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名著·传经典】【八一】一生偏爱是天然(赏析) ——赏析《牡丹亭》之《惊梦》
说起《牡丹亭》大家并不陌生,它是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也就是现今的抚州市。
《牡丹亭》是一部经典之作。剧中着重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生活的自由追求。在那个封建社会,具有重要的反封建时代意义,因而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在这一部作品中,详细描写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因此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丽娘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可谓是三生三世的痴情痴恋。
剧情曲折离奇,引人入胜。剧中的唱词,句句动人心扉,温婉、经典,可以说,美得不输唐诗宋词。这些在《惊梦》一场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突出。
一
《惊梦》这一场是丫鬟春香在上一场《春香闹学》时,已有铺垫。只因那春香,某日忽发现了一个大花园,并且,她告诉了小姐。
春香是小姐的丫鬟,她是陪杜丽娘读书的。小姐老师是陈最良,一位严厉而又很迂腐的老先生。
玩皮的春香无心陪读,一会说要出恭,一会又跑回来对小姐说,外面有一个“好耍子”的大花园。尽管她绘声绘色说着,可是小姐却没有反应。
因为春香实在太闹腾,老师课也上不下去,于是,老师严厉地教训了她,生气地走了。
春香感觉委屈,哭了起来。杜丽娘便问刚刚她说的花园在哪里?要她带自己去看一看。
惊梦就此有了铺垫,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伴随着一支【绕池游】曲子,唱段拉开序幕,“(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旦”是杜丽娘;“贴”的意思是贴旦,大多是村姑、丫头一类比较俏皮的角色,这里毫无疑问,指的是丫鬟春香。
杜丽娘的一句唱词:“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这句唱词,惊艳了人们的眼睛,耳朵、鼻口,再到心田,一起沉醉了。这就是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惊梦》一场,也就是第十场。
晨起,丽娘问着春香可叫人打扫了花径?又说:取镜台衣服来。春香细细的答着,乖巧的给小姐搬镜台拿衣服。自然而然,这是在梳洗打扮,为着游园做准备了。
《惊梦》一出,美得让人沉醉。从戏文到人物再到景色,都无可挑剔,既绮丽无比,又令人陶醉。
说道戏文,从一句:“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一直到末尾的一句:“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押同一个韵,如诗如词,无可挑剔,令人读了听了都是一样的沉醉不愿醒。难怪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这样评价:“那是最隽妙的抒情诗,最绮艳,同时又是最潇洒的歌曲。”
二
一出《惊梦》从唱词已经知道,主人公杜丽娘,是在一阵阵鸟声中醒来。而且是一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早晨应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有鸟声,也有花落声,更有轻轻风儿拂面。在一阵鸟声婉转花红飘飘的早晨,小姐丽娘慢慢醒来。同时也让人想象,“人立小庭深院”的无奈孤寂。一个“深”字,由不得让人在思虑着,不断揣摩,可谓是庭院深深深几许。一位少女正是情窦初开之时,却要严格遵循着旧时代的礼法诸多的规矩。显然杜丽娘也不例外,且,她的父亲母亲管教格外严格。杜丽娘的杜字就是关起门来的意思。而父亲杜宝,他是一个恪守封建礼教,扼杀女儿个性发展的顽固家长。年届五十,尚无应门之子,他感到遗憾和悲伤,指望将来“招得好女婿,与儿子一般”,承传家业, “把家当户”。杜宝一直认为: “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儿点点年纪,知道个什么呢?”
丽娘母亲更是:“女孩儿只合香闺坐,拈花翦朵。问绣窗针指如何? 逗工夫一线多。 更昼长闲不过,琴书外自有好腾那”。
就连女儿丽娘衣服上绣的纹样,她都会去干预:“怪她裙钗上,花鸟绣双双”,花鸟双双,本就是自然,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水中莲花也并蒂,就连水里的鸳鸯也知道:“暂分烟渚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共飞”,何况情窦初开的少女,又是如此有灵性的一个美丽少女杜丽娘呢?
其实,从丽娘的一句“乱煞光年遍”中的“乱”说明这十六年的岁月过得有多伤感多伤怀,匆匆而过。紧接着有一个“乱”字出口:“是“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到低又是什么剪不断,理还乱呢?那只能是空虚,寂寞,无聊,苦闷透。
“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丫鬟春香的一句已将小姐的心事说出来,今年的春天又来,是否又与去年相似?最是“关情”二字,一年年,是否有所不同。或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天陪伴小姐的丫鬟春香早已看出小姐的无精打采,烦闷,苦寂的样子。
之前在陈最良课上,诗经《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老师评价为是“后妃之德,然而,聪慧的丽娘是明白的,这是男女之好,是爱情,于是,顿生一种思绪,一种无端的情思,那是难以关得住的。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就如汤显祖在题记里说:“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三
丫鬟春香领着小姐去游园了。她们想悄悄地,不让任何人知道,她们想偷偷地躲过人们的耳目,准备向着园林深处一路而去。
此刻,正在梳洗打扮,穿插的好。这穿插就是穿衣服梳头发,插上钗环,边是一一的穿,边是一一的插戴,边是看着小庭院里:“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一句是说:晴空的庭院游丝如烟,春在飘荡的游丝上呈现。这晴丝是蜘蛛结的丝,这丝是晴丝,是情思,也是情丝。总之是关情的。那蜘蛛是报喜的蜘蛛也说不定。大好的晴天里,真是一切都美好,让人喜滋滋,乐淘淘。
再加上有蟢子出现,民间常有见到蜘蛛也就是蟢子,会有好事、喜事出现的传说。这一幕,让丽娘眼里景物包含着情,翻开日本十世纪初的《古今和歌集》里也有:乐得今朝蟢子飞,想是夜晚我郎来。亦是如此。
再看看那丽娘,她是:刚迈步又迟延,退而回房理花钿,没想到菱花镜偷照了半个颜面,害得她是将发髻梳偏。步出闺阁羞将身姿显现。活脱脱的一位小姐,既天真又调皮,又激动又是娇羞,她就那么真真实实的,出现在人们眼前。显然压抑已久的心情,一下子就要得以释放,就连天天为小姐梳洗打扮的春香,也是觉得小姐穿着打扮的与往日有所不同。连连说:“今儿穿插的好。”
而,对镜理妆的丽娘在【醉扶归】中软软绵绵的唱词: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一语道出自己的志向,不爱那些花招秀带,粉饰打扮,独爱这天然风韵,出水芙蓉,天然自成。或许,此时,已经奠定了她的情爱,也要这种自然而然,也要这种一见钟情,而绝不是父母之命,更无须媒妁之言。
看看早茶已过,接着春香陪同下,杜丽娘到了后花园。
不到则已,这一到才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这如许春色,却丝毫不知,这是说丽娘不知的遗憾,同时丽娘也是在说自己知音未遇,都是令人遗憾可惜的。
此刻,最美丽的景色出现,最美妙的唱词也袅袅绕梁、咿咿呀呀而来,那美妙的【皂罗袍】在这一个“许”字里脱颖而出,且听且看: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偏偏这唱词,气如烟火,音如黄莺,一顿一挫地,就这样的一句,早已把听的人看得人迷住了,惊艳住了。一咏三叹的腔调,柔搓到肺腑里的音色,乍一听柔软得骨头入酥,心神儿荡漾,痴痴醉醉,丝丝入扣,待到细细倾听便可知其内定是大有乾坤。一拍一拍富有节律地响起,一波波升起,一波波助澜,让人不至于软怠起来,而是兴致倍增。脑海无限想象,天造的人儿,地设的景色,怎么就这样如此美好,终于相遇在了一起。
唱到这里,不由得心生疑惑和埋怨着:恁般景致,父母亲从没提起过。自己家里竟然有一处这么美丽的园子,却丝毫未曾知。
最是这: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如此美丽春景,我丽娘也太辜负这美好春光了。这样唱词,太美妙了,这就难怪,就连《红楼梦》里的潇湘妃子林黛玉听了,也要说“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是呀,看戏的人,或许只是在看戏,又哪里去细琢磨呢?又有谁咀嚼得出,那其中味呢?
四
这里杜丽娘正是万种柔情,一腔子肺腑没个相诉处。此时,就听到,喜乍乍的俏丫鬟春香念白道:“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凡是花都已经开了,只有,那牡丹还早?这牡丹又是谁呢?不用说,自然就是杜丽娘了吧,想想又有谁能“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也只有牡丹,也就是杜丽娘了。单单从姓氏上看一个“杜”与“牡”何曾相似,何曾让你一眼看不真切,就会混淆了去,这或许早有深藏其中的迷,又或者故意所为。
更美的唱词又出口“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一句:“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显然是,在问着自己,自比高贵的牡丹,然而,那牡丹再好,也是一样的会在一阵风雨里终要归去。是的,不论是早开的杜鹃花如啼血般的红遍远山,抑或迟开的荼蘼花像醉酒似的软伏地下,那高贵的牡丹会同它们一道送春归去, 一样会零落成泥,了却其青春生命。正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韶光易逝,人儿转眼色衰人老,成为昨日黄花。
此时的杜丽娘,仅仅十六岁的妙龄少女,似一座美丽的花园,馥郁盎然。且,她烂漫天真,有血有肉,她是人,是一个情感丰满的人,却被束缚在小庭院里,封闭在小小的闺阁之中。她又何尝不知,似水流年四个字的分量,又怎不明白转眼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常理。
这一次游园,让她生命里的花朵绽放,她发现了世界的美丽,自己情感的苍白,或许在现实中很难达到,真是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咋办呢?于是,游园回来,她进入了自己的梦中,那梦是绮丽的,那梦是美妙的,甜美,幸福,让她的情感得以释怀。
五
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想幽梦谁边,和春光暗流传?迁延,这衷怀那处言!淹煎,泼残生,除问天!忽然间,她感觉身子困乏了,再不能持,且自隐几而眠!——【山坡羊】
这是丽娘祈求良缘的一段真实的内心独白,叹着叹着便入了梦。梦中花神为丽娘真情感动,特地引来小生柳梦梅折柳而来,与杜丽娘相遇。谁料到,两人相见,都吓了一跳,恍觉似曾相识。许是前生前缘,许是三生前定,好似见过的,也就不再拘谨,反到感觉一切那么美好,那么自然而然。
这边是柳梦梅折扇轻摇,轻嗅柳条,行礼而让丽娘作诗一首,那边丽娘欲说还羞地道“素昧平生”时,柳梦梅便带笑地唱到:“小姐,咱爱杀你哩!”这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魄,竟是如此大胆的告白,没有传统的含蓄婉转,没有胆怯怯,没有遮掩掩,更没有犹犹豫豫。就是放到现在,也是令人震撼的,爱就爱了,绝不含糊,让对方知道,不要错过。或许,错过了就会错过一生。毫不掩饰的爱,足以让人心悸,用尽全身心的情感,为之而叫嚣,为之而涌动,而欢呼不已。
【山桃红】,即是柳梦梅的衷心告白:“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这唱词艳丽,这爱语的甜美胜似甘露,咋会舍得离去,咋会舍得醒来,于是呢,“和你把领扣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两人衣袖连在了一起,情儿连在一处,心儿更是紧紧的连在一起,缠缠绵绵,似这般似胶如漆,心有灵犀,两人好似鸳鸯一对,飞鸟一双,这般地一唱一和,一呼一应,心灵的对白,心神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如梦如幻,赏遍了园中美景,此刻天上人间,温存得真真的美好。两情和合,相悦万般,真个是千般的爱惜,万种的温存。
然而,既是梦,无论有多么美有多好,总要有梦醒的时候。在花神与花仙们的絮絮叨叨,穿穿梭梭,哪怕是“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的情分,都要相看俨然,翩然离去。磬地一响,忽然之间,母亲唤儿梦醒,母女之间相对,“奴家口虽无言答应,心内思想梦中之事,何曾放怀”,面上诺诺应答,心下却恍惚一片。痴痴呆呆,真真假假,如梦如幻。
母亲自然唠唠叨叨,嘱咐这儿,叮嘱那儿,一会问:我儿,何不做些针指,或观玩书史,舒展情怀?因何昼寝于此?一会说:孩儿,这后花园中冷静,少去闲行。再三说:孩儿,学堂看书去。又叹着:女孩儿长成,自有许多情态,且自由他。
或许,我们会更多的理解“宛转随儿女,辛勤做老娘”吧。那么丽娘呢,情一旦起,一往情深。这一往情深,让她如何是好呢?
丽娘在【绵搭絮】唱到: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那是回忆在梦中,那是思念离去了的人,那是在期盼何时何日再相见,那是一往而深,深几许。
此时,已经到了这一场的尾声。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依然是丽娘的一腔子的爱无处诉,依然是,丽娘的情,无法释怀。呼喊出的依然是天啊,有情人那梦儿还不远。
惊梦一场,惊到了丽娘还是柳梦梅?惊到了读者还是作者?是惊梦已醒,还是依然没有醒来?亦或是又将入梦呢?总之,戏里戏外,都有人,实实在在地被惊艳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