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团圆】凤岭飞霞凤凰山(散文)
“昭通坝子宽又宽,咕噜团转都是山,中间有只金凤凰,山头山尾路弯弯。”
提及凤凰山,想必,昭通周边的人没有不知道的。
不用出城,在家或街上,只要找一个地势稍微高点儿,抑或没有遮拦的地方,放眼南望,便可见一座大山。大山形似凤凰,头朝南,双翅抖擞,振羽欲飞,尾部还跟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凤凰,凤凰山因此得名。由于南山高大,故称大凤凰山,北山低矮,便称小凤凰山,一南一北,高低错落,相互映衬,成为一道美丽的自然景观。
从凤凰山森林公园西边进入,踏上情人桥,便有微风徐来,顿感舒爽。
桥下一汪清水,细细的波纹随着鸭掌的滑动一圈圈荡漾开来。沿岸柳枝低垂,映着落日余晖,缠绵轻舞。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赤橙黄绿,交相辉映,暖心之余,也给人带来美丽的遐想,把它和天上的鹊桥联系起来。是啊,多少青年男女,以桥为媒,在彼此的对视中许下了一生的承诺。
走下情人桥,可见恩波楼。恩波楼又称“望海楼”。相传,古时这里一片汪洋,楼下水光潋滟,叠浪涌碧,山楼相映,云烟氤氲,朝烟雾漫,夕来烟沉,如蜃楼海市,故有“恩波蜃影”之美誉,乃“昭阳八景之一”。今已重修,仍保留原有的古朴风格。楼前“万千气象满垌野,杨柳楼台接凤凰”的对联笔锋苍劲,两棵柏树傲然挺立,与楼身雄姿浑然一体,显得更加古朴浑厚。
绕过望海楼,穿过小广场就到了凤凰山麓。山脚下有一钻洞,洞上用上千块岩石堆垒而成,层层叠叠,嶙峋千仞,无比壮观。山洞顺山势而建,逶迤连绵,贯穿南北。向北有石阶可拾级而上,往南也可沿弯曲山路到达山顶。
我是沿着山北石阶上山的,共有一七八三级台阶。这个谐音,曾让我有些愚笨地想,是不是暗示“一起爬山”的意思呢。
台阶约一米多宽,可两人并肩而行。两侧护栏齐腰,栏下杂草丛生,极为茂盛,错落有致,无丝毫的杂乱感。沿途四周苍松挺立,灰褐色的枝干或弯或直,粗糙的老皮,或紧贴于枝,或脱落于地,松脂溢出,清香四溢,弥散山间。清风徐来,侧耳倾听,风入松间,窸窸窣窣,间或有鸟鸣传出,更显得日暮时分山静林幽。
行至半山,即可见大半个昭通城。以南客运站“老孔雀”为中心,交通纵横,北至火车站,南至飞机场,东可去贵州,北则可下宜宾。此时入夜,街道上灯火通明,往来车辆如织如梭,从一个侧面展现了现代化大昭通快速发展的图景。
累了,就停下来,歇歇脚,听听风入松的声音,看看美丽的夜色,一应凡尘俗事,也就悄然而去了。歇够了,继续往上爬。行至山顶,登上观景台,整个昭通城便尽收眼底。
记得九十年代读初中时,城南荷花一带,尽是破旧瓦房。如今,高楼林立,商户鳞次栉比。经济繁荣同时,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挑水巷和陡街的青石板承载了多少昭通人的记忆。辕门口、过街楼、抚镇门、昭通行署衙门……主席广场、罗炳辉广场雕刻着伟人、英雄的名字,昭通党校就建在龙家祠堂。站在观景台,不由得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这只凤凰承载古今昭通,走过了曾经,飞向美好的未来。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是喜欢穿过山洞,向南走,顺着山路爬到山顶的。毕竟,南边的山路要宽很多,风景也更美。
从凤凰山国际文旅小镇出发,顺势而上,行至百米处便有一户人家。周围的土里种了桃子和苹果等,成熟的季节,老人就会摘来摆在路边售卖。买上几个,顾不及清洗便送入嘴中,汁水顺着嘴角流下,一种满足感便油然而生。
从南边上山,路程要远很多,一路走来却另有一番滋味。我最喜欢的,莫过于路边的救军粮和羊奶子。
昭通人将救军粮换作“豆金粮”,想必是方言的缘故。这种小灌木在昭通极为常见,开花的时候,白白的一片,倒是招惹了不少蜂蝶上下翩飞。救军粮所结果实多为红色,成熟后颜色会变得更深一些。故有词句写到“瘦草半成黄,犹见青枝含艳果,孤山晨色好风光,独赏一穹霜”,可谓妙哉。羊奶子则不多,但每次去,我都会摘到几颗,细细品尝。小时候,家里穷,每次母亲去割牛草,都会从山上带来一些。于是,每次母亲出门,不懂事的兄妹几个就盼望着母亲早点回来。
山路很长,要一两个小时方可走完。从南边看去,“大苹果”的标志尤其显眼,昭鲁大道附近,昭通客运站人来人往,不少小区正在新建。目光所及,是昭通的未来。
每次一看到“大苹果”的标识,脑中总会泛起“馋”的念头,口水也不争气地生发出来。昭通的苹果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丑甜心”,这自然也让我想起来赵传的《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的歌曲。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昭通苹果,我只能说“超甜的苹果数昭通”了。当然,说起吃,还有好多,油糕饵块稀豆粉,炎山凉粉气锅鸡,小肉串配上烧洋芋等等,当然还不忘了说,“老板,翻个牛蒸蒸”。
路虽然是水泥路,但毕竟是往上走,还是有些艰难。不过,若不坚持,又怎能领略“凌绝顶”的美景呢?每次,当走累的时候,我就会坐下来歇歇,看看周围的风景,看看昭通的样子,清理脑中那些凌乱的、烦躁的思绪。有时,甚至会对着山,对着树,放声大喊,再然后,继续向上,直到山顶。
趁着夜色下山,一路我想,昭通历史悠久,上世纪八十年代,昭通出土了早期智人化石,定名为“昭通人”。那时,这只凤凰肯定是活着的,正是在它的昭示下,乌蒙山下的昭通人用辛勤拓荒,用血与汗、铁与火铸就了灿烂“朱提文化”。“昭示文明,通达未来”。其实,昭通人就是一只凤凰,从历史中飞来,向未来的天空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