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香】楠竹山的记忆(外一篇)

编辑推荐 【雅香】楠竹山的记忆(外一篇)


作者:江南老顽童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0发表时间:2020-06-14 08:24:59
摘要:六十年代中期,为适应当时的文革潮流,各车间也都设立了宣传组。人员虽是临时从班组里借调的工人,但出黑板报,大批判专栏,对外报道,工会一应各项活动等,其工作量还是相当飽满的。

◎ 楠竹山的文体活动《文化篇》
   江南厂的企业文化传统早已有之,还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工厂就成立了以黄道矩为组长的《迅雷》文学创作组,拨出了办公地点。虽然成员都是业余的,但先后出版了多期专集,壁报专刊,这在湘潭市的各大厂矿中,应是首家成立的业余文学社团组织。
   六十年代中期,为适应当时的文革潮流,各车间也都设立了宣传组。人员虽是临时从班组里借调的工人,但出黑板报,大批判专栏,对外报道,工会一应各项活动等,其工作量还是相当飽满的。
   那时逢年过节,全厂要搞版报一条街,春节要搞灯展一条街,每年还要搞基层文艺汇演等,可以说从年头到年尾,楠竹山的文化活动十分丰富多采,极大地满足了这块偏僻之地职工,家属的精神需求。
   曾记得市群艺館资深专干江礼仁先生曾评价江南厂:普及程度不错,但在提高上仍尚待努力。其实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时,因文革影响,省内一些文艺界专业骨干,先后下放到一些民用企业,大大增强了这些企业的整体实力。而我厂因是大型军工企业,政审要求十分严格。故长期以来,工厂一直坚持的是自我造血,传承发展的老路。以此而言,其普及和提高上,江南和其它厂矿比,肯定会有一些差距的。
   但即便是这样,在江南土生土长的这一群“文化”人中,仍出現了一大批在省市内外都颇有名望的硬“角色”。
   如在美术界,老一辈中的刘泽恰,李志宽,李文炯,李芹芳,汪成安等,不仅绘画基本功扎实,且创新能力极强,其作品曾多次在各级美展中获奖。
   而后起的张文艾,廖学宏,薛建新,曾向红等,均也凭着勤奋,大有后来居上,青出于兰的可喜势头。据悉,中年画家张文艾的单幅油画作品,价格己卖到了数万元,而且还有价无货可供。目前,他正隐居江南,埋头创作,以期能获得艺术上的更大突破。
   在摄影界,康涤民凭着数十年对专业的爱好和执着,曾在国家级影展中喜获银奖,其《百年丰碑》等一批摄影作品,均得到业界的高度好评。
   另一批作者,如陈介福,龙献宝,何辉,尹涛等也不甘人后,经常外出采风,并时有佳作问世。
   在古典诗词和楹联界中,李鸣剑,刘可亮笔力深厚,常在各地举行的专项大赛中屡屡获奖。刘可亮还在互联网上开办楹联创作培训班,其求学唱和者甚众。他的札实功底和专业理论研究,己被先辈老师们高度认可,有望成为该门类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在文学界,继沈德辉率先在《湖南文学》刊物上发表重头作品小说《希望》后,其反响巨大,影响力也极深。在其后的日子里,一批中青年作者也奋起直追。如蔡明谱的曲艺,楊永安,郑飞鹏的儿童文学,彭仕响,曹国防的小说,彭正辉,唐桂花,周幸元等人的散文作品,也频频在厂内外的媒体迭出,充分展示了江南人特有的亮丽风釆。
   在书法领域中,除刘泽恰,李志宽两位老师外,更有一大批书法能人活跃在各单位。如周新田,王大年,刘文周,周超群,湯孝仁等。而原四車间的何雷衡,多年前,便以独特的书画艺术响誉厂内外。后到湘潭定居后,其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人爭相追捧,收藏他的每一幅作品,俨然己成湘潭书画界的新贵。
   因版面有限,笔者不想再对其它行当中的拔尖人物一一列举。我只想说一句话,靠土生土长的传承,江南人同样可以开辟出一片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勤能补拙,勤能生精,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
  
   ◎ 楠竹山的文体生活(体育篇)
   在江南厂的企业文化中,朝气蓬勃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
   早在五十年代,足球曾是江南人的最爱。那时,只要是天气好的星期天,爱好者们便会自动聚集到简陋的球场,把外衣一脱,立即开始汗爬水流地爭抢拚夺。由于干群关系良好,即使偶有冲撞,但谁的心中都不会存有半分疥蒂。
   当时工厂有一支足球队,如楊骏鸣,冯佑民,冯相生,朱有正,李卫东等都是其中的主力队员。记得有次到湘钢去打比赛,李卫东的一记劲射,险些把门柱子踢断,吓得对方球门员半天都没缓过神来。
   六,七十年代,是兰球在江南最吃香的时候。因当时的厂领导大都喜欢这项运动,因而每年的全厂兰球赛,就和美国的NBA大赛一样,既热闹非凡,又惊險万分。
   每逢比赛的晚上,室外灯光球场的四周水泥阶梯上,早早地就会座无虚席。当风度翩翩的一级裁判余光明的哨音一吹响,双方的队员便会快速移动,或带球突破,或传球強攻,或跃起投籃。此时,再配上李上祿几近专业的現埸解说,经常会把埸上埸下的气氛哄托到白热化……
   那些先后爆红球星们的精采球技,常常会被球迷们津津乐道好几天。若干年后,这些人的名字,如武安胜,胡建瑞,周起重,李福熙,王光辉,印长子,赵建安,乔元湘,楚兆雄(女)等,依然被当年的“粉丝”们念念不忘。
   工厂中能与兰球同样火爆的运动便是乒乓球了。它投资少,占地小,组织较为方便,故一直受到各年龄层次工人,学生的欢迎。
   在这项活动中,白日明可谓是一颗“常青树”,靠着刻苦练出的高吊弧圈球,曾在厂内外乒台上叱咤多年。另外如万永林,柳其能,张文军,吴伊平,陈启等,都曾在厂内厂外的赛亊上斩获佳绩。有一个靠打光板球拍的陈益初,竟凭着这件极不起眼的“武器”,最后打进了厂代表队,还外出征战多年,认观看比赛的人都大跌眼镜。
   从七十年代起,在体育专干宋午晨的全力推动下,一些有更多人员参加,目的旨在强身健体的项目,逐一得到长足发展。
   如广播操比赛,火矩长跑比赛,拔河比赛,太极拳,健身操,气排球,五人制小足球等项目,都堂而皇之成为各单位认真组织的集体活动。
   每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主席的诞辰,以往的这一天,江南厂体委必定组织声势浩大的火矩长跑。在星光闪烁的夜光下,无数条长长的火龙,从俱乐部门前出发,然后沿江南大道向东,一直到八字朝门处再打转。一来一去,总路程近四公里,但参加者却个个兴致勃勃,一直坚持跑完全程。
   每年的拨河比赛,更是考验各个单位组织力,相互配合的一把尺子。十几名队员在埸上拚尽全力,埸外的数十名啦啦队员喊破喉咙,那种齐心,那份豪情,让人看了的确热血沸腾。
   另外,根据群众自愿,爱好的前提,厂体委还加强了对象棋,游泳,羽毛球,气排球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如有外出赛事,则为参赛人员搞好训练,努力创造一切参赛条件。正是这些细致入微的关心,这些看似冷门的项目,同样也在各项赛事中屡屡获奖,为工厂蠃得宝贵的荣誉!
   在每个有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有它自已的发展史。
   楠竹山数十年的变迁,曾在江南厂六十周年厂庆时,由党委宣传部刘可亮等人,专门编辑出版了《箭之源》一书,以正史形式,全面介绍了工厂的发展过程。该书史料之丰富,釆访之翔实,读后的确让人爱不釋手。
   沉思之余,我以为除这些正史外,楠竹山这个地方,还应该有它的另一面。即老百姓们口头流传的野史。
   虽然,因种种原因束缚,他们也许难登大雅之堂。但这些故事,这些鲜活人物,却一直在街头巷尾的“龙门陣”中口口相传。
   曾有幸涉足于工厂文,艺,体的多个領域,又曾在厂报,厂电视台工作多年,对这些名人轶事,大都亲历或采访过,故一直蕴藏于心,总想找机会,让他们堂而皇之地重見天日。
   現在,经过十多天的努力,我把这篇拙作,一一呈現在各位读者面前,以期勾起那些过来人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原创)

共 29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楠竹山的文体活动走过很长一段路,靠楠竹山土生土长的传承,江开辟出一片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出现一批出色楠竹山文化人。楠竹山的体育活动,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它是体育爱好者的乐园,楠竹山的记忆永远留在作者心中。作品语言朴实,表达自然,具有可读性,作品文字柔美,笔触细腻。是篇成功之作。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0-06-14 08:25:57
  欢迎赐稿,期待精彩继续。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竹山居士        2020-06-14 08:32:42
  顽童老师文思泉涌,佳作连连,向您致敬!
竹本无心但有节
3 楼        文友:浩瀚        2020-06-14 21:22:36
  老师这篇文章写到我的饭碗里去了,江南机器厂的文体活动无不与我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宋体委和他的足球、篮球圈子里,我的好友更是一大堆,余光明的哨子,任长子的中锋,胡建瑞的教练……张建池还自认是我的徒弟。何雷衡应归类美术界,我在日报时写过他的采访文章《画坛怪侠何雷衡》,他一直以此为骄傲。更别说彭仕响、曹国防了,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都是“酒醉癫子”!哈哈哈,学习了!敬茶!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4 楼        文友:浩瀚        2020-06-14 21:25:27
  本文有两处错字应该改过来,一是江礼仁应为江立仁。二是兰球应该是篮球。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