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话说朋友(随笔)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尽管风光无限,但也不乏荆棘坎坷暗流险滩。其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同类。从某种程度上和意义来说,人生之路就是与人打交道的过程。倘或遇错了人、交错了友,那是极其痛苦而不幸不堪的事情。
不过,这个世界上好人还是居多。只要我们自己心中有爱、胸中有善,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或好或坏还是可以混得下去的。甚至,我们还会交到一些情趣相投,能够相辅相携、相知相识的挚友。
幼时的人生际遇和生活环境,形成了我孤僻、内向的性格。随着融入社会及阅历的积累,与人交往的恐惧感虽有所好转,但绝对达不到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高朋满座的境界。我的处世之道、交友之法,就是永远以真性情、真面目示人。这样,有时候未免吃亏,但绝对不会吃大亏。与一些人交往久了,觉得我这人就这样,是一个还值得交往、值得信赖的人。
有话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当下这个功利盛行的社会,“朋友”这个词已经和“君子之交淡如水”很难搭界。“君子交有义,不必常相从”的朋友之谊变得稀缺难觅。人们的交往变得势利、浮躁而又短暂。你若有权有钱有势,门庭若市,朋友熙熙攘攘,你若失去了权力和金钱,立刻“门庭冷落车马稀”,相从者所剩无几。有几人还会做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君子之境。一些过去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有一天突然找到你,说:我们的关系是多么多么的好,是多么多么“铁”的朋友等等,其实,他就是为了办事。虽然不多,但也能看出当下人们的功利之心,平日想不到朋友,遇事却找到了你。当然,被人找也是一件好事,说明你有利用的价值。没事翻看手机,内存号码三、四百,朋友分组里有六十多人,这都是自己根据印象分组而存的。其实,这里面称得上情趣相投、无话不谈、偶尔相聚、难时相助的朋友能有几多?
我有这样一些朋友,一段时间不聚大家就觉得生活中好像缺少了什么。每次相聚谈诗论道,把酒言欢,忘记了时间,忘却了人生的一切烦恼,直到酒馆吃客散尽,店家关灯打烊,服务员多次暗示催促,才意犹未尽的撤摊各自回家。
平日里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隔三差五打个电话或问候、或闲聊,都期盼着再次相聚,谁遇到困难大家都会倾力相助。在这些朋友中,我的年龄是最大的,他们都称我“老兄”。我这个老兄可能起的就是“撑摊子”的作用,大家聚在一块,吃喝在其次,主要是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看着大家开心,我也很开心,自己似乎也变得年轻了。
有一段时间,大家很久没有相聚,有朋友张罗着要聚一下,但不是这个有事就是那个有事,地方定了退,退了定。我就开玩笑地说:“不行就散摊吧!”这话不仅引来了大家的“板砖”,而且还给我安了个“摊主”的头衔,很有点江湖客的味道。后来终于聚会成功,通知时有个朋友还远在汉中出差,想着他不一定能及时赶回来相聚。没有想到大家聚齐不到半个小时,他风尘仆仆的就赶到了,让大家既惊奇又感动。原来他找了一辆好车,从汉中到西安一路狂奔,终于没有错过这次聚会。
有时候我想,这些朋友为什么能相聚在一起,且能保持长久而良好的关系,除了大家有着共同的情趣爱好、人生价值观之外,主要是这些朋友都是一些灵魂纯净、心底善良之人。大家在一起不怀任何功利目的,心里不存任何芥蒂,相聚就是为了快乐的散去。
余秋雨在《关于友情》中说:“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这些对我们一般人做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论述,可能是我们难以完全达到的境界。但就我的经验而言,当我们偶尔想起某一个人,有相见一坐的冲动,有倾心相谈的欲望,有发自内心的温暖,那就是一个好的朋友,一份好的友情。
人生拥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是快乐的。而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靠地位换来的,而是用真诚、用心灵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