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漫谈鹦鹉与麻雀(随笔)
鹦鹉与麻雀同宗,它们原来身上的颜色是相同的。现在它们身上花色的差异,是由于长期进化而形成的。
鹦鹉的尾巴细长,而麻雀的尾巴短粗。它们都喜欢吃庄稼害虫、树木害虫及自然界的蚊蝇等。没了害虫吃,它们就会偷食农家石磨里的“磨眼食”,或者偷食田野里的庄稼。
鉴于鹦鹉和麻雀偷食“磨眼食”,特别是糟蹋田里粮食的特性,人们对此很是愤怒。它们成了过街老鼠,生活上很难得到安宁。
人们发明了很多打鸟的办法。有用弹弓打的,有用网子网的,有用筛子扣的,还有敲锣打鼓让它们不敢进巢而在空中累死的。最残忍的要属那种掏鸟窝的。
面对严酷的生存现实,鹦鹉与麻雀共同琢磨起了生存之道。鹦鹉认为,人类强大的力量不可抗拒,只有屈尊于人,才能得以生存。而麻雀则认为,人类的确难以对付,但唯唯诺诺地活着,有失颜面。倒不如采用避其锋芒或与人周旋的方式而求得生存。因两者各执一词,难以达成共识。从此,它们就异向而行了。
时间久了,鹦鹉的颜色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它以红色和绿色为主,配以蓝色、紫色、棕色、黄色和黑色。同时,它们还经常飞落到人们的院子里,试着与人接近,并刻意学习人类语言。花枝招展的身姿,温柔的品行及人云亦云的特技,深受人们的喜爱。从古至今、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都把喂养鹦鹉作为一种时尚。
鹦鹉生活在主人的家里,或在客厅里逗主人开心,或回到精致的笼子里睡觉。无饥馁之忧,无巢穴之忧,无雨雪侵蚀之忧,亦无被人迫害之忧。
前段时间老婆给我打电话,说她从县城的花鸟市场买了一只鹦鹉。鹦鹉不仅会说话,而且还不用笼子喂养。虽早已听说经过训练的鹦鹉,可以不用笼子喂养,却没有亲眼目睹过。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鹦鹉呢?我夜里激动得难以入睡。即使好不容易睡着了,在梦境里看到的也全是鹦鹉。我终于按捺不住,急忙借着双休日,托词请了两天假回家看看。
嗐,你别说,这鹦鹉还真懂事。我一踏进客厅,它就欢快地叫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呵,连“热烈欢迎”也会说?
老婆说:“小鸟会说的话还有很多,如你好,谢谢,再见,晚安,等等。有时她还会唱一两句歌词呢。如我爱我的祖国,它就会唱开头的一句。”
没想到,我们正说着话,鹦鹉就唱起了“我爱我的祖国”。虽只唱了一句,却唱得有模有样,比我唱得还好听。
吃饭的时候,老婆在饭桌上放了一个精致的金属架。没想到鹦鹉站在架子上,一会儿头转向老婆,一会儿又转向我。并不时地叫着:“吃菜,吃菜!”笑得我差点喷饭。
我问老婆:“你怎么想起来买这么一只鸟?”
老婆说:“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不仅养狗、养猫,现在又时兴养鸟。看邻居们买,我才买的。”
“鹦鹉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呢?”
“鹦鹉可聪明了。刚买来的时候,它只能说简单的几个单词,对我也有些生疏。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它不仅增加了词汇量,而且对人也表现得很亲热。比如,我去厨房做饭,它就会去厨房找我,并飞到我的肩膀上不下来。”
在进化过程中,麻雀走了与鹦鹉相反的路。为不被人们发现,它的羽毛逐渐变成土色;为不被人们关注,它美妙的歌喉变得叽叽喳喳;为躲避人们的视线,它把自己的窝搬到了人们的房檐底下或裂开的墙缝里。此外,它的性格也变得多疑。人们即使真心喂它食物,它也不轻易啄食,只有发现人走远了,才飞下来吃几口。而且,一旦有了动静,便箭一般地飞跑了。它还时刻鸣叫着,向它的同伴发出预警信号,好像世界上到处都有凶险存在。因为它不停地躲避人们的追杀,终日过着惊魂不定的日子。致使它吃不饱,睡不足,进而长成一副瘦骨嶙峋的模样。这样一来,人们对麻雀就愈加地下眼相看了。难怪老家人把麻雀轻蔑地称之为“老家贼”。
为了保护庄稼,或为了改善膳食,或为了寻求乐趣,乡下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打麻雀。记得小时候,我就用弹弓从树上打下了一只麻雀。好在麻雀没被打死,我从树下面捡起时还活蹦乱跳的。哥哥见状后,在他的反复劝说下,我把麻雀放归了自然。
放走了麻雀,也算做了一件善事。可事后,我忽然觉得,它是被弹弓打下来的,该不会被打成脑震荡吧?为什么不找医生检查一下再放走呢?若一个脑震荡的麻雀在天上飞来飞去,那情景该多么可怕啊!直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心里不是个滋味。
晨练的时候,常看见养鸟人提个鸟笼子,鸟笼子周围用黑布蒙上。有一次,我问提鸟笼子的人:“你把鸟笼子用布蒙上,鸟在里面看不见阳光,它不难受吗?”
养鸟人说:“没训练好的鸟,放在鸟笼子里不能轻易让它见光线。不然的话,它会在里面横冲直撞。有时会因头破血流而死掉。在黑暗处呆时间长了,鸟的性情就变得绵软了。到那时,把鸟笼子上的布去掉,它也不会在里面乱撞了。”
我说:“原来是这么回事。那所有的鸟都可以放在笼子里养吗?”
“不是的,比方说麻雀就不可以喂养。麻雀性格刚烈,怎么驯化都不行。把它放在笼子里,用布盖严,对它一点作用都没有。时间不长,它在里面就把自己撞死了。”
麻雀不接受驯化、宁愿饿死也不向人服软的行为,相较于鹦鹉奴颜婢膝的嘴脸,该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品行啊!为什么人们对此却视而不见呢?
经科学家们的反复论证,麻雀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害虫。它虽然有时做偷食庄稼等不光彩的事,并给农人造成一定的损失。但这种损失比起它食用的害虫对人们所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再说,如果把麻雀消灭殆尽,生态失去平衡,那损失就不可估量了。麻雀作为益鸟,是毋容置疑的。
可是,人们的思维定势是很难改变的。不难发现,在个别人眼里,麻雀根本不是益鸟,而是“四害”,扑杀麻雀没什么不妥。进而常有人在私下里交易麻雀。甚至有的餐馆还把麻雀做成美味佳肴供顾客食用。
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环保政策规定,麻雀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任何人不得擅自捕捉。伤害麻雀是犯罪行为。随着国家政策的深入人心,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正之风,将会得到有效控制。
但愿麻雀不再担惊受怕地过日子,只愿它们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里,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