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香·情】“双减”中的我和我们(杂文随笔)
豆豆三年级。
三年级的豆豆早上六点四十五起床,胡乱地刷牙洗脸后坐上餐桌,餐桌上有晾的刚刚好的温开水,大碟子摆放着才蒸好热气腾腾的鸡蛋卷、半碗小米粥、小碗蜂蜜、一小坨牛肉酱,另有小碟子装有小牙苹果、小半西红柿和三五个葡萄。对胃口的时候,豆豆心情明显不错,早餐吃的也多,看着不顺眼了,胡弄着吃点水果喝两口稀饭就算了事,你会听到她嘴里不停地叨咕着各种不满。随后,你看她慢悠悠地收拾书包,摆弄昨天买的刮刮纸,摇几下新买的呼啦圈,跑客厅看离出门时间还有几分钟。你极力地压低声调放缓语气,想哄她过来读几遍新背的唐诗,“等一下”,“啊呀,人家还要收拾书包呢”。你听到的是她嘴里停不下来的各种借口,宁愿在你面前晃来晃去,就是不愿意干你让她干的事情,你忍了再忍,算了,由她去,两分钟啥都干不了了。
中午十一点四十五放学,十二点多一些她到家。进门第一件事先到厨房问一句啥饭,脸色的阴晴与午饭的好坏有直接的关联,苗儿屁颠屁颠地跟前跟后,豆儿爱理不理,苗儿要是把她的啥东西弄坏了,她会毫不客气地呵斥。待到饭菜已好,你喊她端饭,喊她摆筷子,等她动手的空档你已把啥都摆放妥当,然后一家人围着桌子开始吃饭。
有豆豆在的餐桌上从来都不会冷场,你听她停不下来的说东道西,关于她同桌,关于周晋毅,关于张老师,关于回老家盖房子和爬山钓鱼,最后的结果是每天人人都已经离桌,唯有她还在那里享用她那冰透的饭菜。属于她的米粒,汤汁,菜叶让餐桌变得狼藉一片。好不容易吃完饭,催促着将碗筷收拾进厨房后,随手拿起一坨看不出啥颜色的彩泥开始玩弄,摊开呈巴掌大的透明状又揉挤到一起,被挤压物发出“劈辟啵啵”声,又激起她更大的兴致去把玩。你提醒她去写作业,嘴撅的高高地坐在写字桌前,这边笔还未动,那边对小度的吩咐已经下去了,听小度写作业,时不时地哈哈傻笑。你强硬关停小度后,伴随着她各种不满的叨咕声又开始不绝于耳,你平复情绪放缓语气和她说作业做完该练字了,两个字最多连描带写四行完事,七分钟就能搞定,你话一出口她明显地情绪开始激愤,你继续细声慢气与她说,终是她妥协了但是将全部抵触情绪表现在她心不在焉的练字里。之后她也绝不肯睡午觉,在余下的时间里静静坐在沙发上听她的小度。你想让她关掉小度一起读一会儿书,你会看到她泪眼婆娑,听到喋喋不休的回应,就当你啥没说。
一点五十五分的样子,豆豆背上书包,去学校度过她一天中余下的时间。
下午六点放学。两个课后辅导的结果是,豆儿回家还有一大堆的作业要做,空闲时间就剩吃个饭的功夫,之后便是语文、数学、英语作业,还有不能忘记的给英语老师回课。这些功课早些完成,也要到晚上九点左右,晚一些要到九点半甚至更迟。待作业写成,豆豆已是带着嘤嘤哭腔了,她诉说已没有时间听小度,还说她不能和妈妈及妹妹做游戏。最终,你柔声说给她去卫生间放好洗脚水,洗漱好了去睡,待周末痛痛快快地再玩。上床几分钟后你看她已沉沉睡去吗,这才心安,像完成了一段落,光荣而又神圣的责任。
这就是豆豆三年级的一天。
你看到她浑身的毛病,一看到就忍不住想说,一说起就停不下来,然后就是豆豆的据理力争和娘俩的各不相让。你已经想不起豆豆有多久没好好读课外书、没练功、没写日记、没背唐诗,这些需要长期坚持去做的功课,你们已经中断了很久。你想强硬介入她的碎片时间,想让她去做你认为该做的事情,最终的结果是,你不停的在说教,而豆豆情已显得绪崩溃,在那里哇哇大哭,边哭边诉说着操场没修好,体育课就天天上在教室里,这几天体育老师还请假,一周就一节的微机课,动不动就让数学老师给占了,总算到了音乐课,音乐老师却在请假,美术课也是有一节没一节,人家一整天都没好好地玩了,还要不要人放松……。苗儿跑来安慰姐姐,将小脚丫子不停地踢向妈妈,要给姐姐报仇,朱先生脸色阴沉沉地,一言不发,大约心里蓄积着越来越膨胀的不满,战争也许一触即发。你开始头晕脑胀,浑身燥热,突然觉得浑身乏力气短,只想坐下来静一静,缓缓。
你开始想体育课堂是否因为学校操场维修,而很久都未室外上了。上午四节课,下午两节课后加半小时课外活动时间,之后是两节课后辅导课;课后辅导除了写作业就是老师讲题,不是语文老师就是数学英语老师轮流加餐。“双减”减的娃娃,比以前还忙的多得多,三年级新的变化,将娃娃全部时间挤的满满的,整天除了写作业还是写作业,想着回家稍微能有个喘息的空缺,家里却还有个非常负责,总是让干这干那的妈妈,豆豆的三年级生活实在是难以负重,且痛苦不堪。
几番鸡飞狗跳,你在迷茫中开始痛苦,到底是因为自身没有大格局,过于急功近利却给不了孩儿正能量的熏陶?还是其他哪里出了问题?细思许久,你想,你是否太着急了。这才是三年级的娃娃,为什么不能让她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和生活,而相反让她和大人一样处于紧张焦躁的状态中呢?或许朱先生所主张的降低期望值,以爱的名义去陪伴,让孩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你更应该去反思的。
如此,大约最应该反思的是——先做好妈妈吧!
当父母头一回需要学习提升的太多太多了。