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陶罐,你是我的最爱(记叙文) ——无
时光如水逝去,留下的是童年的一段美好的记忆。有时候我们所喜爱的并不单单是一件物品,更是这段物品背后所承载的那段美好的经历。——题记。
我最喜爱的一件工艺品是我一年级时参与制作的一个陶罐。
在别人看来,这个陶罐可能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外表没有任何装饰和花纹,只涂着一层粉色的釉,心形的瓶口,瓶口旁有几道裂痕,显然是窑烧留下的痕迹,火焰留下的“伤疤”。罐的底部和内壁都没有刷漆,底部刻着我妈妈的名字。没有精细的做工,看上去甚至还有一点粗糙。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工艺品,因为它承载的是一段温暖而又美好的记忆。
恍惚中,我又跌回了那段一年级的记忆里,没有烦恼,更没有忧愁……
那是假期中的一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去“前言后记”图书馆游玩。走着走着,我们突然发现有一个手工陶艺制作点。我好奇地走上前去,爸爸妈妈也觉得制陶很有趣,便允许我参加。我在制作的时候,他们俩也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目不转睛地观看。
一位叔叔站在拉胚机旁,给了我一团陶泥。叫我把它搓成圆形。我慢慢地把它搓圆了,又按照叔叔的要求,将其扣到了拉胚机上。叔叔把它捏成了一个长方体,又让我用手指在上面钻一个孔,我照办了。只见那个叔叔的巧手像是拥有魔法似的,随着拉胚机滚盘的转动,他将那个长方体如面团一般的呢胚,一会儿拉长,一会儿压扁,收缩自如,如变戏法一般,看得我目瞪口呆,爸爸妈妈也啧啧赞叹。这时,只见那位叔叔顺着那个孔缓缓地把这个长方体捏成空心的,并做成一个罐子的形状。不一会儿,陶胚就快成型了。这时,那个叔叔让我捏这个罐子的罐口,问我是不是想要心形的,我点了点头。他又让我来捏。我小心翼翼地把这个罐口捏呀捏,可就是成不了形,急得满头大汗,爸爸妈妈在一旁哈哈大笑。叔叔说我没有掌握技巧,给我做了个示范,我很快就学会了,缓缓地把瓶口的泥巴摁了上去,捏出了一个我觉得还算过得去的心形。
我觉得到这一步已经差不多了,便准备拿走陶胚。叔叔也忍不住笑了,说:“这是半成品,拿回家是没用的,还要经过晾晒和烧制。你想要粉色的吗?”我毫不犹豫地说是。爸爸问:“是要窑烧后再来取吧?”叔叔说:“对,需要一段时间,请耐心等待。”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开心地离开了。
在等待陶罐出窑那段日子里,我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问陶罐烧好了没,然而回答总是否定的。我便渐渐地有些失落了,但还是期望着早些拿到陶罐。
有一天,爸爸下班后神秘地递给我一个包,说:“你最想要的东西在里面。”“是陶罐嘛?”我兴奋地问。爸爸微笑着点了点头。我打开一看,果然是,喜悦之情顿时溢于言表。我视若珍宝,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了书架上,生怕把它摔碎了,弄坏了……
六年后,我轻轻地擦拭着陶罐上面的灰尘,把它缓缓地送回书架上,并与它深情对视着……
这段美好的记忆,存在了这陶罐上。那段童年的记忆,我永远不会忘怀。这个陶罐,永远是我最喜爱的工艺品!
作者:陈开悦。安庆市人民路小学碧桂园校区五(2)班出生年月: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