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河】与老同学同游三游洞和西陵峡(散文)

编辑推荐 【山河】与老同学同游三游洞和西陵峡(散文) ——宜昌游记之二


作者:精纯惟一 白丁,2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64发表时间:2022-01-25 11:09:41
摘要:“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有栈道可通。其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西陵峡因宜昌市的西陵山而得名,西起湖北省秭归县西的香溪口,东止宜昌南津关,全长66公里,历史上以其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而闻名,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

【山河】与老同学同游三游洞和西陵峡(散文)
   从“至喜亭”前行,即见大石碑一块,上书“三峡起始点”,底座有宜昌市地名志办公室介绍:长江三峡由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构成,东起宜昌市三游洞,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全长193公里,峡口明珠三游洞三面环水,一面达山,洞景奇绝,风光旑,是三峡最著名的胜景之一。
   要“三峡起始点”石碑的旁边,是“汉张飞擂鼓台”,台高6米多,重达百余吨,宛若一座巨大的圆形石峰,拔地而起,耸峙江滨,气势雄伟。台前,一座人工制作的仿石刻猛将张飞雕像,基座连人身约3米高,背依幽深峡谷,下临滚滚长江,威武挺立,环眼圆睁,傲视远方,左手握剑,虎须戟张,右手执捶,巨臂挥握,旁有一面大鼓,似闻隆隆战鼓声,再现了这位古代名将的勃勃英姿。据《东湖县志》载,张飞任宜都郡守,督兵于此,相传他曾在此修筑擂鼓台,击鼓操练水兵。
   沿“汉张飞擂鼓台”向前方径直而行,可见著名诗人贺敬之的题诗“巍巍葛洲坝,悠悠西陵峡。约来三游洞,喜至亿万家”雕刻于山石峭壁下。再前方,就是为纪念宋代大诗人黄庭坚而修建的“山谷亭”。
   沿陡危的小道依栏而下,至山腰间的悬崖下有一小潭,细泉涓涓流入,长年不歇,潭边草茂竹翠,这便是宜昌市的名胜古迹“陆游泉”。南宋考宗乾道五年十月八日,陆游随军旅生活,入蜀时道经夷陵,在三游洞,陆游见到黄庭坚、欧阳修等文人的题刻,感慨万千,尽兴之余,发现下牢溪上方有一潭清冽的泉水,即取潭中泉水煎茶,水甚奇,茶味美,气香味甘。小潭倚山临溪,陆游流连忘返,题《三游洞前岩下潭水甚奇取之煎茶》“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在潭旁岩壁上,从此这眼无名山泉,被世人称为“陆游泉”。
   再往前行至后部,即是“楚塞楼”,在宋代,它与三游洞、至喜亭同被称为峡州三胜,“西塞晚霞”为一时胜景。关于“楚塞楼”的来历,有史料记,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九年(公元33年),割据称帝的公孙述为阻止刘秀汉军入川,派遣田戎、任满等人率兵数万人于荆门山与虎牙之间架起横跨长江的浮桥,在楚西塞安营扎寨。据称,这座浮桥比元代四川益州(成都)桥早一千多年,堪称万里长江第一桥。两年后,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岑彭从津乡发兵6万人,率战船直冲浮桥,利用顺风纵火,使桥楼崩坏,打败了公孙述。岑彭打败公孙述后,为了张扬自己的功德,鼓舞将士的斗志,激励后人,于是便在荆门山上建起了“楚塞楼”。也就是说,真正的“楚塞楼”是建在荆门山上的。
   荆门山并不在荆门市,而在宜都与宜昌市交界处的长江南岸,因“上合下开,其状如门”,故名“荆门山”。有人称荆门山为宜昌的“祖山”(发源地)是再也恰当不过了。不过,由于历史的原因,荆门山却一直湮没在岁月烟云中,不为世人所知。
   专家考证,“三游洞”顶上的这座“楚塞楼”,只是后人仿制建造的,楼台十分壮观。初为二层四角,后改为三层六角,楼门上联“上收蜀道三千之雄”,下联“下销夷陵一方之局”,横额为“楚西塞楼”。而当年岑彭建造的“楚塞楼”确切位置至今都无法确定。后来,经此“楚塞楼”出入三峡的文人墨客大多曾登临现在这座“楚塞楼”,面对大江感世伤怀,留下大量诗文。为了证实哪里是真正的楚塞楼,有人曾在荆门山戏诗一首:“楚塞楼,楚之西塞时候,她与岳阳、黄鹤齐名,红为古江南三大名楼。到了你的脚下,不见经传的名楼,不见拔地而起的吊脚楼,他们统统变为了泥垢。有,没有!不该有的却有,虎牙山长出了楚塞楼,三游洞冒出了楚塞楼。把有的地方弄成无,让无的地方变成有,今到荆门山实地正名,但愿此处‘长’出真正的楚塞楼。”
   我们来到楼前,只是在外面随意看了看,听到里面有人弹古琴的声音,外有广告宣传为古琴培训和印章收藏,遂放弃了游览,没有进去楼内。
  

共 6660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与老同学同游三游洞和西陵峡》是精纯惟一老师写的第二篇宜昌游记。西陵峡自上而下,共分4段,有香溪宽谷、西陵峡上段宽谷、庙南宽谷和西陵峡下段峡谷,峡道两侧风光明丽,雄伟壮观,奇构异形,难以辞叙。沿江为恩施州巴东县、宜昌市秭归县和西陵区。“三游洞”,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自唐宋以来历代游览过“三游洞”的名人,以及在夷陵任职的官员,或题写诗文,或刻碑记事,共作壁刻碑刻,楷、隶、篆、行、草各体皆备,大多保存至今。“三游洞”顶上的这座“楚塞楼”,只是后人仿制建造的,楼台十分壮观。初为二层四角,后改为三层六角,楼门上联“上收蜀道三千之雄”,下联“下销夷陵一方之局”,横额为“楚西塞楼”。“至喜亭”,是一座重檐三叠、金顶朱栏、飞檐红柱、玻璃瓦面、由“品”字形三亭组合的亭阁。在宋代,楚塞楼,三游洞、至喜亭同被称为峡州三胜。这篇游记,皆是名人古迹,题刻,富有荆楚文化底蕴,润泽楚天。葛洲坝的气势雄伟,西陵峡的峰峦高耸,夹江壁立,峭崖如削,奇峰耸峙,美不胜收!力荐赏读!【编辑:极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2-01-25 11:26:14
  感谢精纯惟一老师赐稿山河如画!o(* ̄︶ ̄*)o
  
   您这篇《与老同学同游三游洞和西陵峡》游记散文,主要写您与几位同学,游览三游洞和西陵峡的过程,期间见到的名人手记和碑刻,尤其是“三游洞”前后两拨名人做游记文章,更有家国情怀的屈原衣冠冢,还有诗人郭沫若游西陵峡后,所做的《过西陵峡》诗,真长知识!感谢您!╰(*´︶`*)╯
    
   我社团的爱莫问天老师,就在您文中提到的南津关大峡谷工作,他在积极推广该景区。╰(*´︶`*)╯
  
    
   感谢您支持山河社团。敬茶!远握!o(* ̄︶ ̄*)o
极冰
回复1 楼        文友:精纯惟一        2022-01-27 15:34:19
  谢谢极冰老师!老师辛苦了!也代我问候爱莫问天老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