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梁溪河的传说(散文)
一
江南的夏日是一片绿色的世界。绿的山,绿的河,绿的池塘,绿色的荷叶,在一片绿色中摇曳的是粉红色的荷花。坐在乌篷遮阳的小船上,眼里是绿色的稻秧、绿色的桑林、绿色的芦苇,还有水中漂浮的绿色藤蔓,那是菱角吧?往更远处看去,远山像是一只接一只的青螺,青螺的上边,是几朵不动的白云。
我们巡游的这条小河叫做梁溪河,她是小城的母亲河,往古以来,带给两岸的人民丰衣足食,在这夏日的午后,我们任由小船在水中漂泊,一身青色蜡染的船娘,唱起了梁溪河上古老的船歌:
梁溪鲜鱼分四季,要尝鲜鱼凑节气。
正月鳊鱼嫩又肥,二月冻鱼吃鳑鲏,
三月土婆肉头厚,入夏白虾好滋味,
小暑黄鳝赛人参,六月银鱼肉细腻,
七月梅鲚晒鱼干,八月桂鱼待女婿,
九月鲫鱼要清炖,十月毛蟹黄满脐,
隆冬鲤鱼庆丰收,腊月青鱼尾巴肥。
梁溪又名梁清溪。官史记载,“梁溪源出惠山,其袤三十里。”古代无锡地区有两座大湖,一是无锡湖,又称芙蓉湖,无锡的地名或许就是因湖而生。一是太湖又名震泽,包孕吴越,衔接江浙。梁溪河本是古芙蓉湖连接太湖的一条溪流,南北朝梁大同年间疏浚成“阔十余丈,深三丈”的溪河,故名梁溪。自古以来,她就是无锡古城的别称。
梁溪河上的古迹名胜有著名的黄埠墩,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失败,在被押送北上时,曾在墩上写下《过无锡》的诗句:
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辛。
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襟。
诗句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如今墩上有纪念文天祥的正气楼,飞檐翘角、玉龙吻脊,庄重富丽。
梁溪河畔,还有仙蠡墩,传说范蠡、西施泛舟五湖,曾在此处系泊。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做考古发掘,有石斧、石锄、石刀、石锛等出土,年代相当于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说明五千年前,无锡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生活栖息,从事渔猎、种植水稻。
浓荫深碧,蝉声激越,阳光灿烂。透过云朵的光线,明灭闪烁,照耀着水畔的梳妆亭、蠡公池、慕公桥、烟树榭、四泽亭、石栈道、曲廊桥、曲池荷风等景点。
墨绿的浓荫,随着光线的流转,不断变换着色彩,像是那些记载历史景点的背景屏。其实,所谓色彩,不过是绿色的浓淡深浅,仿佛历史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在追踪着五千年的岁月沧桑,一幕一幕的历史人物,仿佛从岁月深处走出来,又隐进去,在人前留下一晃即逝的幻影。
过西水墩,飘过大渲、小渲,梁溪静静地流向五里湖,船娘默默地摇动那小巧的木橹。河畔出现成片的翠竹。北宋末年,抗金名将李纲遭人诬陷,被朝廷贬斥,回到江南家乡,在梁溪畔筑成“修竹茂林,翠连烟霄,松桂吐香,杞菊长苗”的园林。里边点缀有舫斋、怡亭、心远亭、濯缨亭等。一代英雄,壮志难酬,终老故土,令人扼腕。
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长河上,波光粼粼,仿佛是千滴万滴的泪,汇聚在一起。河水悠悠,曲曲折折,风乍起,竹木茂林一起呜呜咽咽,让人不禁想起辛弃疾的词句: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几番醉里挑灯看剑,几番忆起铁马金戈,却又报国无门、无处言说,一条梁溪河,多少壮士泪。
梁溪婉转到太湖,湖山好景色。远山若横眉,近水似眼波,眉眼盈盈处,山的侧影妩媚,水的流波含情,层层叠叠的篱笆、树影、村落,相互依靠、错落、衬托,浓淡恰好,正是一幅水墨画。在这水墨画中,南宋诗人尤袤又顺便添上几笔,建起了乐溪居、万卷楼、三友斋、来朱亭。种下大片的海棠和梅林。一座万卷楼藏书三万卷,不乏珍本与善本,堪称南中国的文化宝藏,只可惜毁于一把大火。每当我经过这里,都不禁要发出无限感慨,文明的积累,千秋百代,千辛万苦,千锤百炼,却是那样脆弱,经不起哪怕是一阵风,一场雨,一把火。
尤袤晚年,报国无门,赋闲乡里。他曾有诗曰:梁溪河畔小桥东,落叶纷纷水映红。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看似悠闲,却透出许多无奈。
元代华瑛在梁溪河畔建有“溪水胜概楼”。大画家倪云林有诗赞曰:绝怜与子同清裳,定将云霄共往还。明代顾可久建清溪庄,中有山阳亭、竹房、桂馆、紫岩楼、芙蓉池等十二处景点。清代以后,梁溪河两岸建起大片鱼塘,朝霞、晚照里,一片辉煌。梁溪盛产四角菱,果肉香糯。诗人颂曰:菱塘如镜净无波,白底花稀青角多,时唱一声新水调,漫人道是采菱歌。梁溪河上的鱼塘与菱池,是小城无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
与官方的记载不同,无锡民间关于梁溪河的得名有着美丽的传说。
无锡历代文人笔记传称,东汉名士梁鸿隐居在无锡鸿隐堂,他病死后,葬于无锡鸿山。民间传说梁溪河是梁鸿开的。因此,无锡又名梁溪。
民间传说中的梁鸿字伯鸾,东汉扶风平陵人,也就是现今陕西咸阳人,大约生活在东汉初年,汉光武到和帝时代,他满腹经纶,是远近闻名的名士。那么这个远在渭河流域的陕西人,是如何来到太湖畔吴地的呢?
据说有一年,当地太守举荐他到京都洛阳去参加殿试。船行大河,一出关渡,河面笔直而宽阔。一路上,他反反复复地忆起乡亲们的告别、叮咛和嘱托,考取了,定要做个维护一方平安的好官。可他到了京城洛阳,举目看到的是皇帝辉煌富丽的宫殿,富人权贵华丽的冠冕与绸缎,而老百姓却满街乞讨,破衣烂衫,大失所望之下,他挥笔写下一首《五噫歌》:
登上北芒山啊,噫
看看帝皇家啊,噫
宫殿多宏大啊,噫!
人民的苦难啊,噫!
永远无尽头啊,噫!
吟诵罢,他转过身就回到扶风的家。没有一丝不舍,没有一毫眷恋。白跑了一趟京城,却没有做成官,有人讥笑他“读书不做官,是个大木瓜!”他听了微微一笑,坐在山头上,看他心爱的一对白鹤,在白云里自由自在地飞翔。他望着远处的大地和山峦,想象着无羁无绊的生活,只要不卑微,不迎奉、不看别人脸色活着,再贫困、再苦难,也会死而无憾。燕雀安知鲲鹏之志哉?
扶风郡有个望族人家,姓孟,有才女叫孟光,豪强贵族有钱人踏破了门槛去说亲,她都摇头,说除非梁伯鸾,她才肯出嫁。梁鸿听这样说,就托人前去说亲。孟光的爱情观,再次证明了弥尔顿的名言:“富而不清白,不如贫而有名誉。”
红烛高照,梁鸿走进洞房,看见新娘子头上戴金,脚上穿银,上下绫罗绸缎,浑身珠光宝气。他一时有些蒙圈:“这怎么会是我梁伯鸾的妻子!”他丢下红丝绳,一甩袖走人,几天不出书房门,把孟光放了鸽子。
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不在金钱,不在爱情,而在相同的观念。世俗的爱情,动物式的幸福容易获得,却没有办法让两颗心相融。梁鸿的白发老娘急得团团转,新娘子却不动声色稳如泰山。她对婆婆说,我一句话就能搞定他。婚后第七天,孟光一洗铅华,拔下金钗银簪,脱掉绣花绸缎,穿上一身粗布衣,围上短麻裙,亲手煮了碗小米粥,用案桌托了来到书房,举案齐眉。
梁鸿假装看书,目不斜视。孟光柔柔地说,“夫君请用早餐!”梁鸿慢慢侧过身来,一看妻子的装扮,大吃一惊,连忙端了粥碗,说:“你……”“我怎么啦?”孟光盯着梁鸿的眼睛:“你真是我心日中的好夫君呀。人家都说你才学好,品德高,我可倒要看你究竟喜欢我的是什么!”
梁鸿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刻明白妻子是有意穿戴华贵来试探他的,于是高兴地捏住孟光的手说,“这才是我梁伯鸾的妻子。”
幸福是一个债主,他给你欢悦的同时,也会带给你超值的不幸。正在两情缠绵时,一只白鹤飞到窗台上。梁鸿看到白鹤嘴里衔着一张碎纸片,拿过来一看,脸上立刻变了颜色。细心的孟光问:“什么事,夫君?”梁鸿气愤地告诉母亲和妻子,因为他去年在洛阳写了一首《五噫歌》,京都贴出告示,要拿捉谩骂朝廷的狂生梁伯鸾!
老母亲吓得浑身发抖,说:“儿啊!你胆子也忒大了。当今皇上要捉你,可如何是好呀?”
梁鸿淡淡地说,娘啊,怕啥呀,他来捉人,我就远走高飞嘛!当年泰伯奔吴,我也可以去嘛。梁鸿看看妻子:“你怎么办?”孟光依偎进梁鸿怀里:“嫁狗随狗,嫁鸡随鸡,生生死死跟着你!”
梁鸿与孟光先到了姑苏,然后乘船转到无锡。微风轻荡着小河里的水波,沙鸥在掠岸低飞。候鸟去了再回,烟柳枯了再绿。这一别家乡三千里,远行的游子,何时能再回关中故里。孟光初嫁,就跟随梁鸿来到梦里水乡——小城无锡。
梁鸿初到无锡,生活没有着落,就由人介绍到皋伯通家去做长工,天天舂米。皋伯通是无锡大族,有九龙山、皇山两处大庄园。一天傍晚,偶尔走过梁鸿寄居的茅草屋,看到他端坐着读《四书》,妻子孟光坐在一旁缝补,丈夫斯文,妻子端庄,引起皋伯通的疑心,就问他们是什么人。梁鸿说是舂米的佣工。皋伯通问:“舂米的还读书?”梁鸿一听抬头回问:“舂米的为什么不能读书?”
在时间面前,没有秘密。皋伯通终于知道了梁鸿是关中名士。就请他搬进厢房,还说愿意供养他们。梁鸿摇摇头说,我能自食其力。后来,皋伯通经常到梁鸿的小屋谈心,满嘴的仁义道德,但聪明的梁鸿看得出皋伯通对孟光一肚子欲火邪念。他果断搬出皋家,住到农民家里。
梁鸿、孟光在九龙山下整整住了五年。这一年暴雨如注,太湖涨潮,洪水暴发了。屋舍被冲垮,农田鱼塘毁掉了,人畜流失了。乌云压顶,透出绿色的光,像是魔鬼的眼睛,闪电一块块撕开云层,仿佛银蛇乱窜,跳荡湍急的巨浪,像是魔鬼就要掐断人们脆弱的神经。洪水退后,梁鸿带领乡亲们在山脚下新开了一条河,直通太湖。他还带领大家重垦了田亩,重修了沟渠,重造了船帆,重养了牲畜,重新在堤岸上种上了花草。溪河两岸成了年年丰收的万亩良田。老百姓感激梁鸿的恩德,将新开的河取名为梁溪。
梁溪开好后第二年初春,梁鸿夫妇带着他们心爱的一对白鹤,一起来到泰伯墓地的皇山脚下。这年皇山一带大旱,颗粒无收。去年收到的三成粮食,又都进了皋伯通的西仓大粮房。农民们家家无炊烟,个个饿肚皮,民谣无奈地唱道:“东山农夫无米饭,西仓大户粮成山!”梁鸿看到这个情况,急得心如刀绞。忽然,他想到自家的一对白鹤。
有天夜里,月亮照得像白天一样,乡亲们被一阵阵鹤鸣声叫醒,只见天上数不清的白鹤朝着西仓皋家的粮仓飞去。天一亮,大家惊喜地喊起来,“粮!粮!”一时间,村头上欢声雷动,有些老太婆跪在场头,焚香磕头,说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派来了救命的仙鹤。这一夜,家家户户都收到了数斗金黄的稻谷。
度过春荒,梁鸿又带领乡亲们开池挖河,这里的人民逐渐富裕起来。
梁鸿死后,人们将他葬在泰伯墓旁。每天清早,人们总可以看见两只白鹤,在墓地上空飞翔。为纪念梁鸿,人们将葬吴王泰伯的皇山改名为鸿山,每年清明节,远近的男女老少都要到鸿山焚香祭奠这位梁溪河的开拓者。
站在梁溪河畔,看微风吹动涟漪。我想,要是没有了梁溪河,小城将失去一半的亮丽。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二哥这篇,一如既往地人文渗透于字里行间,语言优美隽秀,一气呵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