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那个五角大楼(散文)
那个五角大楼,位于华盛顿市波托马克河西岸;那个五角大楼,其实并不高,只有五层;那个五角大楼,不是五角星状,而是一个等边五角形;那个五角大楼,是美美利坚合众国的国防部。
世界上的人们对那个五角大楼并不陌生,但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听见它的名字。因为当它的名字一旦频频出现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时,可以肯定的是世界上又出事了,甚或是出大事了。
可是,那时候到了华盛顿的人们,几乎没有不去五角大楼看看的。那是1997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下午2点多钟,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去参观那时候还对人们开放的五角大楼。翻译胡先生介绍说,五角大楼工作人员有3万多人,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文职,连美国的国防部长都是文职,而文职是不穿军装的。他简单的一句话,解除了我们的疑问:怪不得在五角大楼里穿便服比穿军装的人还多呢。
五角大楼从建筑质量和建筑艺术的角度看,都算不得一座有特点和出色的建筑,应该说只是一座极其普通的没有任何艺术欣赏价值的建筑。它始建于1941年8月,竣工于1943年1月,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期。1941年12月7日,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珍珠港被日本军国主义偷袭后,一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观望态度的美国被“逼上梁山”,对日宣战。为了更加有利于指挥作战,美国加快了五角大楼的建设步伐,由于为了赶进度也由于当时的建筑技术水平的限制,这座占地面积235.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8万平方米,高约22米,耗资8,300万美元的巨型建筑,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便交付使用。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指挥方便,便将分散在各处的陆海空军司令部全部集中到五角大楼中来,可以说,当时五角大楼为指挥美军部队作战,为打败德国法西斯军队和日本军国主义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应该说是五角大楼比较光彩的一页。到1947年9月,杜鲁门任美国总统时,将首次建立起来的美国国防部设在此处,自那时候起,五角大楼就成了美国国防部的代称。
参观开始了,按照大楼内的参观规定,每15人为一组,由一年轻军官引导,一律用英文讲解,不懂英语的也不给翻译,原因是参观一遍需近2个小时,如果在翻译一遍,时间就会加倍。还有一条规定,就是拍照片时不准对准敞着门的办公室拍照。从一楼到二楼又到三楼,人们从走廊中挂着的有关各军兵种的照片、油画、图表和军事将领的肖像,以及陈列着的各种舰艇、飞机的模型和各种枪炮实物,大致分出了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和北约部等。三楼走廊一角的“英雄厅”,有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以来的各次战争中“最高荣誉勋章”获得者的姓名,当然也包括侵越等战争中的“英雄们”。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三位元帅“纪念走廊”中,陈列着他们各时期的照片、军装、勋章、手枪以及他们签署的命令、文件等。当我们参观完返回一楼大厅时,才发现这里还设有银行、邮局、书店、诊所、商店等各种服务设施,如果没有刚才参观的经历,人们准会以为自己走进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商城。
走出五角大楼,我们向停车场走去,这时,人们才注意到南北两侧的两个大停车场,可同时停放一万多辆汽车。看出了我们的惊讶,胡先生说:“那边一个叫作阿灵顿镇的地方,几乎全是五角大楼的军人家属住宅和附属设施,五角大楼就是一个小社会。”
离开五角大楼,人们无不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思考,这个军事机构,指挥了多少侵略战争啊!20世纪,它策划和指挥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有策划和指挥了侵略越南的战争;进入二十一世纪,它又策划和指挥了侵略阿富汗、摧毁伊拉克、颠覆利比亚的战争……总之,世界上凡是有战火硝烟的地方,几乎都有他们的存在,不是赤膊上阵大打出手,就是阴谋策划暗中搅局,再不就是出卖军火,投机取利。由于美国到处驻军到处侵略到处掠夺,给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带来了重大的毁灭性的灾难,使那里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五角大楼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上现代战争的策源地,成为了威胁世界人民和平与安全的火药筒,成为了被其侵略和欺负的弱小国家和人民的阎王殿。
参观完五角大楼,人们议论纷纷,一个同事疑惑地提出:“目前,世界上各国军事机关全都是戒备森严,美国的国防部为何这样开放呢?”同行的另一个同事似乎未加思索地说:“那还用说,气焰熏天呗,美国因为自己强大无比,就才那样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然而,仅仅几年之后,“9•11事件”爆发,五角大楼连同白宫等一些其他设施,也都悄悄地取消了对外开放,再也牛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