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漳州南词”走进榜眼府(散文)
这注定是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我的故乡、也是我的家乡:福建省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漳州南词”、福建省非遗项目,走进了我的家乡钟腾村榜眼府。
2022年3月10日早上,天空万里无云,艳阳高照,就是连天空都是这么的吉祥,湛蓝的天空,底色湛蓝蔚蓝如大海,万里无云,碧空如洗,老天爷似乎也是这么高兴,似乎都为我们铺垫了这美丽而又吉祥的气氛,微风轻漾,空气透爽,鸟儿欣鸣,开在榜眼府余庆楼旁儿的小桥旁边的古树的花儿,也挺着一身娇白,一身雪白,似乎要为远方的客人的到来留下一身娇容,也骄挺着一身的素洁,要把美丽的乡村的故事,告诉给远方的客人。
师兄兼乐友叶万山、郑胜利,也携来了一个乐队,叫芦溪镇民乐队,兼歌唱队,这山花烂漫的芦溪镇,是我工作十二年的地方,当年我曾在这里驻点收购晒烟,一住就是十二年,从发动种植生姜,到晒烟,直到收购,我的青春岁月,在这里挥洒汗水,飘逸着多少“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故事,也挺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威容,是很难忘的。
我曾在这里,开了一个卡拉OK厅,这里的篮球场上、乒乓球台桌上,同样留下了我们很多的故事。
榜眼府,是钟腾的地标,一进榜眼府的大门,门顶上就立现:“双峰耸秀”四个大字,古代榜眼黄国梁的英灵,虽然远逸,但他做为钦点的进士第二名,同样留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和悲壮的经历,是与钟腾榜眼府,共同扬名在外,威仪远方的,如今,他舞过的一百二十斤的大刀,使用的器械,依然陈列在榜眼府,是与榜眼文化一起永存,共同烨烨生辉的。
昨天中午,我还当着我的乐友苏惠娟老师的面,提举了武榜眼黄国梁使用过的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十次,至于那“魁星踢斗”的招数,只是听黄仰东老师介绍过,其实并没有得到真传,只是记忆中的一个古代的传承的故事而已,与这个“中国古老的传统名村——钟腾村”,一起威名远逸在民间而已。
钟腾村横下路组,有我的“横路下学校”,这横路下,是“横天之上,横路之下”的缩写、缩称,童年,我在这里打猎、放牧、唱山歌、对山歌,更留下我多少美丽的故事,童年,是理想和风帆启航的启蒙时代,是有“少年壮志不言愁”的一番理想,所以,我所做的四个音乐专辑,即《黄江山二胡独奏曲》和《黄江山小提琴独奏曲》,都有《童年》的序曲,都有放牧的蹄印,都有放牧的蹄声,骑在牛背上,腰别短笛和牧笛,吹响不仅的是山歌,而且是人生的序曲,这还有打猎的猎枪声、打猎的集结号海螺声,猎狗追逐猎物的“汪汪”狂叫声、厉叫声,依然回荡在我的耳旁,并没有随着岁月的远去而远去,依然荡漾在我的心脑间。
生活,是最高端的文学艺术的素材,经过提炼和凝炼,提取出来,浓缩成文学艺术作品,是烨烨生辉,最终是要走出山间,走向世界的。
所以说,文学艺术、音乐艺术、包括众多门类的艺术作品,既来源于生活,最后提炼出来,是高于生活的。
就像“漳州南词”这一朵古代文艺奇葩,是非常优美的,曲调优雅,唱腔运腔柔美,铿锵有力,意韵幽深,表现出来又雅俗共赏,别具一格,灵逸特色。
“漳州南词”,始于唐朝,是宫庭音乐,后盛于明清,是从宫庭走向民间的,应该说是阳春白雪的,是大雅之堂的秀中之秀的。
昨天,我们一行十几人,在我的拾掇下,一路表演了《文词》、《故乡》、《再唱漳州》等五首曲目,还演绎了芗剧唱段,席间我客串了二胡独奏,由我师兄叶万山笛子伴奏《江河水》,芦溪民乐队和歌唱队也尽展风采,尽情亢歌,歌声悠扬,琴声优美,笛声脆亮,是尽情尽兴的。
整场音乐会,由我客串主持,我们即兴演奏,歌唱,并没有事前排练,磨合,但却合拍,契合,虽不能说至臻完美,但我们是尽兴的,不留遗憾的。
做为省级非遗项目,“漳州南词”,走进乡村,走进榜眼府,这是“两古”的结合,兼容,榜眼文化和“漳州南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值得永恒记忆的。
整场音乐会,是喜气洋洋的,最后“漳州南词”音乐说唱团和芦溪民乐队、歌唱队,联合共同演绎了潮州音乐《喜洋洋》,更把整场音乐会,递上了完美的答卷。
音乐会的序幕,是在黄仰东老师的《榜眼文化的介绍》拉开序幕的,中间,黄仰东老师还为我们献唱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的唱段《共产党员》,后来,黄仰东老师为我们朗诵了毛泽东主席创作的词《沁园春·雪》,虽为老骥,但仍伏枥,黄仰东老师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也曾教过我的音乐,我依然记得《綉红旗》是他教的,他是我们平和榜眼文化研究会的老会长,多才多艺,他热心传承榜眼文化,热爱桑梓事业,是值得我们敬仰的,也是值得我推崇的。
席间,新任会长黄武疆,还现场为我们写字、赐字《南词雅韵》,他的空心字是写得很秀丽、很飘逸的。
再美的宴席,都有散的时候,临近中午十二点,大家肚子确实也饿了,我就直接宣布了,这场音乐会,歌唱会:“到此结束!”然后我们大家一起共同进了午餐。
美丽的钟腾村,美丽的榜眼文化,美丽的漳州南词,美丽的芦溪民乐队的歌唱声、笛子声、乐器声,依然回荡在双尖山中、望月山中(亦称五峰山),是与榜眼文化、“漳州南词”文化,是要永载史册,也是要永远绽放光辉的。
历史将永远记住了这一天:2022年3月10日。
2022年3月11日
写于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