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李白与杜甫暨诗歌赏析(赏析)

精品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李白与杜甫暨诗歌赏析(赏析)


作者:刘银科 秀才,145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21发表时间:2021-11-06 11:15:10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李白与杜甫暨诗歌赏析(赏析)
   官场失意的他,从此便以酒浇愁以游解郁。他呼朋唤友,推杯换盏,醉倒在漫漫山水间,放浪于酒杯长壶中。但是,“干谒”了大半辈子,投名状撒遍了朝野的李白,在晚年却犯了个大错,也是求功心切热表功名的心仍未死吧,在他56岁那年被永王李璘请去在府中当了一名幕府。原以为可以此为契机实现抱负“大器晚成”干一番事业为国家效效力,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永王与已经在灵武继了皇位的另一位皇子肃宗李亨不和,次年永王便因造反兵败被诛,李白也秧及鱼池成了一名罪犯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一带)。幸中途遇赧,但这时已57岁,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生计惟艰,不得已只好去投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结果此去一病不起,终究含着一腔未竞的遗愿撒手人寰。
   李白一生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一则是仕途失意,官场灰心,以此纾纡块磊;二则他生性也喜任侠交友纵情山水,以饮为乐以酒助兴。“李白斗酒诗百篇。”酒后的李白文思如泉,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这些诗词歌赋无不贯注他志向抱负不能伸展的愤懑,喷涌着豪迈激越的浩然之气。既在现实中不能实现,那就在梦境中去找吧。梦里的美好满足了他的愿望,找到了在人间失去的东西,填补了精神上的失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李白才大志高,气冲斗牛。有靖环寰济苍生之宏愿。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南风一扫胡尘净,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李白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逐虏靖国之力。可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的才气不可谓不雄伟,很值得肯定与赞赏。为国效力匡扶社稷的思想也十分可贵。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志大才疏,只有热情还不够,还须有真实才干,有当领导尤其大领导的能力。但凡高官,除了神童一样的人物和裙带关系外,大多是一步一步从基层干上去的。“将军发于卒伍”。并非一下子就能当上省长成为封疆大吏,一下子火箭般冲到中央成为庙堂之人。量变质变,没有涓流不成江海。春秋战国时秦国的战胜白起,原是一名小兵,经过打拼,经过好多实战考验才最后站在了统帅之位。诸葛亮虽一上位就是军师,可人家名声在外,卧龙岗修练了一身非凡的本领,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烧新野借东风平南蛮,算无遗策。再看看唐王朝的宰相六卿官,也都或是状元榜眼出身,或是百战将军经历,没有一个凭写诗就能当上大官成为重臣的。当然,也有象宋代王安石、欧阳修、刘禹锡一类文人学士从政官至宰辅的,可细查他们也是有进士出身这一履历而并非一步登天。官吏的升降任用,古往今来都有一定的考核办法,有一套组织程序。即使唐代文人有通过“干谒”自我推荐上去的,然干谒之风盛行不是主渠道,不是官方选拔用人的唯一方法,干部任免经过组织经过考核才是正规路子。李白虽才气过人,但主要是诗写的好,他的学历没有官方认可的证书,既不是状元也不是进土出身,甚止连个举人的名号也没有。假如在“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年代,李白也许凭他的诗才可以得到破格提拔,但恐怕也只是在文化部门任个文职官员吧,与玄宗给他的翰林差不了多少。
   李白不屑于小官小吏,他恰恰忘了县官才是给百姓办事的最直接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地方治理好,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亦是为民造福;只要做出政绩,也会被上级擢升委以重任。即使在翰林位上,如果心态端正,一心为公而不是老想委屈了自己,一心一意工作,把自己治国才能理政思路向领导呈报一番,也说不定会得到重用。任何岗位,都须有与之相对应的专业知识技能方能胜任。李白身为文官,又无任何从政经历,也没经过任何战场磨练,即使给一个高官,恐怕未必象写诗那样“一挥而就”赢得喝采。文人酸腐自古皆然。战场血腥未必能胜。吏海沉浮,未必能控,治国之策,李白也未必全懂。
   因此,李白耿耿于怀,认为屈才和怀才不遇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过分自信没有依据的表现,是孤傲自负的表现。自古成大事者多谦卑,狂放之徒的李白在诗坛是一颗夺目的星辰,在政坛却不一定也是一个颗光芒四射的太阳一一尽管他自己认为是。
   在这里,诗仙为他摈弃朝廷放浪山水所给出的理由是以清流派的思维,以落魄文人的心理判定的。若以唯物的客观的标尺去衡量,则未必完美。不可以他诗文的杰出成就而掩盖思想的偏颇。诗歌的光芒再大,也无法证明政治头脑睿智。治国安邦,不是靠一支笔几篇文几首诗,不是靠一时一地热情,不是凭想像自我判断;而必须有深厚的治国理政经验,有驾驭全盘的能力,有统一意志的手腕,有高瞻远瞩的视野,有海阔天空的容量。
   唐玄宗晚年,社会黑暗吏治腐败,李白受到排挤,他的愤慨之心可以理解,他逃避现实诗酒为生的做法也不必过分责备;但他希图一步登天跻身朝班,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抱负的思维方式,也未免流于幼稚、自负。不论在哪朝哪代恐怕未必正确,未必能够如愿以偿。李白的整体素质条件,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从履历才干还是经验,都没有达到身居要职的标准,也未必有镇摄一方的水平。因此,他的愤世嫉俗显然不够理智,他未得赏识重用也并非是埋没了人才,他的抱负落空也显然不全是社会造成的,与他自己的性格和人生观有直接关系。从这一点来看,他还真不适合做一个管理者,他太任性太随意太情绪化,他只能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不是他自我判定的朝廷栋梁。他错投反叛的永王,连路线也分不清,政治头脑如比简单幼稚,怎敢给他高官?怎堪大任!然则,他在诗歌上的建树却无人企及。浪漫主义诗歌在他手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长有短,“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李白恰恰如此。
   李白的遭遇,也给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一份反面教材。在人才任用吏治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正如李商隐所言,“不拘一格降人才”也应是人才选拔的所需,对于某些领域的天才、“奇才”应破格擢用委以重任。另外,排挤人才权奸当道的现象必须根除,肃清奸妄,扫清人才上进的障碍,为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
  
   三、杜甫现实主义诗歌代表作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做过“左拾遗”和”工部员外郎”的官职,所以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祖藉河南巩县。唐代天宝年间人(712一一770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李白齐名,是唐代诗坛上熠熠生辉的一颗明星。他的现实主义诗歌沉郁顿挫长于铺叙;他关心下层百姓、忧国忧民、忠君爱国。他的诗歌被誉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历代诗评称他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杜甫把唐朝天宝年间由盛转衰的过程用诗歌形象地记录下来,使我们看到了那一动荡时期的历史原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反映了战争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读来叫人唏嘘,艺术感染力很强。
   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他最有名的反映战争灾难的史诗“三吏”和“三别”。摘录全文如下,以便全面分析理解作品内容。
   一、《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杜甫这首诗中的“新安”在今河南新安县。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二年)冬,杜甫从河南洛阳回华州(今陕西华县)时路过新安。诗写征兵的事。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的社会环境中亲眼目睹的历史悲剧。那时他从长安叛军手下逃出,去寻找在灵武即位的唐肃宗,当时战争烽火燃遍中原大地,叛军势如破竹攻占了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大片土地,唐王朝平叛接连失败,部队减员厉害,兵源成了头等大事,征兵是当务之急。“新安吏”就是当地征兵的情况。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地点和事件,言简意明。接下来四句是和新安吏的对话。杜甫问征兵原因,答曰上头才发来征兵令,中男(16岁一一22岁)一律从军上前线。下面四句是杜甫看到所征的兵员情况:这般瘦弱低矮的孩子,怎能去守土杀敌?可见战争之残酷,所有人都受到了牵连,富豪之家也难幸免。此情此景,诗人感慨万千,发出声声喟叹,泪水盈眶心情沉重。后面便生发出了祁盼官军胜利早日结束战争的呼吁。为不使这些被征的人员太悲伤,杜甫安慰他们说王师一定会胜,叛军必除;而且带兵的将帅待部下士兵很好,仆射(官名,相当于中央部长一级)郭子仪爱兵如子,不必过分担忧。
   全诗到此结束,虽尾句上扬试图降低悲伤气氛,然仍不免强作笑颜。
   第二首是《石壕吏》,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杜甫北上途中所经过的这个村庄时所写的征兵场面,不同的是这时的征兵已经成了“抓”而不是“征”了。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夜暮已经拉开,昏黄的太阳掉入地下。杜甫走到了一个叫“石壕村”的地方,恰逢官府的人在征兵,在抓壮丁。场面如下:
   暮色苍茫,抓丁的人突然来了。被抓这家的男人是个老头,他闻风逃走。“逾墙走”就是翻墙跑来不及从正门出去,因为官府的人在屋前堵住了路。可是老头躲掉了,还有一个老妪即老妇人,她不能逃也逃不走的,翻墙没力气。同时,从下面的结局看她也不愿走,她要留下应征为国出力上战场。没抓到男丁,“吏呼一何怒!”大声呵斥,对老妇人厉声责骂。这时老妇人只能解释,声泪俱下。“妇啼一何苦!”这两句千古名言,把抓兵和被抓的人物写的活灵活现神形俱备。
   老妇含着泪花趋前向抓兵的说明情况:她三个儿子全从军了,最近一个儿子捎来书信,说两个儿子已经战死。现在家中的的状况是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婴儿,因在哺乳期孩子的母亲才得以幸免未被抓走,但她衣不蔽体蓬头垢面。家中再无人应征,老妇人便自己从军上阵,其码可以干干后勤,“犹得备晨炊。”可以给兵士们做饭提水。艰难之状爱国之情让人泪目。
   抓丁的终于走了。夜沉沉,没有人语只有泣声!天亮后,诗人又见到了老翁。老翁躲过了,老妇却走了。“独与老翁别!”
   第三首是《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山城万丈条……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潼关在今陕西东部潼关县,是河南到长安的重要关口,唐都城长安的天然屏障,扼三川之口,军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潼关失则关口大开长安危矣,潼关保则长安无虞。然三年前即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潼关失守国破城陷,玄宗仓皇西逃,肃宗李亨即位。潼关收复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杜甫来到这里,写下了这首名留千古的《潼关吏》。
   诗开篇直抵主题,写潼关修筑工事的现场。士兵在挖壕筑堑,修筑抗敌堡垒。“草草”为辛苦之状。城墙坚如铁,“山城万丈条。”杜甫看后便问潼关吏:修这还是为防备胡人来犯吗?“胡人”泛指安史之乱。因安禄山是羌人不是汉人。这句隐含着对之前失关的余悸。希望提提往事引起重视。但是对方没有正面回答,却邀他下马观察,指着山隘的坚固工事对他说飞鸟也休想逾越。我们坚守在此不用你再忧国都安危!可谓斗志很高。“丈人”在这里指杜甫。“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是这首诗的名句。道出了守关将士的坚定信心和保家卫国的壮烈情怀;也说明了潼关的险要,“一夫挡关,万夫莫开。”
   “桃林”是地名,在潼关东河南灵宝县西,是上次唐军主帅哥舒翰率军与叛军大战之地。结果几乎全军复没。杜甫难忘前车之鉴,哀哉痛惜之余再三叮嘱,希望再勿现那一幕历史。“慎”字用的好!既未责失城之帅,也告诫了当下之人。因为据考哥舒翰当年的失败不是他造成的,是朝廷的瞎指挥所致。杜甫心知肚明,用词也恰如其分。
   诗史“三别”的第一首为《新婚别》。比较好理解,就是刚结婚就要分别的意思。
   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人事多错迁,与君永相望。
   《新婚别》是以弃妇哀伤的口吻写的。凸显了战争给百姓生活造成了多么巨大的灾难。新婚第二天就要抛下妻子忍痛割爱奔向战场,去河阳戌边守土,与敌人厮杀拼命。娇妻痛苦异常,发出声声哀怨的呼叫,让人心肝俱摧。
   诗歌头两句以比兴手法引出主题。菟丝是一种藤蔓植物,喜攀援依附他体而长。但不幸的是这株草偏偏依附的是“蓬麻”而不是大树。蓬麻是直立植物,但它细瘦无力,难以带动菟丝走向繁荣。在这里,也指代势弱无助的下层百姓,具体就如这位即将离别妻子要上战场的男子。女子哀哀悲叹:这样嫁人,还不如把我扔在大路上!匆匆而别,天各一方,无法给夫君暖席铺床相伴;也因未明确身份无法去拜见公婆高堂。想父母自小养抚爱抚有加,从不让我抛头露面,哪想到会受此凄惶!可是,事已至此,只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跟上他去战场。然又恐妇女在军中会影响军心,还是不去为好。夫君啊你别为离别而烦恼了,一心一意去守边保国吧!为了表明心迹,我花了好长时间做成的那身丝罗衣裙我也不穿了,要脱下它洗去脂粉为你壮行。天上鸟儿成双成对,人间鸳鸯却不能并头,只能从今与君遥遥两相望了!

共 17233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李白和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因为李商隐与杜牧被人称之为“小李杜。”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是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浪漫主义的诗人,李白的作具有的强烈的主观色彩、奔放的抒情、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作者极为具体地介绍两位历史巨人的诗作,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品赏平台,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111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1-06 11:21:17
  赏析文章,很经典,很突出,很有创意!学习了!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06 18:49:29
  感谢黄社亲临留墨鼓舞!祝冬安!
3 楼        文友:鲁芒        2021-11-06 19:31:15
  刘老师用举例的方法,来评论李白、杜甫两位诗坛明星,并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来评论,很有说服力。同时,评论时抓住了作者主要思想性格特征,如李白的豪放不羁,怀才不遇和反权贵的思想,杜甫的忧国忧民等,知人论世。感觉作者写文章的认真态度值得学习。文章实属上乘之作。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4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06 20:13:26
  感谢总编留墨高评!拙作厚爱,受之有愧。当继续努力!遥祝冬祺!
5 楼        文友:瘦马        2021-11-06 20:52:55
  刘老师大才!
6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06 22:29:42
  多谢瘦马老师高评!实不敢当。遥握!祝冬祺!
7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11-07 07:10:53
  大师刘老,游遍诗峰;精心制作,饕餮大餐;叹为观止,敬茶敬酒!恭祝先生,文祺冬安!
8 楼        文友:叶雨        2021-11-07 10:36:14
  文学评论,刘银科大哥是一流的,阅读学习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9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07 10:48:15
  感谢李老师辛苦编辑!李白与杜甫在唐代诗坛是两座巍巍高山。后来的李牧也罢白居易也罢,还有晚唐的李商隐,他们均无法逾越这一高度。而到了宋代,诗歌逐步被词取代,形成了又一个文学史上的高峰一一宋词。然后到元朝,又被元曲这一民间艺术的崛起,还有戏剧如孔尚任的《桃花扇》、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窦娥冤》等这些各传千古的作品所冲淡。诗歌逐步走向平淡,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到明清时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又兴起。四大名著就出于这一历史时期。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最光芒四射的应该是唐诗,而唐诗中最耀眼的两颗明星便是李白与杜甫。他们两人虽风格各异但都成就至伟,后来者再也无人超越。研究唐诗,李杜的诗歌总是居于首位。
10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07 10:54:07
  非常感谢茆屋闲客老师蒞临审读美评!远握问好,遥祝冬祺!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