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忆】傻娘(小说)
傻娘是有名字的,叫毛红英。傻娘一点儿也不傻,人情往来及家务农活样样合格,完全一正常农妇。傻娘是村里人说起毛红英时的另一个背地里的名字。
傻娘的身世很苦,这是村里同龄老人讲的。傻娘出生后不到两岁,父亲因病去逝。傻娘长到四岁时,母亲也撒手离世,傻娘的大伯大婶继续担起傻娘的抚养责任。那个时候农村的生活很苦,农村孩子很小就开始做力所能及的活儿来帮衬家里,傻娘更是。傻娘懂事很早,对大伯大婶的抚养很感恩,不到六岁就开始烧火做饭。灶台够不着?搭个小凳子便够着了。六岁的傻娘只能烧点饭,炒不好菜,但即使这样已令大伯大婶高兴了,加之傻娘把俩堂弟的口食洗漱之类照顾得好好的,大伯大婶对傻娘一直视若己出,俩堂弟也对傻娘依恋得如娘一般。因此种种,傻娘的性格充满了仁爱、宽容与忍让。
傻娘的老公叫阿三,是村头寡妇柳婶的独子。在阿三之前柳婶生育过两胎,皆是男孩,不到三岁皆夭折。生了阿三后,柳婶听从神婆主意,给第三胎取名阿三,意让阿一阿二充当百子堂的应召,保住阿三不再被百子堂召去。神婆的法子似乎有效,阿三顺利地通过“三、六、九”的煞关中的三岁关煞,进入到四岁。可是神婆照顾了小的,却忘了老的,阿三在三岁头上没像上面的俩哥哥一样夭折,他的父亲却在三十岁那年一跤摔死了。那个时候的农村,有男人的家庭也常常缺嘴,女人们为嘴可以什么都豁出去的,于是没了男人的柳家,很自然地热闹起来。大人们之间的花花绿绿让幼小的阿三看样学样,年纪不大,就已经和一些年轻媳妇儿及壮年婶儿们,没大没小没上没下胡闹混日子,渐渐传出个花名儿来。阿三小的时候这花名儿倒没什么,但到了结婚成家时就是个毛病了。有好多好人家女儿可以不嫌他家穷的,但嫌他的花名声,也有不嫌花名声的女孩,却嫌他家穷,所以阿三到了该成双的时候却落了单,最后不得已娶了大他三岁的傻娘。娶傻娘对于阿三来说是十二万分不愿意的事,因为傻娘是一个很壮实的黑矮胖女孩,配仪表堂堂的阿三,那是一棵歪柳树长在一坨优渥肥美的牛屎上了。阿三常常恶狠狠地盯着憨头憨脑的黑傻娘愤愤不平,却也无可奈何,唯一能做的是把以前的风流韵事做得更光明正大了。
要说傻娘的傻,那不是一般的傻,还犟。当阿三当着她的面和别的女人调情时,她像没事儿一样,于是有人背后点醒她:你看好你家的点儿,别让他天天上某某的床。对这样的好心人,傻娘会瞪着她的牛一样的大眼睛,义正辞严地让人家不要再挑拔事非了,自家男人天天在自家床上,她哪有不知道的!好心人一阵尴尬,欲说还休,终于朝一边吐口口水,跺跺脚,在心里把傻娘一阵好骂:“真是个苕哩!屁点的时候儿,不搁你家困还能困人家家里赖顿饭吔?”然后离去。
傻娘的话被人传开了去,村里的一些妇人更胆大了,有的甚至公开搂着阿三要亲嘴儿,试探傻娘的反应。每遇上这类事儿,傻娘脸羞得通红,话也说不顺畅,只会说:“天啦!天啦!”刚开始阿三积极配合那些妇人,希望看到傻娘生气,最好和他大吵一顿,最最好的是气回娘家永不回来。不知傻娘是真傻还是装傻,偏不如阿三的意,一个月三十天她绝不在家仅呆二十九天半,空出一天半天去走亲戚,只是一天到晚家里地里地里家里像个陀螺转去转来。人心并不是十足的坏,阿三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觉得毕竟是自家婆娘,与外人合伙欺负终不是人的行径,慢慢也收了寻花问柳之心,踏踏实实地和傻娘过起了正常生活。
阿三的心收回来了,家里也很快添了三张嘴巴。家里的这三张嘴巴整天饿得嗷嗷叫,这让阿三不得不想活路。阿三本来就人帅嘴甜,脑子灵活,他在结交了一个杀猪的乡邻后,拎几瓶土灶二锅头去乡邻家,学了一手杀猪的手艺,携了傻娘和三个儿子搬去镇上杀猪卖肉。阿三一家的搬迁,在村里一度引起各种羡慕嫉妒恨,可是这种情绪没维持多长时间,就转化为开心的嘲笑,也坐实了傻娘的绰号真的没被埋汰。
傻娘做起生意来显得太傻了,虽然她做起农活来没有谈头。清晨杀猪褪毛时阿三还觉得一切顺利,甚至哼起歌,因为傻娘身大力不亏,俩口子不用雇人帮忙就可以宰杀一头猪,而且场地都被傻娘收拾得干干净净。但是到了下午从乡下收猪回来,阿三查拢收入,气得恨不能把傻娘也给宰了!原来上午,当猪肉卖了一半时,阿三把生意交给傻娘,自己下乡去收购肉猪,以备明天的生意。哪知接手生意后的傻娘数不清称杆上的星星,即使碰巧数清了也乘算不出猪肉的货款,老实善良的她便由着顾客自己看称,自己计算,这样一天下来,所卖猪肉连本也才回来一半。阿三好一顿嫌恶,当下就把傻娘和三个儿子赶回去,自己独自经营。阿三一个人卖肉,以前的一些皮绊闻风而动,这个想吃肉了就去阿三那割一块,那个想吃肉了也去阿三那割一块,这都是不付钱的,大家都拿的理所应当。也有心里存一丝善念的,觉得白拿不是好事的也拿了,但最多也只是抛给阿三一个媚眼,钱是不会付半分的。阿三虽然花心,却也很念露水情缘,一概慷慨待之。这样子日子一久,赊来的肉猪卖完了却没钱还给卖主,债窟窿越滚越大,直到他与村东头的寡妇阿娇好上,这种局面才结束。
阿娇与阿三以前就不明白,但阿三结婚后两人变明白了,可是现在村里好多女人去阿三那里不明白,阿娇也想再次和阿三不明白。阿娇是村东头的老刘家的儿媳妇儿,生得白晰娇小且玲珑有致。阿娇的男人是患哮喘病走的,走的时候没给阿娇留下一分钱,倒是给她留下了五张嘴:三个儿子,一双年迈的父母。公婆倒也开明,同意阿娇在家里招男人,可是摊上这样的家庭,任阿娇长得如花似玉,也没有男人愿意上门,一些抱偷腥想法的倒不少。一来二去,为了家里的五张嘴,阿娇不得不放宽尺度,暗里做些见不得光的事。如今阿娇见阿三又如单身汉,招惹得乱蜂嗡嗡,自是卯足了温柔可劲儿地贴上去。公婆见势,也齐了心地体贴阿三,但凡阿三进屋,公婆必把小孩哄带进自己房间,末了再鸡蛋酒肉好生安置阿三。这样子的时日一长,这对奸夫淫妇起了百年合好之心,对傻娘内外夹功,意欲逼走傻娘。无奈傻娘是真傻,阿三不拿钱回来买口粮,家里没粮,最后一碗米和水煮了稀饭,她替阿三的娘端上一碗最稠的,余下三个儿子分食,自己则喝三顿清水度了一天。即便这样,阿三娘边喝边骂傻娘苕货一个,看不住男人,让她的儿子有家不能回,傻娘听了喏喏而退,不争辩,亦不哭诉,阿三一时也拿她没则。阿娇见阿三摆不平,只好亲自出马,今天跑去傻娘面前嘚瑟阿三给她买新褂子了,明天跑去傻娘面前让傻娘闻闻她身上的香味儿好闻不,阿三买的。阿娇的几番作派没有激起傻娘的斗性,倒激起了其他与阿三不明白的女人的斗性,几个女人逮着一个机会好好羞辱了阿娇一番,阿娇这才收敛,从此低头在庄里行走。
那是五月的一个清晨,村里人相互结帮在谷场用脱粒机脱麦粒,傻娘也在,而且忙得满头大汗。这时,阿娇上穿着白的确良衬衣下穿市面上流行的黑色包臀一步短裙,打着一把伞,学城里女人一走三摇地摇晃过来,手里还拿着一根油条秀气地吃着。看她这副德性,与阿三有点不明白的女人斜翻着眼看着她,妒火熊熊。偏偏阿娇没眼色,和往常样大刺刺地走到傻娘面前,学着阿三的口吻嚷嚷道:“苕货!这是阿三给我买的油条,我吃不完了,给你吃点?”
几个女人听了差点气炸肺,无奈没有身份跳将出来与阿娇闹腾,只好把希望的目光转向傻娘。哪知傻娘真傻,醋都不晓得吃,愣愣地说:“俺不吃,俺家还有男人,你家嘴多,还缺男人帮忙,吃不完你带回去喂娃,莫浪费哟!”
阿娇听了正待调侃,与阿三不明白的一个女的阴阳怪气地插嘴道:“哟!这年头希奇事多了!偷吃的猫儿竟然想坐正席!”阿娇听了这话,打消调侃傻娘的想法,改为还击那个出声的女人:“哟哟哟,这是哪儿的猫叫呢?猫叫也有猫叫的门道儿晓得不,别站在那里干嚎只怕连只死老鼠也不会逮住的!”
话里都有话,一旁的女人听了都捂着嘴偷笑,虽然她们是真心不想笑,但她们知道偷笑的样子可以点燃一场战争,所以她们还是偷笑了。果然,女人见大伙偷笑,感觉占了下风,大怒,从麦草堆上跳将下来,直接冲向阿娇,准备开撕。阿娇见状,收拢遮阳伞,横拿在手里,眼睛怒盯来者,随时候敌。形势一触即发,打麦场一片寂静,大家都拭目以待一场狗咬狗的把戏。
“开工啦!开工啦!赶紧开工,没事一边凉快去!什么人呐一天到晚净出些妖蛾子!”在麦草堆上打盹的村长大叔不知什么时候醒来,扬手操起一杆铁叉,朝阿娇背后的偷看她春光乍泄的男人们一掷,生气地继续说道:“要个个都像阿三家的,这个村就像一个村了!”
阿娇见朝自己这边飞过的铁叉,吓了一跳,以为村长大叔朝她发脾气,心中有点害怕想离去,待转过身来看见几双狼眼光,这才明白村长大叔也护了自己,心中刚升起一丝感动,但迅即被村长大叔的后半句无情浇灭,当下又羞又气又恼,跺跺脚,把裙子朝下扯了扯,仍觉不放心,“呼啦”一下重新撑开遮阳伞,挡在屁股后面,火急火燎地走了。
众女人见了阿娇的狼狈样,解气地哈哈大笑,男人们见了阿娇的明目张胆,眼里发出绿色的光,场面一时欢快。与阿娇争扯的女人气却没消完,见阿娇走了,便把矛头又指向傻娘:“我说傻娘,见过苕的没见过你这样苕的!人家快把你的窝给刨了你这苕货还担心人家三个儿子养得活不!难不成你的三个儿子不是儿子是崽子?要我说,直接去刨烂她的脸!看她还拿什么狐媚男人!”
傻娘一脸的波浪无惊,且傻傻地问道:“那是脸呢可是能刨的地方么?再说把皮刨了人的脸就没了,这让她咋活?她家还三个娃哩!”
众人一听,又起哄堂大笑,但没笑几下,笑声突然像被镰刀割断一样,齐刷刷地顿住了。大家狐疑地望着傻娘,细思极疑,这傻娘,貌似不傻哩!
话说回来,阿三和阿娇见傻娘软硬不吃,抱着个不离婚死杠,最后没了策略,俩人心一横,卷了铺盖,直奔县城,光明正大地做起了野鸳鸯,留下傻娘一个人带着三个娃和一个婆婆艰难度日。三个娃还好说,一个比一个懂事,争抢着替傻娘能分担点就分担点,那个婆婆就不大好侍候了。阿三娘整天不是说菜咸了就是嫌饭硬了,偶尔情绪大爆发时直接撵傻娘滚蛋,骂傻娘害得她有儿似无儿一般。对此,傻娘像没事儿的,你骂你的,我干我的活,咱俩不沾边儿。傻娘没当回事,村里人看不过去,无奈人家家事,末了也只好摇摇头,一声长叹:“就一个苕货!”
傻娘傻吗?傻娘是苕货吗?傻娘毛红英可从来没这样认为过,到后来连庄上的人们也不这样认为了。
傻娘不傻,傻娘不是苕货,她的儿子们早就知道了。那是阿三刚去镇上卖肉的一个下午,阿三夹着个布包袱回来,傻娘兴冲冲地炒好菜,买来酒,预备男人喝酒快活。阿三见了酒菜,大刺刺地往那一坐,心安理得地自斟自饮起来。傻娘见阿三脸色好看,便大着胆子打开包袱,见着一块红色柔姿莎的布料,心中欢喜,以为阿三买给自己的,当下抖开,披在胳膊上比划。正在喝酒的阿三但觉红光一闪,有点诧异,扭头一看,傻娘正笨拙地把柔姿沙的布料围披在肥硕的身躯上,当下把酒杯朝地上一摔,回身一手扯下布料,万分嫌恶地说:“你也配穿这个?!长得像个猪,穿啥也是个猪!给金子你穿也是个猪!”阿三嘴里“猪”着,手也不闲着,三两下用包袱重又裹着衣料,夹在腋下,径直向阿娇家奔去,头也不回一个。傻娘眼里噙着泪,呆呆地看着阿三扬长而去的背影。
“我去把那婆娘宰了!”一个咬牙切齿的声音传来,傻娘扭头一看,大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回来的,看见这一幕,拳头捏得咯咯响。
傻娘吓得把眼泪硬生生地给憋了回去,抓住儿子的胳膊,劝阻道:“儿呵,千万别胡来!这事怨不得阿娇,怨你爸,没有阿娇也会有别的女人的。咱过自己的,不指望他!”
大儿子想想也是,阿爸的女人确实不止阿娇婆娘一个,心中的戾气下去了,转而心疼娘亲,让娘亲主动离了再找一个算完,老了回来儿子们还是会赡养她的。傻娘感动得眼泪直流,说话也说不清楚了,但大儿子能听懂。傻娘自己从小没了爹娘,虽然大伯大婶没有外待她,但总归是缺了父母的爱。她的运气好,有大伯大婶爱她如己出,但她不敢保证她的儿子们没了她后会有如她一样的幸运。用傻娘的话说:“离了婚的家庭,便是挂了牌的不正经,以后哪个姑娘家敢来呢?你爸胡来,只要我不说,谁也不敢说,咱们家还是有正经人家的模样,还是有姑娘伢儿愿意进来的!”
那一刻大儿子懂了,自己的傻娘似乎一点儿也不傻。真正让大儿子觉得娘亲一点也不傻的是他结婚前几天。大儿子结婚要彩礼,傻娘要大儿子去找阿三要钱,大儿子和对象皆不同意,情愿一切从简也不愿意和阿三沾上关系。傻娘见状生气了,劝说道:“天下还没有儿子管老子的权利哩!他生是你老子,死了还是你老子,这是撇不掉的事实呵。你老子不养家,人家自会骂损他,将来你不养老子,人家只会说你不孝,谁会去扯冬瓜搙瓜秧子吔?!这个彩礼钱,不要白不要,为啥子不要哩?”
问候惘忆老师!
祝福写作快乐,生活幸福,身体健康,一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