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情】一诺而撒尽万贯流芳名(散文)
话说清朝前期,淮安府马塘。有一名仕,名叫马良,因善于生意,家财万贯,乃苏北实打实的富豪也。马良一生“喜施舍,乐游玩,好交友”。更因他的一壮举甚得当地民众之爱戴,芳名永传。
某秋高气爽之日,马良一行众人游至镇江,在江畔酒坊与江南名士巨贾聚会。一阵推杯换盏之后,大家不亦乐乎,爱好之乎者也的立马吟诗诵词,喜欢乐器的即刻推拉弹唱。在座者皆可指点江山,才情诗意大发。一派祥和喜庆。
正在大家玩性正浓的时候,有一鹤发童颜者站到椅子上,拍了拍手大声说:“各位暂且静一静,静一静吧。”
虽然大家有点不情愿,可渐渐地,大家还是坐回各自的座位上,不明就里地望着老者,想着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老者说:“各位同仁,实在是打扰大家的雅兴了,我就说几句,自从之前的金山寺倒塌后,我们如此锦绣镇江,便只有名山无宝刹啊。大家不觉得遗憾吗?”
是确实有点遗憾,可那能有什么办法呀?我们的先辈都没为我们再建造什么寺庙宝刹的呀,这是改变不了的现实啊。
老者:既然先辈没有再给我们建造什么寺庙宝刹的,那为什么我辈不能着手建造呢?我们不要把遗憾继续传给我们的后代啊。
有人问:您老这是什么意思?建造寺庙宝刹?谈何容易啊?哪来的经费呀?
老者:我是说要是我辈在此建寺庙,真是功德无量啊。
酒酣耳热的马良豪气冲天,按捺不住,伸出食指,遥指江中说:独造金山寺,马某在所不辞。
此话一出,感觉空气似乎凝固了。大家回过神后,所有的目光齐刷刷地移向了马良。其实谁都心知肚明的,要是将眼前大把的银子捐出,去换取那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般的功德无量。无论换了谁都是心疼的呢,这是实话。谁的钱又是风刮来的呢?马良的话让大家静场那么半分钟,接着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在座的大多数都为马良的话而鼓掌。可也有几个人是想看看马良的笑话罢了,认为马良酒后狂言,权当酒席的点缀,博得一阵笑声而已。
有一打着饭嗝喷着酒气歪依在背椅上的大汉,一再嘟囔地问马良: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我听听?马良又一次且更大声说了一遍。大汉把口中的酒食噎住了。嘴里的酒食“噗嗤”一声喷了出来,问:你、你确定你没有喝、喝多吗?兄弟你、你再说一遍让大家都好、好好听听。
马良举起酒樽,一仰勃子又干了一杯,砸吧嘴,说:我马某独造金山寺。
大汉错愕地使劲摇摇头,嘴里嘟囔什么别人也听不清楚了。
那老者接着说:我们都知道马良兄弟是个豪爽之人,我们就期待他给我们镇江建造金山寺吧,我们的子孙后代都会感恩戴德的。
好!大家为马良兄的豪迈干一杯。于是乎众人纷纷举起酒樽,给马良一一敬酒。
看似喜庆,实则不然。镇江地方上的某些绅士、阔佬、富翁、商贾及社会名流心中有点不爽了,感觉多没面子了。这也是常态化了,有的人你让他自己来担事,他就觉得理亏了,而一旦有人出来担当了,便心里生出酸溜溜的感觉来。于是有人作梗,说:既是独造,那就不能用镇江寸土寸草哦。
马良看看此人,明白什么似的,嘴角轻扬,点点头,拱手说道:男子汉大丈夫一字抵万金。马良边说边在化缘簿上挥笔写下“不用镇江一撮土”。
又一阵掌声。有人交头接耳:这可能吗?笑话。
马良虽然是酒够菜也够了,可还是清楚自己的言行的,自我感觉良好,不至于胡言乱语的地步。
次日,酒醒之后,马良唤来身边的仆人,说:你们马上把马家的私塾先生请来。
好的主人。仆人立马往马家的私塾学堂跑去。
不一会,私塾先生快步走向马良跟前,问:老爷有何吩咐?
马良说:是这样的,我想建造一座金山寺。
先生疑惑:建造一座金山寺?建在哪?
走,我带你去看看。
众人来到镇江江边,马良往江心一指,说:大概就是那个位置了,你看怎么样?
先生前后左右望了望,捋捋胡须,说:嗯,这位置是不错。可是那不是水域面的吗?我们总不能掲水而建吧?
马良说:我自有办法。
先生问:什么办法?
马良笃定地说:填江而建。
先生摇摇头,说:这比登天还难啊。
马良说:事在人为嘛。这样吧,你先给我把庙宇画出个图纸来,我们再估算一下建寺成本。
先生挠挠头发:这、这?
马良问:怎么?这有什么难吗?
先生说:也不是有多难,问题是我没有参照物啊。不知道您要建造的金山寺规模大小。所以……
马良一听,点点头,说:嗯,你说的也是哦。那——,这样吧,我们就到附近的寺庙去走走看看问问吧,回来我们再根据地形画个图纸。
先生说:对的对的。那我们就马上行动?
马良说:那当然。
于是他们马上整装马车,前往附近有名的寺庙考察活动。
如此这般,经过仔细测算建寺的成本,结果令大家瞠目结舌,那就是要想在江中建寺,耗资之大,工程之难,工期之长,尽毕生之力,倾全家之财,能否建成还不一定呢。
仆人跟先生面面相觑:这该怎么办?
马良想:堂堂大丈夫,岂有出尔反尔之理?马良咬咬牙,掷地有声地说:干。
马良立马组织上万人用船从老家——苏北运土南上,一路浩浩荡荡运至镇江。寒来暑往,那些年镇江上出现从未有过的繁忙景象:众帆竞发,纤夫岸边往来,船员奋力摇桨,船帆起落有序,船工号声此起彼伏。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这开阔的河水区域,那一船船运来的泥土,随着工人们挥舞着手中的锄耙,一一被倒入江中,却也不被河水冲走,不散不溃,这似有神助。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船又一船,终于在江中垒成岛。马良站在岛屿上,捋捋那把不再稠密的胡须,长舒一口气。点点头:嗯、嗯……
家人问:接下来怎么办?
马良说:还能怎么办?接着下一步工程嘛。
可是我们家哪来的钱财啊?这些年所做的生意盈利不都投进去了吗?
不用担心啦,古人不是说车到山脚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嘛,办法是由人想出来的呀,我自有办法咯。
于是大动土木,选上最好的木料,请上手艺高超的工匠。这期间马良做买卖凑资金想尽办法不让工程搁浅。一路虽然走走停停,然光阴荏苒,一座气势恢宏的庙宇——金山寺终于建成。马良也已是衰老不堪了,万贯家财耗费殆尽。可喜的是金山寺日渐香火鼎盛。
某一天,金山寺的方丈找到马良说:寺是建好了,每天善男信女不断,可谓恩泽四方啊。可也是由于香客众多,门槛破损严重,要是那门槛用铜皮包住就好了。
马良说:方丈您说的是啊。可我已经身无分文了。
方丈想也没想: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当年海口是你夸下的,你要兑现。没钱,你要饭也要把钱凑齐!
回家后的马良沉思良久,决定四处化缘筹集经费。妻儿听后是万般不舍。马良安顿好妻小,交代管家,让大家经营好家业,确保一家子的生活有保障。便四处化缘去了。
日升月落,风餐露宿,遭受的磨难是常人难于忍受的。万户千家门前过,费尽口舌凑经费。历尽千辛万苦,马良终于凑齐包门槛的钱了。可是人也彻底垮了。被人抬到金山寺时已奄奄一息了。方丈万分感动。听说为了让德高望重的马良转世投胎为皇帝,方丈想出了一个特“残忍”的方法为马良法度超生(此事另篇垒述)。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再说当年马良因答应在老家取土填江造金山寺。选一地大人稀且平坦开阔地,组织父老乡亲们深挖取土。多年后,取土后的那些洼地,逐渐形成了茫茫水荡。后人为纪念马良,便将这片水荡称为“马家荡”。
自古以来,马家荡经过岁月的涤荡,衍化才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就像皇母娘娘从天上撒下的一幅水彩画,更似天神因马良而恩赐的宝藏湖泊。马家荡有水面,有陆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马家荡河道纵横交错,水清见底鱼吓自在游。筏边弯腰,水里的鱼儿瞪眼与你捉迷藏呢。荡里有菱有藕摇戈泛绿吐艳,人可采菱戏水嘻闹、有大小野鹜盘旋遨游。若有小舟摇入苇荡深处,定有苏北民谣和着鸟鸣回荡。春来水草丰茂盎然,夏至浓荫匝地宜人,秋临蒲芦摇黄醉心,冬到芦花飞扬乐逍遥,好一派世外桃源的诗情画意。马家荡港汊密集,苇荡无垠,水质无污染,是鱼、虾、蟹栖身之福地也,亦是家禽饲养的天然好场所。这马家荡既宜长菱藕、茨菇,又宜河蚌育珠。三十公里的经济林道犹如一条绿色长带,延绵在锦绣大地上。现如今马家荡粮田成片、鱼池成方。身临其境,你会有感而发:农人勤耕岁月稠,成熟稻穗翻金浪,稻香飘千里,出荡捕捞鱼满仓。
马荡自然村落形似水中之龟,俗称“神龟福地”,更有久雨不沉的说法。四个渔民新村依河傍水,房屋极具苏北特色,布局整齐划一。随着文明新村建设的深入开展,现如今学校、商店、医疗保健室一应俱全。村舍似水彩画,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标准。随之开发的景区一些设施既有现代化的设施参杂古代的元素,富含历史意义。
正所谓赏景、怡情、养性哪里去?“马良故里,梦里水乡”等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