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岁寒三友(散文)
一、语梅
庚子鼠年阴历十一月廿二日,节气抵达小寒。
一早上,天空阴暗暗的,室内缸中水,冰冷刺骨。
大概一周前,微信朋友圈里,抖音视频中,纷纷晒起了梅花的靓照。有盆中娇小的矮株,也有园中立于地上的高枝。盆景中的梅花,蜡黄的花朵、花苞,枝条展欹,粗细有致,根处依着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栽种在地上的,天空中飘扬着雪花,着落在梅枝上,梅朵上;红色的梅花,洋溢着点点的热情,黄色的梅朵,透露着恬淡的温馨;视频中,古筝音声缥缈,图画下,题着一两首梅诗,意境幽雅。
许都有“鄢陵腊梅甲天下”之说,我一直以来不曾前往一睹。所在小区临近公园中,有数株梅花,虽然看过几回,但是枝条杂乱,缺乏美感,以至于心中颇有些失望。狗年与鼠年交替之际,一日游至清潩河畔的一段,见一梅林,有梅花树一二十株。当时雪后二日,幽香散溢,不禁驻足观望。许多花朵,灰白憔悴,黯然失色之状。惜乎错失佳时。鼻近花枝,香气不失。以手指捻花瓣,触觉柔绵,如丝绸一般。
选取二三未败之小枝折下,携于居处,插入矮瓶中。小室不过方丈之地,顿觉幽香浮动。置于书桌上,背景为浅色微绿的壁纸,再观之,颇觉雅致,于是赋诗一首。咏黄梅:含苞黄豆圆,绽放纱罩面。数枝瓶中立,幽香满室淡。
既已咏之,为学古诗,不禁一咏再咏,得九首之多。兹录于此:
其一
每至隆冬便咏梅,诗人骚客论瘦肥。
不见风吹有物动,满袖清香惹人醉。
其二
时值深冬常寂寥,千树万树把叶抛。
唯有堂前数枝梅,朵朵飞花凌雪傲。
其三
闲云野鹤欲涂鸦,雪降梅树纷纷夸。
都说梅香雪花白,我道雪乡是梅家。
其四
人道冬梅与春梅,不知花开为了谁。
节有前后依气数,人有喜好各一堆。
其五
天寒地冻风萧萧,无边雪花纷纷飘。
此时鸟雀皆不动,但见梅花绽苞苞。
其六
冬尽亢龙染碧血,苍穹盖地风呜咽。
一阳复来入梅根,朵朵红花生郊野。
其七
三九寒冬天阴阴,无数精灵变雪魂。
来日踏步小梅园,花白雪白无处寻。
其八
梅开精气满乾坤,凌空幽姿共雪神。
忽然失魂淡无语,随风零落香入尘。
其九
世人皆道梅花好,凌寒飞雪把香抱。
不见绿叶来扶持,犹着蜡态丛中笑。
历代诗人中,最爱梅花者,当说宋代林逋。他终身不娶,以鹤为子,以梅为妻,留下了梅妻鹤子的佳话。梅花高雅,仙鹤隐逸,林逋性格,可见一斑。所作《山园小梅》二首,皆为佳作——第一首尤为出众。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斜横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尝试着译成了现代诗,即:
众芳摇落了泥尘
你在日光沐浴下妍丽的芬芳
风情万种,小园独步
你稀疏的背影,斜横于清浅的一弯细流
暗香浮动,月色黄昏
霜天飞禽,欲落,偷看
粉嫩蝴蝶,不知有此时——当断魂
如此美妙的梅花,我一人尽可与之肆意地亲近
微吟的情话中,何须击响说唱的檀板,
和那金樽佳酿的陪衬
二、言松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魏晋)刘祯《赠从弟》
山上松,有些印象。
大概十几年前,我途经龙门石窟,在它的对岸游玩了一个多小时。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怡人。两山夹着一河,山势不高,河面却相当宽阔,河水清澈而湍急。河的对岸,憧憬了许久的那尊巨大石雕佛像,肃穆祥和地出现在我的眼中。向它的两侧观望,无数大大小小的石窟,上下叠加着,延展着,在块块青黛色的点缀下,颇为壮观!而河的这岸,横跨而过的大桥不远处,山脚下,有一僻静小院,题名曰“白居易故居”。
门关着,不便冒昧打扰。我和同伴二人就沿着山林小径,向上边走边看。那正是春暖时节,各种草儿的幼苗,大多又被旧年的枯草遮掩着。见得最多的是松树。走不上十米,就碰到一株。近水之故,松叶看起来颇为润泽。空气湿润润的,吸进肺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小山有些似坡地,平整处,种着一些麦子和油菜。不到一二百米,就到了宽敞的平顶之上。
一间不大的石墙灰瓦房屋,一位身穿黑道袍年近古稀的坤道,在这里居住修行。
来时,走的山后;下去时,走的山前。前面山势较为陡峭,松木紧密了许多。人往下走,像有人推着似的。我野性大发,把自己想作了猴子,微仰着身子,腿脚灵快地快速向下走。走势太急,就借着松树却力;双手向前一探,刚好扶住松杆;再走,再扶,如此交替着,很快来到山下——虽然刺激些,却没有丝毫危险。密林中,空气更加清新,松香混杂着泥土的香味,让我久久地难以忘怀。
最常见的,还是平地上的松树。公园里,河道边,路夹道上,高的有二三十米,低的才两三米,雪松、赤松的,居多。雪松针叶短,簇生;赤松针叶长,两针一束。雪松枝生的较密,平展或微下垂,灰褐色;赤松枝较少,枝条攲斜,红黄色。雪松球果鹅蛋大小,成熟时红褐色;赤松果鸡蛋大小,暗褐黄色。雪松针叶提炼之精油,在香薰炉中挥发,可帮助治疗关节炎、支气管炎、风湿及呼吸道疾病,亦可滋润皮肤;赤松枝干则可割树脂,提取松香、松节油,种子榨油可食用,针叶可提取芳香油。赤松苍劲如龙,雪松隽秀似凤。
十七八岁时,校园中有一座旧时道观留下的大殿;殿阶下,小径两旁,就植着几株高大的雪松树。每到下课回宿舍时,总是能够仰望到它们展翅欲飞的身形。站在树下,伸展出去的枝干,就像一个个大的蒲扇,若在雨天,几乎可以避雨。你或许会觉得自己就是孙悟空,躺在松枝上,枕着自己的臂膀,闭着双眼;上面的空间被其它的松枝遮着挡着,炎热的太阳照不住你,微风裹着松香,好梦入蓬莱。
这终究不过幻想罢了。我只想闲步其间,放松一下也好。月夜松影在地,斑驳可爱。最美还是下雪时。枝叶下挂着无数的冬凌,而上面铺着厚厚的积雪,青的青,白的白,在这银装素裹的校园之中,分外妖娆。
梅从细小处看,松从整体上观。一者矮小,一者伟岸。梅先花后叶,松头年花而翌年果。干后的松果,里外硬硬的,松子包藏在一层层的外皮之下。梅花落后亦有果,不大,干后枯酥,一捏就烂,里面有数颗黑色的种子。
梅花填补了寒冬北方人赏花的空白。松树可赏可用,树中佳品。
三、说竹
竹之爱,自古甚众。而其中佼佼者,当说东坡与板桥二人。
东坡《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子最喜月夜庭寂时观竹影,妙趣横生。《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附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竹芽寸许,渐而成笋,蒸煮晾晒之后可食用。竹之生长,幼时似蜩腹,渐长渐粗时似蛇附。蜩即蝉虫,成虫腹部,外皮一节节环状。蛇附即蛇皮。蛇之生长,靠蜕皮变大变长。蜩腹蛇附,苏子借此形容竹之生长。十寻,古代以八尺为一寻,一寻约2.64米,十寻则言物之长也。剑拔则有向上之势,言竹长势之锐利蓬勃!
板桥长于扬州鱼米之乡,所居之处,竹林幽径。他自幼喜欢听风吹竹叶悉索之声,喜欢月夜观看竹影映在窗户纸上的样子。半生喜欢游山逛水,半生写诗画竹。板桥画竹,以墨之浓淡勾勒之,取竹之数竿、半枝、半竿为对象,或粗或细,或虚或实,将之生动淋漓地展现在纸上。时常配以奇石,为之根基。有时点缀兰草或者飞禽。所画之竹,留白部分颇多者,则以短诗抒发胸臆,然后盖上红泥印章。
板桥的诗书画,可谓三绝。所传竹诗颇多。竹坚韧——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有千枝万叶不开花,是不想撩拨蜂蝶——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风吹竹声,疑是百姓的疾苦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竹有清风高节——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竹立一个个,风声兼雨声。竹,文静,秀气,根耐旱,枝干碧青坚韧,中空,节节高,叶子青翠。游园中,得一竹林,可得清秀幽雅之气。院落内,居所附近,竹林围屋,代代富足。乡间父亲有一好友,院子广阔,内里,门口,多有文竹。父亲颇为羡慕,因移栽数竿于院内墙下。竹之生力旺盛,不几年,已成一二十竿的一簇。站在院内,颇为可观。家中养鸡子三二十只,午时天热,鸡子三三两两,眠卧于竹下。地面坑坑洼洼,杂乱了一些零碎鸡毛和树叶。鸡求阴凉,主人求风雅;鸡与竹,犹如板桥之竹石兰鸟也。
后来翻盖院子,院内竹子,被移栽至大门外、坑道边,几尽干枯而死。一转眼,十余年过去了。瘦骨伶仃的几竿竹,发展成了几十上百竿的一大丛,并不断向临近之处延展着。寒冬之时,叶子半绿半黄。来春,枯叶凋落,新芽又生。气候适宜,雨水充沛,竹丛中,就钻出一个个粗壮的嫩笋。不去采摘,过了一夏,就长成了手腕粗细、一两丈之高的新竹。每当你出门,或者远处来人时,这茂密的一丛竹,入眼就有清新之感,让人心中禁不住地喜爱。
板桥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眼下猪肉虽贵,鄙人却不缺肉吃。然而庸俗的生活,却让人心神厌烦。于是,时常念及老家门前之竹。又想,但要谦虚处世,立场坚定,不惧霜雪,人生或可有所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