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忘】四月,泡桐花开竞芳菲(散文)
疫情防控由封控转为管控,终于不用再像之前那样,连下楼扔个垃圾都得偷偷摸摸,也终于可以在小区内来回走动一下了。出楼口向西一直走到小区尽头的路口时,迎面看到被一排彩钢瓦隔开的外面灿若紫霞,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欢喜,我知道,这是那两棵泡桐树开花了,四月是它们的花季。
最美人间四月天。本是踏青游玩的季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整整十多天时间我们足不出户、居家抗疫,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早上下楼做核酸。时间仿佛静止,一切原本忙碌的工作和琐事都被按下了暂停键,也因此,简单枯燥的生活被眼前的满树繁花瞬间点亮。此刻,它们何尝不像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勇士们,用热血、忠诚和汗水守护满城的春暖花开,催开我们心中的希望之花。
两棵泡桐在临时围起的钢瓦围墙之外,远远地,似在向我招手问好。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小喇叭一样的花朵正在春风里摇曳生姿,每一朵都与我前世有约,每一朵都开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无法走近它轻嗅那醉人的花香,但丝丝缕缕的芬芳越过围墙袅袅而来,毫不犹豫地钻入我的鼻翼。这花,这紫霞,分明已在四月的芳菲里寂寞地等了很久,它们在等待一双双欣喜的眼睛望向它们,等待拆除围墙后融进车流人海的喧腾。
城市中,泡桐树的身影并不多见,若在满街满巷的各种树木之中,于春天里偶遇一树开满紫白色花朵的泡桐,你定会被那一簇簇紧密相拥的花儿吸引,而忍不住停下脚步。在我的认知世界里,泡桐是一种属于乡野的树种,老家的田间地头、山坡沟壑,处处可见它们的身影。儿时在乡下,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房前屋后的泡桐花次第开放,淡淡的紫白色一团一团如彩霞般弥散在各处,给乡村披上了盛装,这便是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
对于那片贫瘠的土地以及那个相对贫困的年代来说,没有如今各种观赏花木的妆点,春天的一切都是朴素而盎然的,青青杨柳,绿绿麦田,山川吐翠,百草纳新,河流为春天吟唱叮咚的情歌,岸边一两株桃花含羞吐蕊,各种野花竞相盛开,褐色的土地被印上了五彩斑斓的图案。但乡村的春天,唯有泡桐的花海是一场盛大的花事,它们不顾一切地绽放于各个角落,仿佛一声令下便婷婷袅袅,生恐一不小心就会错过春天,泡桐花是将满心的爱都交付给了村庄,人们怎样记住村庄,就怎样记住了泡桐。
乡村的人们喜爱泡桐,不仅仅因为那满心奔赴的花海,更因它作为一种速生树种而让人们在经济和生活上获益。记忆中每到春天,就会风沙肆虐,扬尘天气很多,泡桐树高大的树冠和肥厚的叶子不仅能绿化美化环境,更能挡风固沙,而且它耐受力强,生长速度快,种植成本低,所以得到了大面积广泛栽种。过去人们这样来形容泡桐树:一年像根杆,三年像把伞,五年可锯板。说的就是泡桐的生长速度之快,三五年便可成材。泡桐的板材可以用来做门窗、家具和生产生活用品等,树枝可以用来烧火做饭,短短几年时间就能见到收益,这是其他树种所不能比拟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用桐木打制的家具门窗并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由于生长周期短,它的木质比较松软,厚重感差,使用寿命也较短,因此达不到人们的理想预期,对于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的人们而言,桐木已然成为一种相对低端的木材。再者,如今定制家具的板材五花八门,颗粒板、多层板、生态板、奥松板等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逐渐成为板材市场的主流,而传统意义上用实木打制家具的做法也几乎见不到了。木匠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木匠,机械化的作业让曾经刨花飞舞、锯锤叮当的场景成为过去式,那份木香萦绕的感觉也早已不复存在。
尽管桐木不再被人们宠爱,但它自身的光芒却并不会因此而抹灭,桐木在家具行业的身影虽逐渐少见,但因了它材质轻柔、纹理细腻、脱脂后透音性好等特点,多年来在乐器生产行业却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成为古琴、古筝、琵琶等的最佳音板原材,尤其是河南开封兰考县出产的中国民族乐器更是声震海内外。半个多世纪以前,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了治理风沙灾害,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带领百姓广植泡桐林,使兰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仅造福了后世子孙,更为民族乐器的制作和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板材资源,以至于一直以来,在很多地区的农村都有种植泡桐树的习惯,虽然它们不像兰考的泡桐那么作用特殊,但也曾作为一种经济作物而促进了乡村的发展,也为净化环境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的家乡也有很多泡桐树,每年的四月,站在地势高耸的岗坡上俯瞰村子,连片的房屋院落都被团团紫霞包裹点缀着,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孩童的嬉闹声和着悦耳的鸟鸣,还有公鸡的打鸣声、母鸡下蛋后的炫耀声,在乡村的上空盘旋回荡,好一幅宁静祥和的春日画卷。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每当泡桐花开的时节,总会在记忆里一遍遍地重温那些曾经的岁月。
我家老宅院里也有一棵高大的泡桐树,遮天蔽日的浓荫像保鲜剂一样,把我童年的快乐留在了那里。我们喜欢泡桐花那小喇叭一样可爱的身姿,常常上到房顶采来一簇簇紫白色的泡桐花,摘下一朵,模仿吹喇叭的样子将小嘴贴上去反复去吹,使它不断发出“噗噗”的响声,因此给它起了个超级形象的名字——“噗噗叽”。还把花朵从黄褐色的“花帽”上拔下来,用嘴吸吮它甜甜的汁液,然后找来针线将一个个“花帽”串起来,串成一串长长的“念珠”,挂在脖子上,然后盘腿坐在地上,学着老和尚的样子,手捻着“念珠”,嘴里念念有词,并且小伙伴们一个一个地挨着玩一遍,最后咯咯大笑着嬉闹一番后,各自就都被自己的母亲喊回家吃饭去了。
女孩儿们尤爱泡桐花或紫白或淡粉的色彩,一簇花摘下来,形似层层叠叠堆砌起来的的花楼,越往底层开得越灿烂,越往上越似娇羞的少女,含情闭目,红彤彤的脸颊上飞扬着明媚的气息,乡村朴实自然的美便在这黄土地土生土长的泡桐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前几年暮春时节回家乡的老宅看了看,还是那条街道,却又变得似是而非,历经岁月的洗礼,很多低矮的青砖老屋已破败不堪,街道路面虽做了硬化,但还是挡不住老街区那古旧的气息。然而,当我隔着锈迹斑驳的铁锁,隔着杂草丛生的墙头远远望去时,竟发现院里那棵高大的泡桐树依然身姿挺拔,满树淡紫色的花朵在微风里摇曳,那一刻,感觉它与老屋的沧桑感格格不入,但又深觉是它的生机勃勃令老屋增色生辉,而片片紫霞连成花海,又令沉寂的街巷灵动生香。
古老的村庄因为有了这些泡桐树而变得令人念念不忘,不管它如今的价值何在,都无法从人们的心底剥离,它一路伴随人们走过风雨,朴素得犹如乡村随处可见的泥土,泥土是乡村的魂,泡桐亦不例外。但泡桐又并不仅仅属于乡村,它在城市中的身影更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纯粹渴望,越是朴实无华的美越能使人过目难忘,这来自乡野、粗犷中满含温情的泡桐树,总能给人以别样的感触。街角的那两棵泡桐在不经意间勾起我的回忆,岁月由远及近,多少世事换了容颜,但泡桐花始终在心的某个角落灿烂着。
新冠病毒肆虐已近三个年头,三年来,我们的祖国举全国之力带领大家同心同德抗击疫情,无数的白衣战士和防疫勇士逆行出击,为守护我们的生命健康赴汤蹈火。这期间,有急流险滩,有惊涛骇浪,更有无数感动国人的温暖瞬间,无论形势多么艰难复杂,国家从未放弃与病毒的顽强较量,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闻令而动,一场场歼灭战在多点展开。四月的华夏,明媚的是春光,更是希望。
泡桐花挂满四月的枝头,一簇簇,一朵朵,那么坚定而自信地迎风绽放着笑脸,它们团结的身姿异常美丽,不论乡村还是城市,都盛开得一往无前,像我们每一个人,努力活在当下,期冀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