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东篱】与世界友好往来(赏析)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东篱】与世界友好往来(赏析) ——赏读庄子《齐物论》


作者:贵阳陇山 白丁,2.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79发表时间:2021-11-20 10:13:28
摘要:赏读庄子“齐一共生”的哲学思想,让自己与世界和解。

五年前快到五十岁时,朋友介绍读庄子。说是人生沉淀得差不多了,但渣滓都在水底下潜伏着,如果有外力搅动,还是一潭混乱。唯有庄子,能沉心化境,让你平静地与世界相处。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里最深厚最凄美的篇章。古今中外,我没有遇见哲学论述这么文学的作品,没有发现文学作品这么哲学的文字。庄子从得道的南郭子綦写起,论述了“虚无恬淡,乃合天德”的哲学命题;然后用文学的笔调描写了“人籁、地籁、天籁”,其中对地籁的描写可谓使人耳目共鸣,千年之后还令人闻其怒号:“山林之畏崔,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研,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谪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两千年后,我们还能听到那树枝树叶和大风大穴摇摆于时空的和声交响。
   《齐物论》最伟大的事功还不是自然描写,而是它三个影响中国文学两千年的寓言“朝三暮四”“一问三不知”“庄周梦蝶”;成语到今天已是众所周知,人们大多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然而其深刻的哲学思想没有读过《齐物论》的读者还需要重新学习理解。
   “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意思是说一个养猴子的老汉一天心血来潮,想改变猴子们吃橡果的习惯,说早上喂你们三个橡果,晚上喂四个橡果,众猴大怒,不干不干,这样会饿死的人(猴)的!于是老汉改口说:“那还是早上喂四个,晚上喂三个!”众猴一听都高兴起来,说:“这样好这样好!”庄子用这个寓言批评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的人生,批评“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像鸟群一样闹闹嚷嚷的各家各派,宣扬他“齐一而同”的哲学观念。
   “一问三不知”:寓言是写一个学道的人啮缺问他的老师王倪。“你知道世间万物共同的标准与道理吗?”“我上哪里去知道?”“那么你知道你的所以不知道吗?”“我怎么去知道?我不知道。”“这么说,你不知道是不是人们都不知道?”“我上哪里去知道!”
   三问王倪都说不知道。然后王倪却三次反问啮缺,根本不让啮缺插话。“人不能在湿地入眠,湿地里睡觉容易腰痛偏瘫,泥鳅可没有这个毛病;人呆在树上哆哆嗦嗦,猿猴有问题吗?”“人吃家畜和粮食,糜鹿吃野草,蜈蚣将小蛇作为美味,而猫头鹰喜欢吃老鼠,你知道什么才是美味呢?”“狗头猿喜欢和母猴交合,糜则配鹿,泥鳅和鱼类成对,为人类喜爱的美女毛嫱丽姬,鱼们看见往水里钻,鸟儿们见了吓得往高处逃跑,你说哪个才是正宗美色?”
   王倪用人和猴子、泥鳅蜈蚣、糜鹿鱼类、毛墙丽姬的生活习惯不同、食物要求不同、美色看法不同等等,来论证世问万物生存的独特性和合理性,体现得出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世界协同万物同道的哲学命题。我们应该知道,二千年后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才提说“存在即合理”的命题,与庄子相比,不说也罢。
   “庄周梦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篇章。它是《齐物论》的结尾:“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也,此之谓物化。”这是《齐物论》最浪漫最凄美的篇章,庄子(周)两千年来同这些文字在时空中像蝴蝶一样美丽多姿,可谓温情浪漫、幽默和谐、翩翩起舞,庄子因此名垂千古,它影响了中国文学两千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飞天”未必不是受其影响而创作;而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作者又何尝不是因为庄子的思想而心生红楼大梦?甚至卡夫卡《变形记》主人翁推销员变成一个甲壳虫未必没有受到庄子影响。
   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其义有三。或者能引导人正确的思考人生中遇到的问题;或者传递良善美好和温情;亦或批判现实和人性的丑恶。那么庄子的《齐物论》三个方面都给予了读者。我读《齐物论》五年来,不断反思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方式,反思自己心智的魔影和扭曲,发现对人对物苛刻的部分不少。比如说对自己最亲爱的父母妻子和女儿,青年时期总认为父母太平庸,中年后又认为妻子不高雅,近些年又发现女儿太自我。然而《齐物论》教会我正确思考,每一个人甚至每一颗小草都是一个独立的天地,它自有它生存的法则和存在的价值,她各自也有她自己适合的生存路径和田野。父母妻子儿女,他们不是我,他们是他们自己,而且生活中他们已经为我牺牲了他们的许多许多,我还有什么理由苛刻他们变成我自己呢?
   “众人役役,圣人愚芚。参万岁而一成纯。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庄子在《齐物论》中还说:众人忙忙碌碌,得道的人却简简单单;任你世界千变万化,他们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千变万化,其内蕴却是一样的道理和规律。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称赞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几年来,反复读庄子,不断理解鲁迅先生评介;读《齐物论》,不断学会与世界友好往来,学会了与亲人相处,学会了与命运和解。
  
   原创首发江山文学网于2021年11月20日
  
  

共 20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庄子(庄周)是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其哲学气势恢宏、精辟深微,其思想奔放不羁、标新立异,其文字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他大体生活于战国中期,当时正是中国古代社会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也是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庄子作为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身逢乱世,伤世忧生,只好走隐遁一途。既要躲开荣誉,又要避免刑罚,恪守中道以求得全生保身。庄子把精神上绝对自由的超越境界称为“道”。他所谓“得道”、“与道为一”、“与天为一”、“与天地万物为一”、“同于大通”、“与造物者为友”等等说法都是指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无差别境界的实现。“道”是道家学说也是庄子哲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有着多重的含义。作者选取《齐物论》中最精彩最典型的片段:对地籁的描写、朝三暮四、一问三不知、庄周梦蝶等进行剖析以及其哲学思想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如《红楼梦》、《变形记》、“梁祝化蝶”等,结合作者自身经历,如对父母妻子儿女,不断反思自己的与世界相处的方式,自己心智的魔影和扭曲,发现对人对物苛刻的部分不少,不应该对他们苛求苛责。作者避开其消极因素,选取积极因素,趋利避害,兼容并蓄,换位思考,以求大同,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最后得出结论:读《齐物论》,不断学会与世界友好往来,学会了与亲人相处,学会了与命运和解。选材典型,分析透彻,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说服力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读名著传经典必须遵守的原则,作者很好的做到这一点。感谢赐稿东篱,力荐赏读!期盼您的新作继续点缀东篱精彩!【东篱采菊编辑:白玄】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白玄        2021-11-20 10:19:24
  作者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去读名著传经典,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趋利避害,兼容并蓄,换位思考,以求大同,值得学习。推荐欣赏。
2 楼        文友:白玄        2021-11-20 10:20:21
  问候作者,遥祝冬祺如意,文丰笔健,创作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