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菊花飘香钱小寨(散文)
一
在我家乡牢山不远处有一座山,名字叫钱小寨。钱小寨是一座红色的山寨,英雄的山寨,在我心目中钱小寨深沉而厚重,险要而雄伟。一直以来我都想为家乡的钱小寨写一篇文章,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笔为好,生怕所写的文字表达不出来自己对钱小寨这座山的敬仰之情,而深感困惑和不安,因此长时间未肯动笔。
记得在没有疫情的2019年9月,我游览了钱小寨,并观赏了那里的自然风景。那时节,满山遍野盛开着的野菊花点缀其间,枫树叶红艳艳随着秋风呼呼作响,像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身临其境感受着秋天大自然的韵味,心里美得很哩!耳濡目染,心里就自然发出慨叹来:啊,钱小寨已今非昔比了呀!昔日的旧战场如今已经变成了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基地,面貌焕然一新,周围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哩!当看到钱小寨改观以后的景象,真让我感慨万千,内心也无比激动起来。记得那天,我一边观赏一边赞叹,深深地被钱小寨迷人的风光陶醉,我的心情一直也不能够平静下来。望着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呀,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心情格外舒畅,当我站在钱小寨山顶上面的时侯,不由自主地大声呼喊着:“钱小寨你好吗?!我来看你来了!”
声音在山谷中回荡,小鸟在山林中自由飞翔,花蝴蝶在野菊花丛中飞舞,山谷中不时还传来打柴人的山歌:哎呀呀!钱小寨的菊花黄灿灿哟,请到信阳钱小寨来,请来钱小寨,钱小寨的红歌唱起来,唱起来了!哎呀呀哟!哎呀呀!请到信阳钱小寨来,大别山革命的舞蹈跳起来,跳起来了!哎呀呀,哎呀呀哟,请到信阳钱小寨来,钱小寨革命的锣鼓敲起来,敲起来了啦!哎呀呀哟!哎呀呀!请到信阳钱小寨来,钱小寨的毛尖茶叶香飘满人间哟,满人间!来吧,五湖四海的宾朋们,请到信阳来游玩,请到钱小寨来做客,哎呀呀哟,哎呀呀!
歌声由近而远,婉转动听,当我沉浸在悠扬山歌之中的同时,也被一抔热土一抔鲜血感染着,寸步山河埋葬着先烈生命的红色革命根据地钱小寨,曾经发生的战斗故事恍如眼前。
二
记得那还是上世纪的一九七四年九月的某天,牢山小街迎来了一位特殊的人物,几辆军用吉普车开进街道中间停下来,从中间那辆吉普车里面走下来一位年逾发甲的将军,这位将军站在街道中央,热泪盈眶,向前来迎接的乡亲们挥手致意。此时,站在街道两旁的父老乡亲们,敲锣打鼓,一时间,欢呼声此起彼伏,掌声雷动。人群中,有一位老汉大声音地喊道:是钱钧,是钱钧回家乡了,不会错的。啊,从钱小寨走出去的将军回来了!钱钧回家乡来了呀!
在家乡人民的心目中,钱钧可是一位武功高强的人,大革命时期,在钱小寨快被敌人攻破,农民自卫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是钱钧使出少林功夫,生生闯出一条血路,带领三十多个战友突围了出去。解放以后钱钧做了“大官”,官到底做得有多大,乡亲们谁也说不清楚,只是听人说钱钧是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亲口夸奖过的人。
钱钧回家乡了,钱钧回钱小寨了。这个消息不径而走,乡亲们都奔走相告,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想目睹一眼将军的风采。那年只有六岁的我,也跟随在大人们的身后,来到了牢山小街,亲眼看见了当时牢山小街锣鼓喧天,龙腾狮舞的热闹场面,街道两边的男女老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那是激动人心的一幕。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发生在昨天,钱钧那高大魁梧的形象,慈祥的面容,一值存留在我的脑海里,让我记忆犹新。
今年国庆节放假以后,当回想起这段往事的时候,突然让我内心为知一震。啊,我的家乡钱小寨呀,你就像是一座丰碑,在我的脑海里熠熠生辉,并铭刻在我的心中而变得永恒。
三
钱小寨这一座山,离我老家的牢山,有十里地左右的样子。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就经常讲在钱小寨这座山上所发生的战斗故事,告诉我们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嘱咐我们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以后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来告慰长眠地下的先烈们。
读小学的时候,记得每年的清明节,老师都会组织同学们到殷区起义纪念碑前去缅怀革命先烈,聆听在钱小寨战斗中活下来的革命前辈讲述当年在钱小寨所发生的战斗故事,我也是在那时才知道了钱钧的名字,由衷地崇拜他。钱钧是从钱小寨走出来的共和国开国中将。从此,钱钧的名字连同他这个人以及钱小寨这座英雄的山寨都铭记于心,并存留在我的脑海里。
其实,我老屋门前的牢山寨,是靠西的方位,钱小寨是在靠南的方位处,两座山寨遥遥相望,周围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田野,在田野的边上是一座座小山村。在山村的旁边流淌着一条河,这条河叫青龙河,青龙河水一路向北流向五岳湖,碧波荡漾的五岳湖水再缓缓流进淮河,向东汇入大海。
九月的天,酷热渐褪,阳光变得柔和很多。当我们进到钱小寨山中没多远,路边就渐次有了细碎的小菊花,这种菊花花形很小,只有指头尖儿大,花色澄黄,开得很稠很繁,植株却很小,但是枝叶很虬劲,像是矮化了的盆景,让人感觉很坚挺,很有力,满山遍野,随处可见。那些在秋风中摇曳着的小菊花,像是在向我们点头致意,欢迎我们的到来。放眼望去,在钱小寨的沟沟坎坎,一片片、一丛丛野菊花黄灿灿,构成了金色世界,我们一边走着,一边采摘着,把菊花拿在手中放到鼻子上闻一闻,一股清香袭来,顿觉沁人心脾,那种感觉好得意,好恣肆。
据说当年,钱钧回到牢山以后,就匆匆赶往钱小寨,他一路采摘着这种小菊花,随从的警卫人员也跟着他一起采摘,临到中午,当钱钧登上了钱小寨主峰顶的时候,不顾一切地向山谷中抛撒着自己采摘的野菊花,一朵菊花一份怀念啊。他一边抛撒着,一边哀伤地大声呼喊着:钱小寨我回来了啊!在这里牺牲的战友们呀,我回来看你们来了哩!你们都是共和国的英烈呀,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你们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你们血染的风采呀!在这里牺牲的战友们呀,你们的英名将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而永垂不朽!战友们呀,请你们安息吧!
说完,钱将军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眼里满含泪水,顺手抓起身边一把热土,用红布包了起来,放进自己的上衣口袋里,眼睛望向山谷。钱小寨这个让他毕生难忘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呀,多么亲切,多么生动!一件件,一桩桩往事在他眼前浮现,与他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们,好像又回到自己的身边,正整装列队欢迎他的到来。他,只有在这里才会找到当年的感觉,当年的威武,当年的豪情。
四
钱小寨属光山殷棚辖区,位于光山县西南部,五岳水库上游,地处新县、罗山、光山三县结合部,东连南向店乡,西与罗山县定远乡连接,南与新县苏河镇接壤,北同马畈镇毗邻。隶属河南,又因与湖北接壤,受到了中原文化和楚韵文化双重浸染,自然与人文、乡村与城镇、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美美与共,构筑起一幅和谐秀美画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南北文化、经济在此交融汇合,同时牢山、钱小寨地理位置重要,从古至今都是险要的军事重地。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大革命时期,在熊少山、殷仲环、杜彦威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发动了殷区起义,后起义军终因敌众我寡,而退守钱小寨,坚持四十多天的战斗后,弹尽粮绝而宣告失败。如今,殷区起义纪念碑和钱小寨战斗遗址已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在钱小寨的山脚下有两个村庄,靠东边的村庄叫钱湾,靠西边的村庄叫罗湾,两个村子中间是稻田,这里山多地少,村民们自古以来就靠种田打猎为生,钱钧的祖辈都住在钱湾这个小村庄里,到了他爷爷这一辈,由于兄弟姊妹多,一大家子二三十口人,一点田地产的粮食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的温饱,于是,钱钧的爷爷就带着他的父母一家人,到离钱湾不到三里地的殷棚大岳畈这个村子里去,讨得大地主岳六平家的土地来耕种,并在大地主岳六平那里租借了三间房屋住了下来,1903年的秋天,钱钧就出生在这个小村子里。
童年的钱钧,是从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中挣扎着活下来的。钱钧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带来欢乐,相反,在那年月,多一口人就多一张嘴,人多成了灾难,靠种地主家田地的钱家人,那种困顿艰难的境地就可想而知了。不过,在我们家乡,老辈人的记忆中,钱钧小时候就有许多与众不同的表现。
六岁时的钱钧就给大地主岳六平家放牛,一天,牛吃了别人家的稻秧,钱钧挨了别人一顿毒打,他感到十分委屈,一气之下就离开家跑到钱小寨深山密林里,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当听到自己喜爱的小妹妹被“收生娘娘”收去以后,就跑回家拿起斧头,到了大庙里砍倒了送生娘娘的泥像,替妹妹报了仇。为此,钱钧给家里惹了祸,自己也心生愧疚,从那时起他就萌生了离开家到外面世界去闯荡的念想。
直到钱钧八岁的那一年秋天,他就离开了家,到湖北大悟县的宣化店给别人当学徒学染匠。十三岁的时候,钱钧悄悄地跑到少林寺去学习武术,一直到十八岁离开少林寺,在少林寺五年的时间里,钱钧刻苦锻炼,终于学会了少林绝技朱砂掌及诸多少林拳术。
钱钧幼年与其他小孩相比就是胆子最大,其他小孩见到蛇向他爬来,都会被吓哭,可钱钧就喜欢玩蛇,那时钱小寨山林茂密,毒蛇经常在村前屋后出没,可再毒的蛇到了钱钧手里都会乖乖地被制服。从小钱钧就不知什么叫怕,这也许是性格决定的吧。蛇身是凉性的,可以解热,到了夏天,钱钧提了一条几托长十几斤重的大蛇,装进竹条编的笼子里,睡觉时,就放在身边,他总是在心里暗自高兴着,这蛇身上还真有点凉气哩。据说有一位白胡须老道士,看见幼小的钱钧玩这么大的蛇,心里一惊,后来他大笑着对旁边的一位老汉讲:“这小孩非凡人可比,将来定是可造之材呀!”说完后,他走到钱钧面前,望着钱钧若无其事地玩着大蛇,摸了一下钱钧的小脑袋瓜,说了一句:“日后若能习武,这么有胆量的孩子定有出头之日!”钱钧望着白胡须老道说:“你这老头说什么,我也听不懂,只有我懂蛇,蛇懂我,我不伤蛇,蛇不害我!”老道士被钱钧这调皮的话给逗乐了,望着小钱钧哈哈大笑着说:“你懂蛇?蛇懂你?稀罕稀罕呀!”说完就向钱小寨东南方向的九林寺赶去了。
在1923年的夏天,经人介绍,钱钧来到了汉口一家翻砂厂,当翻砂工人。来这里工作不久,在老工友的引荐下,钱钧认识了董必武同志。并在1926年由董必武同志介绍入了党,钱钧是在董老亲自引导下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钱钧由一个放牛娃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五
老将军站在钱小寨山顶之上,眼望山下一片黄灿灿的稻田,微风吹来阵阵稻谷的清香,野菊花的芳香夹杂其间,老将军精神矍铄,当怀念起牺牲的战友时,老将军神色又凝重了起来,眼里面闪烁着泪花,他不时从口袋里拿出手帕悄悄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这时,有一位十多岁钱姓学生娃,走到钱钧面前声音宏亮地问道:“钱爷爷,钱爷爷!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当年您参加钱小寨战斗的经历呀?在那么危机的关头您是如何组织战友们突围的呢?”
陪同人员都好奇地望着那学生娃,都转过头来,目不转睛地笑着向老将军望去,好像迫不及待地等着老将军的回答。那学生娃问完话,站在人群中间,害羞地红着脸,看着人们的目光都朝他看来,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这时老将军走到那孩子跟前,亲切地抚摸一下那孩子的脸蛋,一幅幅战争场面好像出现在眼前,老将军庄重地回忆起发生在钱小寨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
那是1929年初,豫南大别山区反动民团头目易本应,纠集了三千多名匪徒向殷棚南部进攻,想以此消灭掉在牢山秘密活动的共产党人及农民武装。
当易本应率领的反动民团经过付岗岭的时候,受到埋伏在山林多时的农民自卫军猛烈的痛击,匪首易本应骑马立在山头上,发现满山遍野都是农民自卫军的人,又听到既像快枪又像机关枪的“叭叭叭”“咕咕咕”的响声,摸不清农军到底有多少兵力和掌握了什么样的武器,一时进退迟疑。原来钱钧组织农友事先把树砍断,留下人多高的树桩,把树桩穿上衣服,戴上帽子,老远看上去就像是人,而后,让农友买来鞭炮,把鞭炮放到铁筒里点燃,如此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战术,搞得匪首易本应摸不着头脑。钱钧带领农友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果断地下达了反冲锋的命令,农友们向敌人猛扑过去,喊杀声在山谷中回荡。一时间,敌人鬼哭狼嚎地弃枪逃跑了,易本应也成了丧家之犬,落荒而逃。这次战斗以农军们的胜利而告终。
易本应吃了苦头以后,怎肯善罢甘休呢?他们加紧网罗反动势力,勾结纠集岳六平等大地主武装、流氓地痞、帮会恶霸达万人,再一次向牢山反扑过来,对殷区进行全面围剿。屠杀农会干部,搜捕共产党员,放火抄家,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殷区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哀鸿遍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