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神舟·神州】大收煞(传奇小说)

编辑推荐 【神舟·神州】大收煞(传奇小说)


作者:杨门五爷 童生,922.8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396发表时间:2021-06-16 21:15:40

【神舟·神州】大收煞(传奇小说) 1
  
   当年,我作为农村基层工作组干部,曾经下队协助指导过大跃进农业生产的地方叫龙门镇。
   龙门镇坐落在湘西雪峰山西北麓的大山腹地里,方圆十余里地势平坦,良田星罗棋布,十余里之外却是群山环绕,峰峦叠翠。一条叫龙门溪的小河从龙门镇中间穿插而过,河面宽六十多米,河岸边镶嵌着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河床中满是细软的河沙,水流清澈见底,不是很深。河岸边生长着粗大的榆柳树,歪树曲枝伸向河面,垂下繁茂的树叶。平日里,除了不时从河两岸码头上飘出洗衣姑娘的槌衣声和歌调声,还不时从枝叶传来清脆的鸟叫声。
   距离龙门镇不远的溪段,河水中用石头垒起一道拦水坝。石坝也好像不起到拦水作用,河水仍然从石缝中流出,从岩石上冒过,形成一道小瀑布,发出哗哗的流水声。
   在石坝岸边有一间小木屋,小木屋也可以说是当地人碾谷子的碾坊,碾坊的几根粗大木柱立在河水中的岩石上。碾坊的地楼木板下是一道一米宽水槽,水槽里水流湍急,巨大的碾谷子用的水车板在水力的冲击下,缓慢而又沉重地转动着,发出叽嘎叽嘎的车轴磨擦声。有时候,这叽嘎叽嘎的车轴磨擦声似乎又给平静的龙门镇带来一种慢悠悠的节奏感。
   连接龙门镇两岸的是一座风雨木桥,木桥在河水中砌有三个大石墩,高二丈有余,石墩上架起粗大枞木桥梁,桥梁上钳横木,再在横木上铺木板,木板上架构桥楼盖青瓦;桥身两边装有栅栏,栅栏内安上梨木座板。风雨木桥上既可以避雨又可以休息,到了夏天,风雨木桥上真是乘凉的好地方。桥两头一侧,各蹲着一头石犀牛,石犀牛近两米高,竖着角,鼓着圆眼目视着远方。
   风雨木桥两边称桥南桥北,龙门镇主要人口和集贸市场都集中在桥南这边。桥南这边顺河岸有三条街道,倚河边这条街叫河边街,路面窄,房屋皆是吊脚楼。中街路面宽五米,长约三百米左右,路面用石灰、河沙、卵石混拌铺成,坑坑洼洼,龙门镇人民公社就设在中街尽头。后街是龙门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沿龙门区人民政府往南走百余米是龙门镇中、小学。龙门大队的十个生产队都分布在镇中,镇东头和镇西头。
   镇上街道两边大多是连体式木板房,一条土公路从桥南头横穿过街道,向远方伸去,出了龙门镇,公路两边皆是一丘丘绿油油的农田。
   龙门镇上居住着吃供应粮和吃农业粮的居民,吃供应粮的居民有几十户,有农业人口三百多户。
   龙门镇市面上,有区供销合作社,有公私合营商店,还有个体缝纫店、鞋店、染布店、豆腐店、米粉店、加工面条店、饭馆以及各种小吃店。每逢赶集,龙门镇甚是热闹,那些挑大米卖的,担谷子卖的,赶牛卖的,抬猪卖的,拎鸭拎鸡卖的,担柴火木炭卖的,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到集贸市场,挤满各条街道,谈价钱的,吆喝的,说笑的,只见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呈现一派繁荣祥和的景象。
   然而,龙门镇这个山清水秀的古老小镇,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遭遇了一场由当地干部人为造成的大饥饿。当时,我也是当地干部中的一份子,几十年来,我每每想到下面干部那种违背科学道理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实事求是急于求成的做法,导致农民生活更加困难,我的心就阵阵作痛。
  
   2
  
   那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县里工作,刚到岗位不久,就奉县委派遣到龙门区参加工作组,协助公社、大队搞好大跃进农业生产。根据县里的指示,一定要把稻谷亩产量一下子增产到一千斤以上;一定要在二、三年之内让广大农民过上社会主义集体化生活。
   那年的冬天冷得早,我顶着寒风来到龙门镇区公所报到。
   龙门镇区公所设在没收的地主宅院内,宅院四周是人多高的青砖围墙,进宅院是两扇沉重的红漆大木门,每扇木门上都釘上一个铁箍,作锁门用,铁箍经过风雨的剥蚀,已是锈迹斑斑,大木门的红色漆皮掉落了许多。大木门右边的墙上竖挂着一块白底黑字的长牌子,上面写着:辰水县龙门区人民政府。
   推开大木门,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块大空坪,空坪长三十多米,宽八、九米,坪边是一排木房屋,当中是一个圆形门,右边是一间间住房,左边是一幢高大的木楼房,门窗都是木雕花格,上楼走廊装有花格栅栏。岁月的流逝,使得房屋都显得有些暗黑。
   我走进区公所,正好碰上一个工作人员,便递上介绍信说:“同志,我叫刘际好,是奉县委派遣到龙门区参加工作组,协助公社、大队搞大跃进农业生产的,今天特来报到。”
   工作人员看了介绍信,很高兴,热情地接待了我,告诉我说:“刘同志,杨书记才调来区里不久,新官上任三把火啊,杨书记他现在正在大会场里召开各公社书记会议呢。”
   我点点头。
   然后,工作人员带我走进会场,来到杨书记面前,杨书记热情地和我握手寒暄。
   区委杨书记叫杨以严,三十多岁,中等偏高身材,腰稍微有点弓,脸颊长,大家背地里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马面书记。杨以严平日穿一身黑色中山装,经常戴一顶黑色檐帽,嘴边留有一些短胡须,总是阴着脸,对下级他脸上从来没有现过笑容,讲话时鼻腔里总带着一个“呣”字,并且勾着眼睛,看上去十分的威严。
   会场里拼凑了几张大方桌,桌子上摆着两个热水瓶,几个搪瓷缸,桌子两边各放几张靠背长倚。
   坐在右边上首的是龙门区武装部部长宋自来,依次是区法官赵其富,秘书罗开明,还有龙门大队书记王百顺。因为龙门大队是区里的点,王百顺也联席会议。
   坐在左边上首的是龙门公社书记张志贵,小水田公社书记雷好才,依次是龙泉井公社书记刘宗保,桥溪湾公社书记黄宝贵,石牛湾公社书记向仕仁。今天的会议,龙门区下属五个公社书记全部到齐了。
   区委书记杨以严把我带到会议台前,对下面的干部说:“同志们,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县委派来的工作组刘际好同志,他是来指导我们区,公社大跃进的,大家鼓掌欢迎!”
   下面的干部都对我友好地点点头,并致以热烈的掌声。
   杨以严坐在方桌前,倒了一缸水喝了几口,接着说:“同志们,呣,今天特别召开各公社书记会议,是要着重传达这次县里重要会议精神,呣,什么重要会议精神?就是要你们在坐的干部,去动员社员群众,发动社员群众,带领社员群众,鼓足干劲,从现在开始,就要大干社会主义,要用放卫星的的速度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农村也要搞一场大跃进,现在就要你们这些在坐的干部立即行动起来!”
   说到这里,杨以严情绪激昂,敲着桌子,挽起衣袖站了起来,继续说:“现在全国工业在搞大跃进,大炼钢铁,我们农业也要搞大跃进,要用先进的种田方法代替旧的种田方法,要用先进的生产工具代替旧的生产工具,让水稻亩产量从几百斤猛增到几千斤,用两年时间,让我们社员群众过上社会主义生活,用十年时间走向共产主义生活!”
   站了一会,杨以严又坐下来说:“同志们,呣,我这次到外县参观,外县大跃进确实搞得好,他们敢想,敢干,敢创新,不用牛犁田,用绞车犁田。他们在农田里挖塘沤肥搞‘星星配月亮’,还在大搞……”
   “杨书记,什么叫‘星星配月亮’?”石牛湾公社书记向仕仁不解地问。
   “这个‘星星配月亮’你们可能不知道,就是在农田中间挖一个大塘,大塘四周再挖几个小塘,上面给它们取了一个好听的名词,就叫‘星星配月亮’,塘挖好后,再在塘里放一些肥料沤上,到了明年春上种田,水稻亩产量就可以达到千斤以上。”
   “这个办法真神奇,听起来蛮有趣的。”
   “哈哈。”
   在坐的书记都互相说笑起来。
   “同志们不要笑,这是大跃进粮食夺高产想的新办法,新技术,也是一项政治任务,是严肃的态度和立场问题!”杨以严顿了一下,喝了几口开水,又提高声音说:“同志们,呣,你们要知道清楚,现在是大跃进!”
   杨以严手拍着桌子,又站了起来:“你们这些书记今天来开这个会,就是要明白这个道理,大跃进就是要敢想,敢干,敢于创新。只要是上面讲的好办法,我们就要坚决照办!你们开完会回去后,必须要坚决执行县里的指示,也要挖塘,沤肥。要全民动员,全民参战,带动社员赶快行动起来,开展挖塘运动!”
   “杨书记,现在是严寒的冬天啦,田里已经积满了水,又都是稀泥田,田里泥脚又深,不太好挖,放在明年开春暖和一些挖可以吗?”在坐的一位书记提议说。
   “不行,挖塘运动刻不容缓!”杨以严态度坚决,“县里有指示,必须在今年冬天把塘挖好,就是下雪结冰也要干!不管它田里积有水,不管它田里泥脚深浅,挽起裤筒也要干,不光是干,还要大干,要大张旗鼓地干!要做到大宣传,大鼓动,还要有宏达的声势,壁板上要写标语,街道上要拉横幅,还要组织宣传队,锣鼓队。要发动广大社员群众,参加这次挖塘运动!”
   杨以严说到兴头上,把方桌捶得啪啪响,“是干部要积极带头负责,是社员要给他分任务,谁完不成任务,是干部就撤他职,是社员该批就批该斗就斗,没有客气讲!”
   说到这里,情绪激昂的杨以严停顿一下,掏出一支烟点燃抽了几口,见在坐的干部们有些激动,交头接耳说些什么,接着又说:“同志们,呣,我们搞大跃进挖塘,是大形势要求,是政治任务,可是还有一些人有抵触情绪,反对思想。尤其是地、富、反、坏、右份子,他们不赞成我们的搞法。他们反对三面红旗,反对大跃进,我们不怕!我们要在龙门公社先搞一个点,树个榜样出来,公社先召开大跃进动员会,再开一个大跃进群众誓师大会!”
   杨以严看看龙门公社书记张志贵,说:“我们把大跃进区点就放在龙门公社,张书记,你有意见吗?”
   张志贵不加思忖,立即回答说:“没有意见,坚决按照杨书记的指示办,把我们龙门公社大跃进的点一定办好!”
   杨以严又看看龙门大队书记王百顺,说:“龙门公社具体大跃进点,就放在龙门大队,王书记你有什么意见吗?”
   王百顺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任何意见,坚决按照杨书记的指示安排!一定把我们龙门大队这个大跃进点办好,让领导放心!”
   “同志们,呣,今天大跃进会就开到这儿,各公社书记回去后,一定要按照今天的会员精神办,能不能办好,就看你们大跃进的实际行动,大家散会。”
   说罢,杨以严又看看龙门公社书记张志贵和我,说:“张书记,小刘,你们二人留一下。”
   我和张书记便留了下来。
   杨以严先对张书记说:“张书记,明天小刘到你们龙门公社报个到,熟悉一下你们公社具体情况,好协助你搞好下面工作。”
   张书记说:“杨书记,请您放心,我会如实向小刘同志汇报情况,到时请小刘同志多多指导。”
   然后,杨以严对我说:“小刘,你来我们龙门区指导大跃进工作,如果感到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哦。”
   我说:“杨书记,下来龙门区协助大跃进工作是我职责所在,不会感到困难的。”
   “那就好。”杨以严很高兴地颌颌首。
  
   3
  
   第二天,我来到龙门公社报到,公社书记张志贵接待了我。张志贵墩墩鼓鼓的身材,四方脸,眼睛略小。张志贵做事雷厉风行,执行上面指示不打折扣。
   龙门公社设在龙门镇中街尽头的一个大宅院里,大宅院据说也是一个殷实人家的大院,四周是二人多高的青砖围墙。公社大门边的砖墙上竖挂着一块白漆黑字长牌子,上写:辰水县龙门人民公社。进大门院内是一块大草坪,可以容纳一千多人,每次开公社社员大会都在这里。右边是公社干部办公室和干部宿舍,左边是公社小会议会堂。小会议堂今天已经布置好,讲台横幅上写着:龙门公社大跃进干部动员大会。会堂里摆放了十多张长板凳,干部们陆续来到了会场。台上坐着龙门区委书记杨以严,区武装部长宋自来,龙门公社书记张志贵,公社社长余庆好,龙门大队书记王百顺。
   我也在旁边坐了下来。
   会议开始前,公社社长余庆好首先说道:“同志们,与会人员基本到齐,现在就要开会了,我先清点一下人员。一队队长田志爱到了吗?”
   “到啦!”一队队长田志爱应道。
   “二队队长田圣万到了吗?”
   “到啦!”
   “三队队长王三才到了吗?”
   “到啦!”
   “四队队长黄明堂到了吗?”
   “到啦!”
   “五队队长李先好到了吗?”
   “到啦!”
   “六队队长石玉龙到了吗?”
   “到啦!”
   清点完龙门大队各生产队长人名,余庆好接着又开始清点龙门镇各机关单位干部人名。
   “区供销合作社主任杨永华到了吗?”
   “到啦!”龙门区供销合作社主任杨永华应道。
   “龙门镇中学校长米承喜到了吗?”
   “到啦!”龙门镇中学校长米承喜应道。
   “还有镇居委会主任刘自全到了吗?”
   “到啦!”龙门镇居委会主任刘自全应道。
   “其它单位到时候再通知,我清点人员完毕。”余庆好顿了顿,拿起搪瓷缸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喉咙,接着说:“现在请公社张书记作大跃进动员报告。”

共 74071 字 15 页 首页1234...15
转到
【编者按】“大跃进,人民公社集体化!”这句耳熟能详的句子,深深的刻在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中老年人心中。这篇中篇小说生动的描写了那个年代发生在湘西龙门镇的一段历史故事:一、三年困难时期,我作为基层工作组干部,响应总路线号召,受县委派遣一腔热忱到龙门镇协助公社、大队搞好大跃进农业生产,试图通过龙门镇农业大跃进,在一、二年时间改变龙门镇乡亲们的贫穷现状,过上社会主义生活。谁知道我们这些基层干部这种违背科学道理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实事求是急于求成的做法,反而导致龙门镇乡亲们生活更加困难;特别是在当时虚报浮夸的大背景下,龙门镇基层干部昧着良心虚报农业生产业绩,另外,在龙门大队社员群众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几个大队干部竟然蒙蔽群众,心生贪欲,人为造成龙门大队增产不增收的大饥饿。二、在以阶级斗争为钢的三面红旗整治那些地、富、反、右、坏份子运动中,经常抓几个典型出来开斗争大会,过分强调阶层斗争,间接的人为的制造、打击,产生了很多冤假错案,在百姓心中造成了极坏影响,也损坏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三、我们阅读这篇小说,应站在历史的视角,发展的眼光,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解读,这些运动中,虽然所犯错误不少,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其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等等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积极,正面意义。………小说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活,情感真挚。问好两位合著作者,欢迎你们继续投稿支持神舟文学。倾力推荐大家共赏!【神舟编辑:天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山        2021-06-16 21:38:13
  读这样的文章,应从历史的视角去理解,用辩证唯物主义去解读失与误,功与过。
幸福生活在不断奔跑中获得。
回复1 楼        文友:杨门五爷        2021-06-24 21:34:16
  谢谢老师的精彩编按!辛苦了!遥握夏安!
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1-06-16 22:36:09
  一篇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故事情节描写的淋漓尽致,反映那个年代的好文佳作!看后让人回味无穷!向两位合作老师学习了!感谢杨门五爷老师把这样精彩的文笔投稿神舟,支持神舟的征文活动!我在这里为老师点赞支持!期待老师的精彩文笔再次展现神舟!问候老师!遥祝夏安!
峥嵘岁月
回复2 楼        文友:杨门五爷        2021-06-24 21:30:18
  谢谢老师的点评!遥握夏安!
3 楼        文友:孙巨才        2021-06-22 14:08:10
  我是1949年12月出生,三年困难时期十岁左右,差一点被饿死,因此对这篇小说感慨万分,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当年往事一幕幕又重现在了我的眼前。不忘过去,珍惜现在,感恩如今的不愁吃喝的幸福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杨门五爷        2021-06-24 21:29:05
  非常感谢孙老师的点评!遥握!
4 楼        文友:美蓉        2021-06-22 19:10:59
  这是政策失误造成的,罪过不在下边,那一场浩劫要了许多人的命。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回复4 楼        文友:杨门五爷        2021-06-24 21:32:27
  谢谢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杨门五爷        2021-06-24 21:33:02
  遥握夏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