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香火(小说)

精品 【菊韵】香火(小说)


作者:瘦马 秀才,1353.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61发表时间:2021-08-04 17:24:12

【菊韵】香火(小说)
   三个人都没出过远门,到了市里就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七转八转,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找到了市医院。在挂号处排了一个多小时才排到,窗口护士面无表情地说:“专家的预约,明天才能看上,先把预约费交了,记住了明天要先检查,病人晚上10点后就不准吃东西了。”
   无功而返,娘仨垂头丧气走出了医院,怕明天走错路,耽搁时,他们就在医院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一是生人地不熟,怕出门走丢了;二是来看病,也没心思玩,在门口买几个包子垫垫肚子,便睡下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腊梅便起来了。窸窸窣窣的,把王盛给吵醒了,“天还乌七八黑的,你忙啥?”
   “你睡你的,我好好洗洗,明天看妇科,怕医生笑话我。”
   “来看病的,你穷讲究个啥。”王盛嘟囔一句,翻个身,又睡下了。
   一大早,他们退了房间,听了昨天挂号处护士的话,腊梅早起连口水也没敢喝。
   到了医院这检查那检查下来,一片药没见,半头猪钱已经花了。“这也忒贵了,到了医院,这钱连擦屁股纸也不如。”王盛不满地说道。
   “你以为看病是种庄稼那么简单啊,坐堂的医生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都是有学问的人,学问就是钱,你要是大学毕业,就能风不打头,雨不打脸地赚大钱,只要把你媳妇病看好了,就算把房子卖了也值。”桂花接着儿子的话茬数落起儿子来。
   检查完,王盛拿着化验单找到专家,专家看完化验单,又问了问腊梅。听了腊梅的叙述,医生叹了口气,竟然说出和县医院医生差不多的话,而且情况比县医院医生说的还要严重。
  
   六
   市医院的诊断书对于王家来讲就是一张死刑判决书,王姓这一支从此就断了香火,家里一天到晚都弥漫着压抑的气氛。看着日益苍老而善良的公婆,看着憨厚勤劳的丈夫,腊梅觉得自己是个扫帚星,是王家的罪人,她不嫁进王家,现在王家肯定儿孙满堂了。强烈的负罪感让腊梅天天失眠,早起梳头,头发大把大把往下掉,原先那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不见,稀稀的头发使得她那苍白的头皮都清晰可见。
   睡眠不好,人的精神状态也就差,丢三落四不说,生产队除草,草没除却老把苗给锄了。有一次,生产队队长看到一大片翠生生油菜给腊梅铲了,心里又疼又气,责怪道:“腊梅啊,油菜长那么大了,马上就开花结籽了,可惜不可惜啊,你杂草和油菜都不分呢,你真是个傻娘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傻娘”两字便落在了村民的心里。夏去秋来,腊梅的傻气越来越重了,在家做饭老把酱油当成油,桂花有时急了就会嚷道:“祖宗唉,真是作孽啊”;到埠头洗衣服,满篮拎去,常常是提个空篮回家;收工时,常扛着别人锄头回家,害得人家满世界地找……随着腊梅做的错事越来越多,越来越离谱,她“傻娘”的名号也就渐渐流传开了。
   傻人有傻福,家里天都快塌下来了,王根一点也感知不到,依旧吃饱睡,睡足了吃,他的世界里只有吃睡两字。到了10岁,王根在家里待不住,老喜欢往外公家去。陈家村和王家村隔着一条溪,还不到3里路。说来也怪,王根是个路盲,他竟然能摸到外公家。到了外公家门口,只是傻傻地站着笑,村里的小孩一见王根来便绕着他喊:“天上下雨地上流,傻子口水流到秋。”看到流着口水,前襟湿透的外孙,陈老蔫驱散起哄的顽童,把王根拉到家里,给他烧点吃的。王根吃饱了,饭碗一推,便回家了。
   女儿生了傻子,又被凉水激坏了身子,以后女儿的日子可咋过啊!女儿身上一份苦,做父母的心中便有万般苦。平时地里忙,家里零零碎碎的事也多,也可能是他内心刻意在回避,陈老蔫尽量不去想腊梅的事。可王根的到来,那一肚子苦水又涌上心头。愁女儿愁多了,陈老蔫的头发雪白雪白了。
   不知咋的,近来陈干练蔫老觉得头晕,老伴老催他去医院看看,催急了,他会没好声气地叫道:“该死不得活,能活死不了,这日子想想也没意思。”老蔫轴,老伴拿他没有办法。一天地里干活,他忽然晕倒,送到医院一查,高压竟达180,医生给了开了药,并告诫道:“你高血压严重了,药每天都得吃,饮食清淡些,要想多活几年,把烟戒了,酒更是碰也不能碰,一旦脑溢血,华陀再世也救不了你。”
   医生把病情说得那么严重,老蔫也着实害怕了。头几天,药都定时定量吃,可没过半月,老伴若不提醒就忘吃了。家里家外一大堆事,老伴也想不起天天提醒他。这烟他也尝试着戒了几天,抽了40多年,他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和烟雾紧紧相依,没戒3天,他又吸上,而且烟瘾比以前还大。老伴看眼里,急在心头,老絮絮叨叨要老蔫把烟戒了。这烟便是老蔫的命,老伴唠叨让他心烦意乱,一次老伴念叨多了,他怒嚎道:“若不让我抽烟,干脆让阎王把我的命收了。”老伴被他吓住了。后来她听村里人说:“老烟枪”若是陡然把烟了,可能会得大病,想想也就不再劝。
   每次王根一走,王福在粪缸上一坐就是半晌,坐在粪缸抽烟,老蔫觉得自己能安静一下,这日子也不觉得那难么熬了。一天王根吃饱喝足,老蔫拉着他,想跟他聊几句,可王根嘴里像是含了几块猪肉,嘟嘟囔囔的啥也说不清,外孙都10几岁了,连一声外公也没叫过。王根的世界压根就没有外公这个概念,从他嘴里叫外公两个字比登珠峰还难。王根只知道这个老人对他好,不打他,不骂他,还给他好吃的。王根走了,老蔫叹口气,又去坐粪缸。他忽觉头一阵眩晕,一头栽倒。等人发现时,他的身子都已凉了。
  
   七
   接到父亲的死讯,腊梅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带就回娘家了。她想跑,可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刚急走几步就觉得眼前阵阵发黑。父亲去世了,腊梅心中的天就塌了大半边,因为腊梅的日子过得不畅顺,老蔫把多半的心思都放在腊梅的身上。按理说,这女人有了丈夫小孩,最让女人上心的应该是自己的男人和儿子。可腊梅的儿子是个傻子,腊梅虽然疼爱他,可从儿子身上看到的只是深深的绝望,儿子是腊梅沉不到底的深渊,游不到边的苦海。生个傻儿子,自己又不能再怀孕了,腊梅老觉得是自己把不幸带给了这个老实本分、勤劳善良的男人,真的,她老怕跟老公对视,她见不得自己男人因为没了后而失魂落魄的样子。没有正常孩子作纽带的夫妻像是一条没有压舱石的破船漂泊在苍茫的大海,彼此的心里再也没有了安宁。虽然老蔫平时沉默寡言,没啥事也很少到女儿家。王根又是个傻子,腊梅也没脸回娘家,但有个要紧要慢的事,老蔫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她的面前。腊梅感觉孤独难过时,想想父母,心里便会好受些。现在父亲死了,腊梅觉得自己身子里的一切都像被抽空了。
   陈家村一带丧葬礼数特别多,人一咽气,家人便到村口烧一把雨伞、一双草鞋、若干黄表纸,并要放一通大鞭炮,据说做这些有两层含义:一是“新人”上路,请各路鬼神眷顾;二是通知乡邻,有人故去,若有人情往来的请相互转告。这只是丧事的一个序幕,还有五花八门的名堂让主家应接不暇。
   腊梅前脚刚离家门,桂花就埋怨道:“亲家过世,儿女又多,得在家住7天,啥也没带就去了,这傻娘痴病又犯了。王盛你到大队代销店买点祭品,再回家里把腊梅换洗衣服带上,你一定要记清,把祭品放在门外再进家门!”按照母亲的吩咐,王盛忙去了。
   王福是早上接到陈老蔫死讯的,亲家说是亲,但是姻亲是一门嫁接的亲戚,自然跟陈老蔫的叔叔、娘舅、兄弟姐妹这些至亲至戚没法比的。得到死讯迟迟不去自然失礼,去早了,也有欠周到。吃过中饭,王福才慢吞吞朝陈家村走去。
   前两天亲友对老蔫陡然谢世悲痛不已,腊梅更是哭得死去活来。过了三四天,人也累了,父亲死去,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儿女打理,不能老坐着哭。亲朋好友心中的悲痛也被时间慢慢稀释了。陈老蔫是见孙子的人,去世后得在家放7天,时间放短了,村里人会说闲话的,说儿女怕花钱、不孝顺。礼数大如天,不按古礼办,村人的唾沫星都会把他们淹死。说是陪老人最后一程,实则拿死人折腾活人。村人把重的东西常用“死人重”一说来形容。人一故去,好多担子就落在了儿女身上。养一个老人,花不了多少钱,办一场丧事,儿女可能要欠下一屁股的债。家家遇到这样事都一样,一家看一家,一家比一家,墓越修越大,排场也越来越讲究。
   时间一长,亲友间或闲坐聊天,或找个地方打牌消磨时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年轻人聚一处,年纪大的凑到另一处。亲家走了,王福不能去一趟就了事,偶尔去坐坐,以示对死者的尊重,再说到陈家村也是抬脚就到的。
   老蔫死后的第五天,用竹搭纸糊的“棂”(江南一带对冥屋的俗称)搭成了。这棂有一米多宽,两米多高,三米多长,外观气势如虹,富丽堂皇,棂内电视、电话、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一应俱全。看到如此豪华的棂,村人啧啧赞叹,上了年纪的人更是羡慕不已。老蔫80多岁邻居陈老太蠕动着没有一颗牙的瘪嘴说道:“我死后,若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睡着了都能笑醒。”
   这个棂是号称刘半仙的道士做的,他可花了整整5天时间才弄好。平日在家没事,他按高、中、低3个档次,把各种物件先准备好,根据主人家的要求到现场拼凑,若现场制作,半个月也弄不好。看到自己的“杰作”被村民夸赞,刘半仙很是高兴。
   他点上一支烟,瞅着王福独自坐着一条长凳,屁股就挨了过去。哪家死人不请道士,刘半仙在当地也算个名人,王福自然认得他。王福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刘半仙哪认得他。但做道士的,一半是手上活,一半是嘴上活,能做道士的人多半心灵手巧。人们看他一门心思在搭棂的,但屋里人说的话一句不落地入了他的耳中。腊梅的不幸,王福的无奈,他自然也门清,他给王福让了根烟,王福忙抬起屁股,摆摆手说:“谢谢,我不会吸烟。”
   “王老哥,依我说天无绝人之路,船到码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人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是没有遇到真神,这几天你女儿的事我也听说,按理说这个时候不应谈这事,但话说回来,给死人办事是为活人脸上贴金,人一死,气化清风肉化泥,我平时装神弄鬼还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腊梅的病,你得看中医,外科西医强,调理还得靠我们祖宗留下的中医。我认得一个名中医,他住在南山村,离这里也就七八里路,可神了。”自来熟是刘半仙的特长,虽然在老蔫丧事第一次认识王福,给人感觉两人倒有几十年的交情。刘半仙一通热心热肺的话让王福倍感温暖,这番话像一根火柴重新点燃了王福早已熄灭的希望。
   王福回神一想,觉得有些不妥,公社卫生院有中医科,县里和市里还有中医院,这刘半仙咋不叫我到正规医院,而找一个在家坐诊的中医。王福有些疑惑问刘半仙:“大医院的中医大夫学问大,你有没有熟悉的,推荐给我。”
   “我说老哥,这你就外行了吧,我给你介绍是名中医,真正的高手藏于民间,你想想,他一年得看多少病,赚多少钱,大医院请得起他吗?他医术是祖传的,书上是学不来,要不是看你可怜,我还不跟你说哩。”
   “您说得在理,我刚才也只是顺嘴一问,您可千万不要往心里去。”刘半仙的话彻底打消了王福的顾虑。
   生活重新有了盼头,王福的脸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丝兴奋。在操办老蔫丧事期间,王福一改常态,主动与人搭讪,还跑前跑后跟着帮忙。等腊梅身体好了,生了儿子,自己百年后也可大张旗鼓地操办后事,想着想着,王福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可丧事毕竟是丧事,王福尽量克制内心的兴奋。
  
   八
   腊梅守丧期间,王福不好意思跟腊梅商议生小孩的事,王福知道,现在谈这事是对逝者的大不敬。等老蔫满了49天,按迷信说,人死后头七才知道自己死了,七七那天在奈何桥上喝了孟婆汤,这尘世间的一切便与死者无关,活着的人也没有了啥禁忌。
   王福把这事先跟桂花商议,桂花一听,喜得眼眶都有些湿润,还有什么事比延续香火更重要的。
   “要不这次就你带腊梅去?私人诊所不比公家的医院,有个啥情况,我真的应付不过来。”桂花忐忑地说道。
   这也许是治好腊梅病的唯一机会,王福顾不了那么多了,决定自己带腊梅去看病。
   上次去市里看病虽然没跟外人家提过一句,但后来,村里人还是全知道了。村民无聊了,就热衷于东家长西家短的。腊梅迷迷糊糊的,生产队上工也不正常,自己上了岁数,给王根一闹,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去年就不参加队里劳动了。而王盛是生产队的壮劳力,他外出得请假,王盛嘴笨,哪能骗得过精明的生产队长,不要八字没见一撇却闹得满城风雨。
   说干就干,但公公、儿媳一起出门,让人看人不免有闲话。王福跟腊梅说:“我先出门,到了马镇,沿着机耕路向南,我在黄土丘陵前等你。”
   “哦,我知道了,那地方我熟悉,在娘家时,区里修水库我常去,爸您放心,我不会走丢的。”
   人的精神状态很多时候就左右着人的思绪,听说又要给自己治病了,腊梅的死海里又涌动着浪花,她又活过了,她的傻气也消失了。
   吃罢早饭,王福把家里这几年积攒下的钱全带上,私人诊所费用还不是医生自己说了算,对私人诊所蒙骗病人的事王福也有所耳闻,他把钱分成两份,分揣在两个口袋。

共 25389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是瘦马老师的又一篇经典力作。作品主要通过王家村傻娘陈腊梅的生活遭遇,使原本不疯也不傻的她,还勤劳懂事,在嫁到王家在生了一个傻儿子后,精神就受到刺激,坏了头脑,被人称为傻娘。以后随着时代在历经家庭的变故,为了王家的香火延续,腊梅得到公婆的疼爱,腊梅希望自己肚子争气,给王家多生几个儿女,才对得起王家一家子对她的厚爱了,可惜偏偏生了一个傻儿子,于是小说紧紧围绕这个傻儿子的命运展开了起伏跌宕的情节。小说文笔精细,描写处处紧扣时代和乡村特色。其中对风俗,民俗的描写也颇为独到真实,景物描写,场景描写都很淡雅而生动。如“夏夜的新月挂在竹梢上显得那样的娇嫩,好似这竹子再长高一点,就能把脆嫩初亮戳破似的;三两只萤火虫在不远处,忽上忽下,调皮地飞着;天上的星星像是被溪水洗过似的……”这里的“娇嫩”“戳破”“溪水洗过”都是很富有神韵的。还有心理描写也是极其显示人物性格的,如“王福心中有事,也就没有了去防洪大坝看热闹的心情。村里的风言风语多多少少也刮到王福的耳根,隐隐的,他觉得自己的宝贝孙子跟正常小孩不大一样,可又不敢,确切地说不愿往深处想。这事老悬着也不是法子,趁着生产队放工,他便抱着孙子到大队卫生室……”这一段行为中的心理描写,展示出老人对自己家里的香火的关爱和担心。接着就是几次进入医院,水中捞木头等曲折的诉说。小说中的几处人物对话十分简洁,刻画直入心灵深处:““太阳都三丈多高了,还睡。”桂花没好腔气哼了一句。听到婆婆来,腊梅强撑起身子喊了一声“妈,你来了,我身子不舒服。”“咋了?”桂花边问边去摸媳妇的额头。“唉哟喂,咋这么烫的?”“昨天身上来了,我没注意落水里,后半夜就发烧了。”“王盛这个木头,连媳妇生病都不知道,你躺着不动,我去熬碗红糖水,喝了,发发汗就好了。”寻常的话语中透着对媳妇的关爱。为了延续香火,婆婆真是费心劳神了,腊梅也坚强的支撑起家庭。好了不用多的列举,读着细心品味。小说顺应时代,在傻儿子受到一番折磨后,村委会到残联给王根办了个残疾证,还到乡里给王根办了低保解决了腊梅儿子的生活问题。随着村里的富裕,人民生活的提高,王家再不为“香火”问题操心劳神了。以前养儿就是为了香火的延续,解决后顾之忧。如今社会好了,人们也不在为香火问题而苦劳纠缠了,精神也就从香火的困扰中解脱出来。小说的深刻主题也就在这里。仔细体会小说的结尾处,还有许多余味……谢谢赐稿,鼎力推出!【编辑:黄金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805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8-04 17:25:50
  瘦马老师的经典力作,几多独到的写作艺术,学习后获益多多!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1 楼        文友:瘦马        2021-08-05 07:54:19
  谢谢老师精心编辑了,大热天,真是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1-08-04 19:29:32
  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好作品,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瘦马        2021-08-05 07:55:33
  谢谢老师谬赞,遥祝:身健笔丰。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08-04 19:44:36
  瘦马老师回@黄金山(忘忧草)?我的小说没写好,老师的编按写得非常精彩,为拙文增色不少。辛苦了,遥祝幸福![咖啡][玫瑰]
活到老学到老
4 楼        文友:叶雨        2021-08-04 21:53:28
  养儿防老,这是农村人最大的愿望,所以不生儿子不罢休。瘦马的小说直击社会现实,把农村人渴望“香火”的迫切要求展现得淋漓尽致,还真是难为腊梅了。现在好了,政策好了,农民都有养老金了,再不会为“香火”发愁受憋了。好文,欣赏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4 楼        文友:瘦马        2021-08-05 07:56:56
  谢谢社长悉心的帮助,保重身体。
5 楼        文友:岩刀        2021-08-06 10:58:00
  满满江山气息的好小说,拜读了,问好作者。
回复5 楼        文友:瘦马        2021-08-06 14:18:00
  谢谢老师鼓励,遥祝:笔丰体健!
6 楼        文友:岩刀        2021-08-06 10:59:26
  江南气息,原汁原味。
7 楼        文友:刘明国        2021-08-07 17:05:46
  学习了瘦马老師通时代,接地气,贴生活,绕人心的好小说。谢谢。
回复7 楼        文友:瘦马        2021-08-07 19:46:31
  欢迎老师恵顾留墨,谢谢老师鼓励。遥祝秋祺!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