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恒】【风恋】天若晴好 梦想成真(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恒】【风恋】天若晴好 梦想成真(散文)


作者:山雨潇潇 秀才,1126.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85发表时间:2021-03-26 15:27:04
摘要: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与贫困的生死大决战。2013年伊始,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8年里,全国共有300多万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投入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中,1800多名扶贫干部倒在扶贫的征程中。全国共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场彪炳史册的战争,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的中国贡献,也提供了中国方案……

【江山·恒】【风恋】天若晴好 梦想成真(散文)
   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与贫困的生死大决战。2013年伊始,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8年里,全国共有300多万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投入这场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战中,1800多名扶贫干部倒在扶贫的征程中,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全国共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场彪炳史册的战争,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的中国贡献,也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有幸参与这场战争,见证了无数扶贫干部在工作辛苦、生活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有的拖儿带女全家奔赴脱贫一线,有的身患重病依然坚守阵地,有的倒在扶贫战线上再也没有起来。其中,第一书记黄文秀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位,她只有30岁,一个还没有结婚的美丽女孩,她被卷入黑夜的狂暴山洪中,将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征途上,因为驻村不便穿裙子,她新买的一条裙子连吊牌都还没来得及剪去,每次驱车经过黄文秀牺牲的地方,总忍不住一阵痛思。1800多名扶贫干部牺牲在扶贫战线上,意味着1800多个家庭或失去丈夫、或失去妻子、或失去儿女,这是一段多么悲壮的历史啊!没有亲身经历这次脱贫攻坚战,是很难真切地体会到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残酷,特别是最后的三年,是发起总攻的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5+2”“白+黑”,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没有午休,偶尔能回一次家,可谓最好的福利了。国家检查到村里、省级检查到村里、市级检查到村里、县级检查到村里、乡级检查到村里,各级各部门的暗访督察也要到村里,而且各种检查督察要求严重程度不一样,尽管无数驻村干部苦不堪言,但没办法,毕竟,村一级是扶贫成果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检验脱贫成效的最基本载体。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们只能咬紧牙关,率领村“两委”成员、驻村队员、贫困户帮扶人、村党员小组长等,拼命地把工作做好做实,方能经得起各种督察暗访。极度繁忙的工作,让很多驻村人员或推迟结婚、或推迟生育、或推迟学习深造。自古忠孝难两全,很多驻村人员连父母去世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一位扶贫专员说,“没有哪一项核验工作像脱贫核验要求这么严,核验次数这么多。”贫困户脱贫要到村里核验,贫困村脱贫要到村里核验,贫困县脱贫也要到村里核验。核验的方法是核验组出发前一小时才告知抽查村名单,目的是注重平时工作,不让村里提前作好准备,杜绝形式主义。如果提前告知抽查村的名单,那么,全镇就集中精力攻坚某一村,而忽略其他村。核验组在出发之前才告知抽查村,各个乡镇就必须做好全盘准备,因为,整个乡镇的每个一村都有“中奖”的可能。在核验期间,驻村工作人员、乡镇干部每天凌晨6点钟必须早早到乡镇政府统一待命,一旦抽中哪个村,全部人员入村,再次核对《贫困户手册》数据,搞好村屯卫生,通知贫困户在家等待核查等。这一切,不是形式主式,主要是为核验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如果核验期间,贫困户不在家或不配合核验,将对整个核验工作顺利推进造成影响。当然,核验组不会让乡镇工作人员或驻村工作人员在现场,主要是担心弄虚作假;然而,乡镇工作人员和驻村工作人员又担心贫困户不配合核验,隐瞒收入等。尽管大部分贫困户都会主动配合核验,但总有一些贫困户认为“装穷卖苦”会得到更多照顾,这就造成了每一次核验就像一场“游击战”。
   每年,脱贫攻坚工作都要经过七场“战役”,市级脱贫攻坚核验,县际交叉检查、省级脱贫攻坚核验,省际交叉检查,国家脱贫攻坚专项检查、国家媒体暗访、国家脱贫攻坚抽查等。此外,每一项核验和检查又分为很多子项目,每一项核验和检查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如果基础工作做不好,是很难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核验和检查的;如果没有一颗“大心脏”,是无法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很多人想不明白,面对如此艰难的工作,为什么不选择辞职?干点别什么不可以吗?非要选择驻村,再说收入也不多。我们驻村第一书记全部是共产党员,都有很强的党性,我们不能因为工作辛苦而选择逃避,不能因为收入不高而另谋高就。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每个共产党人立足本职,任劳任怨,就会凝聚成一股强大力量,一股战无不胜的力量。面对各种诱惑,共产党人要必须有坚强的定力,有坚决的信心,才能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培养。
   群众思想觉悟提升,对扶贫工作的诉求也随之改变。我所驻的村,村部太烂了,群众实在看不下去。“这样的村部影响我们村形象!”这是群众的共同呼声。所以,我一定要新建一座村部,这涉及到项目争取、征地、为施工方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村部达标是整村脱贫出列的一项硬性要求,很明显,村部属危房,整村脱贫出列是无法实现的。上级部门计划给我们村建设村部,但要求村里自己平整地块。然而,我们的选址是一块石漠化荒地,经预算,平整地块的费用就近100万元,而村里集体经济只有2万元,且不能用于村部建设。怎么办?于是,我想到对旧村部进行“推倒重建”,这一建议得到村“两委”成员的支持,也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旧村部是老支书当年带领群众用牛车拉石块建成的,这凝聚了老一代村干部和群众的心血。老支书是一位担任了30多年村干部的老人,虽然已退休,但仍然关心村里的发展。记得刚驻村里,我首先就拜访老支书,当时老支书还在地里摘桑叶,见到我时,他顿时丢下手中所有的活,并回家换上格子衬衫和皮鞋。我无比感动,我知道,老支书是怕我见他年老不精神,他要以一幅年轻的面貌接待我。我说:“老支书啊,村部已经开裂了,我要拆喽。”没想到,老支书开明爽朗地答道:“拆吧!拆吧!过时代了。”此时,我看见老支书流泪了。我想,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老支书终于看到新村部建设,二是他用牛车拉石块建成的旧村部将消失在历史的发展中而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起。得到老支书的支持,更坚定我新建村部的信心。然而,上级告知,由于我们村没有平整村部选址,决定将指标优先批给同一乡镇另一个村,这让全村群众无比失落,大家再次把目光聚焦到我身上,希望我再次向上级争取。于是,我向上级反馈群众期待,并说明村部不达标,影响整村脱贫出列。终于,2019年上级又重新给我们新建村部的指标。
   土地是群众的命根子,在农村,有着寸土必争现象。新村部建设需要向后退4米,左右扩建数10米,势必占用到群众土地,这一点让我非常担心,如果群众不给土地,对新村部的建设将造成极大影响。一群众要求占地补助,我说:“求求你了,你也看见了,村部这么破旧,村里是真的没有钱,就算你为村里作贡献吧!”没想到,该群众思想非常开明,尽管万分不舍,但最后还是同意新村部建设无偿占用他家的土地,而我们也没能给他任何一分补助。很多时候,群众只想要一个答复,无论这个答复是否利弊,都是一种交待。
   “要致富,先修路。”在农村,这六个字的份量显得尤为沉重。如今,农村村屯路网基本完善,为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一些偏远村屯曾经步行几个小时才到乡镇,现在车辆出行只需几十分钟;建房用的建筑材料以前要靠人力畜力运送,现在改用车辆运输,不但节省大量运输时间,而且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成本。“如果有产业路就好了。”村里群众对产业路有着无限的渴望。于是,我决定将产业路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尽管产业路建设不在脱贫的指标范围内。其实,修路并非想象那么简单,主要是因为修路势必会占用到部分群众的土地。在镇里的产业路审核专门会议上,很多村不敢接项目,担心的,就是占地问题。早在2004年,我就深切体会到修路的艰辛。那时我刚到一个乡镇参加工作,群众要求修通一条通屯道路,结束不通公路的历史,单确定公路路线的会议就开了5次,几家欢乐几家愁,虽然大家都同意修公路,但被公路占土地的群众意见极大。最后,只能决定由没有被公路占地的群众,分割部分土地给被占地群众,量地工作就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当时的项目资金有限,政府只提供炸药,修路任务按人口分到每户,每户一段,有的群众分到易施工路段,有的群众分到难施工路段,各种修路纠纷不断,一些人户劳动力有限,施工进度参差不齐。每天,我都要到施工现场和群众一起劳动,送炸药、搬石块、调纠纷,不到一公里的路段,我们修了大半年时间。不得不佩服人类的强大,一些硕大的拦路石,被炸开,一些深不可测的无底洞,被填埋。尽管时隔多年,回到曾经工作的那个村,群众都向我竖起大拇指,那些曾对我有意见的群众,也纷纷送上歉意。
   如今,又到农村工作,再次修路,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最担心的问题依然是公路占地问题。镇里的产业路会议,共有11条产业路项目,我们接下了七条,别的村都走了,只剩下我们村仍在汇报修建产业路的可行性,这让我无限激动,又倍感压力。毕竟,这是为村里办好事实事的一个绝好机会,有专门项目资金和施工单位,无需群众出工出力。项目拿下来,但到底能不能实施,大家心里没底,忧怅写在脸上。回到村里召开群众会议,没想到群众纷纷同意修通产业路,而且还签订保证书,保证不阻挠施工,对产业路的渴望让群众不计占地得失,也让我们很欣慰。修通产业路,群众不再肩挑手拿,不再来回奔波在种地的路上,省时省力。一车农家肥,人力运送需要几天时间,而且肩膀磨破皮,全身酸疼,这种情形是群众不想延续的。很小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运送农家肥下山种田,我深知没有公路的艰难。
   一到晚上,村里漆黑一片,极为不便。刚驻村时,村委黄副主任就提到要安装路灯。很多时候,群众白天到地里干活,晚上才有空闲时间交流,没有路灯,人们只能摸黑行路,特别老人,有时摔一跤就起不来了,农村路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我们的工作往往也是在夜间进行的,因为白天群众大都不在家。没有安装路灯指标,黄副主任很着急,他所在屯的群众自愿筹资安装路灯,但收上来的费用远远不足。怎么办?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的,大部分工作是完成上级交办任务,实现总体工作目标,以至于我们的想法往往只是一种意见。只有完成规定动作后,方可有自选动作,而自选动作往往不在考核范围内,甚至做到越好,越有“不务正业”嫌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脱贫攻坚工作是压倒一切的工作,上级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力量去完成最终目标。脱贫指标中,没有安装路灯的任务,但群众安装路灯的意愿又非常强烈。怎么办?在东西部协作扶贫工作中,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到村里调研,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村脱贫出列的各项指标均已过标,我们大着胆子向深圳方面提出捐赠太阳能路灯的想法。其实,这一想法不是很切合“脱贫攻坚”主题,因为安装太阳能路灯不是脱贫攻坚的指标要求,也不是东西协作扶贫的主要内容,我们也只是抱着一试的态度,而深圳方面的帮扶目标是产业。我们认真地阐明农村路灯的重要性,虽然太阳能路灯不是脱贫的核验指标,但对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有着重要作用。国家脱贫攻坚核验过程中,也非常注重群众的满意度,对这一点,我进行了着重的阐述。
   一项工作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推进起来就如鱼得水。接到通知,太阳能路灯安装由村里自行负责,这让我心中打颤,去哪里找人?找什么人来安装?而且村里又没经费。130多盏路灯,总价60余万元,装坏了怎么办?太阳能路灯涉及灯基浇筑、灯杆搬运、元件安装等工作,工程量不小。一大片太阳能路灯灯杆横卧在球场上,我一筹莫展。此时,村里的壮汉出动了,能工巧匠出动了。没有安装师傅,大家就认真查看说明书;没有安装经验,大家就不断摸索反复试验。晚上,太阳能路灯亮了。不得不说,如今的农村再也不是往日的农村,专业能人比比皆是,电工、泥水工、电焊师傅,广袤的农村大地藏龙卧虎。特别是一些种植能手,是导师。
   2020年,这已是我驻村的第三年,年初本应收队回原单位的。但受新冠疫情影响,驻村工作延期一年。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这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具有较强的扶贫经验,而脱贫攻坚还没有取得全面胜利,需要我们善始善终,国家计划2020年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尽管我所驻村2019年已实现整村脱贫出列,但仍然还有7户贫困户33人未脱贫,这是真正的贫困之贫、坚中之坚贫困户了。其中就包括那户“9人户”。2020年脱贫的标准又有新变化了,按照当地贫困户脱贫要求,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要过到4000元以上,压力更大。其中6户贫困户2020年实现脱贫问题不大,但“9人户”能否成功实现脱贫,对我是个巨大考验,毕竟,他家的人口实在太多了,而劳动力只有2人。“9人户”“八有”早已达标,最担心的是“一超”,即收入问题,无论如何计算,他的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都很难达到4000元。时间不等人,这一年,无论如何也要让“9人户”脱贫,这事关到能否完成党委、政府下达任务,也成为考验我的一把标尺,成败就在这户“9人户”,如果“9人户”能顺利实现脱贫,全村的贫困户“清零”,全村脱贫攻坚工作就全面胜利,不再有贫困户,我也可以了无牵挂地收队回原单位。按照惯例,解决贫困户收入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务工收入、种养收入、政策保障。解决大部分贫困户收入问题,是动员外出务工,一户贫困户,如果有一人长期稳定外出就业,收入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如果一户贫困户有几人外出务工且收入稳定,那收入问题就根本不算问题!种养收入也是解决贫困户收入的较好途径,但局限于土地有限或产业成效期长,本来就那么一亩三分地,靠种玉米红薯是难以脱贫的,或者发展了澳洲坚果等成效期较长的产业,5年后才挂果,要想当年解决收入并脱贫是不现实的。政策保障主要是针对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如“五保”老人、残疾人等,并不是每户贫困户都能采用“政策保障”脱贫。“9人户”人口众多,劳力有限,家中有老有小,老的80多岁,小的才几个月,5人在校,无法外出务工,解决收入问题非常棘手。

共 11834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扶贫攻坚,是近几年的一个热词,也许在全世界只属中国特有。为消除贫困,国家花了大力气,投入巨资、人力、物力,从各行各业抽调300多万名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下沉驻村,真抓实干,落实和实施各项工作,一对一帮扶等等。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工程中,为帮助农村贫困户脱贫,每一位驻村干部和工作人员,都按照党中央和上级指示,不分昼夜,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入户调查了解基本情况、记录填写表格、争取扶贫项目、引导转变思想、实施项目工程等等,都需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人员去带头落实。众所周知,贫困地区都是条件艰苦恶劣的偏远山区农村,而他们却毫无怨言,与当地基层干部、与村民打成一片,把他们当父母长辈,当兄弟姐妹,把自己融入到当地村民的生活中去,不分昼夜,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只为一个目的:早日让贫困户脱贫,让贫困村脱贫出列,完成党和上级交给的任务。为此,有的拖家带口,有的积劳成疾,有的甚至永远倒在了扶贫路上,比如被追授予时代楷模的黄文秀便是其中之一。文章正是作者作为一名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对在三年驻村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和事迹见证,挥洒笔墨,记录下“扶贫攻坚”战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艰苦工作与事迹的记述,着重反应了党中央对扶贫攻坚的决心,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执政初心与理念,不惜一切代价,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条件,让农民走出困境,引导村民通过各种渠道走上致富道路,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讴歌了扶贫攻坚的伟大时代历史意义。文章构思缜密,主题明确积极,中心突出,真情实感,书写流畅,语言朴实温婉。一篇震撼心灵的反应扶贫攻坚的文献力作!倾情推荐共赏!感谢赐稿支持风恋碧潭!问好作者!【编辑:碧潭飘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3-26 15:36:28
  感谢山雨老师辛苦创作支持社团和江山征文!问好祝福工作顺利,春安文祺!
碧潭飘雪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3-26 15:36:44
  一篇反应农村脱贫攻坚战的力作!为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不惜花大力气,出巨资、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等,体现党中央对扶贫的初心与决心。佳作拜读!
碧潭飘雪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1-03-26 15:38:02
  欢迎山雨老师佳作继续呈现!风恋有你更精彩!水平有限,编按若有理解不到之处,敬请海涵并提出,以便改进。遥问春祺文丰,创编愉快!
碧潭飘雪
回复3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3-26 18:44:37
  谢谢社长亲自编发!
4 楼        文友:郑美红        2021-03-26 22:22:29
  驻村干部真的不易,看到你的作品我也想起我村的驻村帮扶干部。也非常感谢国家这样的政策,要不然那些贫困户都没有房子住,孩子都上不了学。
回复4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3-26 22:26:13
  是的。
回复4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3-27 00:16:01
  是的。
5 楼        文友:东辰        2021-03-27 19:20:02
  大爱心灵,感人事迹,读来字字生暖,句句勾画大爱心,变化不仅是乡村,更是人的灵魂。为你点百赞。
回复5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3-27 23:16:24
  谢谢
6 楼        文友:文绮        2021-04-01 18:28:43
  读完佳作,作者集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政治于一体地浓重推出一个作为最基层,扶贫最前沿干部的扶贫道路的曲折艰辛与辉煌成果。扶贫途中,作为第一书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千家万户,脚踏实地地为当地百姓办好事,做实事,于情于理于才于德,都实实在在地不折不扣地认真执行党中央政策,传递中央对贫困地区的脱贫决心及殷殷之心,这是当今年轻干部们了不起的一大胸怀与创举与意志。也让老一辈看到了新生代们为复兴创新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代表了民族精神,华夏品质。让老一辈看到了民族希望和未来。文章以大量事实,数据,中肯的向社会披露,也是坦诚的报告。我认为这是一种大无畏行为,值得讴歌。也表现出上下一条心,党和人民一条心,干群一条心。从而有决心,有毅力拿下脱贫攻坚战。这是新时代的长征,这是和平年代的壮举。没有硝烟,依然险峻,有炮火,它依然残酷。这就是摆在扶贫干部们面前的重任。它会彪炳史册,也会源远流长,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当我们走过一茬又一茬光阴时,它会随着历史的变迁,更为辉煌。让子孙后代,代代相传。铭记今天,不忘昨天,展望明天。初心不拒,梦想成真。目标至深致远。幸福就在眼前。借此机会,向为扶贫牺牲的中华好儿女们致以崇高的敬礼,也表示衷心的哀悼。
文绮
回复6 楼        文友:山雨潇潇        2021-04-07 09:41:03
  谢谢文绮老师的高度评价。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