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晓荷】迷茫(小说)

编辑推荐 【晓荷】迷茫(小说)


作者:潘绍龙 白丁,21.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11发表时间:2022-06-01 11:04:52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生活在精神层面日渐陷入单调贫乏。小说通过鄂南一个偏远农村因修建祠堂和教堂之间发生的冲突,希望引起全社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


   “是你牵头提出这个问题的吗?”李瑞成知道自己的母亲在村里那些信徒心目中的地位。
   “是的,他们要求我牵这个头。”母亲直截了当地说。
   “这几年你们到蔡家边那个教堂去上课不是很好吗。”李瑞成说。
   “是很好,但大家心里始终有点憋扭,不顺畅。”母亲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憋扭?不顺畅?”李瑞成有点糊里糊涂。
   “蔡家边的教堂是他们蔡家边的人集资建的,我们只是沾了别人的光。每次去时,感觉蔡家边的人眼神怪怪的,仿佛我们李仕垴的人占了他们好大的便宜似的。”母亲说话的语气变得有点不满。
   “不就是受点儿气嘛。”李瑞成不以为然。
   “说你糊涂你还真糊涂。”母亲有点不高兴了,指着李瑞成教训道。“实话告诉你吧,建教堂这是为我们李仕垴的子孙后代作想,只有为主花了钱,才能表现出自己的诚心,主的恩典才会惠及我们全村每一个人。”
   李瑞成没想到母亲竟然通过这种方式道出建教堂的原因,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了。他想到,只要是李仕垴的人,谁不希望李仕垴的子孙后代能够象先祖李仕高那样出人头地呢。他李瑞成勤勤恳恳当这个村长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大家平日里辛勤劳作也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自己的儿子刻苦学习也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觉得自己一时没办法拒绝母亲的这个要求。在沉思了一刻后,他问道:“那你需要村里做什么?”
   “不反对就可以了。”母亲干脆地回答道。
   “村里凭什么反对呢?”李瑞成却是一头雾水。
   母亲咧开没有牙的嘴巴笑了起来:“你是一村之长呀,还兼着那个村支书,建教堂可是与信仰有关的大事,没有你、乡里和县里同意,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谁敢随便建呀。”
   “那资金呢?”没有钱什么事都没办法办成,李瑞成心里一紧张,担心母亲打村委会的主意。
   “那你就放心好了,我们自己筹。”母亲信心满满地说,借以彻底打消了李瑞成心里的顾忌。
   母亲的话虽然说得轻松,但仍没有打消李瑞成心里的顾忌。毕竟建教堂不象建房子那样简单,建房子的目的是为了一家人居住而已,而建教堂的目的肯定复杂得多。就李瑞成对教堂的了解,还不知道其中会复杂到什么程度,但多年的耳濡目染和道听途说,仍让他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封建迷信和尔虞我诈。毕竟在那些曾经看过的老电影里,庄严肃穆的教堂始终与那些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联系在一起,而那些道貌岸然的教士和信徒也始终与那些魑魅魍魉脱不了干系。出于慎重和好奇,在一个周末的清晨,李瑞成悄悄尾随着自己的母亲去了一趟蔡家边的教堂。
   蔡家边的教堂位于蔡家边后山的一个山坳里。在李瑞成的印象里,这座教堂好象是建于二零零零年前后。由于时间上并不长久,加之为建这座教堂曾经引起过一场捐款风波,因而给李瑞成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年乡里要求各个村筹款将乡里那所老旧的中学改建一下,毕竟是涉及千年大计的事情,全乡八十五个自然村谁也没有讲价钱,唯有蔡家边的村长蔡正东在会上提出要打对折,其理由竟然是他们村刚刚因为捐款建了教堂,全村人可能承受不了。蔡正东的这番理由惹得当时的乡长莫大牙大发雷霆,当着全乡村长的面拍了桌子,直骂蔡正东混账。当然自此以后好长一段时间,蔡正东成了那些村长们茶余饭后取笑的对象。也难怪,你蔡正东找哪个理由不好,偏偏找个建教堂的理由,肯定是脑袋出了毛病。
   这是李瑞成第一次如此之近打量眼前这座让自己的母亲以及周围众多的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教堂。其实单从外表看,它只是在鄂南农村再平凡不过的一座砖瓦结构的普通建筑。门前是半个蓝球场大小的泥面场地,周边是近一人高的万年青围成的密不透风的篱笆,远远看去象一圈绿色的围墙柔和地将寂静的教堂与周边喧杂的尘世隔离开来。整个教堂最显眼之处在于它的全部外墙都用石灰水刷得雪白,即使抵近看,在这刺眼的雪白中也难得发现一点儿杂色。而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大门正上方的屋檐处树立着一个用木头做的、通体用白色油漆漆得白亮的巨大十字架。毫不夸张地说,唯有这十字架,才让这幢普通的建筑有别于农村的其他建筑。
   李瑞成怀着忐忑的心情从虚掩的大门小心地进到教堂里。虽然教堂里面的摆设和装饰与它的外表一样普通简陋,但自跨进大门的那一刻,李瑞成仍感觉到有一股让他不敢仰视也不敢有丝毫邪念的力量随着绵长柔和的歌声扑面而来。借助暗淡的烛光,李瑞成悄悄地用眼睛的余光小心地打量着里面的一切。其实整个教堂就象是一间宽敞的库房,靠北边的那面墙下垒着一个半米来高的木台子,台子正中放着一张用白布遮面的长条桌,桌面上一字排放着十几个高大明亮的金属烛台。烛台的下方是一溜没有涂漆的长条木椅,几十位面容模糊的男男女女随着一位穿白色长袍的老者正在唱着让人心灵震撼的赞美诗。昏黄的烛光随着低沉悠长的歌声在昏暗中不停地摇曳,好象这歌声也赋予了它无尽的生命和力量。烛台的上方是一幅巨大的耶稣画像,在朦胧的光线下,李瑞成仍感觉到画像中的耶稣始终用仁慈和希望的眼神注视着自己以及那几十位虔诚的男男女女。那一刻,李瑞成感觉自己象一个被大人窥透内心世界的小孩一样,所有的犹豫和怀疑在那摄人魂魄的眼神下毫无遮掩地显露出来……
   并没有待多长时间,李瑞成几乎象个突然良心发现的小偷一样急匆匆地从教堂逃出来。他直楞楞地站在冬天空茫的天空下,好久都没能使自己急促的呼吸平息下来,也没能使自己震憾的思绪和感觉及时适应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多年来,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但此刻,他竟然怀疑自己的坚定了。他神情沮丧地坐在路边的田埂上,边抽烟边努力回想自己刚才看到的一切。他觉得奇怪,自己竟然不敢回想那好象有着生命活力的烛光,也不敢回想赞美诗那优美绵长的弦律,更不敢回想画像中耶稣那始终忧郁的眼神,因为在他的记忆触及那些东西的那一刻,竟然有一股让他无法抗拒,也无法抵御的神奇力量好似要将他的灵魂硬生生地拽过去,与那些东西融合在一起,并使那些东西的力量更加强大。在自己的思绪稍稍平复下来后,他试着回想那些忘情唱歌的男男女女的模样,同样让他奇怪的是,那些在昏黄烛光中显得异常模糊的一张张脸孔,此刻竟是那样清晰生动,其中有自己的母亲、庆丰伯娘、李大壮等,还有蔡家边的蔡平安、蔡大业、蔡和平等,甚至还有更远处任家庄的任冬桂、任大发、任新成等。他们一个个或老或少,或胖或瘦,或勤劳或懒怠,或聪明或愚笨,仿佛是方圆几十里范围内无数老百姓的浓缩和代表。他们怎么了?是他们的意志太软弱?还是信仰的力量太强大?
   冬日的阳光象凝固的冰块一样将整个世界紧紧地拥在它冰冷的怀抱中。不知是因为恐惧还是因为寒冷,李瑞成感觉自己不由自主地一阵战栗。
  
   七
   自那天早上悄悄去了趟蔡家边的教堂以后,李瑞成感觉自己始终处于神情恍惚之中,说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做起事来也时常丢三忘五。母亲担心他是不是病了,他只是笑笑说没有。母亲接着抱怨,说他应该早点找一个合适的媳妇照顾自己了,自己年纪大了,感觉许多事情都力不从心,再也没有精力照顾他们父子两个了。他对母亲的话同样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其实李瑞成完全了解母亲话中的意思,这段时间,或者说在她的有生之年,她得将全部精力放在建那座她计划中的教堂上,其他的她就难得顾上了。
   让李瑞成感到吃惊的是,在李仕垴建教堂的计划仿佛为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母亲注入了新的活力。就身体机能而言,母亲早已步入暮年,满头白发日渐稀疏,满口牙齿也几乎掉光,因年轻时劳累过度留下的腰肌劳损让她的腰身几乎无法直立,而伴随了她一生的严重风湿病心脏病,始终让她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但是就激情而言,现在的母亲好象完全恢复了当年她当生产队妇女队长时的状态,每天她躬着腰身,拖着蹒跚的脚步将家里的一切安顿好以后,然后她象换了一个人似的出现在村里,通过她自认为合理的各种有效方式筹措搭建教堂必需的资金。更让李瑞成意想不到的是,母亲筹措资金的过程和速度并非象他想象的那样困难和缓慢。母亲笑容满面地告诉他,在短短的几天里,她竟然筹措到建教堂所需资金的一半,这还不包括有人承诺无偿捐助的砖瓦粉砂石等部分建筑材料。人逢喜事精神爽,难怪每天轻松幸福的表情始终浮现在母亲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但是有一个问题却让李瑞成原本迷惑的思绪更加陷入无底的深渊。他记得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他以村支部的名义也在村里进行募捐,但是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所募得的全部捐款竟然比他计划中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他不明白,照理村里的人现在谁都不差钱,为什么在国家遇到大的灾难时,在那些灾民们最需要帮助时,表现得如此冷漠和吝啬呢?而在修建一座普通的教堂时,大家又如何表现得如此积极和慷慨呢?面对这如此大的反差,他没办法理解个中的缘由。
   还有,休假这几天一直埋头在电脑里的儿子李浩也对奶奶的行为赞赏有加。那天在家吃晚饭时,他突然掏出两百元钱递给奶奶,说是捐给教堂的。
   李瑞成责怪李浩不应该象奶奶一样信迷信。
   李浩将满头长发往后面捋了捋,连正眼都没瞧李瑞成一眼,口里却用不屑的语气反问了一句:“迷信?你倒是解释一下,什么是迷信?”
   李瑞成虽然早就习惯了李浩这种不礼貌的生硬言语,但此刻仍非常生气。他重重地放下手中的筷子,瞪着儿子说:“不用你小子来教训我。”
   “我哪敢教训你这个一村之长哟。”李浩闷声闷气地挖苦道。
   李瑞成不想与儿子争执下去,他知道争执下去的结果最终是他更加恼羞成怒,理屈词穷。于是他不再言语,而是偷偷打量了一下仍埋头吃饭的儿子。以前那个剃着平头,有一张圆圆稚气脸蛋的儿子已经变得陌生,现在呈现在眼前的这个儿子,长长的头发几乎遮住了那双细长的眼睛,长满青春痘的脸上不再是那天真无邪的笑容,而是透露出一股说不上是自信还是冷漠的寒气。现在,他发现儿子确实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唯唯诺诺、懵懵懂懂的少年了,对许多事情他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且有些观点和看法都是他李瑞成从没有听说过的。比如去年过端午节时,李瑞成仍向儿子讲述端午节的来历,目的是教育儿子做一个象屈原一样的爱国人士。在李瑞成的印象里,他以前向儿子讲述屈原时,儿子始终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专注地听他讲述,稚嫩的眼神里流露出激动和崇拜。但是这次儿子却用鄙夷的表情对他的故事进行了反驳,说屈原不是因爱国而投江的,是因为与楚王的妃子偷情,结果在端午节那天被楚王捆成粽子一样扔进江里的。现在人们之所以在端午节吃粽子,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鄙视屈原,羞辱屈原。李瑞成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歪理邪说,一下就目瞪口呆了。儿子却一脸得意,告诉他网上就是这样说的,他们班上的同学也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今天儿子李浩并不理会李瑞成的有意退却,感觉好象执意要让李瑞成难堪。他放下手中的饭碗,用一种近乎挑战的眼神看着李瑞成:“要说迷信,你们这些党员就不迷信吗?多少年来,你们毫不怀疑党的正确与否,正确的执行,不正确的也执行,几乎到了盲从的地步。所以我说所谓的迷信就是信仰,你可以信仰共产主义,我和奶奶就不能信仰耶稣吗。宪法还赋予我们信仰自由哩,你一个村长不能剥夺宪法赋予给奶奶和我的权利。”
   “党能够领导我们创造幸福的生活,耶稣能够带领你们创造幸福生活吗?”李瑞成虽然觉得儿子的话在理,但仍试着反驳儿子。
   “笑话。”儿子非常夸张地撇了下嘴,“什么是幸福生活?在你的理解里,象猪一样吃得饱睡得暖就是幸福。人不能象猪一样生活,除了要吃得饱睡得暖,有物质享受以外,还得有精神寄托,精神享受。不信你可以问奶奶,她之所以每天笑呵呵的,肯定不仅仅是衣食无忧,而在于她的精神不空虚,有寄托。不象某些村长,竟然只能靠打麻将来填补自己的精神空虚,在麻将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
   李瑞成吃惊地看着眼前的儿子,觉得他的话越说越离谱,于是他按捺不住跳起来拍了下桌子:“你不要乱说。”
   “怎么了,我说错了吗?”儿子坐着一动不动,不愠不火地昂头看着自己的父亲。
   李瑞成的脸此刻已经变成猪肝色了,但不知说什么好,最后只得将满腔的怒火和怨气使劲吞进肚子里。
   一直满脸堆笑地坐在桌子旁边看他们父子俩斗嘴的奶奶竟卟地一下笑出了声,内心里她深深地为孙子能够说出这样一大套她听似懂却又有点糊涂的大道理感到骄傲和自豪。“不要吵了,不要吵了。”她慢慢地站起来为他们父子俩打圆场。最后,她将孙子揽进自己的怀里,轻轻抚着他的头说:“既然我的好孙子心里有主,那主一定会保佑我的孙子考上一所好大学的。”
   父子俩发生争执的那天晚上还发生了一件让李瑞成非常担心的事。

共 30444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反映农村精神生活缺失,导致建教堂、祠堂现象变得普遍的小说。小说扎根现实,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共性,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农村人在精神上面临的种种困境和迷茫。透过一粒沙看世界,一个人的命运就是一群人的缩影。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重塑一代人的精神世界,亟需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共同努力。小说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令人深思,值得品读。【编辑:亭上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06-01 11:41:38
  人应该始终是文学聚焦的中心。文学即人学,关注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痛苦,是一个作家应具备的良知、责任和使命,老师做到了。一部近3万字的小说,创作出来实属不易,致以敬意。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2 楼        文友:武汉廖生斌        2022-06-01 12:01:17
  好!有才潘作家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