的本领;狐狸身上黄一块灰一块的花斑,就是那次被马在地上拖得他的皮好一块烂一块的结果……
我在欢乐的笑声中去睡觉了,在睡梦里还常常听父亲讲故事呢……
第二个故事:《解学士妙联讽秀才》。
父亲说,明代江西吉安出了个才子叫解缙,后来他中了进士,成了翰林院学士,故所以大家都叫他“解学士”。
解学士才思敏捷,特别会对对联,被称为“对联大师”。解缙六七岁时就能吟诗做对,成了当时闻名的“神童”。
有一天早上,他母亲叫他扫地、放鸡,他随口说道:
打扫堂前地;
放出笼内鸡。
他母亲笑着说:“你又吟诗啦!”解缙便接口说道:
分明是说话;
却道为吟诗。
解缙七岁时,父亲带他去长江里洗澡。父亲把脱下的衣服挂在江边的古树的树枝上,并想考考解缙的才能,便说:“缙儿,我以此树出一上联,你来对一对吧!”于是吟道:
千年老树当衣架;
解缙望望波涛滚滚的长江,立即对道:
万里长江作浴盆。
又有一次,谢晋的父亲与友人下棋,友人抬头望望天空,忽然吟出一上联让谢晋父亲续对:
天当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缙父亲苦思良久不能对上,这时站在旁边观棋的解缙却对道:
地作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
友人和父亲听了,都暗叹他的才思敏捷、新奇。
有一天,有个富豪子弟听说谢晋的父亲是做豆腐生意的,便故意问他的父母“贵干”,以便奚落他一番。解缙会其意,便以十分自豪的语气吟出一联答道:
严父街前肩担日月;
慈母屋里手转乾坤。
上联把父亲早晚担豆腐去卖形容为“肩担日月”,下联把母亲在家里用石磨磨豆浆形容为“手转乾坤”,好大的气魄,好奇特的想象啊!
有一年春节,父亲要试试解缙的对联才识,也想试试他的书法功底,要他写副春联贴到大门边,以增加春节喜庆气氛。
解缙便拿来红纸裁好,磨墨提笔写道: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父亲一看很高兴,上联即景,他家的大门,对着远处一山翠竹;下联抒情,希望自己家里成为藏书之家,既表达儿子爱好读书的兴趣,又表达了远大的志向。于是叫儿子把对联张贴到大门的两边。
过了几天,他家对门山上的竹子全被砍光了。解缙很纳闷,一打听,原来与谢晋的对联有关。
解缙对门竹山的主人姓曹,官为尚书,人称曹尚书。他的管家报告尚书,说解家贴有春联。尚书听说贫寒的解家贴有鲜红的春联,很奇怪,便派管家去仔细看了内容,并打听到那对联是少年解缙所写。管家回去以后,便把这事告诉了曹尚书。
曹尚书一听,很惊奇。他说:“这小孩正是借我家的竹山和藏书做的对联。”于是吩咐管家,明天找几个人把竹山上的竹子全部砍掉,看那小孩怎么对!
解缙见竹子被砍光了,便在对联的末尾各加了一个字,变成: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管家看了以后,又回去告诉了曹尚书。曹尚书一听,又吃了一惊。于是叫管家找人把山上的竹蔸也挖掉,看那小孩怎么对!
谢缙见山上竹蔸都挖了,便又在对联后加了一个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管家看了以后,又回去告诉了曹尚书。曹尚书惊曰:“此子乃神童也!”
于是,他决定要当面考一考解缙。
一天,他叫管家去叫解缙到他家里来。管家并不带解缙走曹府的正门,却让他进西边的小门。解缙人小志不小,觉得这是轻视他,坚决不进去。曹尚书闻讯,叫人送出一个上联来,说如果对得好,可走大门,对不好,就只能走小门。
解缙看那上联,写道:
无知小犬嫌门窄
解缙随即对道:
有志大鹏恨天低
曹尚书只好传令让他从大门进见。曹尚书见解缙穿一件绿色棉袄,就嘲笑他说:
出井蛤蟆穿绿袄
解缙见曹尚书穿着大红袍,便指着答道:
落锅虾子着红袍
曹尚书虽遭小解缙的反讽,但是觉得这个小孩确实出口成对,才思非凡,便心生爱意,于是便领着解缙在府宅的园林散步,园中奇花异草,美不胜收。曹尚书便向解缙吟出一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此联巧妙地利用同音字,写了三种不同的“叶”,“葡萄”的读音与“蒲”“桃”相同,但字形不同,这三种“叶”中,有草本植物,也有木本植物,要对工整是不容易的。
只见解缙看了看园中的景物,便对道: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曹尚书翘起大拇指称赞,对谢缙的才学甚是钦佩。
解学士以做对联出名以后,许多人都虚心向他学习,但也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不服气。有一天,有一个自恃才学出众的秀才,要来与他比高低。
秀才见了解学士后,便虚情假意地说:“听说学士学富五车,才华横溢,出口成对,久仰久仰,今日请教,三生有幸!我有一对,学士多多指教!”于是得意洋洋地念道:
牛跑驴跑跑不过草原骏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空中雄鹰
解学士听了,感到这个秀才是个不学无术之人,可叹可鄙可笑,于是当即就写了一副妙联送给他: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副对联,把那个自吹自擂、损人利己又无真才实学的无耻秀才刻画得生动形象,入木三分,那秀才本想炫耀自己去嘲弄解学士,反被解学士嘲弄和讽刺,自觉狼狈不堪,无地自容,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父亲的这个对联故事,对我影响很大,不仅我常把从父亲那儿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而且激发了我对对联的兴趣,也学着写些自认认为妙不可言的对联,后来忝列为某市楹联家协会会员,难道不是得益于父亲这个对联故事的滋养吗?
父亲经常用故事来教育他的孩子们,用故事滋养他的孩子们。谁知父亲不仅会讲短小精悍的故事,而且还会讲一些长篇章回小说的精彩故事。如《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等。
第三个故事:《薛仁贵征东》。
我记得父亲给我讲的第一部章回小说是《薛仁贵征东》。
父亲说:“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看《薛仁贵征东》和《薛丁山征西》了。薛丁山是薛仁贵的儿子,他们父子都是唐代的大元帅、大功臣、大英雄,一个征东,一个征西,了不得,他们的故事太精彩了。我先给你讲《薛仁贵征东》吧。《薛仁贵征东》的故事有四十一回,我每天晚上给你讲一回,不多讲,也不少讲,讲完我们就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