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游岘山记(散文)

精品 【菊韵】游岘山记(散文)


作者:铁犁 秀才,1680.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97发表时间:2022-01-21 23:52:37

【菊韵】游岘山记(散文)
   这时,我才发现除了这座巍峨的大山像一面墙一样堵在我们面前,这里几乎就没有路。岘山本来是有路的,但在山的前面。我们远在山下就走错了,来到了后山!如果现在去山前,我们还得原路返回,再绕几十公里的山路。这样一来,到达山前,怕是天就要黑了。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可供选择。一个放羊的人指了一条小路。就哪是小路,其实只是荆棘丛中的一道缝隙。说沿着这里可以上山。我们决定涉险。首先是要把八十多岁的齐老师安顿好。李会长打开车门,让他坐进车里,半开玩笑说:“你就在这里慢慢地写你的诗吧,等着我们下山。”齐老师欣然同意。我在路边捡起一根朽树枝,将多余的部分折断,张义白老师看见了,赶忙从树上折下一根新鲜树枝来,做成拐杖递给我。我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扯着孙子,我们一起上路了。
   踏过村后的一块古板,路突然像一条长蛇,蜿蜒着沿山梁瞬间钻进了林莽里。走出一片林莽,发现我们已经在悬崖边上攀援。我明显地感觉到两眼发昏,心跳也在加速。借着叹息的当儿,抬头寻找脚下的路。大山像一个巨人,宽大的衣服上叠着许多褶皱,而所谓的路,就是那无意间斜粘在衣服上的一根丝线。我们就在这根丝线上艰难地向上攀登。路越走越窄,最窄的地方甚至只能容得下一只脚竖着过去;有的地方,干脆连这点儿宽度也没有了。
   正在为无法下脚犯难时,前边树丛里又恍忽一点泛白的痕迹。路的上面覆盖着野树叶子,即便是在脚下,也难以辨认。脚踩上去,下面尽是拳头大小的石头,不仅硌脚,连站稳都是个严重问题。路的两旁山上贴着山生长着各种树木,正是三九时节,树叶全都被山风吹落了,只留下刚直的枝干。我后悔自己不懂植物,这里所有的树木都不认识,我只知道其中一种大概是乌臼,但又怀疑,因为眼前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乌臼?最让人惊奇的是一种不知名的树,光滑的外表,青白的颜色。其中一棵几根树干已经被人锯下,一旁放着一根,臂膊一般粗细,端口如同象牙一般洁白细腻。这一定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树种,假如将其做成木雕,车成手串儿,那将是非常受世人欢迎的艺术品或者装饰品。可现在是上山,即便是捎带,也只能等下山回来再说。
   我拉着小孙子,拄着拐杖,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走入一层褶皱,又从另一层褶皱里走出来,再从那边的褶皱里钻进去。左边壁立千仞,右边是深不可测。往上已经看不见山顶,下面,缥缥缈缈的暮烟稀疏处,尚能分辨出涧底的几处农舍。暮烟上方,远远近近,是海岛一般层层叠叠的山岭。多么美好的景色呀!真让人慨然兴叹,只可惜没有七步成咏之才,徒然慨叹而已,搜肠刮肚一阵,勉强得了一句:“羊肠盘曲云深处……”仰面看到左前方悬崖外张如鹰喙,遂又得一句:“鹰嘴蛇伸铁挠钩。”便没有了下文。这不仅仅因为才思不济,更因为身处险要,心中惴惴,原有的一点诗兴早已为怯懦取代了。队伍中有人唱歌,流行歌,黄梅戏,都是各自挑拿手的,一时山崖间歌声飞扬,回音阵阵。我知道,在这样的境遇唱歌,绝不大可能是抒发愉悦,更多的或许是因为恐惧。走夜路唱戏,“我手举钢鞭将你打!”是在给自己壮胆儿。毕竟这里的路太险了。我也想唱,到底五音不全,只在嗓子眼儿里哼了一哼,始终未敢唱出声来。
   我们再次来到了一处转折点,这里又是从山的褶皱里走出并又要进入下一处褶皱的山嘴。这里有席子一般大小的地方,往前可以看到下一个山嘴,那里露出两间房顶。孙老师鼓励大家说过了那个垭口,就有上山的路了。见我着实疲惫,大家劝我在这里休息,等大家下来好一起下山。然而孙子却不以为然,非要继续上山不可。看看天色已晚,实不愿拖累大家,好一番哄劝,终于愿意陪我坐下来休息,目送大家朝着更高更险的路走去。
   登山的妙处是极其顶,上不到山顶的遗憾总是难以排遣的。此时我就被这遗憾折磨着。我多想和大家一起,无论多么艰难,登上山顶,遥望天地之尽头,高歌,狂啸,放纵心中的一切狂傲,感受人生的一切美妙,何其快哉!然而,此刻,我们爷孙俩只能眼睁看着同伴们远去。也许,人都是有局限的。我今天的局限不仅是因为带着孙子,更因为我自身的能力。我也许根本就爬不上这座大山,这也许怪不得我的自身。再聪明再强悍的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挑战极限,是世所公认的英雄。老人桑地亚哥,明知之海无法征服,却仍要不可为而为之,明知那条大鲨鱼无法钓到,却仍要勉为其难,最终也只得到一具鱼骨。幸好“老海先生”没有为老人设定一个孙子,假若是这样,他一定不会去带着孙子和鲨鱼拼命的。
   孙子,是我最大的山,比山都重!
   我从包里掏出一个梨来,说什么孙子也不吃,他只吃了些饼干。趁着天色,我们爷孙儿俩不敢等到大家都下了山一起往回赶,笨鸟先飞,我们必须提前赶路。吃了些东西,喘息片刻,觉得体力略有恢复,我们相互搀扶着,折转头来,朝下山的路走。虽然还是那样险峻,毕竟下山,又是刚走过的熟路,相对速度还是加快了不少。回头看去,远远地山上一处红点儿,那是一个女诗友的羽绒服的颜色——仔细分辨,一队人全都开始往回走了。我尚在诧异,已经隐约听到他们在高声呼叫,我在这里也高声地回应,让他们知道我们安然无恙,也好放心。
   继续回走,又回到了那棵象牙树旁,不免又动了心,想想那毕竟不是我该要的,它属于这片林,属于这座山,还是让它静静地躺在这林莽之间的好。大队人马终于赶上来,我们继续结伴前行,我问他们为什么也不上了。他们说,过去垭口,大约还要爬几百米才能到达山顶,山那边风很大,更主要的是时间晚了,爬上去怕摸黑山路难走。没有上得山顶,大家都有一种遗憾。我则相对释然,古时有人曾经说:事有必不可成者,物有必不可得者,人有不可强就,功有不可速达,而营营于心,孜孜在念,非惑与?好在大家一会儿又被此番游赏的快感冲淡了。大家相互交流着收获,谈论着观感,欢声笑语,不绝于山林间。
   下得山来,见得齐老师,他的诗也还没有完稿。他虽然没有走那段山路,但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人,在车上一路跋涉,一路惊险已经让人为之深感钦佩了。另一个让大家大加赞赏的就是我的那个小宝贝,那么远的山路,到底没有叫一声累,一直坚持到底。有人说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我想,更准确地说,人生也许更像是登山,一次探险,经历过,痛苦过,迷茫过,彷徨过,甚至痛苦过,才会有真人生,真幸福。勇者爱山,仁者爱水,让小孩子从小多亲近山川河海,不也是件有益的事吗?
   我们的诗都没有写出来,也许是大家都太疲惫了。大家都充满着激情,我们行走在诗里。
  
   ――2022年1月4日于宝丰

共 7605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通过游记的方式,写出了贫困山区通过扶贫攻坚工程发生的巨变,那些让城市人羡慕的洋楼别墅,在山区成了平常百姓家的住宅,村村通上了柏油路、电力、通讯、网络、自来水,山区面貌焕然一新。那些通不了公路的人家得到了很好的安置,留下的村落成了旅游的经典。让游客们看看扶贫攻坚的对比,看看取得的成绩。山上的瓦房庙宇,成了历史,淹没在飞速发展的滚滚长河中。跟着作者的笔迹,不仅领略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蔚为壮观,更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那种互敬互爱彼此关照的浓浓的人情,这是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字里行间散发着正能量。一篇好的游记,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旅游日志,而是旅游中的感受和有意义的所见所闻。好文,推荐给大家欣赏!【编辑:叶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126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22-01-21 23:53:39
  铁犁大哥的文站位高,大气,我非常喜欢!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1-22 01:15:29
  内涵丰富,有时代感。点赞
活到老学到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