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志愿者众生相(散文)
一直想提笔写写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却始终因为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而静不下心来。这不,据官方消息,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可能不久小区即刻解封,随之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也将解散,我这才提起了这支长时间不用的笔来,在夜深人静之时,勾勒起我们这支志愿者队伍的众生相来。
在小区20多栋楼的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中,我们3号楼志愿者队伍,可谓是“兵强马壮”,仅两个单元就有志愿者9名,且“老中青”三结合,有男有女,个个都能独当一面,个个都是把服务居民的好手。
当接到“就近就地参加当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经所在单位电话同社区对接,我被包户干部信稳清拉入新馨美寓小区3号楼志愿者微信群。进群后我才发现,我是倒数第二个进来的,且还知道这个志愿者微信群早在3年前就存在了,里面多是“身经百战”的“老队员”。
在这支志愿者队伍里,已年逾五旬的,除了我,就是李立军师傅和“宋姐”了。李立军是乌鲁木齐市公交集团三分公司的公交车司机,中共党员,他不仅自己身为志愿者,且还将网名叫“我就是我的”妻子也拉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我就是我”虽然不在志愿者队伍的微信群里,但却和志愿者一样干着同样的服务工作,至今我连她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这又让我联想到做好事却不愿留名的雷锋。
“宋姐”,网名叫“静心”,真实姓名叫宋新华,是自治区第三建筑公司的退休工人。“宋姐”说她身体不好,患有各种疾病,还经常吃药,现在除了靠每月的3000多元退休工资维持生活,别无收入,但她很感恩有这份儿退休工资。每当疫情来临,她都会自告奋勇地来当这分文不取的志愿者。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云层,“宋姐”和李立军师傅便率先走出家门,来到楼下的核酸检测现场维护秩序。他们两人尽可能地早起到岗,就是为了让年轻的志愿者能够晚起多睡一会儿,让小伙子们多储精力,待大批货物到来时,投入到更多的运送当中。
在“宋姐”的微信朋友圈儿,我发现了她极具个性的留言:做一个强人,加油!加油!加油!
梁建龙,网名叫“多喜乐”,是位“九零后”,现在是自治区博物馆的一名干部。他曾经在《新疆法制报》当过文字记者,虽然不是一名党员,但思想觉悟并不比党员低。他给人的印象就是服务工作非常认真,不怕吃苦,很多工作都是抢着干,且争取做到亲力亲为,比如说:分捡东西、门上贴封条、检查封条是否完好?楼上楼下地跑,将事情做完了还要打电话询问对方是否满意?是否还有什么要求?或者是建议。
一天上午,别楼栋志愿者来我们负责的这栋楼给居民取东西时,无意中流露出家里没有油炒菜了。梁建龙梁说:“我家在交暖气费时免费领了一壶油,在家里放着没有打开盖子,如果你不嫌弃的话,你就拿走,送给你!”不多时,我在单元楼门口,亲眼看到那名志愿者高兴的提着小梁送的清油出了单元门,愉快地骑上电动车离开时的情景。
陈正博,吉林长春人,“八零后”,所不同的是,他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一名中共党员,有着16年的从军经历,且还是建国70周年荣誉奖章的获得者。你可能还想不到,陈正博在部队时荣立过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三次。每次见到我,他都会说:“千哥,你不用来了,有我们呢!”虽然仅是简单的一句话,军人的性格却体现的淋漓尽致。我心里暗想,到底是一名当过兵的人,就是有点与众不同。他骑电动车送接东西的速度非常之快,转眼功夫就是几趟。在电动车的脚踏处,后座上,车把上挂满了居民订购的袋袋物品。
宋彪,网名“A小宋阔达世家装饰公司”,河南兰考人,和陈正博一样,也是一名“八零后”。从其网名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做装修的生意人。另外,还有同为“八零后”,河南兰考人,同他一起在志愿者队伍中的孙万营。
宋彪说是他把孙万营,也就是“小孙”拉到志愿者队伍中来的。小区实行静态管理后,待在家里也没有啥事!看到单元居民微信群里要招志愿者的信息,就参与进来。宋彪还说孙万营是自己的师弟,今年4月份儿才从老家河南兰考来到乌鲁木齐。
最后要写的就是叶正,四川人,“九零后”,大家都称他“阿政”,“阿政”是他的网名。叶正今年26岁,是我们志愿者队伍中最年轻的队员,身高一米八几,身材魁梧,和陈正博、宋彪、孙万营一样,也是生意人。
在我看来,阿正是我们这支队伍里最富有朝气的一名年轻人,说话干脆,服务周到,爱干跑腿活儿,不怕苦,敢啃“硬骨头”,为我们这支队伍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在连续的静态管理中,我们这支志愿者队伍,每天在小区的楼栋之间来回穿梭,为居民传递物品;每天到大门外的集中货物点,将外面商户送过来的邮递来的物品一袋袋、一车车拉进来,已记不清为居民群众送了多少个蔬菜包?水果包?送了多少袋牛羊肉?送了多少袋米和面?送了多少箱牛奶?送了多少桶清油和纯净水?送了多少包馒头和油饼?送了多少盒药品和保健品?
大家凭着一颗爱心,齐集在这个有组织、有纪律、有温度的集体当中,尽心尽力地为“封控”宅家的居民提供生活保障,累了困了不抱怨,遇到困难不计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图的是通过自己的双手,保障居民在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图的是居民虽然足不出户,也有一份儿好心情。
当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崇尚金钱利益的大环境下,能有如此多的普通居民,不计得失,加入没有分文报酬的志愿者队伍中来,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写完此稿,已是凌晨,眼睛有点酸痛,停下笔,走到窗前打开窗户,望着深邃的夜空中闪烁的星光和群楼窗户上的万家灯火,有种意犹未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