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文贵“新”(散文)
大凡文学创作,贵在一个“新”字上。新,才有亮点,才有看头,才能吸引读者。最忌人云亦云,步人后尘;那种文字,必定与人雷同,读起来必然味同嚼蜡。新,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藻,故意卖弄才学,也不是望风捉影,有意猎奇,愚弄读者;而是要注意在老材料中挖掘新意境,旧材料中选择新角度,及时捕捉新素材,这样才能让读者眼睛一亮,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运用逆向思维,从老材料中挖出新意境,必然会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人们经常赞美蚂蚁肯骨头精神,但有篇名为《可敬又可怜的“小蚂蚁”》的学生作文,却反其意而评议。习作简述了蚂蚁爬墙壁久而无果仍不放弃后,在肯定了蚂蚁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前提下,然后笔锋一转议论起改道问题来:“我们知道,鲁迅开始是学医,后来改道学文。不然,芸芸众生中可能会多了一个庸医,而中国历史上则少了一个文学巨匠。郭沫若也是学医出身,李四光最初学的则是造船,他们不改行,恐怕中国的科学文化史又要改写。”习作接着还列举了毛泽东、陈毅改行的事例。然后小结说:“改道而行,改适合于自己的道路而行,才不至于像小蚂蚁那样使自己不懈的努力付诸东流。”习作者另辟溪径,独树一帜,不得不令人赞叹!
有一次,笔者在讲完逆向思维后,出道作文题:以母亲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作文收来后,有一篇题为《妈妈不爱我》的习作让人眼前一亮。习作写道:星期六下午放学回家,见妈妈正在煎鱼下面条,心想,这是妈妈要犒劳我呀。谁知面条熟后,妈妈盛一碗让我送给爷爷,又盛一碗让我送给奶奶,再盛一碗让我送给爸爸,轮到我,连鱼汤也没有了。心想,妈妈真的不爱我吗?接着,习作者进一步议论道:“不!妈妈不是不爱我,而是爱得忒深,这是大爱!她在教我如何孝敬老人,她在教我如何做人呀!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终生难忘。”习作先叙后议,叙议结合,最后点题,议论时不忘抒情。看到这里,不得不让人赞叹。这与那些写妈妈如何勤俭持家,如何疼爱儿女,自己省吃俭用,儿女们吃美食穿新衣的习作相比,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逆向思维也叫反向思维,是一种与顺向思维向反的思维方法。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爱打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笔者在《班主任郝老师》中就塑造了一位爱打学生,看似严师又像严父慈母般的郝老师。让正、反两种思维碰撞,才能看出智慧的火花。
相同的素材,从不同的角度着笔,也能写出新意来。写父爱的作品,可以说多如牛毛,而像朱自清散文《背影》中从父亲的背影着笔者,绝无第二。这是一篇回忆文字,记叙父亲从南京送儿子去北京念书的事。文中有两件事最为感人:一是父亲去给儿子买橘子。父亲身体较胖,穿过铁道,下去又上来,看着他倾斜的身躯,儿子不禁流下泪来。一件是离别时,父亲让儿子快上车,认为这时最安全;而儿子却站在车厢门前,在相互招手的同时,儿子注视着父亲蹣跚着步履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酸楚。这就把父子间的真挚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了。从儿子的“视角”写父亲的“背影”在自己内心所激起的幽深微澜,自有一番动人心弦的感人之处,即便是读者受其感染,也难免潸然。
记得有一次讲完《失街亭》后,要求学生写篇读后感。大多数学生以“骄兵必败”为论点,批评马谡狂妄自大致使街亭失守;引来杀身之祸,完全是咎由自取。这种写法当然不算“跑题”,但只是泛泛而谈,毫无新意。而有一篇习作,从孔明用人角度出发,提出“与其执法如山在后,莫如任人唯贤在前”的主张,联系现实对“识才、荐才”展开议论。两相比较,其优劣不言自明。
在作文训练中,有很多事例可以用来启发学生。例如:成语“滥竽充数”,可以撇开南郭先生不论,从齐宣王角度入题,揭示官僚主义、“大锅饭”的弊端;“狐假虎威”,可以撇开狐狸的“智慧”不论,从老虎的角度入题,联系现实,揭示某些领导干部用人失察的错误,等等。我国文化历史悠久,贤人辈出,经典车载,如何评价,尽在方寸之间。
出车祸的原因有很多:车况问题,路况问题,酒驾问题,路怒问题,疲劳驾驶问题等等,无法尽述。拙作《隐患》中大刘出车祸的原因,笔者选择的角度是妻子没完没了的唠叨;这种唠叨就是软暴力,软暴力无异于一把软刀子,伤口在内心。不与人同,方见新意。
新闻界圈内有句行话,叫作“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话虽有些偏激,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这就是捕捉新素材,写出新意境,才有新鲜味。著名文学家茅盾逝世时,有位教师让学生作文纪念。大多数同学罗列茅盾的生平事绩和名著,议论其人品和作品的历史价值,但大多如流水账,看不出亮点。有位同学捕捉到茅盾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正式向党提出请求,希望成为一个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素材,以《最后的“作品”》为题展开议论,把茅盾在生命最后时刻“给党中央的信”,看作是他一生创作的大量作品的继续。习作深情地赞扬了这位文学巨匠用热血和信念执着地追求真理的高洁志向。习作在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自然当之无愧的了。
总之,立意新也好,角度新也好,选材新也好,就是要写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与他人雷同。要知道,吃别人嚼过的馍是没有味道的。
注:
1、《可敬又可爱的“小蚂蚁”》来自《中华百年中学生作文精品读本》第三卷(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2、拙作《班主任郝老师》、《隐患》(都是微小说),来自江山文学“菊韵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