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学做裁缝的母亲(散文)
一
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平时可以穿些打着补丁的衣服打发日子,可到了新年,再穷困的家庭,也要尽可能地给家人做一套新衣服。每个人都想以最清新最体面的形象,迎接这个新春佳节的到来。
我家没有缝纫机,母亲也不会裁剪,年前她就把全家人的布料买回来,再找人去帮着做成一套套新衣服。在村里,她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叫李红叶,人不但长得灵秀,而且还有一双巧手,会裁衣,还会缝制。李阿姨心地善良,我们全家人过年的新衣服大多是李阿姨帮着做的,一年又一年,李阿姨从来没有嫌繁琐,每次都是热心帮助着,没有一丝怨言。那样的热情,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如火焰一般将整个秋天都燃烧起来,让人感觉非常温暖。
母亲的心里是过意不去的。因为全家人的服装制作,给李阿姨带来了太大的工作量,就是再好的朋友,也不能每次都麻烦人家。于是,她心里开始有了打算,那就是想买一台缝纫机自己做衣服,尽量不去给人添麻烦。
邻居淑芬婶来我家闲坐,母亲便问淑芬婶:“你家的缝纫机从哪里买的?我也想买一台缝纫机。”
淑芬婶回答道:“我家的那台缝纫机不知你喜欢不?我家准备开一个小卖店,由于屋子面积太小,那台缝纫机放在那里太占地方了,如果你喜欢的话,就便宜一些卖给你,买的时候二百四十元,现在一百二十元卖给你,你感觉怎么样?”淑芬婶的这一席话,让母亲喜出望外。
第二天,淑芬婶就推着一辆小车,载着那台缝纫机来到了我家,从此,缝纫机就在我家里安家落户了。买这台缝纫机,母亲一共分四次付款,历经半年的时间才彻底付清,这台缝纫机的承载有些重,我们一家人都在节衣缩食,为的是让它平稳地落户到我们家。这期间,淑芬婶从来没有催促过,人情的敦厚,让人感怀啊。
这是一台“前进”牌缝纫机,是不错的名牌,有着与众不同的工作机能。在年前,母亲就用它为我们全家人做衣服了。缝纫机成了她最心爱的宝贝,用心呵护,就像呵护一个小婴儿那样细心周到。不但经常给机头上机油,每次用完后,她都会擦拭得干干净净,然后打开机器盖板,将机头轻轻地放入机舱,关上盖板后,再在上面蒙上一块紫色的缝纫机罩以遮挡灰尘。
母亲只会做衣服,不会裁剪,全家人每年的衣服,还需要麻烦别人帮着剪裁,除了李阿姨,还有陈阿姨和田婶帮忙裁剪,乡民们都是那么热心,有求必应。每次去人家里取回裁剪好的布料,再拿回家用缝纫机缝制成一套套新衣服。
缝纫机带给母亲太多的便利,让她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但她并不满足,自己会裁剪,就不必每次都麻烦别人帮着裁剪布料了。于是,她又有了新的打算,要去学裁剪,这种想法就像藤蔓一样,开始蔓延滋生,并在心里不断攀爬。
二
收音机里传出一条让母亲非常振奋的消息:“九垄地村现开设裁剪学习班,有想学裁剪的,请报名参加,为期五个星期,远路的学员自行寻找住宿。”对她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喜讯。
她动心了,开始和父亲商量要去学裁剪的事。父亲支持她去学裁剪,只是考虑到九垄地村离家较远,需要住宿,在九垄地村父母没有认识的人,是一个难题。至于这五个星期,母亲不在家的日子,父亲说他可以照料家里的一切,比如给全家人做饭,喂鸡喂猪等。
当父亲和工友王春斌叔叔说起这事时,王叔叔说:“我哥哥家就住在九垄地,让嫂子这个月就住在他家里吧。”住宿的难题,在王叔叔的帮助下终于解决了,她就参加了裁剪班。
母亲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民,高中毕业,能读会算,学习对她来说并不是太难的事。经过五个星期的紧张学习,顺利通过了严格的考核,从裁剪学习班光荣地毕业了。毕业的第二天,她去市场买了两篮子大大的红皮鸡蛋送给了王叔叔和他的哥哥,在人家吃住了一个多月,让她的心里充满了感激,礼物轻微,但至少可以表达她的一份心意。
母亲从裁剪学习班带回来的,不只是学到的裁剪知识,还有一些裁剪书籍和一张裁剪班的师生合影。我和哥哥最感兴趣的,就是那张合影照片。我们两个手里拿着那张合影仔细端详,哥哥好奇地问,你们班还有两个男生呢。她回答,是的,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也和我们一起学裁剪。我用手指着照片上两位长相甜美的阿姨给妈妈看。她却这样说:“那是李玉和王娇娇,是我们班最漂亮的两个学员,她们两人都是二十出头,我在班级里是年龄最大的。”
母亲学裁剪时,已经三十五岁了,真佩服她的勇气!勇气是人生的支点,因为有勇气才有面对人生的气韵,母亲的勇气在直接改变着我的人生态度,某些时候,她就是我的人生参考书,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我不知不觉地走入了她的人生相框之中。
她是村里唯一一位裁剪“科班”毕业的高才生,有了专业裁剪学识的她,从此开始了她的“裁缝”生涯。那时候父亲已经回到矿厂上班了,父亲因公受伤,厂里领导给予了特殊的照顾,给父亲安排了一份轻松的工作。忙于工作的父亲,无暇顾及家里的农活,因此,家里大多的农活都需要她去打理,此时的她学会的裁剪,好像是给她无限的动力,操劳家务更来劲了。
她去商店买了皮尺、剪刀、不同型号的机针,还有锥子、镊子等。父亲的工友韩叔叔是一个业余木匠,他帮着母亲做了一把直木尺和两把弯木尺。父亲也不知从哪里又给妈妈找来白色的画石,那画石比粉笔好,能画出一条很细的白线,又不掉粉末,她的裁剪工具基本上就算是凑齐了。
有了裁剪理论的她,缺少的是实践经验。她先用报纸反复练习裁剪,并不断地琢磨研究,感觉练习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在布料上实践了。
妈妈买了一块杏黄色的布料准备给我做衣服,先用软尺给我量身。测量身长时,她让我身体站直,测量袖长时,她让我手臂伸直,我很顺从地配合着,我心里热切地盼着我的新衣服,是多么的美丽啊!她一边测量一边说,量身一定要精确,衣不差寸,这样才能一点都不差的。她始终都是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给我树立了一个标杆,那是一根清晰而透彻的标尺,可以衡量世间的起起落落,抑扬顿挫。裁是裁精炼的布料主体,剪是剪一切剩余,所缝合出的一个完整的形态,被一个人支撑起来,才是这个世界最完美构架。我的人体美感被母亲的服饰所渲染着,无私的爱,在此刻升腾起辽阔的氛围。我被爱所笼罩,我为母爱所陶醉。
此时的母亲,更像是一个专业的画家,在一丝不苟地勾画一幅精美的画作。她的手按压着布料,右手拿着剪刀,只听“咔嚓、咔嚓”的剪布声音在耳边回响,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好像一位调音师。
她将裁剪好的布料拿到缝纫机上开始缝制,缝纫机响起了“哒哒哒”的欢快音符,一边用脚平稳地踩着缝纫机踏板,一边用手有规律地推送布料,布料在她灵巧的双手的操控下,在缝纫机上时而前行,时而顺时针旋转,时而逆时针旋转,那块布料就好像是正在跳着优雅曼妙的舞步,她又像一位钢琴大师,手指的曼妙,让手下经过的布料,曲转柔合,如同牵手而出的小天鹅们。没想到的是,裁剪衣服是她人生领域最完美的诠释,就好像她的前世就是裁缝,这一次的学习,不过是一次有序的温习,那种不适应,在她的手里根本就看不见,让人看到的更多的是轻车熟路,简单复制。
母亲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一块布料,在她如此奇巧的手下,普通的布料都会华丽转身,破茧成蝶,变成了一件漂亮又精美的衣服。当我把新衣服穿在身上的时候,全家人都发出了赞叹的声音。奶奶说,裁缝手艺真好!衣服又漂亮又合身,爷爷在夸奖我像个小仙女一样。爸爸看着我,眼睛眯成了一道缝。哥哥看着我穿着这件新衣服,开始羡慕起来,嘴里嚷嚷着,非要妈妈也给他做一件新衣服不可。
母亲看着她的作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欢声笑语声充满了我家的小屋。
四
母亲的手艺就此修成,不但给家人做衣服,还给亲属做。夏天时,二姨家的表妹来了,她便给表妹测量好尺寸,用乔其纱做了一条非常洋气的连衣裙,表妹穿上这条轻柔飘逸的纱裙,简直就像一个小公主一样漂亮可爱。
小姨家的表弟秋天来时,她用橘红色的布料,做了一件非常时尚的衣服,是拉链式样的,还带着一个帽子,样式新颖又美观。小姨说,儿子特别喜欢大姨做的这件衣服,每天都穿着,后来穿小了也舍不得扔,多年后还在箱子里压着底。
母亲还给姑姑家的表哥表姐以及二伯父家的堂姐堂弟都做过衣服,我们家的亲戚差不多都穿过她做的衣服。她把对亲人的深情和爱意,都倾注到了一件件衣服上,那每一件衣服都是有情感的。
母亲心灵手巧,记得上中学时,曾经给我做过一条绿色的长纱裙,穿在身上,婀娜多姿,非常漂亮,我班的女生问我是从哪里买的?我自豪地告诉她们,是我母亲给我做的,同学们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回家和她说起此事,母亲让我告诉她们,如果谁想做裙子,她非常愿意帮她们做。没过几天,我们班就有几个爱美的女生拿着布料来到了我家,母亲便为她们量好尺寸,拿出裁剪书,让她们从书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母亲按照她们挑选的样式一一做好,这几个女生试穿之后,都特别合身,她们都很满意,不停地夸奖她的手艺好,非要给她工钱,她说啥也不收。她对同学们说:“孩子们,你们是我女儿的同学,就像我的女儿一样,只要你们喜欢阿姨做的衣服,阿姨就非常开心。”几个女生穿着她做的裙子,真是摇曳多姿,花枝招展,成为了校园内夏天里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母亲自从开始裁剪做衣服之后,就开始帮乡民做衣服,做裤子,不管男女老幼,村里有很多人都穿过她做的衣服。有的人劝母亲收钱,她却说,乡里乡亲的,帮忙是应该的,收钱就免了。在她自己没学裁剪之前,都是别人帮我们全家人做衣服,现在自己会裁剪了,就应该懂得感恩,懂得回报。
她做衣服的手艺越来越精湛,衣服样式也新颖,很多乡民都喜欢找她做衣服,在我的记忆中,她还做过新郎和新娘的新婚礼服。
记得那年陈阿姨的女儿结婚,快临近出嫁的某一天,我看到陈阿姨的手里拿着一块红色的绸缎布料,和她的女儿一起急三火四地来到了我家。一进门,陈阿姨就对母亲说,麻烦妹妹,帮我家小翠做一套新娘服装吧,时间有点紧张,就剩下三天时间了,因为新郎的奶奶病重,想冲冲喜,婚礼提前了,不知做新婚礼服来得及不?
母亲看她们着急的样子,安慰着她们,我尽力吧。说完,她就开始给小翠姐量身,测量好尺寸之后,让她们第三天晚上过来取。陈阿姨听了,双手作揖向母亲表示感谢。
为了做好这套新娘礼服,第一天母亲开始琢磨款式,小翠姐长相秀美端庄,秀禾服更适合她的气质,于是决定设计秀禾服的款式。根据测量好的尺寸,开始画板、剪裁。母亲此时完全是一位服装设计大师,沉着冷静,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其中,随着“咔嚓”“咔嚓”的欢快节奏,剪刀在她手里就如笔走龙蛇,顺着画迹曼妙翩飞,展示出了她精湛的裁缝手艺,看着这样优美的身姿,我不禁赞叹连连,在心里为她喝彩。
为了赶制这套新娘裙装,她竟然连续两晚通宵达旦。我迷迷糊糊地听着“哒哒哒”的音乐节拍进入了梦乡,第二天清晨,那“哒哒哒”的美妙音符又把我从睡梦中唤醒,那是母亲踩踏缝纫机弹奏出的最美妙的歌声,悦耳动听,婉转悠扬。
第三天的上午,那件新娘的礼服做好了,母亲在衣服上绣了一株美丽的百合花,象征着百年好合,寓意新娘和新郎婚后生活和和美美。最后用熨斗熨烫平整,并挂在衣架上。这时候,一身疲惫的她再也支撑不住了,坐在凳子上就睡着了。
“美人细意熨贴平,裁缝灭尽针线迹。”母亲的做工十分精细,看不出针线缝过的痕迹,浑然天成,就如杜甫的诗句所言。她做出的这套新娘红装,是套裙,短上衣,长裙子,裙装的款式有一种古典婉约的韵味。新娘试装,非常合身,完美得令人赞叹,腰身部位恰到好处,衬托出新娘的窈窕身材。穿着新婚礼服的新娘,简直是仙女下凡,娉婷袅娜,妩媚端庄。小翠姐和陈阿姨对结婚礼服非常满意,嘴里不停地夸奖母亲的做工精美别致,款式高雅绰约,除了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之外,陈阿姨非要给母亲钱,她说啥也不要。她这样说:“村里的每一位乡亲,就像我挚爱的亲人一样,帮忙是应该的,只要小翠喜欢,我就特别开心。”
小翠姐结婚那天,一身漂亮的红装,给人一种惊艳的美,也惊动了村里所有的人,乡民们都夸母亲的裁缝手艺精美绝伦。
学做裁缝的母亲,不但不用再麻烦别人了,而且还在不断地帮助别人做出一身又一身漂亮的衣服。她在一针一线中,缝进了对家人和亲人深深的爱,也缝进了对乡民浓浓的情。她用一双灵巧的双手,裁剪出了生活的绚丽多姿,用“哒哒哒”的美妙音符,弹奏出了人生最美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