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以“异端”自居的李贽(随笔)

编辑推荐 【丁香】以“异端”自居的李贽(随笔)


作者:听雨斋 白丁,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05发表时间:2020-07-08 10:47:19

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人。他壮岁为官,晚年削发,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理学的虚伪与空疏有比较深切的体会。在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程朱理学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专制极为严酷的明季,他公开以“异端”自居,不仅激烈抨击程朱理学,而且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是非”,主张以发展的观点、批判的精神,去看待孔子和孔子儒学,是明季伟大的思想家。
   芝佛院是位于湖北麻城龙潭湖北岸的一座寺院,原名芝佛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李贽在此著书讲学。著名的《题孔子像于芝佛院》一文,便写于这一时期。全文共三段。
   文章开篇指出,人皆以孔子为大圣,以老、佛为异端,实际上“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千百年来,接响传声,儒家道统所赖以维系的“圣人说”和“异端说”早已入人骨髓。李贽此言,可谓惊世骇俗。
   接下来,李贽沿波讨源,揭示形成这种怪现象的原因。“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圣人说”和“异端说”的传教链条中,不仅父辈和师长不真懂什么大圣与异端,而且儒家先辈也不真懂什么大圣与异端。他们之所以如此,只是因为孔子说过这样的话。更让人深思的是,儒先们阐释和宣教的,其实并非孔子之言的原意。换句话说,孔子的圣人形象,并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孔子,而是并不真懂圣人的人们按照自己的理想或臆度进行加工、塑造出来的孔子。李贽追根究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其批判的锋芒既直指程朱理学及卫道士,也是对孔子绝对权威的挑战。
   第二段,作者进一步指出对孔子的偶像崇拜,和以孔子儒学以外的思想为异端而加以排斥的极端危害性,它形成“万口一词”、“千年一律”的封闭、僵硬和暮气沉沉的思想文化局面,扼杀着人们进行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的勇气与能力,窒息了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元气。“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文章最后一段是反语。李贽说自己“从众”,实际上是对不知用目用脑而只知盲目从众的社会风气的讽刺和批评。人之消极从众,其原因通常不外乎:一、糊涂;二、利益驱使;三、迫于压力。
   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以来,抬高了孔子和儒学的地位,“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为实现长治久安,都以儒学或某一家儒学作为官方思想。但尽管如此,迄于元季,儒学之外的其他思想还被容许生存、发展。特别是在唐代,施行儒、释、道并重的文化政策,表现出统治阶级的文化自信。只是到了明、清两朝,作为儒学发展的所谓新阶段的程朱理学,完全垄断了整个社会的思想和学术,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有力工具;名教之外的其他思想、学术一律被视为“异端”遭到残酷无情的讨伐。《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抬高到和六经相同的地位,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更是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统治者一方面通过学校、科举,对读书人诱以官禄,另一方面通过文字狱等“钳口”政策,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以此强化和维护对孔子的偶像崇拜,以及经宋儒臆度与阐释的孔孟之道的绝对权威。如永乐二年(1404年),饶州儒者朱季友因为在其著书中批评了宋儒,说过“天下不可无孔子之道”的明成祖朱棣看后雷霆大怒:“此儒者之贼也”。可伶朱氏除了被当局一顿板子打得皮开肉绽和精神羞辱外,其所有的著作被悉数查抄、焚毁。正是在诱以官禄与高压态势的双管作用下,使孔孟之学高踞整个学术和文化的垄断地位,并对明清五六百年间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起了扭曲的作用。明、清道学家们的穷经立说,与他们的先辈如汉儒、宋儒一样,大多不是为儒家宗旨,而是藉此为敲门砖谋取官位利禄,曲学阿世,臆度欺世,“阳为道学,阴为富贵”。
   李贽生活于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他的具有异端色彩的思想,带有新时代的因素,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但在卫道士们的眼里,他无疑是名教最危险的敌人,应予诛杀的对象。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李贽为避难逃出了湖北麻城,来到北京通州。但他最终仍未能逃出统治者的魔掌。次年初,已有76岁高龄的李贽在通州被捕(不久用剃头刀自杀于狱中),其罪名是“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敢倡乱道,祸世诬民”。(2016、5、8)
  
   【附录】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李贽
   人皆以孔子为大圣,吾亦以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吾亦以为异端。人人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父师之教者熟也;父师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儒先亦非真知大圣与异端也,以孔子有是言也。其曰“圣则吾不能”,是居谦也。其曰“攻乎异端”,是必为老与佛也。
   儒先亿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朦聋而听之。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其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亦从众耳。既从众而圣之,亦从众而事之,是故吾从众事孔子于芝佛之院。

共 206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 一介“狂禅”李贽与他的朋友,非以世俗之位势与富贵论交,而是精神平等的交往。李贽的朋友圈,是在学术与思想的追求中形成的。时人对他的看法截然两分,有人崇拜他,追随他,奉之为“奇人”;也有人斥之为“小人”,称其“狂诞悖戾”,学说“非圣无法”。或许,李贽就像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所说,他本就是一位“自相冲突的哲学家”。这篇随笔杂文以李贽最为人所知的一个“异端观点”,就是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孔子早在春秋时就死了,后世纷繁,远迈前代,孔子怎么可能事事皆定出个“是非”?所谓“孔子之是非”,实为两千年来“圣人”门徒之是非,也就是历代“钦定”的价值观;孔子不过是个权威的标签罢了。李贽既无视孔子这块牌子,他又抱定一个“辩雪”的目的,则一切议论发乎己见,“遂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难怪人们把他当异端了。很棒的一篇文章。问好作者。推荐阅读。【丁香编辑:天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山        2020-07-08 11:01:35
  论点明确,评论中肯,见解独具视角,很棒,问好作者文祺夏安。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