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家乡人物之国庆与国庆(散文)
一看这名字,就知道他们都是国庆节出生的。张国庆,李国庆,都是我的小学同学。
李国庆自小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样样出色,是我们的班长。她从小自带光环,圆圆的脸儿总是笑盈盈的,如同一盘向阳的金葵花,充满了自信、乐观和友善,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她。
李国庆是我们学校宣传队的台柱子,我最喜欢看她独特的报幕方式:从舞台一侧疾奔而出,双手随身体旋转360度做一个复杂而有力的动作,然后是一个酷酷的亮相。左手半握拳,右手持红宝书横在胸前。微微扬起的脸充满激情,如一轮朝阳,真是英姿飒爽!她这个报幕动作我后来学过,得八分真传,也赢得过喝彩。
李国庆不仅节目演得好,乒乓球也打得出色。左手横拍在学校所向披靡。参加区里比赛屡屡获得女子单打冠军。
一般有点文体特长的人,往往有骄娇二气,可李国庆没有。她要求自己特别严格,由于表现突出,她经常参加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讲用团巡回演讲。高二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同学中在校入党第一人,成了同学们学习的楷模。
张国庆与李国庆同住一条街,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在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张国庆没有李国庆那么引人注目,他低调得像一条潜水艇,深沉着,忙碌着,表面上却水波不兴。其实他学习成绩巨好,只是不喜张扬。直到1977年他以全镇最高分考上了某省医学院,同学们才像发现了新大陆似地大叫:“好你个张国庆!你是真人不露像,有打不现形啊!”
在张国庆接到录取通知不久,李国庆也由镇党委鼎力推荐,被特招到县国营棉纺厂,真是双喜临门啊!李国庆先是做挡车工,后来脱颖而出当了工会干部。这时,他俩公布了恋情。我们才突然觉得,他俩一个郎才,一个女貌;一个沉静如山,一个活泼如水。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花落花开,李国庆这年被评上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张国庆也学成归来分到了县人民医院。顺理成章,两家论起了婚嫁。
李家挑选了最好的楠木,为女儿打了一房上好的新中式家俱,漆得油光铮亮。那在小镇当年已是最最体面的家俱了,许多家有待嫁女儿的父母都来参观,打听是哪个木匠师傅打的,是哪个油漆师傅漆的,也想给自己的女儿打一房这样的家俱呢。
张家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把房子上上下下进行了装修,整理得干净整洁敞亮,准备在国庆节为独生子举行婚礼。
天有不测风云,李国庆在婚前检查时,查出来患有子宫癌,已是中晚期,必须要在盆腔内做大扫荡切除手术。
愁云弥漫了李家,也笼罩了张家。
手术那天,张国庆守在手术室门口,将近八小时,他以一名医生的冷静一动不动地等待着。门,终于开了,他从护士手中接过担架车,推向病房,从这一刻起,张国庆再也没有离开李国庆。他像妈妈,像爸爸,像哥哥,更像丈夫一样万分仔细地呵护着她。喂水喂饭洗漱……样样亲力亲为。
李国庆两天没有说话,第三天一早,她对张国庆说:“我们分手吧,我是个废人了,不能生孩子了,而你是独生子……”没等李国庆说完,张国庆就心疼地用嘴封住了她。李国庆不再说,却时常望着他眼泪双流!
出院了,张国庆没有把她送回娘家,而是把她直接接到了自己的医院宿舍,开启了全天候全方位的照顾模式。他们还未婚,每到晚上,他的房门都洞开着,一盏60瓦的日光灯光明着他的磊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张国庆的精心调理照料之下,病魔终于却步了,李国庆终于康复了,她那葵花般的脸庞又红润如初。
那天,李国庆回了小镇一趟。第二天,其长兄国汉代表家人上张家拜见了张家二老。一番客气之后,国汉郑重地提出了三条:
一是退婚;
二是请求二老收妹妹国庆为干女儿;
三是将那房楠木家俱送给张国庆,请他另择佳偶,以续张家香火。
这事儿当然没有办成,张国庆坚决不同意,甚至不允许李国庆住回棉纺厂宿舍,坚持要她与自己住在一起。亲自调理她的饮食起居。并说:“亏你想得出那三点!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我俩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名同命!妻子也好,妹妹也好,你是我终生唯一的女人!”李国庆并未松口,她想慢慢劝他。自此三年,他们俩同居一室,虽未成婚,周围并无一人侧目。
第三年国庆节,李国庆张国庆举行了迟到的婚礼。与众不同的是,婚礼上还有个第三者:一个两岁左右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那是两位国庆从福利院领养的。
小男孩亲亲爸爸,又亲亲妈妈,小葵花似的小脸蛋儿笑得甜甜的。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响亮地回答:“我叫张双庆!”
从此,国庆一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