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菊韵】戏迷父子(小说)

精品 【菊韵】戏迷父子(小说)


作者:刘春 进士,7064.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20发表时间:2022-03-11 13:31:09

【菊韵】戏迷父子(小说)
   怡然点点头说:“这休息了一会,我觉得好多了。”
   建国伸手在怡然头上抚了一把:“噫,还真是,烧退了。看起来,大医院就是厉害,咱们校医技术就是不行。”
   “其实吧哥,我是怕打针,校医要打,还要做皮试,我更怕,就不让打……”
   “这样啊,说了半天给人家校医没关系,是你自己耽误了哈。”刘建国扶着怡然来到医院门口,骑着车子带着怡然回去。这次,怡然不由自主环住建国的腰,觉得好安全。怡然心里的依恋很强烈,总觉得有一种东西堵得慌,详说但开不了口。女孩子的害羞心理,使得她不敢表白出来。
   转眼到了九月。市京剧团与戏校的排练紧张起来。凡参加进京演出的学员都封闭排练。除了吃饭睡觉,大都在舞台上走场。主要演员一遍又一遍的对唱腔进行练习,特别是刘建国、方怡然,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点瑕疵都不能出现。京剧团副团长非常赞赏刘建国高亢并带着童腔的声音,认为正因为如此,才会得到大家的赞欢迎。
   张副校长小声说:“我这俩学生,可以扛大梁不?”
   副团长眼一瞪:“怎么不行?我说行就行。”副团长是唱花脸的,眼睛本来就大,要是把功夫使出来,眼睛瞪得滴溜儿圆,化妆后更是威武逼人,尤以饰演曹操出名,人称活曹操。
   张副校长得意地说:“要不是我,这小伙子就跑喽。”
   “哦,你在谝功?”张副校长忙说:“不,不,在您面前,我哪敢呢。”于是就把选拔的过程详细描述了一遍,期间少不了添油加醋,把副团长听得“哇呀呀呀”一阵喊:“好好好,功不可没!这俩小家伙,我要了。”
   舞台上,刘建国正在走场,同时在伴奏中开唱:“穿林海~~~咳咳咳……”刘建国下意识地捂住了嘴巴,可是嗓子再也控制不住了,干咳了几声之后,嘶哑得不再出声了。
   副团长一拍手说:“老张,坏了,这孩子很可能倒嗓了。”说着与张副校长走上台,在建国面前站下说:“别急,先喝口水,润润嗓。”建国听话地接过怡然端过来的缸子喝水,然后伸长脖子“呃呃”了几下,但是,还是不能说话,只有口型与气声:他的嗓子确实不能出声了。
   副团长拍拍小建国的头说:“没事。男孩子都会倒嗓的,变声期嘛,主要是怨我,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用嗓问题。”
   张副校长叹口气说:“也是,要说责任,学校责任是主要的,首先是我的责任。虽然这是很常见的事情,不过在我们唱戏的人身上,就成了事,学校关心孩子们做得不够,只是要求排练,完全忘记了如何保护嗓子。”
   倒嗓,也叫倒仓,倒嗓是俗称。倒嗓大多是声带使用不当,或者用嗓过度所致。这一阵子,刘建国为了演出拼了,早晨吊嗓,课堂练嗓,课后反复练习,舞台上还要不断重复,导致声带使用失衡。张副校长和副团长一商量,副团长对大家说:“今天就到这里,具体明天怎么排练,听通知。”
   张副校长带学生回到学校,先领着建国去找校医。校医检查了一下说:“应该问题不大,主要是累的,正赶上倒嗓,没有保护好嗓子。咱们戏剧届老前辈就有这样的例子。不过那个前辈,没有恢复好,后来就此创出倒嗓后独特嗓音。”
   张副校长说:“这我知道,是程砚秋、余叔岩两位大师。他们后来的嗓音独成一家,人们不但接受并喜欢上了。那是多么艰难的过程啊。不过那需要很高的悟性,还有自我把握气息、神韵与个人嗓音特点相融合的能力。否则那就算毁了。据说,梅兰芳的公子梅葆玖20岁以后才倒的嗓,后来通过积极地治疗和练习,又练回来了。”
   校医说:“小伙子,没事,去药店取几个胖大海,在加上点菊花泡水喝。注意不要吃葱蒜辣椒等辛辣的的东西,少吃些油腻的比如油条油饼油炸的食物,多吃蔬菜,还要保持心情愉快,适量运动,这样会平安度过倒仓期。回去好好休息,过不长时间就会好的。”
   张副校长温和嘱咐:“好吧,听医生的话,回去注意休息喝水。你才十几岁,恢复根本没问题,人家梅葆玖20岁还练回来了。你更行的。”
   建国只能连连点头,心里沮丧到极点:这下子完了,不能去北京了。出医务室门,就见方怡然和几个同学等在门口,见建国出来,簇拥上去,问这问那。可惜刘建国有口难言,张张嘴巴说了声谢谢,仅仅是气息声。但是大家听明白了,叽叽喳喳安慰建国。方怡然插不上嘴,等大家说完了才悄声说:“刚才我去打了长途,告诉了我娘,让娘告诉你家。估计明天他们会来。”建国头摇得像拨浪鼓,眼睛瞪得像铃铛,张着嘴巴呜呜说不出,那个样子又像哑巴发火,让大家不由不发笑,但都不敢笑出来,怕建国生气着急。
   第二天,刘全福和雪梅还有郄翠改一起来了。雪梅到了学校,一见到建国就哭了:“孩子,你怎么弄成这样了?这不是唱不成戏了吗?”建国也有点委屈,眼睛也有些红了。郄翠改拉着怡然说:“嫂子,别哭,当着这么多人,多不好。这不是事,我知道,凡是学唱戏就要过这一关,男女都一样,女的轻,男的明显。过些日子就好了。其实不唱戏的男孩子,到时候,嗓音也会变的。”
   刘全福说了句:“丢人。来,建国,打听了个偏方,按偏方吃,好得快。”说着拿出一个方子:“新鲜鸡蛋一个,打成蛋糊糊,烧开水冲蛋花,哦,还要加上香油白糖,趁热喝下。人家说这是专治倒嗓子的鸡蛋茶,有效着呢。人家说会快速恢复嗓子。”
   雪梅说:“对对,就是这样说的。我拿来了新鲜鸡蛋,家里的母鸡才下的,这是刚磨的香油,喷香,还有白糖。”
   郄翠改忙让怡然去拿开水来,帮忙冲鸡蛋。怡然刚走,张副校长闻讯赶来,看到刘全福忙上前握手:“刘大哥来了,太好了。走,到我办公室去。”
   刘全福见到的最大的官,就是部队那个政治部副主任,再就是这个张副校长了,慌忙弯了一下腰说:“这孩子给您添麻烦了,给学校添麻烦了。”张副校长拉着他说:“看你说的,哪里是添麻烦?倒嗓是生理现象,都有这个过程。不用担心,到我办公室坐坐?”
   刘全福不好意思地说:“我们这样子,土得很,不去了吧。”
   张副校长笑着说:“土?谁不是农村出来的?刨刨根,都是老农民后代。走走,聊一聊。”雪梅郄翠改正要看着泡鸡蛋茶,没办法,刘全福只好随着张副校长到了办公室,落座,张副校长倒水泡茶,端到全福手里,受宠若惊的全福站起来哈腰说:“哎呀,还要您亲自倒水,真真折煞我了。”张副校长哈哈大笑:“得得,京腔都出来了,别客气了。给你介绍一下建国的学习演出情况……”
   刘全福从怡然的信中了解一些,但是张副校长这么一介绍,他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多么优秀。不过张副校长说:“这半年来,学习演出很多,建国又是一个要强的人,嗓子用得过度,累着了。你放心,医生说没事,就没事。只要休息好,遵医嘱,过仨俩月就能恢复的。”
   刘全福点点头说:“谢谢,谢谢。孩子在学校我放心,我们全家都放心。这孩子不能闲着,虽然嗓子不能唱,但其它跑跑颠颠的活儿可以干。”
   张副校长说:“对的,要不然,孩子就会胡思乱想,情绪就会低沉,毕竟是孩子,想法一定会很多,我们会做工作,打消他的疑虑。”
   告辞出来,来到建国宿舍,建国已经喝了鸡蛋茶。郄翠改对建国说:“这个方子保存好,以后同学们备不住还会有倒嗓的,就可以用上了。”
   雪梅嘱咐道:“保护嗓子,一定要听医生的,别任性练功,使坏了可了不得。”建国只有点头。郄翠改从兜里也取出一张纸条说:“还有一个偏方,用的东西咱们这里少又贵,没试过,这上面写着,白木耳泡胀,撕成小条,开水烫了,凉水漂洗,加上醋拌着吃,一日两次,三两天就好转。说得很神,信不过,还说芹菜过开水后加醋调着吃,这个都不知道科学不科学,总归没坏处。留着试一试。”
   怡然接过来,对同学们说:“一会大家都抄到本子上,以后谁都会用上,行不行不管他,反正是一道凉菜。”
   宿舍的其他同学都笑起来。大声说:“谢谢阿姨。”晚上的火车,刘全福雪梅郄翠改告别孩子,坐公交车到车站,买票去了。
   倒嗓对于普通人不算什么,但对于刘建国可是大事。本来的主角被替换下来,自己成了跑龙套的,智取威虎山里的匪兵甲,红灯记得中的日本兵,沙家浜中的战士。话少了,人低沉许多。张副校长把建国叫去谈了几次,建国还是振作不起来。
   方怡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天,方怡然都会为建国冲一碗鸡蛋茶,看着建国喝下去,建国嘴唇动一动气息发声:“谢谢。”怡然突然感到触电一样,浑身麻酥酥的。刷碗后,就陪着建国说话。建国心里有事,对怡然的热情表现得不冷不热。怡然明白,他是不开心。主角当不成,台上跑龙套,白眼看了不少,风凉话听了不少,谁能高兴?但嗓子不能唱,也怨不得别人,只能自怨自艾,感叹自己运气不好。
   一晃半个月过去,建国试着哦哦了几下,可以有音了,但仍不见好转,心里越发焦急。又试着喊几声,嘶哑的声音,连自己都听不下去。接着小声“啊、啊、啊”几声,嗓子仍是舒畅不起来。心里越发焦躁。鸡蛋茶喝了不少,也不见效。除了看医生,还偷着去打听验方。有一个老中医说,口含黄连对恢复嗓子有好处。买了黄连,每天含在口中,睡觉都不吐掉。黄连的苦,很多人不能忍受,但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恢复嗓子,刘建国豁出去了,坚持口含黄连不间断。
   这天是周六,吃了晚饭,刘建国闷闷不乐走出宿舍,怡然像是专门在门口等他:“哥,去散步?一起吧。”
   建国盯着怡然,一边走着,不由自主轻声说:“然然……”怡然浑身一震,颤声说:“哥,你,你有事?”
   建国踌躇一下才说:“这一阵子可辛苦你了,跑前跑后,端茶冲药,对我这么好。”
   怡然微笑道:“哥,看你说啥呢?你是我哥,我不对你好谁对你好?”
   建国有些言不达意:“不是这个意思,是,是……”
   怡然期待着看着建国:“哥,是啥?我不明白。”建国一狠心,用嘶哑的声音说:“然然,我,我喜欢你……”怡然心都化了,等待了很长时间,建国终于说出来了,她幸福地颤抖,心脏几乎跳出来,喘气都不均匀了,情不自禁挽住建国的胳膊,话都差点说不出,好半天才说:“哥,我心里只有你……”
   建国又小声说:“可,我觉得配不上你。你看我这样,老是好不了,前途还有吗?”
   怡然说:“哥,你太性急了,不是说病去如抽丝吗?要有耐心,慢慢会好起来的。我相信你行。你永远是人生的主角。谁也替代不了你。”
   建国一愣,明白过来,这是怡然在鼓励自己,不由得眼窝有点潮湿。是的,自己不能退缩,更不能泄气。父母、怡然,还有老师同学,都在看着自己,自己必须坚持到底,战胜倒嗓。
   他眼睛睁大了,望着天上的一弯明月:“对,我必须战胜自己。不管主角配角,不管有名无名,也不管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就算是一次考验或是磨炼。然然,我明白了,角色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分工不同。现在我要做的是,把嗓子调理好,争取早日让金嗓钢喉响亮起来。”怡然高兴地说:“哥,我就知道你最棒。”
   由此之后,俩人的关系愈加密切。正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郄翠改雪梅想包办的事情,怕弄巧成拙,不敢告诉俩人。谁知道经过俩人的一番伤病,互相照顾的体贴,俩人的感情逐渐升温。建国说:“然然,咱俩好的事情,一定要保密,不要让领导还有父母知道。我就怕影响学习。”
   怡然的小心脏还在噗通噗通跳个不停,深吸了一口气,十分温顺地点头:“哥,放心,我一定保密。”那一种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国庆节去北京演出,怡然去了,建国没去。领导考虑到建国的实际情况,让他继续调理嗓子。建国愉快接受了意见。在这段时间,早起晚睡,以顽强的韧性练嗓子。先是小声哦哦哦,慢慢加大力量,调整声音,感受过程。这个过程十分艰苦,但毅力坚韧的建国挺下来了。一年半之后,建国终于熬过了那个最艰难的阶段,凭着刻苦努力和必胜信念,嗓子明显好转——苦尽甘来,终于熬出了头,建国心里很高兴。当课堂上的金嗓钢喉再次响起来后,李老师校长和同学们都鼓掌祝贺,怡然兴奋得手都拍红了,眼泪也止不住流下来了。建国哥这一年多受的苦,她最清楚,个中的酸甜苦辣,她全陪着品尝到了。不知是谁喊着:“唱一段,唱一段!”一个人的声音变成了大家的和声。
   刘建国说声“好!在此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那就来一段清唱打虎上山!”蛰伏了一年多,才从非正常中解脱,刘建国仿佛挣脱了一张大网,双手伸着想要展翅高飞。喉咙发痒,那就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情绪饱满,一吐胸臆,一句未毕,就响起掌声喝彩声:“好!”张副校长闻声赶来,站在教室门口看小建国演出,心潮起伏:这孩子,一年未唱,一唱冲霄汉。浴火凤凰,得到重生了。
  
   附记:戏迷父子到此结束了。刘建国从迷戏到进入科班,圆了他爹刘全福的一个梦,算是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后来毕业后与方怡然进入市剧团,刘建国的唱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原来他学唱戏,几乎所有男角色都会唱,只要舞台需要,扮上妆,上台都能表演。
   可以说,老生、小生和武生,学得多而杂,会的乱而多,其实就是一个京剧杂货铺。出校门后,得到一位奚派传人前辈的指点,拜师学徒,一切从正规开始,规范唱腔、念白、身段等,要求做到脱胎换骨。刘建国知难而进,用心揣摩,随师父两年,专攻奚派,每天背整场大戏,差点迷怔了,做梦都是唱戏念白。一齣《白帝城》就学了三个月。
   后来陆续学了《杨家将》《乌盆记》《四郎探母》等。四郎探母是与方怡然合作演出的。杨延辉与公主对唱,成为二人合作经典。那一场,刘建国真的代入了人物,把心情复杂,暴露身份、真情流露的杨延辉表演得淋漓尽致。
   方怡然也配合默契,先惊讶,后原谅,再同情的过程表演得细腻传神。刘建国与方怡然对唱:“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浅,贤公主又何必过于谦怜,杨延辉有一日愁眉得展,终难忘贤公主恩重如山。”
   方怡然唱:“说什么夫妻情恩德不浅,咱与你隔南北千里姻缘。因何故终日里愁眉不展,有什么心腹事你只管明言。然后就是:适才叫咱盟誓愿,你对苍天就表一番。”
   刘建国接着唱:“公主叫我盟誓愿,将身跪在地平川,我若探母不回转……黄沙盖脸尸骨不全。”
   方怡然看着建国跪在地上心里好笑唱:“一见驸马盟誓愿,咱家才把心放宽。你在后宫乔改扮,盗来令箭你好出关哪!”
   刘建国唱:“公主去盗金纰箭,盗来回营在此间。扭转头来叫小番,你驸马爷即刻要出关。”这一段,俩人虽然唱的是戏中人物,却眉来眼去,说得好像是心里话。一边盟誓愿,一边表决心,就连观众都看出来了:这俩人不简单,准是两口子。
   而成为夫妻是一年后了。俩人合作了一齣《柜中缘》,两人专门把票寄送刘全福雪梅和郄翠改。刘全福雪梅和郄翠改忙不迭坐火车来到市里,先住下,安排在市政府招待所,吃过饭,上大戏院。
   随着剧情发展,经过了搞笑的从怀疑到释疑,从打斗到结婚等剧情,岳雷与玉莲最终成婚,观众们长舒一口气。看到孩子的精彩表演,三人都流下眼泪:太好了,太好了,俩孩子终成正果了。
   雪梅说:“翠改,如你所愿,孩子不用咱操心了。”
   郄翠改说:“不行,还得操心。嫂子你答应的,要三媒六证,用八抬大轿才能娶俺然然进门……”

共 46516 字 10 页 首页上一页1...678910
转到
【编者按】刘春大师的传奇小说《戏迷父子》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后今天又再次发表,写作的认真精神感天动地,我细读后感到特别喜欢。京剧说国粹,世界人民都喜欢,国人更是痴迷,连我这个乡下人都爱哼哼。小说给了我们一个痴迷京剧的两代人物,对热爱京剧的人是一个莫大的激励。选材出新,表达出新,情节出新,就是刘春大师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小说细腻生动的记叙了刘家远枝的一个大爷刘全福和儿子刘建国两代人热爱京剧,传承京剧的感人事迹,人物个性鲜明,思想、言行富有个性,同是痴迷京剧,但是父子各有所长,各有特色,读到动情之处,可令人拍案惊奇!“戏傻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酷爱京剧的成长过程。小说分为上下篇,不仅真实的记录了人物,和刻画了时代的巨变,记载了人民生活的变化,对文化看法的变化,看戏,爱戏、学戏、唱戏,演戏都没有单独的表现,总是和时代和社会紧密相连。戏迷父子两代人,就是时代的巨大对应。父亲唱历代好剧,儿子唱现代京剧,各有建树。真是奇人奇艺。从人物的进程带出时代的演变,世道社会的变迁,使得小说加深主题。小说的刘春看来也是受家族影响,也是一个京剧戏迷,小说的那些唱腔,板式,唱词都写得很纯熟,而写唱词也很经典完美,只有熟悉生活,才能写得如此传神。为此我也要为刘春老师点赞。因为京剧虽然是国粹,但是懂得的喜欢的并不算多,而刘春老师竟然这样纯熟,也非一般功夫。小说里其他几个次要人物也刻画很好,很生动的。如唱旦角的的寡妇郄翠改、媳妇雪梅、支书村长、王二虎, 方怡然、反面人物刘怀水等这几个人物也很鲜活,穿插的爱情故事也很优美多趣。这里不多解说。戏剧是生活,生活也是戏剧,父子戏迷,何尝不是父子的特别生活。刘建国爱唱京剧,成了小小戏迷,班里的文艺委员每天戏匣子里的唱,唱样板戏张口就来,还练成武功,可以演唱高难度的西皮导板,扮演英雄形象,亦见人物之精神。刘建国进入戏校,从迷戏到进入科班,得到了人生的成功!圆了他爹刘全福的一个梦,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大团圆的美好结局,父子戏迷有了新的高度!时代创造打磨出人物!我也是喜欢京剧的,当兵时也演过样板戏,只是学艺未果,后来一直自己哼唱京剧作为休闲。今天读完刘春老师大作,我的京剧瘾又被引发了。好小说感动感染了我,发文我就要去唱京剧去了。感谢刘春老师送来我的精神之气神!鼎力推荐。【编辑:黄金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31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3-11 13:32:02
  读完刘春老师大作,我的京剧瘾又被引发了。好小说感动感染了我,发文我就要去唱京剧去了。感谢刘春老师送来我的精神之气神!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刘春        2022-03-11 16:26:42
  感谢黄老师的按评。比我写的小说还精彩,竟让我感到羞愧:没有做到啊。此外,我非大师,一个无名不入协会的草根而已。上初中时喜欢京剧,对现代剧厚爱有加,太鼓舞人了。握手!
老兵
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2-03-11 16:32:00
  作家撰写长文小说一定不易,看完吃透精准编按,也是很吃功夫的。致敬刘先生和黄社长的辛苦劳作!
回复3 楼        文友:刘春        2022-03-11 16:40:54
  感谢先生读字。握手!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3-11 18:37:42
  刘春老师这部小说我真的爱看,把人物写活了,没有矫揉造作。情节也不是虚设,丝丝如扣,细节也富有生活!大赏再次!
活到老学到老
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03-21 20:10:37
  我持续看了三天,今天可算是看完了,这是我在江山看的最长的一篇,非常过瘾,人物,性格,情节,时代背景,交代清楚,明白,顺带学习了戏曲知识,拜读,祝文丰笔健。7页倒数11行应该是笔误,怂恿是不是应该是簇拥?
回复5 楼        文友:刘春        2022-03-22 08:51:34
  谢谢读字。确实是笔误,应该是打字拼音时候选择错误。谢谢,祝春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