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北】勇攀龙凤山绝命崖(散文)

编辑推荐 【东北】勇攀龙凤山绝命崖(散文)


作者:飞翔的鹰耿彪 秀才,127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25发表时间:2021-03-01 14:30:54

【东北】勇攀龙凤山绝命崖(散文)
   最下边山峰底层的云岩古观寺院,隐蔽于竹林翠海的深深之渊!
   上午,我在钟声婆婆家经钟声介绍,当年其干妹夫陈天进的父亲和母亲十分热情,并且先后找来附近居住的亲戚们,就这样我与满屋子里的陌生人交谈着,而钟声与其婆婆、公公热情给介绍并与我交流“唠家常”。
   后来,干妹夫陈天进的父亲和母亲热情地挽留我们几个人,并说吃完中午饭和晚饭再回去,让我们在七里村玩上一天,并嘱咐陈天进的两个弟弟天鹏、天鸣领着我们去家附近的山上溜达溜达。当年,我和老妹子钟声、天进的父亲、母亲唠叨着家常,记得阿颖(真名陈莹颖)、陈天进的二弟天鹏、三弟天鸣,还有陈天进的表哥天宇、干弟弟点点和大鸭梨几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走出房间不知去向了。
   后来,陈天进的二弟天鹏、三弟天鸣走进了房间里,而后走到自己父母面前低声说了几句话,这才走到老妹子钟声身边说了些什么。没几分钟老妹子钟声招呼我和大家,就这样,我和陈天进的二弟天鹏、三弟天鸣、老妹子钟声一块走出陈天进父母的房间,一直走出了处于半山坡上的竹篱笆小院子……
   后来,陈天进的大表姐阿颖(真名陈莹颖)、陈天进的二弟天鹏、三弟天鸣,还有陈天进的表哥天宇、干弟弟点点、我、大鸭梨、钟声、阿龙我们几个人,从钟声婆婆家走了出来,顺着家门口崎岖弯沿的石头台阶盘旋往北,因为钟声婆婆家居住在七里村东岸背靠清云岭,而要攀登虎头山的主峰龙凤山,必须要登上六百七十多米的清云岭。而清云岭其实是盘山小路盘旋而上的一道山梁子。
   在清云岭下边却是号称虎头山第一谷“畲谷峡”,其实这七里村有“三畲”即畲湖、畲寨、畲谷,畲谷实际就是虎头山畲湖东岸进山的山口,连绵起伏的虎头山脉一道山谷,这畲谷峡是登虎头山的必经之路,就好像“至古华山一条路”一样,虎头山脉与陕西的西岳华山一样只有一条上山、下山的道路,而且还是“险峻峥嵘”“奇陡峭壁”“断崖险峰”。
   后来,陈天进的弟弟天鹏、天鸣招呼回来阿颖(真名陈莹颖)、表哥天宇、干弟弟点点、点点女友林玉玉、大鸭梨、阿龙,我们几个人顺着石头铺设的台阶往半山坡的后山走去。当时,我们几个人走出了半山坡,一直走到大峡谷的山口之处。这里是一处宽度约七八米的山缝、高约五十多米,大峡谷谷里崎岖蜿蜒野草菁蒿遍地,当我们一边走一边领略着一阵阵山风吹过来,显得十分清爽而又凉风袭袭。这条峡谷山路是通往村寨与上山唯一的小毛毛路,羊肠一样崎岖的小毛毛道路两旁全部是一人多高的青草。我们几个人顺着登山碎石铺设的台阶盘旋而上,偶尔的几颗歪脖子大榕树也是孤零零地伫立在峡谷与前山峰的半山腰处(前山220米左右),在虎头山与前山之间有一处五六里地的过渡凹陷洼地,这里不知道名字的野生果树不少,什么黑皮果、刺焦果、山茶果、百舌果、野梅、野莓果、油茶果树等等。
   此时,我所关注的是这些十分寂静而略荒僻的风景,虽说这里的山寨、湖泊、江水是立体的十分优美而静心。可是,我更仔细地观察着山峰与岭岗的奇险与陡峭,在这里东—坡、西一岗、南一峦、北一峰,连绵起伏、峰峦高低错落———
   后来,我们几个人一个劲地往主峰的顶部爬行着,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攀登着。当我们攀登到前山的山岭顶峰之时,面前却是一座一千多米高的巨大山峰耸立着,就像一个老人坐在畲湖东岸七里村的边缘。那古老的不能再古老畲族人山寨,而虎头山峰好似一个老虎卧于群山的中心,从古老畲族人山寨走向西岸竹林深深,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复杂山水地势,虎头山头部好像似在酣睡之中,虎头的一双虎眼正好是杂草丛生的“凰林洞”与“鱼阳洞”。那虎头山肩膀处被当地人戏称为“思过崖”的地方,恰似被抹上了奶油一样云雾缥缈,白云之中气体升腾时而浓密,时而淡淡的薄雾之中露出悬崖峭壁峥嵘铁骨。我们几个人先是攀登上落鹰岭(舍身崖)的巨石,而后又徒步游览了虎林禅寺、竹林翠海深处的云岩古观寺院,最后攀登上虎头山的云阳古栈道并穿越了“一线天”、“鲤鱼翻身”和唐朝到宋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木悬棺”。
   两个多小时之后,我们几个人走了好长一段时间,大家同时也有一些走累了,于是点点和阿龙、天鹏三个人大声招呼众人休息。
   这时,大家分成了几伙有的摘野花、有的忙于照相、有的坐在巨石坡上休息。我抬头望着远处那一座山峰和云雾缥缈中支出来的思过崖的位置。我左手搭在眉毛上观察了好一会,这才发现思过崖上好像有两个小小的人影晃动。
   这工夫,老妹子钟声和阿颖(陈莹颖)走到我面前说用照相机,我急忙伸手到自己腰中摘照相机包,这时阿颖(陈莹颖)还平定了一下气息,可能是在山坡上走得太快了有点喘,于是我抬头望了一眼钟声便将“日本产索尼富士牌”照相机递了过去,同时还特意告诉钟声千万别摔了,这是我在北京特地买的进口型日本产索尼相机。
   当年,这日本产索尼富士牌十分先进、价格达三百二十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是十分贵重的东西,这三百二十元的物价相当于现在一千多元的产品,因为当年物价低、工资也十分低所以十分贵重。这台进口型日本产索尼相机,在当年虽然先进也有很大缺点,就是必须使用专业日本产索尼和富士胶卷,还必须去能洗索尼和富士专业胶卷的照相馆冲洗相片。
   此时,我已经走得很劳累了,便转身一屁股就坐在大青石山坡的斜坡山腰之上。这工夫,小弟点点和阿龙、天鹏三个人还在我后边正往我这边爬呢,距离我还有一百多米远的东边山坡下边小路上,而比我们兄弟几个人先走的老妹子钟声、大鸭梨、点点女友林玉玉(“囡囡”)早已经爬到半山腰的顶端,她们正在半山腰的顶端采摘野花呢,而老妹子钟声与其天鹏的大姐正用我的照相机四处拍照呢,不一会功夫二人便顺着崎岖的毛毛小路走了下来,当老妹子钟声与天鹏的大姐走到我坐的大青石陡坡上,老妹子钟声举起来我的照相机说了一声“别动,给你拍一张!”,就这样无形之中便在虎头山的前山陡坡上拍了一张相片,不过这一张相片却成为我登小沧乡虎头山的纪念照了,虽说还有几张相片是在龙凤山山坡上拍摄的,惟独这一张相片是在前山拍摄的。
   当年,我坐着的地方此处是山泉水洗涮了上千年的青石大山坡,山坡呈现出高低不平、凸凹错落。四周全部是半人多高的荒草和野蒿子。大青石方圆足有近五十米长,上下足足有七十多米高度呈现出长条形状,上面裸露出来的一大块大青石,上面没长一根荒草,光秃禿、华溜溜的,在阳光的映照下,呈现出青苔的痕迹绿洼洼的,大山坡呈现出70多度斜角卧躺在一千多米高的前山峰半山腰处。
   我坐在山坡上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小跑带颠地走出来十几里地了。
   这时阿龙、天鹏坐在大青石山坡上,我扭头问了一句“哎!天鹏,下一步让哪里去?”,这时,天鹏好像思考着说了一句:“大哥,一会咱们顺道再进峡谷,我领着你们去寻找古墓,来一回登山探险~”
   就这样,小弟点点和阿龙、天鹏我们三个人,便顺着后山山岭的毛毛道朝东山坡走去。当我们三个人越过峰顶部羊肠小道,大声叫嚷招呼着山梁子下边的钟声、点点女友林玉玉、大鸭梨、阿颖(真名陈莹颖)和大表哥天宇,就这样我们分成三群从三个方向朝下后山的路径走了过去。
   因为,龙凤山主峰在虎头山的西边,是攀登龙凤山主峰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进入古墓村的必经之路……
   中午,陈天进的父亲、母亲、陈天进的叔公爷阿山老爹、阿颖(陈莹颖)、陈天进的表哥陈天宇、陈天进的二弟陈天鹏、三弟陈天鸣、我、老妹子钟声、干弟弟点点(钟点)、点点女友阿玉、大鸭梨(钟玉)还有阿龙围拢于饭桌前边,当时我们几个人刚刚从后山的畲湖畔、畲寨七里村、畲谷游玩回来。一进房间干妹夫陈天进的父亲、母亲、还有天进父亲找来的前院自家亲戚陈天进的叔公爷阿山老爹,也就是陈天进的亲叔公爷爷。
   陈天进的父亲、母亲做的烩鲫鱼舌头(鲫鱼鸭舌)、锅贴山鸡片(铁桶炉熏制)、三丝燕菜(炖肉燕子)海牡蛎煎青椒弹途鱼(跳跳鱼)炸糟鳗、油焖石鳞(烧竹蛤蟆)、麒麟(穿山甲肉片)象肚、涮九品(蛤蟆、蛤蜊、蛤蚧、皮皮虾、海蜗牛等等九种)、饭是罗卜饭和乌米饭(黑米)。
   福州连江特殊普通菜肴“三丝燕菜”(炖肉燕子),这里必须介绍一下福州连江县红色老区透堡镇特殊产品“肉燕子”,福州连江县肉燕子独步八闽红色大地,是福州地区当地独产的特殊肉制产品。肉燕者,乃三色肉馅也,秘制,薄皮包成燕子形状而得名。肉燕子又称太平燕,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闽菜系-福州菜系,肉燕是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肉燕亦由此成为馈赠佳品,为福州人包括海外乡亲所衷情。
   肉燕别称扁肉燕。但是肉燕皮是由猪肉加番薯粉手工打制而成。是福州一大特色小吃,肉燕有别于福建其他地区的扁肉(扁食),两者口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燕皮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在福州僻街小巷,听到一串有节奏的"嗒、嗒"之声,循声而去,就可寻及燕皮店。不过,要买正宗上好的燕皮,打制燕皮,猪肉必选后腿的精肉,配以上好的番薯粉,肉粉配比恰到好处;通过精细复杂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肉燕皮是用精肉配上番薯粉(淀粉)等辅料精制而成,形似纸状,洁白光滑细润,散发出肉香,非常爽口。
   相传,早在明朝嘉靖年间,福建浦城县有位告老还乡的御史大人,家居山区,吃多了山珍便觉流于平淡。于是,他家厨师取猪腿的瘦肉用木棒打成肉泥,掺上适量的番薯粉擀成纸片般薄,切成三寸见方的小块包上肉馅,做成扁食煮熟配汤吃。御史大人吃在嘴里只觉滑嫩清脆,淳香沁人,连呼"大妙"忙问是什么点心,那厨师因其形如飞燕而信口说"扁肉燕"。后扁肉燕与鸭蛋共煮,因福州话里边鸭蛋与"压乱"和"压浪"谐音寓意"太平"之意,故而又有"太平燕"之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畅销东南亚诸国、台湾地区、香港、澳门、日本、南韩和菲律宾以及越南等国家。
   闽人特殊之肴也。薄如棉纸、形似燕尾一碗肉燕汤,加上醋和胡椒粉,再添上几粒青葱,就成了连江人萦绕心头“难以忘怀的美食”记忆。说到肉燕就要属福建省连江县丹阳镇的肉燕了,丹阳肉燕历史悠久,手艺世代相传,燕皮是用精选的猪后腿瘦肉,剔去肉筋和骨膜,切成细条,用木棰捣成肉泥,徐徐加入用细孔绢筛筛过的上等番薯粉和适量清水,反复搅拌,不断压匀,初成硬坯,然后放在条板上,轧辗成薄片,敷上一薄层薯粉,折叠起来,略干为鲜燕皮,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散发出肉香,吃肉燕最关键的就是燕皮的质量了,里面的肉馅可是真材实料,上等新鲜猪肉调制(自家的用料也不过如此)只能用货真价实来形容了,丹阳肉燕的个头很小(肉燕是越小价值越高),吃很多也不会腻,丹阳的肉燕被戏称为“肉包肉”,这绝非虚言。包裹肉燕的皮选取了猪的后腿肉。先剔筋切块,然后用木锤节奏地反复捶打,将肉捶打至黏状后摊铺在木桌上,接着用擀面杖均匀拍打肉泥,再用压面锤碾压,期间不断撒上地瓜粉使燕皮不易粘连,拍打压延,这样一张合格的肉燕皮才宣告完成。下屿肉燕首先要选好上等成品猪的鲜活瘦肉,这肉必须是猪的后臀部分,还要当天猪肉当天做成。所以,制“燕”人常常在拂晓时刻就动手,把一大块的瘦肉切割成片,然后,用圆木锤不断敲打,直至将肉片捣碎为糊状。接着,用少量精纯的薯粉作调料将它调匀,再次进行锤打,直到薯粉与碎化的瘦肉结成一体。接着,将细腻化了的肉垛铺到专用的大块木板上,再用长而圆的木杖子反复擀,直至将肉垛擀成如棉纸一般薄,再把它切成像燕尾状的小方块。当年,一提当地特殊食品“扁肉燕”,还是陈天进的父亲母亲和陈天进的叔公爷阿山老爹在饭桌上讲述了“肉燕子”的历史由来,尤其是汤岭太平肉燕子、透堡三色肉馅肉燕子、凤城镇和敖江镇黑皮猪肉馅的扁肉燕子与畲族人的阴历三月三乌饭节、祭傩、跳傩舞、祭畲火的起源。
  
   这里必须指出福州市湖南、湖北“畲瑶”与福州市连江“畲族”人的关系,尤其是畲族的图腾凤凰与盘瓠的传说,尤其针对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等跟瑶族密不可分的称呼。

共 25155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一篇感人的纪实散文,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让人感慨万千,浓重的笔墨,细腻厚重的文字娓娓道来,向人们讲述了看似平凡,却是作者心中刻骨难忘的故事,虽然二十多年过去,却历历在目:“ 往事回眸忆福州,二十五,春雨间,温麻古城,九千程江南。群山云海百洞峰,黄歧镇,奇达村。三月春雨桃花笑,正青春,伊人旧,江南水乡,小巷通幽处。执伞同游狮峰好,江南乡,如云烟。”文章真实感人,词句文采飞扬!好文共赏,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庄忠强】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