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母亲(散文)
一
我的母亲是一位很平凡的农家妇女。她今年77岁了,一脸皱纹,满眼泡桑,走路也只能在套间里走走,饭量也减少了,甚至吃饭时,手也有些轻微的颤抖,她真的老了。母亲的人生,既普通又简单。但她有一个的生活习惯:做事什么,都讲究个“认真”!母亲总是以“认真”换来精美的劳动成果而高兴。我想,这是她的一种生活观,也算是一位农家妇女最原始最朴素的审美观,值得我不惜笔墨珍藏!
我是文成铜铃山人。铜铃山,回荡着我响亮的坠地哭叫声——哇——哇——!声声铜铃,铜铃响;声声祝福,铛铛响。母亲在回荡的铜铃山里,挖过春笋,摘过春茶,采过春蕨。
母亲加工成的山珍成品——笋干或蕨干。上好的,整理成若干捆,拿去卖,去送人情。一般的,留着给家人自己吃。买客,买母亲的笋干或蕨干时,总是夸她东西的怎么怎么好,愿意出比别人家的价格高一些购买,她也非常享受自己勤劳换来的喜悦!有时,还在村里人面前得意一下。
还有一点,母亲擅采茶。她釆的茶,送收购站收购,都是以特等价收购的。因为她对春茶的采摘和加工是十分讲究的。
由于父亲的勤劳,我家的茶,零散地种在自家的番薯园脚。父亲说,这样的茶,茶笋多而粗壮,你母亲采摘也方便。
母亲适时就去采茶。她只摘一叶一芽的茶笋;采摘来的茶笋,在灶台的大锅里,用匀火炒软,让父亲在竹匾上用手搓;搓成的茶团,抖开后,全部茶芽都搓成圆条,她才满意叫好。这样的茶条,洒在茶笼上用均匀的炭火烤干,成品,装袋。母亲制茶,非常注意火候。这整个采茶和制茶过程,充满着春的味道和转换,她非常享受这一过程,也泡点新茶呷一呷。
母亲是一个特爱春天的一个人。春天里,孵小鸡,是她不可缺少的一件事。
山里人家的鸡,是上等的补药,也是上好的美食。父亲劳累垮了,母亲往往杀鸡给他吃,我们子女也有一份。小时候吃鸡的那种味,现在怎么也找不回来。贵客来了,母亲也要杀鸡给他吃,深表敬重之意!
俗话说,百日鸡叫叽叽;百日鸭有得杀;百日鹅有得抱。由于小鸡生长慢,开春不孵小鸡,秋收没东西补力;过年也就没有大公鸡了。母亲认为,没有大公鸡过年,这个年也就不够丰盛。
鸡酒迎丰年!山里人家,都是用大公鸡吃“分岁酒”的。过年的鸡,养得越多越好。母亲认为,大鸡祭神祭祖,来年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好兆头!
鸡大,一家人的“分岁酒”就吃得过瘾。我们子女开心,大人自然也高兴!
因此,母亲孵小鸡,十分用心。用作孵小鸡的蛋,外观大小匀称。每个蛋,她都用烛光照过,选择空隙小的鸡蛋。她说,蛋的空隙小,才新鲜,小鸡的出壳率才高。
一只孵小鸡的母鸡,一般安放十二个左右的种蛋,多了,母鸡对种蛋受热不均匀,也会影响小鸡的出壳率。
经过母亲的一番精心,她孵得小鸡,出壳率几乎达到百分百。母亲认为,这是一年的好兆头。
二
夏天的铜铃山,是文成避暑的好去处,堪称天然的森林氧吧。这里清风送爽,风景怡人,诗云:
雄峰绿水绕青山,浪起微波涌
通径步随臻乐院,憩休佳宴酒欣颜。
蒙蒙雾霭江姿野,朵朵花云日态环。
枫叶锦坡香韵逸,赏心欢笑喜人闲。
山里人家,夏天比春天空闲。父亲乘机去赚些散钱,母亲在家同村里的大妈、婶婶们,常去“屋横头”(方言口语)香坡上的锦叶枫下纳凉。她们虽然不会也不知道欣赏这一境界,但喜欢来此聚集,坐这里闲聊或编织毛线衣或纳布鞋底。
母亲编织的毛线衣,很平整。大妈、婶婶们十分羡慕,常常向她讨教。母亲认为,简单——只要手指推针、手指钩带拉线用力均匀就行;也不简单,这是一门手艺,熟能生巧。编织花样时,母亲时常手把手教她们。
母亲做的布鞋,可称为绝品。不仅平整美观,而且非常适脚。鞋的针脚,整整齐齐。翻看鞋底,针脚非常匀称,无论是横看还是竖看、斜看,都是自成一线的。
其实,山里人家制一双布鞋,是一件很不容易之事。制鞋的所有材料,就地取材。先是在竹园里最大最长的心毛竹脱下笋壳,压平,剪制成鞋底,用布料缝制成模板。然后找些不能再穿的旧衣裤,取其还好的部位,用番薯粉糊将这些布块,全部均匀糊上粉糊,贴在板壁上晾干。用晾干的布块,在制好的鞋底模板上,贴制成一定厚的鞋底,将其纳线两圈,再一针一线地均匀纳线。这种线,也是从自己种植的蔴取皮制成的。用晾干的布块,贴制成一定厚的鞋面,封上面料,用坚韧的布条给鞋面巡边。最后在纳好鞋底上,巡缝鞋面,大功告成。
这,就是山里人家地地道道的土布鞋!
过年时,母亲拿出自己做的新鞋给我穿,非常高兴。我想,当时,她心里肯定希望我来年长得更高,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真可谓是:“慈母手中线”,学子身上鞋!
一双鞋,密密麻麻而整齐的针脚眼,不知注入了母亲多少心思,寄托着母亲多少的爱啊!
三
山里人家的秋天,是个收成的季节,也称农忙节。不管怎么忙,母亲还是舍得花时间精细选择来年的种子。
山里人家的种子,都是自己种植留选的。留选的种子,有豇豆种,黄豆种,银豆种,黄瓜种,婆瓜种,南瓜种,玉米种等等。
在母亲看来,种子是当年丰收的象征,也是来年丰收的希望!
母亲选来的种子,饱满,匀称,整齐划一。她选种的精心过程:培种——护种——采种——选种。像豇豆种吧,她在平常采摘时就把最强壮的豇豆留着当豇豆种。留种的那根豇豆腾上的其它豇豆,会采得更勤更嫩些。她认为,这样培护起来的豇豆种,它的豇豆子更大更粗壮!
当豇豆种熟透时,母亲采摘来的豇豆母种,几乎是一样大,同样长。她拨取下豇豆种子,选择最饱满的,晾干,装在棕色的小玻璃瓶里,放到柜台上,待父亲来年播种。
村里人常夸我家种植的东西好。我想,一方面,是父亲的勤快;另一方面,离不开母亲的优等种子。
家和万事兴!
四
山里人家的冬天,也称冬闲,但生活氛围却不闲。
村里人,常常聚集在火炉间里,烤火,品茶,嗑瓜子(一般是自家种的南瓜子),吃咸菜,吃番薯饼,吃花生,可有农家之乐的生活氛围!母亲还会把未编织完的毛线衣赶着编织完成,或把未纳完的布鞋底赶着完成。过年,我们子女就有新鞋或新衣服穿。这样也增添了不少的年味——过年的欣喜!
过年,是母亲一年最忙的日子。从腊月24日“弹新”开始,一直忙到大年30日晚的“分岁酒”。
母亲的“弹新”:一扫,二洗,三整理。扫,上至椽瓦,下到角角落落,母亲几乎要把整栋木屋翻扫个遍。洗,洗床被,洗楼板,洗板壁,洗门窗,洗柜台。尤其是洗餐具,盘盘碗碗,调调羹羹,所有与用餐相关的器具,都洗一番,擦晾干,归类放置。母亲说,过年荤菜素菜多,到时取用方便。人家“弹新”一天,母亲要三两天。经过她的“弹新”,整栋木屋焕然一新。在春光的照耀下,格外亮堂,不得不让人欢心!母亲心里,这也是年味——新春新气象!
捣年糕,制豆腐,是过年必不可少的。捣年糕,虽然是男人们的事,但母亲总是要求父亲把年糕在印模上压匀称,亲自把年糕成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母亲说,这样,年糕还生后就好看。制豆腐,母亲讲究的是,包制豆腐时,豆腐巾要拉平整,包角要包平整。经她手制出的豆腐,方方正正,平平整整。母亲眼里,过年的什么东西都要好,预示来年好兆头!
过年的豆腐,山里人家,是整版拿来烧制的。豆腐,切成小方片,两个大面,在灶台的大锅里,用均匀的树枝火翻烤至淡黄。烤黄的豆腐,再放一些明甫、猪骨头,用柴火烧至1-2小时。这样烧制的豆腐,可入味。吃了这种豆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尤其是母亲烧制的,形状、大小、烤黄度,都是整齐划一的,堪称天下之美食。母亲这样用心,我想,她也是讨要个好彩头吧!
过年,有肉,有鸡,还少不了素菜——山珍。每逢过年,母亲把捆得整整齐齐的蕨干、笋干、各种菜干、各种豆干浸泡开,洗干净,切好,浸泡在山水里待烧。她的刀法好,确切地讲,是细心。如笋干,去老取嫩,斜片成几乎差不多大小的薄片。这样的笋干,嫩口。再与过年的鲜肉相约相遇,美味极致。素肉搭配,食欲倍增。
我非常怀念母亲这种年味!我想,60、70辈分的人,都会怀念童年、青少年时自己母亲那种年味!我同学,苏德来在中国作家网发文——《“年味”成往事》,感叹:如今的“年味”,“年”年年过,“味”成为往事!我即兴而发:朋友说,年味淡了,已成往事!微信说,年味正浓,科技发达!淡,淡得其所以然;浓,浓得其所以然。浓浓淡淡,浓我高兴!淡我高兴!愿所有人——年年高兴!岁岁平安!
淡也罢,浓也罢。一家人高兴,比什么都好!母亲就是这样认为的。
五
母亲的忙忙碌碌,辛劳人生,不正是为了一家人高兴吗?母亲,多说,也是几年了。她的一生得到什么?我想,得到最多的就是:她老人家,认认真真地,以其寻常的生活观,在我们四兄弟姐妹身上获取的高兴!
现在,母亲最高兴的就是看到她一周岁的曾孙。曾孙的一言一行都能给她哈哈大笑,无比快活!我想,这是她劳苦一生想要的。
这就是人生,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人生!
衷心感谢您对我母亲的问好!
我在“怀才”老师的激励下,尝试着写下首篇超3千字的散文,又被江山文学采用,被您推荐阅读,深感庆幸!您的推荐词充满着对母亲深情敬重,我深表钦佩!
“母亲,永远是我们心中的月亮!”我深有同感。
这篇散文,我总觉得还缺点散文之味,或许就是写得不够放开,不够细腻吧!
谢谢您给我提出宝贵意见!问候敬茶!祝您开心快活!
通径步随臻乐院,憩休佳宴酒欣颜。
蒙蒙雾霭江姿野,朵朵花云日态环。
枫叶锦坡香韵逸,赏心欢笑喜人闲。
这是首回文诗,在中国作家网发表过。引用于此,我想渲染一下铜铃胜境的氛围,增添一点文章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