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潍坊,风筝的故乡(散文)
一
又是一年四月天,莺飞草长,杏花桃花李花梨花……粉的红的白的深的浅的五彩缤纷目不暇给。可这还不算什么呢,那最惹眼的,就是风筝,那可是飞满了天空呢。
茵茵草地,繁花似锦,抬头看去,天空里五彩缤纷的风筝更是千姿百态,别具一格。有蝴蝶有蜈蚣有燕子也有展翅高飞的雄鹰,呼啦啦的春风儿一吹,风筝展着翅膀,在蓝天白云下高高的飞翔。
说来,潍坊古称潍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不用说,传统手工业尤其发达,文化积淀深厚。潍水文化既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自己的特色。
早在明清两代就以“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名扬天下,素有“南苏州北潍县”的美誉。今天在这里我只单单说一说潍坊的风筝。
其实,每个城市区域都有自己的文脉,它不仅是区分彼此的重要标志,更是居于此的人们精神上共同的根与魂。那么,对潍坊来说,潍坊风筝显得格外突出,也格外引人瞩目了。
说起潍坊来,那可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呢。因此,潍坊又称潍都,鸢都,风筝都。潍坊的风筝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的呢。
2006年5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际风筝联合会”的会议总部也设定在了潍坊。现在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国人民称为风筝的故乡。
关于潍坊风筝,不用我多费口舌了,不如来听听郑板桥的一首《怀潍县》写的最妙:“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已然是,生动地描绘了清明时节老潍县放风筝的情景,可见其制作风筝历史的悠久。
如果你还是觉得不够,那么还有郭麟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白浪河穿过潍坊城市中心,河水清澈,悠悠的荡着清波涟漪,淙淙流过。两岸有各种树木,柳树居多,河面垂下柳丝绦,轻风拂动,依依柳丝亲吻着泛起浪花的河水。
已然是,春天来了呢。每每行走在这白浪河岸边,一眼就会看见有孩子也有大人们扯着风筝线,在放着风筝。此时,恰是新燕飞来之时,早已无法分清是燕子还是风筝了的人们,欢笑着,用手指着,一个说:那是风筝,就要钻进蓝天里呐。一个说:那绝对是燕子,你仔细听听呀,好似燕子在呢喃着,好似再问:旧年的人家呐,咋也寻不到了?去哪里了?去哪里?
另一个也跟着大笑着说:好吧,我来告诉你吧,小燕子,村庄已经拆迁了,都住上楼了呢,你是小燕子吧,你不记得路了,来吧,跟着风筝飞吧,风筝认得那每一个人家的路呐。哈哈。
二
其实,最早潍坊风筝兴于明初的杨家埠村。据说那时,村民们已有木版年画的刻印技术,人们往往利用每年春天的空余时间,用印年画的纸张、颜料,绘制出各种图案,扎制风筝。开始时仅自娱自乐或馈赠亲朋好友,后逐渐发展为商品。至乾隆年间风筝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手工业。
我有幸认识木版年画和扎制风筝,还是我的姨姥姥就在杨家埠住呢。很小的时候,我随着母亲去姨姥姥家,姨姥姥对我别提有多么好了,还有我的姨。其实姨也大不了我几岁,可是她总似一个大人似的对我,一起出去放风筝,一起出去田野玩耍,姨总是让着我。
记得姨带着我随便走入一家人家,走进庭院,推开那家门,忽然现入眼帘的竟然是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画,那画一幅幅的有摆放桌案上的,有挂在墙壁上的。感觉那些画儿似蝴蝶翅羽飘飘的,满屋子里到处都是,当时就是一惊:哇!太漂亮了,这叫什么画呀?这么漂亮?
姨偏偏笑着就是不作答,因为屋子里很有好几个人,也都在低头忙着手里的活呢,姨最是勤快的,她就上前赶紧帮着屋子里的人去忙活着。
我早已被坐在画前一位老爷爷吸引了呢,却见他白发银须,干净利索的样子,硬朗的身骨,矍铄的目光。他一手端着颜料,一手在细细描画,很认真的样子。我才看清那些画有各种各样得燕子呀,蜈蚣呀,蝙蝠呀,雄鹰呀……最多的要说应是蝴蝶,那画布呢,感觉就如丝绢一样,轻似碧纱影,薄如蝉翼,很有特色。
老爷爷见我来了,透过大大的眼镜片看着我,马上热情地叫着我姨的名字说:真真呀,你带来的可是咱们家的外甥女儿,叫黛玉的。哈哈,快过来,要我看看,越发长得这么俊了呐。
我赶紧叫着姥爷问着好,又急且问着:姥爷,姥爷,快说说,您在画什么呀?老人家很是高兴,并且说:黛玉,还记得姥爷呐?那年我见你时,你还在你母亲怀里抱着呢。呵呵,一转眼,这么大了,时间过的真是快呀。
说着话,姥爷就告诉我,他这是在扎风筝呢。我当即更是惊讶了,扎风筝竟然这么大动作呀,在我们那里可没有这么大手笔轧制风筝的呢。都是些小孩子几个凑一起,找来废旧的报纸什么的,随意扎个风筝,放着玩的。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风筝呢,而且,又是如此的栩栩如生,蝴蝶就似真的蝴蝶,雄鹰就似真雄鹰,燕子就似真的燕子……
姥爷见我有兴趣,就说了许多轧制风筝的细节呢。扎风筝很有学问的呢,就拿着材料来说,一般要选富有弹性和韧性,常用的如绢,桑皮纸,宣纸,高丽纸,皱纹纸,电力防塑薄膜等。
还说呢,潍坊风筝的用色基本使用四种颜色:品红、槐黄、品绿和锅烟子黑色。四种颜色对比是很强烈的,民间艺术家制作风筝多是靠经验和实践,以纯色为主,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富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咱们潍坊的风筝最大的特点,就是色彩鲜艳,大的色块涂抹,对比强烈明快,远观近看皆宜。挂在室内是一副什么长龙呀蝴蝶呀蜈蚣呀雄鹰呀燕子呀金鱼呀形象逼真的画,放到空中,那就是复活了一般,一只只什么龙呀蝴蝶呀蜈蚣呀雄鹰呀燕子呀金鱼呀就似活灵活现的,各种人物故事、鸟兽、鱼虫飞在了蓝天之上。各具特色,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我很快就熟悉了,也很快就融入到了轧制风筝的快乐中,看到桌案上制作风筝的各种各样的工具,什么:剪子,钳子,火炉,酒精灯……就帮着给轧制的人递递拿拿,和姨两个忙得不一乐呵起来。
姥爷还微微含笑地说:黛玉呀,记住了,潍坊是风筝的故乡。你呢,老家是风筝都,哈哈,千万别忘了哈。别忘了,咱们老家,可是最美丽的呢。哈哈。
三
时光如流水,转眼好多年过去了,可是,那风筝的记忆反而越加清晰而又牢固了。等我再次返回老家时,更是大变了样了呢。
整个的潍坊这座城市都在大变了样呢,宽宽的马路,整齐的楼房,绿化的街道两旁,一座座美丽的建筑物高高矗立。最是有特点的也最是温馨的就是渤海路两旁的路灯,都是蝴蝶风筝的路灯,每每夜晚来临,街灯一亮,红红的蝴蝶,柔和的灯光,在潍坊的街道旁,传递着风筝的气息,美丽,祥和,自由,快乐。
最是美丽的四月天,潍坊风筝节定在每年四月的第三个周六在潍坊举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赛,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并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大型地方节会。从1984年至今,已成功举办过三十三届,其创立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
潍坊的风筝一直很有特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们记忆很深的,比如说吧,最具特色的“龙头蜈蚣”风筝。那是一位民间艺人杨同科与儿孙共同创作了长达350米的龙头大蜈蚣风筝,曾经成为第三届潍坊风筝会场上的焦点,引起了全国全世界的关注,蜈蚣头风筝也成为潍坊风筝的象征性代表。
这就是勤劳的潍坊艺人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追求,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将龙头和蜈蚣的躯体倏然变成一条长龙,让艺术得到升华,令人耳目一新。集龙头和蜈蚣为一身在这里,人民自己创造的艺术品不再是仅有实用价值和观赏功能,还寄托着人们的某种思想感情和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还有龙呀,展翅高飞的雄鹰呀,都是很有特色,别具一格,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与启迪。
如果有一天,你想去放风筝了,就开上你的车子,那么就导航一下吧:“你好,小度。春天来了,去哪里放风筝最热闹最专业?”那么,小度只会给你唯一答案——山东潍坊。说话间,就很痛快地就会把你导航到了咱们潍坊了。哈哈。
沿着白浪河,四月芳菲时,到处都是花的海洋,黄灿灿的油菜花,桃花杏花还有樱花都竞相盛放。灰色的城墙,烟柳成行,河水清清泛着清波,到处都是说笑声。远远地,看呢,走进了,再看呢,不仅有一个个孩童,也有一位位老年人、青年人、中年人,有男有女,都在春地里放起了风筝呢。
直到潍坊的北海,那里更是有风筝大型的放飞场呢。好客而热情的潍坊人,等着你来,欢迎你来潍坊,来到风筝的故乡,来看潍坊风筝,也来放飞风筝,放飞你美丽的心情。

第一届风筝节在北海,那时的北海,一片盐碱地,现在的北海美如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