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一书一味(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一书一味(随笔)


作者:云飞泉跃 布衣,492.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503发表时间:2021-04-26 18:03:19
摘要:聊聊四本书

刚过了世界读书日,从众多读过的书中挑出四本,它们的共同点是作者的叙述总是能营造出与题目直接的契合点,让读者极快地投入进去。
   第一本要数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整本书里全是讲天津卫水陆码头,性格迥然的人物,各行各业,活灵活现,读起来相当过瘾。比如泥人张的事儿里,有个绝处就是找补。手艺道上的泥人张,大名张明山。在戏楼遇上了有名有钱又横的张锦文,张锦文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收为义子,排行五,又称海张五。本来两人八杆子打不着的,不过因为偶尔在戏院相逢,才有了交集。这时的俩人都各有名头,各自看戏就好,偏有人对海张五说:那个一边看戏一边袖子里捏泥人就是泥人张,还用天津话说了句“台上人嘛样,泥人嘛样”,等于夸了泥人张一嘴。这下,这个海张五就像脑子进水了一样,大着粗嗓门说:“在哪儿捏,袖里,裤裆里吧!”随后一阵笑。结果泥人张不动声色,听到了,但就是不动声色。直接捏出海张五:瓢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海张五看出是捏自己,冲着泥人张叫:这破手艺也想的赚钱,贱卖都没人要。泥人张还是没理。结果第二天,小杂货摊摆出一排海张五泥像,还加了身子,翻模扣的,足有一二百个,贴张条子:贱卖海张五。街上人谁看谁笑,又找熟人来看乐子,一下子尽人皆知。三天后,海张五花大价钱,连泥人带模子都买走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儿却传了一百多年。原来所谓的找补,用词极妙,既没写成所谓报复仇敌,也没写心狠手辣,俩人只是隔空过了一招,泥人张偏就是靠自己的手艺,不着一语,回应了不敬之辞。
   其他还有义气的李金鏊,帮了名角小杨月楼,他身边的锅伙,就是类似小混混的也佩服帮他。转身他又找小杨月楼帮忙,救了上千兄弟。正骨拿环苏大夫,必得先拿七块银元,俗称苏七块,看似爱钱,却也不是。穿黑衣的刷子李,一身绝活。还有刻砖刘,风筝魏,机器王等等。这些个市井奇人,千人千面,个性特点鲜明。他们都讲究个面儿,也都各有绝活,各有绰号,诸如神医王十二,燕子李三等。全书文白相间,颇有古典小说的韵味,写人写事写世情,褒贬全在事里,津味十足,就像在听相声一样,时不时地抖个包袱,常有意想不到的妙趣。书里还有冯骥才自配的漫画也很有看头。
   第二本是去年底大火的《装台》,作者陈彦的另一部作品《主角》。听名字基本能猜到故事大概,但一定要读了才能把这猜测落实。主角易秦娥,后听从编剧秦八娃改名忆秦娥。得益于舅舅的关系,放羊娃进城吃上了公家饭。她不善言辞,总是喜欢一个脚跟抵着另一个脚后跟,用捂嘴笑来抵御一切她不想不愿不知的应对。她乐于下苦练功,并且成为习惯。在灶房练,生完孩子练,当不当主角也都在练。她的功夫,嗓音,模样,演戏不打折扣,让她从宁州火到省城。同期的一位学员,动用各种手段,利用她又排挤她,不择手段用往事造谣生事,用婚姻来炫耀。只是每个阶段看起来的扎势,不久就败给现实。
   忆秦娥虽一直是主角,万人迷,但也一路坎坷,历尽波折。喜欢的人,还没顾上交流,就被卷进了另一段猛烈的追求中,刘红兵死缠烂打,从宁州追到省城,把从未应允的忆秦娥,终于追到手。结果生了个傻儿子,丈夫又出轨,多次出轨后,离婚。家里亲人又先后投靠她,她的第二段婚姻,也在儿子的失足身亡后,宣告破裂。而她收养的女孩,学着她的样子,进了剧团。当年给她写戏的秦八娃,开始给她的养女写戏,并力主让小孩来演主角。
   主角看似光鲜亮丽,但她的付出多于常人,要能抵挡住各种造谣生事,并且不限于打架斗殴等伤害的身体行为。要顶得住各种诱惑,守住底线。她也有很多心中不平:唱半本戏,拿的钱跟别人一样,错了还要扣钱,这样的主角她也承受不起。别人是主角,担不起要换她上,她不想卷入纷争,也一意后退。小说时代背景像戏曲的幕布变化缭乱,主角总是能一直坚守,一直在线。这样的主角已经成为行业标杆,不知不觉间成为一个时代的最深刻的记忆。
   看似宏大的主题,作品对话依然十分鲜活,人物性格各有棱角,读进去就会有许多小彩蛋让人意外一笑,挺有趣。戏曲细节特别生动,比如杨排风一人应对四面八方的枪棍场面,李慧娘吹火,白蛇盗仙草,都是演员十年功的体现,也是如我这样的读者儿时就已十分稔熟的场面,就是不听秦腔也完全能抵达的同感。小说的代入感一直很强,读书好似听故事,起起伏伏,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秦地人物的性格时时突现。语言简洁、质朴,就像主人公的性格。主角带着这种语言风格,一路成长,而故事中老艺人、同行、领导、爱人似乎围着她,又似乎是围着戏曲行业,又似乎围绕着时代,在崛起在衰退,在倔强在感悟,在得到在失去,在接力在坚持。
   第三本是英国作家亚历克斯·麦克利兹的小说《沉默的病人》,也是作者的第一本小说,2019年书一出版,瞬间引爆沉默多时的欧美悬疑推理界。他拥有剑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与美国电影学院编剧艺术硕士学位。他的偶像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十二岁时读了《无人生还》,从此一发不可收,强迫症般读完了克里斯蒂的所有小说。
   虽然是悬疑推理故事,不过吸引阅读的可能就是一句话:
   多少看似完美的夫妻,都在等待杀死对方的契机。
   也许有一地鸡毛?谁会想看!也许不那么一地鸡毛?或许可以。当然读完后,发现这些臆测都没有,这本身就很有趣了,作为读者真的很想知道为什么心理的想法何以付诸行动,作为悬疑小说,应该没有那么简单。是的,小说成功满足了读者的这种期待。
   杀死丈夫时,艾丽西亚33岁。她往丈夫脸上连开五枪,从此不再说一个字。她被精神诊所收容,成为臭名昭著的“沉默的病人”,唯一留给外界的,只有一副诡异的自画像。每个读者都在努力记住:打开沉默,将是阅读的动力。而书里恰好有一个人,书里用的是第一人称“我”,心理治疗师西奥,被她的故事所吸引,希望能通过心理治疗,帮助她走出沉默的死局。书里用这句话:“我确信,只有她能述说真相,只有我能使她开口”,正如书中的结局。这里就不透露结局了,毕竟我希望的和作者希望的大约是相同的,就是只有在读完之后,你才知道:每个确信之后有多么的不确定。
   西方的小说有时有个特点,总是把希腊神话故事巧妙地放在叙述中,这部小说也一样,讲到了阿尔刻提斯死而复生后始终保持沉默所引发的思考。每个阅读者都试图了解真相,但有时候真相可能反而是深不见底的深渊,你凝视它,它亦同样凝视你。
   第四本英国创意编辑亨利·艾略特的《迷宫之谜》。这本书可以当成哲学书来读,也可以当成故事书来读,因为它本身就跟迷宫一样。想象一下,随便翻开一页,读起来居然没什么障碍,作者是怎么做到的?这就好比把人空投到迷宫里,只要愿意走,向前向后都是路。这本书最大的趣味是,读着读着,书就横过来了,再看上几页,书又倒过来了。读着读着,忍不住玩起了迷宫,恨不能手里就是一本迷宫大全。读着读着,忽然找不到衔接的地方,整本书又会在手里颠过来倒过去一番,像找不到路径的孩童瞬间的迷茫,必须秒回到成人世界里寻找精确的书页页码。这本书本身就是个迷宫,用迷宫大全来概括也不过誉,因为作者居然在书的后面扎扎实实列了一个迷宫清单。法国知名插画师奎贝用一条红线把读者带进迷宫的世界,阅读变成了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到处是疑问,到处是答案,也有解决的方法,但更多的是有关迷宫的万花镜。迷宫游戏里渗透着各式各样的哲学思考,困境与自由,有限与无限……当明知手握线团,沿路探寻,依然充满了诱惑,圈套。是游戏,是古老山洞,是园林,是英雄场,是文艺小径,是痴迷,也是生死道。书里还隐藏了一个福利:就是可以跟着法国知名插画师奎贝学习一笔画。
   四本书,最喜欢冯骥才的天津味,就放在第一啦;陈彦小说里的戏味,勾起少时回忆;推理的乐趣与心灵的谜题令人唏嘘;迷宫的辗转如同古老的游戏。正所谓一书一世界,一笔一趣味,且各自为乐吧。

共 31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醉赏云飞泉跃先生精美随笔《一书一味》。读书关系人生,读书智慧人生。所以有“世界读书日”。读书有“三味”,历代的学者都善于咀嚼经史典籍的“味”。作者从众多读过的书中挑出四本向读者做简洁的介绍,帮助读者进入了解好书的主题,这是大好的行动。第一本要数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第二本是去年底大火的《装台》,第三本是英国作家亚历克斯•麦克利兹的小说《沉默的病人》, 第四本英国创意编辑亨利•艾略特的《迷宫之谜》将这些名家作品写了精要的引导性言语,帮助读者去细心品“味”。让读者极快的投入进去。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好心,进入对名作的品读吧!谢谢赐稿!(编辑:黄金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4-26 18:03:56
  读书关系人生,读书智慧人生。所以有“世界读书日”。读书有“三味”,历代的学者都善于咀嚼经史典籍的“味”。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好心,进入对名作的品读吧!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1 楼        文友:云飞泉跃        2021-04-27 11:11:00
  感谢点评。握手,鲜花。
2 楼        文友:叶雨        2021-04-26 18:55:58
  这四部书挑的还真挺好,一书一世界,各具代表性,这样读书,受益匪浅。赞一个!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2 楼        文友:云飞泉跃        2021-04-27 11:11:56
  谢赞。喜欢就好。鲜花若干。
3 楼        文友:鲁芒        2021-04-27 07:01:54
  这是我读到的最有特点的文学评论,或者读后感。作者读书面很广,古今中外的都有,而且读得很详细,所以评论恰到好处,对原树人物的介绍和情节的叙述,都很详细,对每一本书都有很深的感悟。非常佩服!我读书只是知其大意,并不深入,学习先生!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回复3 楼        文友:云飞泉跃        2021-04-27 11:15:47
  阅读欢喜,感谢抬爱,最大的价值仍是原书,搭个结实的桥也不错哦。送你鲜花,快乐!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