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遇见一棵树(散文)
以前,我家的粪池旁边有棵树,长得笔直而高,是父亲从别的地方移栽过来的。我到他乡读书、工作,很少注意这棵树。后来这棵树慢慢长大了。每年到了深秋之后,树上的叶子金黄金黄的,还结出拇指头粗的果实。父亲告诉我,这树叫做白果树,也叫银杏树。果树可以吃。好像是有什么药用价值,但是不能多吃,多吃有毒!我没有多问,也不怎么注意它。
再后来,我到麻城大别山腹地的木子店驻村扶贫。因为这里山大林密树多。被林业部门挂牌保护的树木多,其中就有很多是银杏树。我驻村的上熊家垸的村口,就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据说有200多年的历史。
树干笔直笔直的,特别茂盛。它的叶子乡一把把精美的扇子,又像漂亮的蝴蝶翅膀。秋风一吹遍地像铺了一层黄地毯。太阳一照便闪闪发光,把整个村庄打扮得格外美丽。银杏树的果实像杏子,刚开始是青色,上面有一层白粉,到了秋天成熟的时候就变成黄色啦!我开始了解到,银杏树长寿,有的可以生长成千上万年。有树木中“活化石”之称。农村因为祖父栽树,孙子辈还能够享受到福利,也有人称它“公孙树”。
这个时候,我慢慢觉得银杏树还真是挺不一般。正好,那年我家房屋改造。我家里的那棵银杏树已经有碗口粗。因为影响出路,有人跟我说,推倒算了,我说不行,得移栽。我找了一台挖掘机,小心挖掘,生怕伤筋动骨。把这棵树移动了一个位置。当年以后的日子,那个树还青枝绿叶,秋季满树金黄的叶子。
没有想到,第二年春天,树上没长新枝,吐新叶。这树就枯死了。那时候,心里很有些遗憾。母亲说:“可惜,这树已经长了差不多30年,年年结果,没想到死了!”没有想到的是,春天快要过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在那棵枯树干的旁边,竟然冒出了一个黄黄的枝条。母亲说:“这课银杏树又翻出一棵新苗!”我内心顿时暖暖的。这棵树是父亲手植的树苗,父亲如今离开我们快20年了。母亲念念叨叨这棵树,或许内心是对父亲的纪念吧!在我,还对银杏树顽强的生命力,发自内心的佩服。
而更让我震撼的是,我在麻城福田河小界岭朱家湾遇到的一棵树龄长达1600年的银杏树。
我到小界岭,是因为想探访小界岭上一段不平凡的历史。1938年武汉会战爆发后,中日双方于8月至10月都在麻城小界岭及周边地区投入了精锐部队。
史料记载,此战中国军队阵亡2万人,日军伤亡21886人,小界岭成为武汉会战中唯一没被日军突破的战略防点。当时的国民政府将此次战役誉为“小台儿庄战役”。
当年,我方参战的宋希濂将军的71军和田镇南将军的30军军部就设在小界岭村朱家湾一棵白果树下。田镇南指挥部安放有棺材一副,表达为国捐躯的巨大决心,极大鼓舞了抗日将士的士气。两军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每每前线传来捷报,宋将军和田将军就在银杏树下饮酒庆祝。每每出现阵地丢失,他们就在银杏树下互相鼓劲,商讨对策。裴树凹被炸后,第三兵团指挥部移址朱家大庙,各路军更加精诚团结在一起,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在1938年这场近两个月的战斗中,在孙连仲、宋希濂和田镇南的共同指挥下,中国军队同日军展开殊死激战,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日军始终未能取得战斗的实质性进展。日本当时的报纸报道小界岭战役时援引获洲立兵中将向第2军司令官报告称:“我军遇到强手宋希濂军的顽强抵抗,伤亡甚大,战况仍然毫无进展。我军对富金山之敌束手无策!”
历史风云变幻,中华民族早已经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魏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远去了战争的血雨腥风,远去了刀光剑影,远去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辛酸。而那棵小界岭的那棵银杏树却枝繁叶茂的生长在那里,见证着、铭刻着、诉说着我们民族坚韧顽强,不畏强暴,永不服输的英雄故事!
朱家湾银杏树傲然屹立,古木参天,枝繁叶茂,美丽无限。我们三个五尺男儿,伸开臂膀,才能合抱。这是需要多么专注的生长。秋天里,她的树叶,颜色金黄,形如小扇子,微风轻抚中,飘然落下,又像蝴蝶在翩然起舞。她的树皮纹理坚硬,她的树干身躯坚挺,她的枝条婆娑坚毅,她的气质顽强坚毅,她的品格沉着坚韧,她生长在那里,风雨一千六百年,历经了多少风雨沧桑,历经了多少刀光剑影,历经了多少离合悲欢,她站在那里,是力量、是永恒、是不朽!它就像我们的民族,愈挫愈奋,历久弥坚,历经磨难而永生!
站在这课银杏树下,听秋风徐来,树叶沙沙,似乎在呢喃细语,轻轻告诉我,那一段又一段历史风云际会。站在这棵树下,看蓝天辽阔,白云悠悠,似乎在巧妙暗示,岁月悠悠逝去,但终将留下令人难以忘怀的痕迹。站在这课树下,看远山如苍龙,巍然不动,坚不可摧,气壮豪迈,激荡人心,激人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