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希拉木伦庙之游(散文)
一
秋雨洗尽铅华,枫叶凌霜染红了漫山遍野。斗转星移,四季轮回,唯有那抹红永不褪色。
深秋的一个早晨,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乘着大巴车前往希拉木伦庙参观,沿途的风景尽收眼底。
水洼里的芦苇像驰骋在草原的骏马,一片片矗立在湖中央,秋风吹来,起伏连绵,一派万马奔腾宏大场面。由于今年全球高温,草原干旱尤为严重,少了往年一望无际的绿野,更多的植被就是柠条,它们或排列整齐,如同接受检阅的方队,阵容威严,或星星点点洒落在红色的土壤上,不畏狂风暴雨的肆虐,不畏严寒酷暑的煎熬,防风固沙,用自己的身躯守护着美丽的家园,就像草原英雄一样。展示出草原无畏的性格。柠条,不仅是草原的地标,也是草原的魂魄。
一路上,望着车外壮丽的景色,大家异常激动和兴奋,谈笑风生。
二
第一站便是希拉木伦庙。
旅游界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旅游看景先看貌,要看景点先看庙。”希拉木伦,蒙语,意思是黄色的河。希拉木伦庙,就是坐落在宽阔希拉木伦大河岸边的一座著名庙宇群。此庙曾是四子王旗境内规模最大、喇嘛最多的一个召庙,在有清一代曾管辖过察哈尔、绥远地区数十旗和青海部分地区的喇嘛庙务,因而也号称“塞北拉萨”,是内蒙古自治区颇负盛名的古刹。
这个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风景秀丽,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南面就是希拉木伦河。它既像承德的避暑山庄,融汇北方草原与江南水乡的特色,风景旖旎,心旷神怡。又享有“塞北的布达拉宫”之美誉,藏式的木结构建筑风格新颖别致,在蓝天白云的陪衬下,白色的墙壁像一道道城墙,环绕庙宇。藏红色的顶部雕刻着各种图案,圆形的装饰。方形的小窗,上面还有转经筒和各种神兽。屋檐由各种红色、白色的图案组成,看上去像一朵朵祥云在萦绕,有一种飘逸的美;又像五环紧紧扣在一起,象征民族团结,凝聚力极强。建筑风格讲究对称,六根红色的柱子耀眼夺目,显得庄严肃穆,十分壮观。外面五颜六色的经幡随风飘扬,让人心向往之。据记载,希拉木伦庙活佛共传六代,最盛时期有九座大经殿,三百余处喇嘛住房,喇嘛多达一千四百多人。
放眼望去,庙宇南面绵延不绝的希拉木伦河横亘,像一条辽阔的护城河,守护着这方的安宁。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踏进这片神圣的净土,庙里面庭院幽深,梵音袅袅,一片佛地静谧,心灵一下子清澈而释然。庙宇顶部悬挂着各色的经幡,墙壁上是五颜六色的唐卡,让庙宇显得庄重肃穆,又充满灵气。几个喇嘛端坐,神情专注的样子像一尊尊佛像,口诵佛经,语声悠扬,仿佛把人带进神秘的世界。他们的虔诚感染到了我,仿佛自己也超凡脱俗似的,心底悠然徐徐绽开一朵莲,圣洁无瑕,一时禅意顿生。如同开悟一般,心灵清澈,杂念全无。
那一瞬间,我蓦然明白,其实,佛教所追求的就是一种清静的心境。当我们离开尘世喧嚣,静静坐下来思考,就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走出庙宇,来到阳光下,我轻轻嘘了口气。这一过往,便是一次精神的沐浴。
三
希拉木伦庙不仅仅是佛教圣地,同时,地势险要,战略位置得天独厚,是战争的咽喉要塞之地。
希拉木伦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我们顺着木质的台阶,一级一级向上攀爬,到处可见战争留下的印记:战场、碉堡、弹痕。低矮的碉堡保持了旧貌,部分水泥已脱落,但上面的字特别醒目——“卫国卧狮”,“保我山河”落款是“三十五军第四二一团第二连造”,让人心底为之一振,仿佛眼前卧着英勇将士,正准备与敌人展开厮杀决斗。现在幸存的碉堡还有六个,藏在乱石树丛之间,非常隐蔽。碉堡通道昏暗逼仄,只有猫着腰才能钻进去。我的心里特别沉重。仿佛战火纷飞的场面就在眼前:日军发疯似地扫射,战士们英勇还击,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在日军面前耸立起不可逾越的民族血肉之躯。
北面石头堆砌的敖包,神圣而庄重,在秋风的吹拂下,五颜六色的经幡舞动起来,让草原有了另一番生机和色彩。当年这些石砌敖包就是战争烽火台,当熊熊烈火燃烧时,重要的战略消息一经发出,就马上进入战争状态。
这场战役中,消灭了二十九个日本官兵。当时,日本侵华军队在这里埋葬了死去的官兵,还立了一块用日文写的碑文。那块碑文虽然已经残缺不全,但记载了战役的残酷和激烈,也成为日本侵华的铁证。石碑的旁边写着鲜红的八个大字,“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我们在一面五星红旗的雕塑下,集体合影留念。岁月流逝,战争烟云已然消散。我们以蓝天白云为背景,中国红为主题,灿烂的笑容表达了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对美好和平生活的珍重,也成了秋天最美的景致。
四
走出历史的沉重,我们又参观了航空展览。
这是神舟降落的地方,也是神舟的故乡。我们观看了神舟飞船降落的图片,还有杨利伟和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的模型,导游声情并茂地介绍航天英雄杨利伟的事迹。当讲到杨利伟在飞船降落前,听到了敲窗声的时候,我们也不由得特别紧张。由于太空的温度几乎在零下17到25度,物体的热胀冷缩,机舱内体积不变,而飞船的外面不断地缩小,一旦舱体破裂,就会有生命危险。航天员就是这样,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航空任务,为推进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神舟飞船上天时,宇航员还要经历低频共振的问题,身体受到了强烈震动,长达二十六秒的时间。那种恐惧和使命同在,我当时听了心头一颤,异常激动,更加深了对他们的敬佩和仰慕之情。我们只看到航天员升天和凯旋归来的荣耀和欣喜,而不为人知的背后,更需要多少艰辛、勇敢和担当。
之后,我们还去看了都贵玛老人的感人事迹的展厅。她在十九岁那年抚养了上海二十八个孤儿,用自己的双手抚育了他们的成长。看着他们像一只只雏鹰展翅飞翔在祖国的天空,都贵玛老妈妈的脸上褶皱如花,她的眼角流下了欣慰的泪花。就是在这片草原,还拍摄了《国家的孩子》这部影片,内蒙古草原母亲养育上海孤儿的故事,彰显了草原母亲在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孩子们又情同手足。这就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少数民族和汉族永远就是一家亲。
远方,胡杨铁骨铮铮,矗立在草原深处,像草原英雄一样有着千年不倒的精神;大红山绵延无边,更像各族人民血脉相连。
五
下午,我们也给了自己一次挑战了不可能的机会,去搬动一个大约重一百公斤的黄色轮胎。
一个当过兵的同事弯下腰,用两手搬起轮胎,他屏气凝神,大家鼓掌加油,轮胎终于慢慢站立起来。紧接着,一个又一个男同事试着挑战自己,尽管我们女同事有点担心,但男性天生的征服欲,让他们成功了。我们还搞了攀岩活动,每个人都逐一试过。其实,挑战不可能,不仅仅是为了最终挑战成功。它的意义在于,激发和彰显我们的斗志和拼搏精神。人生充满挑战,积极应对挑战是人生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比如这次抗击疫情中,我们每个人都从思想意志和人生信念上得到了一次锤炼,在灾难面前,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不断取得抗击疫情阶段性胜利。
夕阳下留下了我们充满活力的身影,我们把轮胎作为拍照的道具,把笑脸定格在圆形的画框中,别致又豪迈。
这片神奇的草原,有佛教文化的氤氲,有历史战争的警醒,有航天飞船的安然降落,有都贵玛老妈妈的大爱无疆,有柠条的倔强,有胡杨的不屈,由此更加靓丽纷呈、韵味无穷。
落日的余晖徐徐洒满草原,希拉木伦庙变得更加幽美神秘,我们依依不舍地挥挥手,踏上了归途。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